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已经记不清是第几次读《背影》了,但是每一次的阅读都有新的收获。这个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初。那年冬天,朱自清祖母亡故,父亲被解职。已经上大学的朱自清和父亲一起回扬州,还了亏空为祖母办丧事。在这之后,朱自清会北京念书,父亲到南京找工作,父子俩同行,到浦口站分别。
在朱自清的字里行间里,再次体会到的不仅是他对父亲的不舍与留恋,更加强烈感觉到的,是作者对父亲的感恩,并且在感恩中成长起来,成为一名心存感激的人。作者开篇点题,写出他与父亲分别之久,表达了对父亲无以言说的思念之情和对父亲背影的难以忘怀。接着,写出了当时家里悲凉惨淡的背景。就是在此环境下,朱自清在感恩中成长起来了吧!不仅仅是父亲的背影,还有他无微不至的关心,在当时惨淡的环境下,对作者都有着不小的影响。朱自清笔下的自己在当时还是一个少不更事的孩子,一些字句有所体现他年少气盛,想追求独立自主,但是父亲总是担心他,并给他像母亲般的关心。其中一小段的描写给我留下了一种深刻又平淡的感觉。“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也不好。’”作者的每一个字都能传达出作者的情感,父亲的心理。“踌躇”,“终于决定”这些细针密线的描写,更加突出了父亲对儿子的体贴和关怀。此时作者心里是不情愿的,还嫌父亲烦,他想自主,独立,做一个大人。但是当我看到作者描写的这个画面,则感到朱自清做文章时心中的感恩和成长,他理解父亲了。
当作者写到父亲买桔送别时的背影,依依惜别之情还不是那么明显,但是这种感情却在不断升华,渐快,渐强,以至于作者三次留下眼泪。每次读到作者落泪,总能感受到平淡真实又伟大的力量。在作者描写父亲背影的这一部分,作者已经不再是之前的那样一个孩子了,当他看到父亲的背影,他似乎一下子成长了,更了解了父亲的艰难和困苦。当父亲的背影逐渐消失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时,作者的情感高度又上了一级。父亲的背影逐渐消逝,使文章充满了感人的力量。文章的末尾,在作者晶莹的泪光中,又闪烁起父亲的肥胖的背影,作者朱自清在父亲的背影中感恩,成长读完文章,想到了我的父母。也许我不能把他们描写的那么高大,他们不会陪我学习到深夜,心情不好时可能会训斥我两句,有时候会不讲理。我并不是站在一个叛逆孩子的角度上来评价父母,而是做为一个正常的孩子看父母。人无完人,父母都是平凡的人,不是圣人。但是他们给予了我生命,给了我生活,所以我才能快乐和悲伤,成功和失败,体验人生,看到我眼前的世界。
当然,他们给了我爱和关心,抚养我长大,教会我如何做人,处事。我心中始终怀着感恩之情,虽然不是那么的强烈,热忱,但是真诚,平淡。我会在感恩中慢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