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我心中的陶渊明作文(精选33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心中的陶渊明作文(精选3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心中的陶渊明作文 篇1
陶渊明,这个让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桃花源记》让我认识了他,让我明白了他内心的所向往;《归园田居》让我了解了他对官场的厌恶及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说明他是一位清高,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诗人;《归去来兮辞》让我读懂了他遗世独立,心胸独旷的乐观精神。
陶渊明带给我的都是进取的影响,给我的感觉总是那么的正直和清高,他的“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故事,应当人人皆有耳闻,这也充分地体现了他自身所有的完美品质。
然而,我又觉得他的一生是那么的不如人愿,因为“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于是便有了“遂见用小邑”,做官并非是他自我的心愿,可是,由于这些外界因素的所驱使,他是别无选择。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如果让我们去做自我所不想做的事,那种心境该是多么的难过。
陶渊明在归隐田居后写了许多以山水田园为题的题材的诗作,他应当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位田园诗人,他写的每一首诗或词,语言都让人感到很质朴、简练。
陶渊明,他的一生不知该用怎样的词去描述,或悲或喜吧,这仅有他本人所能领悟到的,可是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是留给后人的一批又一批的财富——文学。
他的成功和喜悦让我们一同陪他分享;他的失败和悲伤让我们一同陪他承担;至于他的一生中的遗憾,就让后人来弥补他吧!
“有的人死了,他却活着”。我想:陶渊明也在其中吧!
我心中的陶渊明作文 篇2
悠悠古今,有谁能挣脱名缰利锁的羁绊?滚滚红尘,又有谁能拒绝高官厚禄的诱惑?但在中国文学史上就有这样一个人,他有官不做,乐居田园。他就是陶渊明。
陶渊明是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作为一个文人寒窗苦读十几年,他也想在官场上展现自我的风采。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文人从政时进与退的原则。换句话来说,得志的时他们选择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入世,失意时他们要做的是“笑看花开花落,静观云卷云舒”的出世。
但陶渊明走的却是另外一条路。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使他无法忍受官场的污浊,更无法“为五斗米折腰”,于是他便毅然辞官退隐。
也许有人会说,陶渊明是一个政治上的弃儿,选择归隐是无奈之举,至少,归隐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消极态度。但我个人并不认同,他“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可见他向往的是田园生活,心之所向,就跟从内心走,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完美!
他像一个离家的孩子投入母亲的怀抱一样“载欣载奔”地回归田园。褪去官服,他只是一介草民,他却拒绝平庸,即使躬耕于田野之间,也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佳句。
古代诗人都喜欢饮酒作诗,他也不例外,常常“引壶觞以自酌”。于是酒成了他的朋友,菊造就了他的品性,诗涵养了他的灵魂。
我心中的陶渊明作文 篇3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我国东晋大文学家,田园诗的创始人。
陶渊明如莲花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他虽然很贫困,曾去做过几任小官,但不愿和统治者同流合污,辞官隐居,过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清苦生活,虽然有时连饭都吃不饱,但却生活在自我的意愿中,再穷。再苦也不在乎,陶醉在“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完美生活中。他“濯清涟而不妖。”虽然隐居避世,一身简便,但依然自食其力“种豆南山下。”依然悠然自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他虽然没有大诗人李白豪迈的胸怀,但却同样嗜酒,依然能够写出“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的千古名句,依然能够把一片优美的田园风光和他热爱的田园生活留给世人。
虽然他不能像曹雪芹那样给世人留下《红楼梦》般的长篇著作,但依然能够写出让人津津乐道的自传——《五柳先生传》。
它不一样于常人,是留名千古的东晋大文学家,但他更比常人向往那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的完美生活。他虽然不能如愿以偿,但依然为能够随自我的意愿生活而安然自若。在自我的生活中没有功名利禄,不用为五斗米折腰,与官场上的人同流合污,没有战争,没有剥削,高兴时应朋友之邀去喝酒,喝完就走,写写文章自娱自乐,在自我的生活中度过余生。
他就是淡泊名利,率真放达,安贫乐道的陶渊明。
