【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第1句】: 我要一首古诗的意思与赏析急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简析] 梅,古之“四君子”之一。
“四君子”是古代文人从物与环境的结合中提炼出的具有特别的精神象征的意象。 古人借用这些意象往往有这样一种模式:竹,多以画骨,而境界全在其中,些许文字,以竹之斑驳融文之参差,所谓景中写意。
松,以画,画姿则联想尽在松姿中;以诗写神,则松姿尽在想象中,以画以诗,展姿现神,皆谓借物言志。兰,以植,植之盆庭院,飞香于书斋,兰香清,书香雅,谓之淡泊,谓之文雅。
而梅,亦如松,可诗可画,不同的是松以画传神,梅以诗传神。另外,梅似乎具全了其它三“君子”的特征:如竹般清瘦,如松般多姿,亦如兰而有芳香。
因而,“四君子”中就梅在诗中表达的意境尤为丰富。王安石的《梅花》以寥寥几句诗句略出了几枝梅,恰把这几个特征都写出来了。
在意象中,松往往唱独角戏,环境只是作为一种陪衬,主要还是看松姿,而梅不同,梅往往要与环境结合,当然在墨画中环境可以是空白,然而这就是一种环境,只不过比较朦胧。 赠汪伦 李 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简析]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
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 《除夜宿石头驿》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这是除夕夜晚远离家乡亲人独宿逆旅感慨自身遭际的诗。全诗八句,40个字,押“十一真”韵,平仄合规则。
律诗的一二句称“首联”,三四句称“颔联”,五六 句称“颈联”,七八句称“尾联”。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如这首的颔联“一年”对“万里”,“将尽”对“未归”,“夜”对“人”;颈联“寥落”对“支 离”,“悲”对“笑”,“前事”对“此身”。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晚上,无边无际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天涯海角的亲朋好友们,在这个时候,你也和我一样,抬着头,看着天空中的这个月亮。
有感情的人们都会怨恨这漫漫的长夜,因为他会让你更加思念你的亲朋好友们。 烛光慢慢地暗下来,到最后熄灭了,美丽的夜色多么皎洁。
披上外套走到门外去看看吧,又会觉得露水太浓了,夜太黑了,晚上的风太凉了。 我既然不能飞到天上把月亮摘下亲手送给亲朋好友们,还不如回到屋子里,和他们在梦里相见为好。
【第2句】: 优美句子赏析
也许,你站不成巍峨的高山,但你依然可以挺立成一棵青松或一枝秀竹,为生命添一分绿意,增一道风景。也许,你升不成光芒万丈的太阳,但你依然可以升成一轮皎洁的月亮或一颗微弱的星辰,为大地添一分光明,增一分热量。也许,你妆扮不成雍容华贵的牡丹,但你依然可以长成一朵野花或一棵小草,为人类添一缕芳香,增一分活力.
(1)山川是大地的一部乐章,隆起的是高音部,凹陷的是低音部,花草、树木是山川的音符。 (2)地球是生物的母亲,山峰是怀抱,河水是乳汁,植物、动物是地球的孩子。 (3)四季是自然的一部乐章,花草是序曲,树木是音符,风霜、雨雪是四季的主旋律。 (4)大地是动植物的母亲,树木是儿子,花草是女儿,蝴蝶、蜜蜂是大地的孩子。 (5)挫折是人生的一段插曲,失败是曲谱,泪水是音符,酸甜苦辣是挫折的歌词。 (6)书籍是知识的一台电脑,题目是主机,目录是键盘,文字、标点是书籍的内存。 (7) 生活是人生的一首乐曲,苦咸是低音部,酸辣是高音部,幸福、甘甜是生活的主旋律。 (8)风暴是自然一部乐曲,闪电是序曲,雷声是音符,狂风、暴雨是风暴的主旋律。 (9)夜空是宇宙的舞台,蓝天是帷幕,晚风是配乐,星星、月亮是天空的演员。实话,就像太阳,没有谁在直视它时能不眼花缭乱。尊严,就像安全带,没有谁在崎岖山路上愿意舍弃它.
