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第一篇: 文具店的教案
1、根据自己确定的分类标准,布置“文具店”并作统计记录。
2、在游戏中练习简单运算。
3、能相互协商、听取同伴意见,并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
1、每人一个装有各种文具的小书包。
2、笔、记录板
3、标签纸、各种自制纸币若干
4、售货员标志
1、介绍我的文具——幼儿分小组结伴,互相介绍自己带来的文具。
——代表介绍。
2、布置文具店——每组布置一个“文具店”,讨论:怎样分类摆放。
——幼儿分组布置,并贴上自制的价格标签。
——给文具店取名,交流布置情况。
3、统计文具——幼儿作文具店统计员,统计并记录本店的文具数量。
——同伴相互交流、检查。
4、游戏;小小文具店——选出一个售货员,顾客自由地到各个文具店用“十元钱”购买文具用品。
5、把文具店的文具用品归放到自己的小书包中。
整个活动过程,教师为幼儿搭建了自由探索的舞台,让幼儿自己探索,尝试,思考,教师只是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我们首先要有清晰的思路,对整个活动做合理的安排,做到每次操作要求明确,并能为后一次的操作奠定基础。活动层次要清晰,做到层层深入。
第二篇: 文具店的教案
1.通过观察与交流,懂得爱护人民币,感受人民币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正确使用人民币进行购物游戏,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3.认识1元、5元、10元的人民币,初步掌握其换算关系及简单的付钱方式。
【活动准备】
小钱包(内装有1元、5元、10元的硬币和纸币)、表格、幻灯片、文具实物等。
【活动重点】
认识1元、5元、10元的人民币,初步掌握其换算关系。
【活动难点】
了解不同的付钱方式,掌握简便的付钱方法。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人民币,初步了解人民币的外形特征及名称。
2.引导幼儿自由观察,与同伴交流,发现各种面值人民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3.钱可以买什么?
小结:钱可以买衣服、用的家电,吃的菜等,我国的钱叫“人民币”,上面都有国徽、有“中国人民银行”的汉字以及表示钱数的数字、汉字等。他们也有许多的不同点,如有硬币和纸币之分;上面的图案、文字、数字也不同。(图案渗透:1元背面有三潭印月,5元背面有泰山观日峰;10元背面有三峡。)
二、创设坐公交车的情境,了解1元、5元、10元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师带领幼儿坐公交车,并在公交站牌兑换人民币。
小结:5元等于5个1元,10元等于10个1元或是2个5元,1个5元和5个一元合起来也是10元。
三、创设“文具店购物”情境,引导幼儿初步了解购物付钱的几种方法,巩固1元、5元、10元之间的换算关系。
1.出示海报,设计购物计划表。
2.购买自己喜欢的文具
小结:5元有两种付款方式,用1个5元或5个1元来付钱。
小结:10元有四种付款方式,可以用1个10元、可以用2个5元,可以用10个1元、还可以用1个5元和5个1元来付钱。
四、再次利用“文具店购物”情境,引导幼儿发现多种付钱方法,初步探究最简便的付钱方式。
1.第二次限时抢购活动马上开始了,请看第二期海报(出示ppt)
海报上有几元的文具,如果买6元的文具你怎么付钱,请你拿出你的钱试一试。
小结:买6元的商品有两种付钱方式:用6个一元的来付钱,或是用1个5元和1个1元合起来付钱,第二种付钱方法比较简便。(出示ppt)
2.请在海报上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商品用最简便的方式记录下来。(讲解记录纸使用)
小朋友让我们拿着自己的计划表去购买自己喜欢的文具吧!
活动延伸:
在生活中,鼓励幼儿进一步掌握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多种付钱方式。
第三篇: 文具店的教案
1、根据自己确定的分类标准,布置“文具店”并作记录。
2、能相互协商、听取同伴意见,并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
1、师幼共同收集文具,准备布置文具店及记录所需的桌椅等。
2、笔、记录卡。
活动过程:
幼儿结伴,互相介绍自己收集的文具。
教师与幼儿以集体的方式观察、认识收集来的文具。
师幼共同讨论:大家带来的文具怎样在活动室里摆放?
布置“小小文具店”需要哪些材料?大家怎样分工合作?
分组讨论:我们组的文具怎样分?(引导幼儿商定本组的分类标准,然后进行布置)
幼儿分组布置文具店并给文具店取名。
幼儿扮演文具店统计员,统计并记录本店的文具及不止情况。
同伴互相交流、检查。
各组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文具店(品名、文具的类别和数量)。
引导幼儿学习其他组的不同分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