我心中的陶渊明作文 篇4
月色中,南山下,一位披着蓑衣的老人正在踏着歌儿回家。
夜如此静谧,月如此明亮。这位老人的心境如此畅快,他执著于对田园的向往,对自然完美风光的追求。
菊,花之隐逸者也
他也曾带着梦想走向官场,想尽自我的力量为国尽忠报效,但他最终看清官员之间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他心寒了,毅然选择了归隐于南山下过着自我的田居生活,也许无宽床暖枕,也许无山珍海味,但他不后悔,依然平静淡雅地生活着。
向往陶渊明,我学会了选择,学会了放弃。我也更执著于自我的梦想和追求。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我眼中的陶渊明过着让人羡慕的生活:早晨伴着晨露去锄草耕作,傍晚又伴着余霞放歌回家。晚上在自家庭院采菊品茶,悠闲地抬头远望南山,享受着采菊的欢乐,享受着欣赏南山美景时的闲适,享受着鸟儿结伴回巢时的温馨。
向往陶渊明,我学会了欣赏身边的景色,用心去体味欢乐与幸福,热爱大自然完美的风光。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我心中的陶渊明虽然过着幸福的田园生活,但他没有忘记社会的黑暗,也没有忘记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难民,他也时时在牵挂着社会,他常用诗句来抒发自我内心的情愫,表达对贫民的同情对战争的憎恶。
向往陶渊明,我学会了关心他人,不能只顾自我的欢乐幸福,更懂得了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心系民生。
我心中的陶渊明作文 篇5
你在东篱下采摘着菊花,悠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你肩扛锄头,踏着月色,穿行在田间的小路中。
你推杯换盏,只愿一醉方休。
你也曾像那些热血青年一样,有着一腔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渐渐的,官场的黑暗浇灭了你的热情,但没能腐蚀你的心灵。最终,你看清了这一切,从黑暗中摔倒又爬起,义无反顾地摘下乌纱帽,归隐于南山之下。你“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每日也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虽“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却依旧在这样的环境下“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偶尔为天下苍生百姓感到惋惜,“造饮辄尽,期在必醉”,但愿长醉不复醒,从而暂时摆脱那个纸迷金醉、不见天日的世道。有时诗兴大发,挥洒笔墨,脍炙人口的文字和着豪兴跃然纸上,又是一篇恬淡悠闲的千古佳作。归隐,是你最好的生活方式,至少这样,你更欢乐,你愿无违。
我羡慕你的生活,但更敬佩你的人格。我常常不明白自我究竟在追求些什么,而你的目标却是那样的坚定与明确——心中的那份淡然和超脱。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你学会了选择,学会了放弃,执著于自我的梦想和追求。一身傲骨,更洒脱豁达不羁。
归隐生活虽艰苦,你却依旧乐观,“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隐士精神了吧!
我眼中的陶渊明,在浊世之中不忘初心,也定能得始终,不是吗?
我心中的陶渊明作文 篇6
在别人的眼中,陶渊明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东晋诗人,可是在我的眼中,陶渊明就是一位值得让人赞赏的爱国之士。
陶渊明虽然仅有着平凡的一生,可是没有哪个人会明白他会造就如此传神的诗篇。令人敬佩的是,他不图钱财更不为名利。陶渊明当官时,他仅一百多天便辞去所有官位,从此归隐田园。从陶渊明的种种表现中显然表达出了对东晋王朝的强烈不满,他以他特有的方式与官府作斗争,田园生活也成就了他的田园诗,使陶渊明成为历史中的田园诗人之祖。
陶渊明对国家、社会的不满显现于他的诗文之中。比如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记》,就单单从一个渔人因捕鱼而造访桃花源的文章当中,就可清晰的反映出陶渊明反对当代社会的黑暗与对世外桃源的自在生活所向往和憧憬。再来看看他的五首《归园田居》,陶渊明对国家现状的不满、担忧和归园的迫切、期待,都表现于字里行间:从“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中看出他对因世间之乱而倍感忧伤;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中便能够看出他的归园之切;又从“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中透露出对国家复兴的期望而向往……不仅仅如此,陶渊明身上还有许多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弘扬。
陶渊明确实是一个诗人,他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诗人,他更加是一个明辨是非的智者,他的诗表达出了他对自我国家的担忧与愤恨。为了批判黑暗的当代社会,陶渊明写了无数的诗与文章,从而发泄自我的不满,并且对那种安定和谐社会的向往。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完美生活的向往,恰好源于他深深地爱国之情。陶渊明拥有着的敢于斗争与维持正义的志气是没人能够改变的,他以如此顽强的爱国与反抗之志,是历史长河中所有人的模范与标杆,正是因为这种精神所在,才铸造了华夏民族的精神!
最终,我想再次强调:不管在别人眼中是怎样去看待陶渊明,就算别人说他只是个诗人罢了,说他只是个普通人罢了,也不会改变我对他的看法。这,就是我眼中的陶渊明!