如果以戏剧来对应四季,春天是翘首等待的开场,夏天是开场后情节曲折的发展,秋天是发展后扣人心弦的高潮,冬天是高潮后耐人寻味的结尾。
如果以回忆来对应四季,春天是你我的邂逅,夏天是邂逅的交往,秋天是交往后的思念,冬天是思念里永远的微笑。
如果以夜来对应四季,春天是宁静的夜空,夏天是夜空中微弱的月光,秋天是月光下无垠的草原,冬天是草原上一头哀号的独狼
【第3句】: 优美的句子带赏析
1世上再也没有比时钟更加冷漠的东西了:在您出生的那一刻,在您尽情地摘取青春幻梦的花朵的时刻,它都是同样分秒不差地滴答着。
——高尔基《时钟》
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象征拟人等手法,写出了时钟的无情,提醒我们珍惜时间。
2人行秋色之中,脚下踩的,发上戴的,肩上似有意无意飘坠的,莫非明艳的金黄与黄金。
——余光中《左手的掌纹》
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落叶比作黄金,生动形象。
3那雪,白得虚虚幻幻,冷得清清醒醒,那股皑皑不绝一仰难尽的气势,压得人呼吸困难,心寒眸酸。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赏析:这句话运用叠字,展现了文字的音韵美,表现了雪的冷艳与凄丽。
4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
——张抗抗《牡丹的拒绝》
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落花比作羽毛,表现了牡丹卓越的风姿。
5桔红色的房屋,像披着鲜艳袈裟的老僧,垂头合目,受着雨底洗礼。
——张爱玲《秋雨》
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房屋比作老僧,写出了雨中房屋的淡定和冷清。
6时间好比一把锋利的小刀,如果用得不恰当,会在美丽的面孔上刻下深深的纹路,使旺盛的青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消磨掉.
——张爱玲《心愿》
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和象征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对时间的看法,时间是小刀,生命好不好要看自己把握得好不好。
7像一个巴掌,鲜红、鲜红;像一把扇子,平平展展;像一朵盛开的鲜花,永不凋谢!
——《秋叶》
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秋叶的颜色形状和姿态,表现了秋叶和秋色的美好。
8几个小伙伴,借着月光画竹影,你一笔,我一画,参参差差,明明暗暗,竟然有几分中国画的意味。
——丰子恺《竹影》
赏析:寥寥数笔,写出了几个小伙伴作画的情景,幽默风趣,用笔简练而独到,充满了丰子恺作品独特的魅力。
9丽日当空,群山绵延,簇簇的白色花朵象一条流动的江河。
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朵比作江河,语言精致优美,富有感染力,言语间充满了对桐花的喜爱,让读者也仿佛一起看到了这漫山遍野的桐花开放的胜景。
10他悲戚地举目遥望苍天,繁星宛若玉色的百合漂浮在澄静的湖面上。
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的手法写星星非常传神,把繁星比作百合,突出它的干净纯洁,把夜空比作湖面,写出它的平静美好。然而这样的美景下,我却要死去了,反衬出我的懊悔。
11这时,一个鸟儿是一片树叶,一片树叶是一个鸣叫的音符,在寂寞的冬天里,老槐树就是一首歌。
赏析:该句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停在树枝上的小鸟比作树叶,将鸟鸣比作音符,将老槐树比作一首歌,生动形象的表现出冬天老槐树的热闹、充满生机的景象。
【第4句】: 古诗赏析怎么写
【第1句】:建安十二年(207),曹操率领大军征伐当时东北方的大患乌桓。
这是曹操统一北方大业中的一次重要战争。远征途中,他写下了乐府歌辞《步出夏门行》(属于《相和歌·瑟调曲》)。
这一组诗包括五个部分,开头为“艳”辞,即序诗,以下各篇分别取诗句命名,依次为《观沧海》、《冬十月》、《河朔寒》(亦作《土不同》)、《龟虽寿》。从音乐曲调上说,五个部分是一个整体,从歌词内容上看,四篇则可以独立成篇。
《观沧海》是这年九月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是建安时代描写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国古典写景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
首二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写诗人于挥师北伐之际来到碣石山下,登高观海。碣石山原位于今河北省乐亭县西南(一说在今河北省昌黎县西北),汉时还在陆上,面对着渤海,六朝时由于地质变动,沉于海中。
诗人登上碣石山,俯视大海,只见的:“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澹澹,水波动荡状。
竦峙,岛屿高耸的样子。诗人登高远眺,举目所及只见一望无垠的大海波摇浪涌,海中的岛屿高高矗立。
这是多么辽阔、多么壮观的景象!在历史上,秦始皇、汉武帝都曾东巡至此,刻石观海。如今诗人站在秦皇、汉武游踪所到之处,居高临下,望着水天相连的苍茫大海和海中高耸的岛屿,想到中原地区已经平定,北伐乌桓也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北方统一即将实现,心情该是何等激奋!这时,诗人的目光注视着海上的岛屿,眼前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树木百草,生长十分繁茂,一阵萧瑟的秋风吹过,海面上涌起滚滚的波涛。
尽管萧瑟的秋风给人以悲凉萧杀之感,但是疾风劲草,方显其英雄本色;洪波汹涌,愈见其生命不息!这是对自然环境的真实描绘,也是诗人主观感受的具体写照。曹操在取得一连串的战争胜利之后,他觉得自己的雄图伟业犹如这树木百卉一样,生机勃发,也为这洪波涌起的大海,充满生命的活力。
以下,诗人又展开其丰富的想象,进一步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的运行好象出没于大海的怀抱之中,灿烂的银河群星好象包孕于大海的母腹之内。请看,这就是大海的气魄,大海的胸怀。
真是太壮观、太奇伟了。 《观沧海》一诗全篇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诗,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
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为历代读者所激赏。
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评论此诗“有吞吐宇宙气象”。这是很精当的。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 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
