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作者 | 曾楚欣 古清桃
单位 | 清远市双百工程汤塘镇社工站
案例背景
案主L(化名)为41岁男性,正值壮年,身体健康,但当前其生活面临诸多挑战,家庭结构复杂且负担较重。
首先,案主妻子F精神三级残疾,在日常生活自理以及照顾孩子等方面难以提供有效支持。案主育有三个学龄前女儿,孩子的照料、教育等责任几乎全部落在案主L一人身上,家庭关系呈现出不平衡的状态。
其次,经济来源不稳定,案主L由于时常需要在家照顾孩子无稳定工作,也导致大女儿因贫困无法入读幼儿园。
最后,案主家庭居住环境较为不理想,虽是两层楼房,但卫生环境较差,缺乏良好的居住舒适度,对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产生一定影响。
需求/资产分析
1.需求分析
(1)经济需求:稳定的经济来源是首要需求,以支付孩子的教育费用、改善家庭生活条件以及为妻子提供必要的医疗支持。
(2)教育需求:确保大女儿能够顺利入园接受教育,为其他孩子未来的教育提前做好规划。
(3)家庭支持需求:由于妻子残疾,需要外界提供家庭照顾方面的支持,减轻案主的负担。
(4)生活环境改善需求: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保障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
2.优势资产分析
(1)责任心强:能够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任,即使面临诸多困难也未放弃,展现出强烈的家庭责任感。
(2)生活经验丰富:在长期应对家庭问题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社区潜在资源:案主身边存在一些可以利用的资源,如志愿者服务,案主可以通过与社区合作获取帮助,但案主未能正常使用到这些资源。
理论依据
本案例在生态系统理论与社会支持理论的支持下介入,二者相互配合形成跟进指导框架:社会支持理论认为,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越能更好地应对各种生活中的挑战。
在本案例中,案主面临经济、家庭照顾等多方面问题,通过建立和拓展其社会支持网络,如链接社区资源、引入志愿者服务等,可以为其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帮助其缓解压力,增强应对困难的能力。生态系统理论强调个体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案主的问题不仅仅是个人层面的,还与家庭、社区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从生态系统理论出发,介入过程需要关注案主所处的各个系统,通过改善家庭环境、利用社区资源等方式,促进个体与环境的良性互动,从而解决问题。
基于社会支持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我们跟进过程中帮助案主链接外部资源,一同改善家庭和社区环境,增强其社会支持网络,促进其自身能力的提升,以实现生活状况的改善。
社会工作精选好书,快快拿下↓↓↓
介入过程
(一)介入初期:需求评估与资源链接
社工首次入户,通过深度访谈和观察,全面了解家庭状况,建立专业关系。协助案主申请低保救助,与事务岗社工共同核查家庭情况,完善申请资料,解决如银行卡缺失等问题,确保申请顺利提交。同时,链接微基金资源,匹配擅长育儿和家居整理的志愿者,制定初步帮扶计划,为家庭提供基础支持。
(二)介入中期:就业帮扶与环境改善
成功协助案主女儿入园并争取费用减免,解决孩子教育问题。与就业中心对接,根据案主时间和能力特点,推荐适合的工作岗位,由于案主要照顾孕期妻子原因未能接受推荐岗位,但案主也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合适的暂时性的工作。志愿者持续开展帮扶活动,从家居清洁整理到育儿经验分享,逐步改善家庭生活环境和育儿方式。
(三)介入后期:深化帮扶与结案准备
案主通过自身资源找到为亲戚装修散工的工作,社工进一步跟进工作情况,提供安全和权益保障指导。组织志愿者开展第四次帮扶活动,链接书桌、收纳箱等物资,改善孩子学习、居住环境。全面评估家庭情况,从经济收入稳定、家庭环境改善、育儿能力提升等多方面确认家庭已具备独立应对生活的能力,启动结案程序。
服务成效
1.协助案主申请低保救助,缓解经济压力
社工介入后,协助案主家庭申请低保,并通过低保申请审核,每月获得低保救助3655元,有效缓解了家庭经济压力,基本生活开支得到保障。同时案主通过自身资源找到能够兼顾家庭的工作,家庭收入显著增加。
2.案主女儿顺利入园,解决教育问题
案主成功申请低保救助,便计划安排女儿继续入园读书,社工协助联系园方沟通申请针对贫困生保教费优惠、减免政策,多方协同下,案主女儿顺利入园就读,教育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3.整合资源,链接帮扶,为案主提供支持,增强应对困难的能力
社工积极链接社区资源,从微基金争取到牛奶、安全插座、书桌、收纳箱以及学习用具等物资,满足了孩子学习需求,改善了孩子的学习环境和案主的居家环境。同时,招募热心帮扶志愿者苏姨(化名)、冯姨(化名)等,为案主家庭提供育儿经验分享、家居清洁指导等志愿服务。
在多次帮扶活动中,志愿者与家庭成员建立深厚信任关系,给予情感关怀与鼓励,案主家庭应对困难的信心和能力明显增强,能够主动寻求资源解决问题。
经验提炼
1.精准需求评估,锚定服务方向
2.整合多元资源,构建支持网络
资源整合是社会工作服务的关键环节。在此个案中,社工充分发挥资源链接者角色,积极整合社区、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资源。
在教育支持上,与幼儿园沟通,为孩子争取保教费减免;就业帮扶方面,对接就业中心,筛选出匹配的工作岗位;物资支持上,从微基金获取儿童学习用品,募集到书桌、收纳箱等物资。这些资源相互配合、协同发力,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网络,有效满足了家庭在不同方面的需求,为家庭走出困境提供了坚实的资源保障。
3.链接志愿者帮扶,注入专业力量
志愿者作为社会工作服务的重要补充力量,在此个案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社工依据家庭在育儿和家居清洁方面的需求,通过微基金平台,招募到具有丰富育儿经验的苏香姨和以及擅长家居整理的家政服务人员冯姨。志愿者的持续帮扶,不仅为家庭带来了专业的服务,更在情感上给予了案主L一家温暖与支持。他们的耐心指导和真诚关怀,帮助家庭成员提升了生活技能,改善了生活质量,同时也增强了家庭面对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专业反思
尽管服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需要改善的地方。在风险预判与应对方面,对案主工作稳定性和家庭突发状况的预估不足,缺乏相应预案;服务深度与个性化上,对家庭成员个体差异关注不够,心理支持不足。今后开展相关服务更应考虑建立风险评估机制,提前规划应对策略;加强对家庭成员个体需求调研,提供个性化服务。
在跟进案主服务过程中,精准的需求评估、多元的资源整合、志愿者的专业帮扶是服务成功的关键要素,而对服务不足的反思与改进,则是推动社会工作服务不断优化升级的动力。在未来的工作中,社工也会持续总结经验,提升专业能力,为更多困境家庭提供更优质、更专业的服务,助力他们走出困境,实现美好生活。
社工必备的实战型工具手册!
《个案工作技巧训练手册》
从入门到精通,一本搞定个案工作难题
系统化技能指导,助力一线实务更专业、更高效。
快快拿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