我心中的陶渊明作文 篇7
陶渊明,一位安贫乐道的文学家;一位擅长借景抒情的田园诗人;一位影响深远的辞赋家;一位品质高尚的散文家……
“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和菊花可谓是有着不解之缘,陶渊明把菊花视为自我人格的化身。菊花素雅美丽,清新淡泊的特点与陶渊明高洁的品质,不一样于世人,不随俗流的志趣巧妙地联系在了一齐,所以后人就把菊花作为君子,淡泊俗尘,隐逸者的象征。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文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在艺术上取得了重大成就。陶渊明将情、景、理三者巧妙地结合起来描述清新自然的田园风光,有“颖脱不羁,任真自得”的个人情趣。
他以怡然自乐的心境,把很多农村农民的生活如实写入诗中,如:“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些优美的农村生活图景。可是在陶渊明的洒脱中,我们还是能够看出他内心的苦闷,如“流泪抱中叹,倾耳听司晨”,“理也可奈何,且为淘一觞”这证明他对世事还是没有忘却,尽管隐居山林,陶渊明还是无法消除心中的矛盾。
陶渊明的诗文,看似质朴、实则华丽。在其平淡醇美的言语中,充分表现了陶渊明淡泊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他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充分表现了诗人对世俗黑暗的厌恶和憎恨;充分表现诗人对完美和平的梦想生活的憧憬……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或许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陶渊明的影子,有的淡泊名利;有的向往田园;有的纯朴清新……我们也应当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像陶渊明一样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
我心中的陶渊明作文 篇8
漫步在历史长廊中,看陶渊明躬耕田亩,醉卧菊丛,一间陋室却风致高雅;闻陶渊明把酒言欢,登高舒啸,三言两语却字字巧妙;悟陶渊明结庐人境,纵情山水,一壶浊酒却满身高洁。一个心性自然,无拘无束的陶潜,伴随着他千古流传的佳句,在我心中留下了不灭的身影。
他饮酒,期在必醉。五柳先生和历史上许多名人一样,性嗜酒。是腐朽的官场让他拥抱自然,愿在醉梦中寻求自我。他曾写下《饮酒》组诗20首,每一首,都是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然的喜爱,每一句,都是他真情流露的肺腑之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便是其中之一,我们似乎看到了五柳先生在南山脚下,身着旧衣,却怡然自得的模样。陶渊明对酒情有独钟,那是酒不醉人人自醉的超凡。
他赏花,独爱秋菊。陶渊明和菊花似乎如影随形,说到陶潜,人们便想到那满丛傲骨的菊花。它们或是遍地金黄,又或是临霜独放,这难道不是陶潜最真实的写照?典故中一说的陶渊明中年丧妻,偶得一梦,那仙逝的妻子便是那傲骨的菊花,于是陶渊明从此独爱菊。无论是寄情秋菊,还是钟爱风骨,陶渊明对菊花的喜爱,是众所皆知的。一句“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盛赞菊花,菊与他,早已融为一体。
他为人,淡然脱俗。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他诗词中的完美品质。“修身、治国、平天下”也曾是他少年时的凌云壮志,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自爱,使他宁愿身在田园,饥寒交迫,也不愿阿谀奉承,违背心志。不管在哪里,陶渊明始终坚持着自我,不因为红尘而拔本塞源。最爱那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即使在闹市中居住,却也能保留心中一份心灵的宁静,这是怎样的一种淡然?
纵然陶渊明已然离我们上千年之遥远,但我心中的陶渊明会一向鼓舞我前进。陶渊明的品质会随着他的诗歌,行走在路上,且行且歌唱。
我心中的陶渊明作文 篇9
当我们在夕阳西下,手捧一卷魏冀南北朝诗词时,有这样一位诗人在我们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清高耿介,洒脱恬淡,质朴真率,淳厚善良……展现着一种气质,一种境界,一种思想,更是一种文化。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他出生在一个农村里,那里有鸟语花香,采桑耕种,他从小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农村生活似乎也充满了无限诗意,或采桑,或耕种,或饮酒,或下棋,或赋诗,或赏景……都是其乐儿自得乐也。
“诗书敦素好,林园无世情”,这时的陶渊明有了归隐的想法,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描写田园隐居乐趣是张衡的《归田赋》,“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鸧鹒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于焉逍遥,聊以娱情。”构造了一个充满田园乐趣的生活,这种生活我们都很向往,陶渊明虽家贫,但他猛志逸四海,想过出仕为官,任刺史,后来便辞职了。开始了他新生活的旅程。