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懂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为衮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
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从此用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辑本。
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辞海》1989年版)。
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
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魏书》) 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每每定省,从容常言:人少好学,则思专,长则善忘;长大而能勤学者,唯吾与袁伯业耳。(《典论·自叙》,袁伯业名遗,袁绍从兄。)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钟嵘《诗品》)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译文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第2句】:这首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见于唐人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唐人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但有不少异文:“。
【第5句】: 如何赏析诗歌中的句子
一、鉴赏方法点拨:
(一)注重平时积累
鉴赏诗歌时要注意作者、题目、注解。要做到知人论世以察诗情;题目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平时多读一些名作或自己感兴趣的诗词,多研读一些关于古诗词赏析的文章,增强感悟能力,提高分析评价能力。要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基础知识,记住一些术语。弄清与诗歌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以便鉴赏时恰当选用。
(二)、分析诗歌意象
刘勰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抒情性是诗词的第一特性。但古典诗词在表达情感方面比较含蓄,大多都是借助景或物来抒发情感的,这些景或物都明显带上主人公的感情色彩。这些景或物就是意象。意象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载体。我们就是要抓住这些意象,仔细体味,通过联想、想象感悟诗词营造的意境,从而准确“入情”。因此,在鉴赏诗歌时要注重反复诵读,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分析形象的习惯。
(三)辨析表达技巧
诗是艺术的精品,诗歌创作离不开各种艺术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可大致分为四类:
【第1句】:抒情手法,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等;
【第2句】: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比、夸张、象征、双关、互文等:
【第3句】:描写手法,如铺陈、渲染、烘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小见大等;
【第4句】:景物描写的角度,如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视觉、听觉、嗅觉、由远及近、由近及远、俯视、仰视等。分析表达技巧,不仅能细致地体会到诗词的艺术美,而且能更深入地把握住诗人的情感倾向。
二、古诗词鉴赏文段示例:
沈园(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沈园(其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赏析
上文提到了《沈园》两首诗,第一首描绘了一幅惊鸿照影之景,第二首中不仅悲伤地质问:这惊鸿之景何在?这是陆游七十五岁时重游沈园写下的悼亡诗。此时唐婉已经离开人世四十多年了。诗人无限回忆着曾经的那段幸福,更多的是遗憾。当痛苦不期而至,而自己又毫无还手之力,干咽苦果,这苦味变得更加厉害,这痛苦的滋味,令读者从诗中深刻地感受到。
是的,陆游的感情并不一帆风顺,堪称是一段悲剧,这或许应归咎于封建社会的落后。即使到了只能品尝痛苦时,想找一位知己倾诉都是一件困难的事。在体验惊鸿照影的虚无飘渺时,已感受到香消为土、柳老无绵的生命极限了。
有时,明明喜欢一个人却“瞒、瞒、瞒”。
有时,想放弃继续爱她“莫、莫、莫”。
有时,想告诉他自己的真情实意“难、难、难”。
有时,或许爱情这东西“错、错、错”。
梁启超读陆游那些悲壮激昂的爱国诗章时,曾称他为“亘古男儿一放翁”,一首《沈园》展示了这位亘古男儿的儿女情长。即使在被摧折的爱情中,依然向往着相爱带来的幸福,并且至老不渝。一首《钗头凤》又暗示着作者的山盟海誓,隐约地散发着爱情的热力。在生命限处,爱在申辩自己的永恒价值,留给后人无限的思考。
【第6句】: 诗词赏析怎么写
一、看背景 结合注释告诉的背景来迅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
二、看关键语言(标题、结尾诗句、诗眼) 古诗中的关键语言,例如标题、结尾诗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 三、看体裁 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赏析诗歌语言的凝炼性、形象性。
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分析表现手法时则从“托物言志”角度出发。(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如果是抒情诗,则从写的景物(具体名词)中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在回答诸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欣赏这句诗”等问题时,就考虑是否应该答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借物抒情、情景交融)。