自然,不仅是他的人生旨趣,也是他诗歌的一种精神内涵,也许在那个战乱分裂的时代,诗人却崇尚自然,找到另一个世界。在自然中坦诚记录了他内心细微的波澜,给了我们新的视窗,给了我们另一片天地,给了我们生活的美。
在他的诗歌中,看似是村舍,鸡犬,豆苗,桑麻……无不流露出田园生活的快乐,农民的辛勤耕种。种豆南山下,简简单单的五个字,我们看到了诗人种豆时仰望着那蓝蓝的天空,默默祈祷,默默祝福,希望自己再一次的穿越,远离世俗,远离官场,远离尘埃。诗人很喜欢菊花,秋菊有佳色,菊花代表的是一种质朴高洁,更是代表着诗人的那颗隐逸之心。
在他的诗中,我看到了那股来自自然的生命朝气,也愿意就这样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花海,去守候这片花海,无论是风吹雨打,还是当头日晒,我都要用心去呵护心灵的那片花海,生活有本是无,无则是有,不求诸侯与名利,在这样的社会里,我们很难做到这样,只有当拥有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一种追求,我们才会蓦然回首,回忆曾经走过的那段路,我们才发现美,美源于我们的心里,源于自然。
农村生活,田园风光也第一次被当作重要的审美对象,开创了新的审美领域和艺术境界,开辟了独有情味的天地。可谓一语天然万古新。在文化历史的长河中诉说着一种独特的美。
农村生活的气息,清新自然的田园风光,朴素淳美的诗词,弥漫了那个充满硝烟和战火的朝代,看到一另一片美丽的天空,朴素中见绮丽。这种文化,这种精神,这种美也似乎被传承下来,我们开始了传播和传递。品读他的诗歌,发现属于自己的美。美源于自然中的真,自然中的真源于心灵的美。
我心中的陶渊明作文 篇10
回顾历史的长卷,有豪放洒脱的诗仙李白;有忧乐天下的范仲淹;也有文武兼修的辛弃疾……而今日我要介绍的这位诗人,他叫陶渊明。
陶渊明自小便志向高远,期望长大后为国家,朝廷效力。他学识渊博,天资聪颖。然而他初到官场处处碰壁,不愿恭维小人,更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于是毅然辞官返乡,过起了与世隔绝的生活。
有人说陶渊明是消极的,也有人说他是率真洒脱的。在当时那个追明逐利,奢靡之风盛行的东晋,陶渊明是一朵逆流而上的浪花,抨击了当时追求荣华富贵的玩乐者。陶渊明是不幸的,同时也是幸运的,社会没给他仕途发展的机会,却让他离开了那个纷纷扰扰,尔虞我诈的朝堂。在诗坛上独辟一块新的田园。
又有谁人能像陶渊明那样拥有“晨光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种悠远的境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花孤傲、高洁、素雅,独自屹立于寒霜之中,傲霜斗雪。周敦颐说:“菊,花之隐逸者也”。菊花不与牡丹争华贵,不与杜鹃比明艳,而是独自傲然开放,陶渊明喜爱菊花,菊花也同样映衬出陶渊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雅。菊花就是渊明,渊明犹如菊。
他一生的诗篇以田园诗为主,写了他归隐田园后的心境。他是《归去来兮辞》中那个“登高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的悠然自乐的诗人,同时他也是《饮酒》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隐士,更是“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的农夫。这就是身在田园,心有诗意和远方的陶渊明。
一簇簇幽香的菊花在院子中竞相开放,漂亮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泠泠的清泉在山涧流淌,这时,一位和蔼的老人扛着锄头,向院外走去。“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步履简便,悠然地走向南山。
我心中的陶渊明作文 篇11
没有繁忙的政务,没有世俗的烦忧。不慕荣华,尽享田园。这正是陶渊明的写照。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便是陶渊明的作风。每当红日初升,他手捧诗书。吟诗作画,谈天论地。“不戚戚于贫贵,不汲汲于富贵。”他爱喝酒,喝酒也有别具一格的作风。朋友请他去喝酒,去了就喝,喝完就走。只求开心潇洒。这便成就了一个伟大的田园诗人。
早出晚归,在月光的追随下——“带月荷锄归”。早晨的露水沾在衣服上感到清凉与舒服——“夕露沾我衣”。过着这样的生活只求“但使愿无违”这难道不是人们想要的美好生活吗?
远离尘世,隐归田园,看花开花落,陶渊明生活很清逸,很自由。像蓝天中的白云,像大海中的鱼鳞。一簇簇悠悠香菊在院里静放。山涧清泉一直流过家院门口。这时,一位老人拿着锄头,提着竹篮,向院中走去。“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吟唱诗句,步履悠闲的跨进了院子……他便是陶渊明。
悠悠香菊与他为伴,下地耕耘自给自足。闲暇时,便以清泉沏上菊花茶,细细品味;农忙时,便与菊花相枕相依,乐在其中。
过陶渊明一样的生活,可以看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过陶渊明一样的生活,可以看到“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过陶渊明一样的生活,就像孔子所说:“何陋之有?”
生活中带有宁静;内心中含有恬淡;体会悠闲自在的生活;品味生命的美好。像陶渊明一样超凡脱俗;像陶渊明一样悠闲自得;像陶渊明一样安贫乐道;过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每日耕田,饮酒,吟诗,享乐。无时无刻不在表露着自己的真,真无愧于你选择了归隐之路。这一路走的潇洒,清明。
我心中的陶渊明作文 篇12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流云伴着坎坷飘过清幽的山涧,风雨携夹沧桑掠过古老的年代。东晋——一个风雨飘摇,乱世纷杂的历史片段。壮美的宫殿,无上的皇权,个人的壮志满怀仅似一蜻蜓点过湖面泛起的涟漪,黄龙褂的苍穹下,似乎并没有什么能够腾起壮阔的波澜。归隐途中的元亮,你的失落与无奈又何止一恨字了得?你“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壮志还没有离弦驰骋,就已湮没于一声无以名状的“归去来兮”。“世与我而相违”,市廛的喧嚣只在眼中投下失落的阴影,你毅然驾车远去,一路尘土飞扬,并无一人举酌相送,也曾幻想,更曾迷离,或许还有布谷鸟的吟唱未央……
晨露,清酒,鸟鸣,诗意的田园生活如一只曼妙而又深远的骊歌,元亮你沉醉于它的音符,陶冶于它的旋律。种豆南山,采菊东篱,望断天涯,心远地偏。随心而游的你并没有刻意伪装,却赢得了身后一字靖节的高风亮节,随遇而安的你只做本色自我,世后人却流传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佳话于世间绵远流长。你的心境照亮了黑暗的仕途囹圄中人,你的梦想幻化成了千百年文人雅士追寻的目标。一切的一切,元亮你都在恣意间挥洒,无意间流露,人如其生平,你生活得自然洒脱,无拘无束,却也桀骜不羁,暗含几许惆怅。曾记否你“抚孤松而盘桓”,并没有忘却百里青山之外百姓的疾苦,你孤单并非因为你不欢乐,只是无相与者,你感慨于乱世不随人意,梦想不称现实,于是你劝人“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于己你“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梦想并非你所抛弃,是乱世不容你一盏明灯,高风亮节。事后,不需思虑,无需慨叹,你融入自然,逢客必饮,有酒必醉,醉于山水,更醉于心。春及则种,夏至则耕,秋来则收,冬来则闭门自赏风景如画。一室之内,多日感受,你更名一字潜,是潜心,抑或是潜于世俗之外,或许仅有那日你檐下的鸟儿瞥见了那一瞬你面部的光华,然而几千年的轮回,东晋的鸟儿飞断了羽翼也到不了如今的年代,那个
时代的记忆仅有随风消遣,埋藏于时光的车轮匆匆,终仅有“陶潜”二字出土,留给后人无尽的景仰与浮想。
十载一轮回,生命的光华经不起时光的侵蚀与打磨,不论你如何超然于世,依然会叹于“感吾生之行休”,亦或许是你真的超脱了凡人对于生死的遐想与恐惧,早于你有生之年便有“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的豁达。真的是生如夏花,死若秋水,平静得原于自然,归于大地。
纵览你一生清贫,诗般的生活入梦,你的形象却也一样高大,同样迷离。后人的眼光还不足以承载审视你一世的光环,稚幼的眼中你永远是亘古的英雄!沧桑的古老遗留下不变的客观,而不一样的年代又有不一样的论断,你定格在古老的东晋,而在我狭小的部落格中赋予你的是无限的景仰。我眼中的陶渊明,只一词心境缠绕了一生的潇洒旅途。
我眼中的陶渊明,心境如其人,千年之叹于陶潜五斗诗魂!
我心中的陶渊明作文 篇13
在每个人心目中,都会有一个影响着自我,推动着自我前进的偶像。或许,他就像天使,在前方为我们指路。或许,他就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让我们获益匪浅。我的偶像就是五柳先生。
五柳先生是谁呢没错,他就是陶渊明。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一向传为美谈。他坚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傲品格,成为后世之正直文人的人生标杆。
五柳先生,他闲静少言,不慕名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物。
是的,他就是周敦颐笔下的莲一般的君子!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证明君子不会在黑暗、丑恶的现实中与权贵同流合污;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也说明君子是正直的人,不会被世俗与权势所折服。君子他只想永远的像莲花一般清纯,不被环境所染指。君子对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独特想法,更证明自我要在黑暗的现实中保留尊严而不被践踏。
君子对莲的态度和认知使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人在任何困难面前都不能低头,做人要有做人的基本原则,在困难面前应昂起头,挺直腰勇敢的往前走,要活得有尊严。
先生“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更让我明白了拥有金钱不等于拥有一切,金钱,名利,富贵并不代表一切,唯有学识才是我们的全部。
我心中的陶渊明作文 篇14
他走了,不再回头,以后的荣华富贵已成往事。望着院子之间的三条小路,依然有菊花和柳树。眼前的青山绿水吸引着他。“五斗米”怎么能让他弯腰?
我乘船停泊在水上,寻找他的踪迹。
在芦苇滩上的红色亭子里,我把芦苇伸到一边,环顾四周。我看见一个中年人在喝酒。石桌上有一壶酒和两个杯子。他是我今天要找的人吗?但是他和哪个客人一起喝酒呢?孤独?南山?或者五棵在房子旁边微微摆动的柳树?