诗词鉴赏的主要方法还有 一、炼字型 【第1句】: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第2句】: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第3句】: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第4句】:答题模式: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二、分析意境型 【第1句】: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第2句】:提问变体: 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第3句】: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第4句】:答题模式: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三、分析句意型 【第1句】: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 【第2句】:提问变体: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第3句】:解答分析: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
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理解一句诗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
【第4句】:答题模式: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②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③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四、分析语言特色型 【第1句】: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第2句】: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②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第3句】: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这类题要求学生最好能知人论事,因为不同的作者语言风格不一样,如李白雄浑飘逸而杜甫则是沉郁顿挫。
但有时候我们不熟悉作者也可以从诗中读出语言风格,有的晓畅明快,有的民歌风味十足等等。 【第4句】:答题模式:①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五、分析主旨型题 【第1句】:提问方式: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旨? 【第2句】:提问变体:请分析某句诗蕴含了作者当时何种心情。 【第3句】:解答分析: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⑴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⑵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⑶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⑷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第4句】:答题模式: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②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六、分析技巧型题 【第1句】: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第2句】:提问变体: 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②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第3句】: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
【第4句】:答题模式: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正反对比、巧用比喻、妙用比拟、夸张得体等。
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虚实、大小等);②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 七、分析构思(结构思路)型 【第1句】:提问方法: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 【第2句】: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
【第3句】:解答分析:诗歌思有路,一首诗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那么,分析诗的结构思路,必须把握诗句的关系。
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有的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起承转合之说。 【第4句】:答题模式:①概述诗句的内容。
②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③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
【第7句】: 古诗赏析怎么写啊
《锦瑟》赏析:写此诗时,作者行年五十,“无端”埋怨“锦瑟”,何尝不是指自己虚度五十春秋.给人凄凉悲怨之感.第二句诗写出年华虚度的感叹.“庄周蝴蝶”写出自己怀才不遇,理想破灭.“杜宇啼春”写出自己无限的悲伤,难言的怨愤.“托”字托出自己的感触之深.泪成人们喜爱的珍珠,玉埋地里,其精气升腾空中,为山增辉,两幅画面色调不同,但表达了作者怅惘悲伤之情.本诗耐人寻味之处其表意的模糊性.不是
实写一事,而是用了四个典故,暗示象征自己的往事和心情,有庄生晓梦的迷醉,有月明沧海凄然的眼泪,有日暖蓝玉如烟的怅惘,这就给读者以极大的想象和发挥空间,不同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人生体验去理解它,解释它.五个比喻,喻体本身都不同程度地带着朦胧的、多层次的性质,而本体又未出现,这就使得“一篇《锦瑟》解人难”,成为诗家之“谜”.但另一方面,笼罩着全诗诸意象的那种浓烈的迷惘感伤的情思又是确定的,它使得所有的探寻解说都无法离开诗人的感情指向.这正是李商隐朦胧诗美的成就和特色.