我悄悄地走到他跟前,鞠躬问道:“大人,可是彭泽玲,陶渊明?”他笑着说:“我没有姓。全世界都习惯叫我五流先生,“当他看到我如此尊敬他时,他问道:”为什么我的丈夫向我鞠躬,一个没有戴面具的陌生人然后他递给我一整杯酒。
我不急着喝这种烈性酒,但我接受了前面的问题:“对不起,吴刘先生,石桌上有两个玻璃杯。吴先生和谁喝酒?或者你知道,崇拜你的人会回来的,他抚摸着胡子笑着说:“有山有水,有菊花和柳树,还有他自己。”我还问:“先生,请原谅你的愚蠢。请告诉我更多的细节。”这次,他低头看了看酒,什么也没说。过了一会儿,他慢慢地说:“我想藏在这壶酒里!来吧,我们一起喝吧!”我知道我丈夫喝醉了,所以我没有拒绝
在夜晚,成千上万的渔火在月光下组成了一个美丽而宁静的夜晚。回首这条河,我可以看到一点鱼火的闪烁。不知不觉,天黑了。先生已经喝醉了,看见天上也挂满了灯笼,说:“天已经晚了,如果不抛弃,为什么不在寒冷的房子里呆一晚呢?”我点点头,跟着他。
紧挨着河边,音乐轻快悠扬地演奏着。他走过河上的桥,两三步就到家了。
多么破旧的房子啊!几捆茅草,一扇木门,几堵泥墙奇迹般地成了他的住处。房子周围有五棵柳树和许多菊花。我跟着他走进房间,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只有一张草床和一个炉灶。”为了客人的缘故,我们今晚就睡在这张草床上吧,委屈的先生,“在我心里,我没有一丝不适。我怎么能和这样的圣人相处呢?我怎么能在乎我睡哪儿?我好奇地问:“先生,你睡哪儿?”?这张床只够一个人睡!”然后他点燃油灯,打开一本厚厚的书,坐在地上
鸡叫了三声,太阳从南山升起。我睁开昏昏欲睡的眼睛,当我的眼睛还没有模糊的时候,我看到他还坐在原来的地方,油灯已经灭了,我手里的书大部分都翻了。我惊讶地问:“你整夜不睡觉就看书了吗?”他站起来说:“不,昨天晚上,我向邻居借了三两杯酒,写了两首诗。”
太阳升到山顶时,他走出门,看见五棵柳树随风摆动。他问:“你为什么在房子旁边种五棵柳树?”他深情地望着柳树的眼睛:“我一辈子除了酒、菊花柳和书,什么都没有。像菊花一样,柳树不仅是一朵花,而且是一种哲学。”说到这里,他突然停了下来,但没有说出哲学。
说完,他抬着头走到南山深处,吟诵着昨晚的一首诗:“东篱下采菊,悠然见南山”,我看着他,仿佛明白了什么。我转过身,离开了荒芜的花园,随风摆放的柳树,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哲学。
我心中的陶渊明作文 篇15
提起陶渊明大家可能都不陌生,会说陶渊明谁不认识不就是《桃花源记》的作者吗古代著名诗人,谁不明白
陶渊明,东晋诗人,文学家,世称“靖节先生”。“五柳先生”大概也是陶渊明的号吧
难道堂堂古代著名诗人就这样被介绍完了不,关于陶渊明的还有很多很多。
我一向很尊敬陶渊明,也很想像他那样做一个隐士,不与世俗牵连,据说陶渊明从小就满腹梦想,博学多闻,29岁出仕,在十余年的时间里,几番进退,仕途不顺,最终因报复不得施展,又不肯降志辱身与仕族阶级同流合污,于是辞官归隐,过上了简朴的农家生活
有人说陶渊明的安贫乐道、归隐田园是迫于无奈,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读书人,入仕做官是根本的目标,陶渊明也选择了做官这条路,但几次入仕的失败,使他不得不选择归隐田园的逃避方式,而我却不这么认为,在我看来,陶渊明的安贫乐道、归隐田园的思想是伟大的,因为这是他执著追求人格价值的表现,陶渊明归隐是与官场决裂的行动体现,他无法容忍官场的黑暗和对人性的摧残,而选择追求“本我”,以求保他的社会政治梦想和人格价值,这是一种崇高梦想的表现。
我十分喜欢陶渊明的诗歌,因为这些诗歌大多是描绘淳朴宁静的田园生活,充满了对污浊社会的厌恶和对纯净自然的热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就是陶渊明的生活。他一个人徜徉在南山下,与菊同眠,与菊结下了不解之缘。一贯被称为“花之隐逸者”的菊花,让陶渊明受到了清静无为、无车马之喧的安逸生活,更让后人明白了要为自我的心灵而活的道理。
我心中的陶渊明是一位有着崇高的梦想,不慕名利,向往世外桃源的清高的人。
我心中的陶渊明作文 篇16
我心目中的陶渊明陶渊明是一个自学成才的人,他生性爱创作,因此被乡民所推荐
陶渊明留着一头长发,这是他的特征之一,他的第2特征就是写的书很多。
陶渊明是南朝时代的人,而他却创作了许多不朽的名著,正因为陶渊明这一创作,所以才造福了广大读者,吸引了上亿人的眼球。陶渊明曾经写过一部《五柳先生传》借以述说自己的生平情状。该传写道:“有一位先生,不知其姓名,也不知道是怎样一位人。只知他家屋旁有5棵柳树,因号五柳先生。《五柳先生传》自序就是这样写的。当时的人们说,这其实是述说陶渊明自己生平的真实记录。陶渊明外表十分文静,但他天性酗酒。所以亲朋好友知道这种情况后,常常摆酒款待他。但他一去,就一定会将酒喝得一干二净,而且一定要喝得大醉才摆。喝醉了就走,一点也不使自己拘束不尽兴。
陶渊明家里十分破陋,不足以遮风避日。家里人穿的也是乡民般打了补丁的破烂短衫,吃的常常顾了上顿没下顿。虽然如此,先生还是常常写文章,给广大的读者一部又一部“神来之作”,来抒发自己志向抱负。并以此忘怀世事人情之得失,度过自己的一生。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位和蔼可亲的一位老人,他为世人创造了不朽的名著。
我心中的陶渊明作文 篇17
我心中的陶渊明是清高的。陶渊明多次辞官,厌倦勾心斗角的官场,而向往静谧的田园生活。
陶渊明早年没有做官,二十九岁时,因为亲人衰老、家道贫困的缘故,他出仕做祭酒,由于不能忍受官场的腐败和黑暗,没过几天便辞职不干了。州里又召他做主薄,他也是“辞不就”,在柴桑过起了自给自足的隐居生活。七年之后,陶渊明又出任桓玄镇军的参军。母亲去世后,他辞官奔丧,守制两年。
后来,陶渊明又做了彭泽县令。
陶渊明当上彭泽县令没多长时间,有一天,浔阳郡郡守派一个督邮到县里视察,县吏告诉他:“您应该穿好衣服,束好衣带前去拜见。” 陶渊明听后,叹了口气说:“我岂能为了五斗米,就向那些乡里小儿卑躬屈膝?”当天便辞了彭泽县令这个职务,回归故乡。
陶渊明只当了八十五天的彭泽县令,从此就没有再做官,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的隐居生活。
陶渊明是生活的积极者,他不追求名利,不向往金山银山,始终保持一颗快乐的心,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让自己处于一种主观美好的境界。我佩服陶渊明的毅然决然,他不被名利所诱惑,虽然他在事业上没有取得成功,却在后世留下良好的口碑。
我心中的陶渊明作文 篇18
闲暇之时,翻阅自己以前的一本诗集,首先是陶渊明那清新的田园气息感染着我。因为他的气质是独特而和谐的。
从“不为五斗米折腰”到“闲静少言,不慕荣利”,陶渊明在我心中一直以一个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立居。超凡脱俗,是我给陶渊明的定义,他是安贫乐道,他自得其乐,他淡泊名利,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他宁愿过清贫的生活,也不愿生活在世俗中,他宁愿“夕露沾我衣”也要“但使愿无违”。我崇尚陶渊明的精神境界,我向往陶渊明的生活方式,但是我注定不可能如同陶渊明一般,放弃红尘,舍弃所有,隐居深林,因为这只有心境自然平静的人才能做到,可是,又有几个人能像陶渊明一样呢?
林语堂曾说陶渊明是中国整个文学传统上最和谐、最完美的人物时,一定没有一个中国人会反对。他不曾做过大官,没有权力和外表的成就,除一部薄薄的诗集和三四篇散文之外,也不曾留给我们什么文学遗产,可是他至今依然是一堆照彻古今的烽火。
陶诗所描写的往往都是些最平常不过的事物,如村舍、桃李、桑麻、榆柳、豆苗、鸡犬等等,这些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一经陶渊明重新审视,便进入了审美的可能,隐退尽了锋芒而泛着桃花源间的落英之芳与东篱黄花秋放之味的气息。“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劳作虽辛苦,结果虽让人感到无奈,但这种无所拘束的田园生活却充满了欢乐,充斥着喜悦。“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尽管劳动还不熟练,但充满希望和美好向往的生活本身就是快乐的。
我心中的陶渊明作文 篇19
——当你几欲逃避,当你以筋疲力尽,在挣扎之中,你选择忍下去;当你忍无可忍,当你不愿再逢场作戏,质性使然,你不愿以心为形役,不肯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而解绶去职。人未灭,心已死,你隐没于菊香之中,叹息乱世的罪恶。放开历史的束缚,在茫茫人海中,我寻见了你,陶渊明。你于365降生在一个贫苦家庭,父早逝。你拼尽全力得到官职,自幼受儒、道思想熏陶的人怎会因一个官职而画地为牢,舍弃自由呢!?你有“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宏图大志,却又向往于山水之美,田园之乐。你不愿在别人面前卑躬屈膝,不想做见人乐而赔笑,见人忧而愤慨的小人。厌倦官宦生活的你毅然地拂袖而去,隐居田园。看着你不时望向那勾心斗角的官场,看你无奈的叹息,我终于明白身处乱世之中才知和平之贵的道理,
永初2年你写下《桃花源》,桃林之美使我眷恋,民风淳朴使我感动。这有若无物的世外桃源中蕴含着你对没有剥削压迫、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尔虞我诈,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人世是多么的向往。你将那一腔热血埋藏在内心深处,将你对宁静安乐的思念寄托在笔下。但你也知这不可能达到,有美好的事物就有罪恶,有君子就有小人,桃园最后的无人问津和你直至死去依然失落的心,终究没有再次开启。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你生命的大小不及沙石,一位老人就这样被光阴所淹没
时隔一千五百年,你字迹仍旧清晰可见,你著作早已流传千古。曾经庸乱的社会已永远留在了曾经,你尘封的叹息却无人可以听见,如梦幻般,我走出了你的人生。十分庆幸与你的邂逅,让我读懂了你的内心世界,陶渊明。
我心中的陶渊明作文 篇20
我不记得第一次听到陶渊明的名字是什么时候。我只记得我知道他是个诗人和田园诗人。
我曾以为我了解陶渊明,但我总觉得他不令人满意。别人带了自己的酒给你喝,但他完全无视别人的感受,自己喝了。他对其他人说:“我要走了,你可以自己动手。”多么任性的陶渊明,你可以不在乎名利,但你要多多少少关心别人的感受。我以为我六岁时就理解了陶渊明。
我想我又一次理解了陶渊明。我认为他是一个孤独无能的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哪里有竞争,哪里有八卦,陶公能有这样悠然的心,我想一定是一个人静静的采菊;他一次又一次地进入政府,一次又一次地辞职。我已经问过自己很多次了,为什么他不能习惯。当我九岁的时候,我认为我理解了陶渊明。
最近读《桃花源记》,我突然觉得他有这样的政治意识。那里有朴素的民俗、可爱的农民、井然有序的生活和美丽的风景。许多人希望建立一个乌托邦社会,但陶渊明希望有这样一个天堂,但他也清楚地意识到这是很难实现的,所以他为我们勾画了一个梦想,一个美丽的梦想,没有政治欲望,没有生活欲望。
陶渊明,我想我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理解他,理解他的率真,理解他的本性,理解他对生活的热爱。
我心中的陶渊明作文 篇21
渊渊博学,明明之理,好一个陶渊明!