【第8句】: 古诗赏析怎么写
【第1句】:建安十二年(207),曹操率领大军征伐当时东北方的大患乌桓。
这是曹操统一北方大业中的一次重要战争。远征途中,他写下了乐府歌辞《步出夏门行》(属于《相和歌·瑟调曲》)。
这一组诗包括五个部分,开头为“艳”辞,即序诗,以下各篇分别取诗句命名,依次为《观沧海》、《冬十月》、《河朔寒》(亦作《土不同》)、《龟虽寿》。从音乐曲调上说,五个部分是一个整体,从歌词内容上看,四篇则可以独立成篇。
《观沧海》是这年九月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是建安时代描写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国古典写景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
首二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写诗人于挥师北伐之际来到碣石山下,登高观海。碣石山原位于今河北省乐亭县西南(一说在今河北省昌黎县西北),汉时还在陆上,面对着渤海,六朝时由于地质变动,沉于海中。
诗人登上碣石山,俯视大海,只见的:“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澹澹,水波动荡状。
竦峙,岛屿高耸的样子。诗人登高远眺,举目所及只见一望无垠的大海波摇浪涌,海中的岛屿高高矗立。
这是多么辽阔、多么壮观的景象!在历史上,秦始皇、汉武帝都曾东巡至此,刻石观海。如今诗人站在秦皇、汉武游踪所到之处,居高临下,望着水天相连的苍茫大海和海中高耸的岛屿,想到中原地区已经平定,北伐乌桓也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北方统一即将实现,心情该是何等激奋!这时,诗人的目光注视着海上的岛屿,眼前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树木百草,生长十分繁茂,一阵萧瑟的秋风吹过,海面上涌起滚滚的波涛。
尽管萧瑟的秋风给人以悲凉萧杀之感,但是疾风劲草,方显其英雄本色;洪波汹涌,愈见其生命不息!这是对自然环境的真实描绘,也是诗人主观感受的具体写照。曹操在取得一连串的战争胜利之后,他觉得自己的雄图伟业犹如这树木百卉一样,生机勃发,也为这洪波涌起的大海,充满生命的活力。
以下,诗人又展开其丰富的想象,进一步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的运行好象出没于大海的怀抱之中,灿烂的银河群星好象包孕于大海的母腹之内。请看,这就是大海的气魄,大海的胸怀。
真是太壮观、太奇伟了。 《观沧海》一诗全篇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诗,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
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为历代读者所激赏。
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评论此诗“有吞吐宇宙气象”。这是很精当的。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 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
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懂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为衮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
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从此用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辑本。
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辞海》1989年版)。
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
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魏书》) 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每每定省,从容常言:人少好学,则思专,长则善忘;长大而能勤学者,唯吾与袁伯业耳。(《典论·自叙》,袁伯业名遗,袁绍从兄。)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钟嵘《诗品》)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译文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第2句】:这首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见于唐人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唐人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但有不少异文:“南国多新。
【第9句】: 古诗词赏析怎么写
我的经验是,按句分析。先解释每句写的是什么,注意,不是翻译,是说作者主要想表达什么,是什么景象、时间地点或是感情。再分析每句中重点的字或词以及修辞手法或表达方式。最后着重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是抒情还是言志,抒什么情,言什么志等。 中间加点修饰语,比如:作者用。写。,把它写得生动形象,或者作者通过。的情景将。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注意一定要具体,就诗论诗,不能空洞,重在感情~~
我已经上大学了,一年都没鉴赏过古诗词了,不过我高中时按这个顺序写,效果还是不错的,一般会得满分,扣也只扣一两分,当然,前提是要明白作者写诗的用意,理解错误就没分了。要想准确明白作者的用意,除了多读以外,看些诗人生平简介也是很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