初识陶渊明,是在学《桃花源记》这篇课文的时候,陶渊明,陶渊明……细细呢喃这个名字,总有股莫名的熟悉感,好像似曾相识,也许是在哪篇文章上看过;也许是从老师口中偶尔听到过几次,隐约觉得他是一个博学之人吧。
学完《桃花源记》,我不禁笑然,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才能描绘出这样一个似仙境,宛瑶池的世外桃源?是他的淡泊,是他的洒脱,是他的不羁!
又识陶渊明,是在这篇清新淡雅的诗中——《归园田居》。他远离尘世,归隐田园。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空云卷云舒,过着清逸、自由的生活。“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毅然选择归隐,不再徘徊于丑恶的官场之中,愿扛起锄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即使“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心中亦是坦然;即便“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也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再逢陶渊明,便是这篇《五柳先生传》了。又让我见识到了他的淡泊,他的清明,他的豁达。当时在那个昏暗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在追名逐利,唯独他出淤泥而不染,不随波逐流,洁身自好。“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却也能安贫乐道,自得其乐,饮酒赋诗,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陶渊明的淡泊清明被世人所传颂,他那种恬淡、闲逸、人与自认合一的隐逸生活境界更是大家所向往的。所以才有了孟浩然的崇拜;白居易的敬仰;杜甫的欣赏;才有了李白的仰慕:“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
我心中的陶渊明作文 篇22
陶渊明是位隐士,也有人称其为逃避者,逃避乱世,乱政。
陶渊明的一生,五任五隐。五任是为了养家糊口,五隐是为了自洁。当时官场混乱,陶渊明力求洁身自好,已委实不易,当无法在官场坚求内心时,他心一狠决心隐居。
对于当时的政局,陶渊明起初绝不是持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他曾力行改革,哪怕只是在他管理的小小的县城。从他的《桃花源记》中也能看出他对世况的叹惋,我甚至敢说他有想过变法维新。可光从他在县城执行的来看——改革触动了地主官僚得利益而被迫停止——这似乎不可能实现。如果他坚持变法,那么等待他的是什么?是被掌权者迫害,是被卷入棋局,从此堕落成和别人一样的毫无尊严。退一万步讲就算真的给他变法的机会,他是否能有把握,是否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吸引到国民的支持,是否有能力去做好以后的种种而不使国家再度混乱?这样挨个的排除,他成功的几率几乎为零。
在是否应该选择这条不归路时,他做了一个理性的决定:放弃几乎无法实现的愿望,同时又能保住尊严,那就是隐居;如果我没有能力与胜算,那我就在个人底线之上求自保。这是理性的选择,这是认清了自我,只有当他分析明白了自己,算好了代价与回馈,才能掌握自己的人生。
在隐居的基础上,他为自己缔造了理想王国:桃花源。那里宁静美丽,没有战乱和贫穷,大家都怡然自乐。那里的人都十分清楚,这样的生活足够好,外面十分混乱,没有出去的理由。在桃花源足够安逸。像陶渊明,即使是“草盛豆苗稀”,那我过得也安稳,我有把握过好隐居的生活,变法有可能让我名垂青史,但风险太大,不如脚踏实地的种地。
有时候希望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但我们总要在理性和冲动之间权衡,若不值得我们冒险,那就做好自己能做的。
我心中的陶渊明作文 篇23
潜,你是一位隐士,将自己融进了大自然,隔绝了尘世。每天住在茅屋中,谁也不会来搅扰你的`生活。而我是只是一颗菊花,你花园中那一丛丛菊花中最特别的一棵,因为我有思想,有感情,可以与人交流,特别是与你,潜。
黎明
新的一天又开始了,我感到晨曦洒在身上那种暖暖的感觉。睁开眼,刺眼的阳光穿过空气,划破天空。黑暗过去了,我迎接着深秋充满希望的黎明,迎接着可以冲淡深秋落寞的黎明。
你推开门,来到花园,开始“晨兴理荒秽”,我曾从风那里了解到你的过去。你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年幼时,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度日。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那儿的生活培养了你“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从孝武帝太元十八年,你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直到义熙元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你任彭泽县令并最终授印去职。这十三年中,你不断做官,辞官,做官,辞官。并最终辞官归里,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令我不解的是,你为何终究放弃了你的仕途,而归园田居?
正午
太阳渐渐升至头顶,直接照射在我脸上。不再是黎明的暖意,转而成了正午的热乎。潜忙了一上午,正在田间地头休息。我带着早晨未解的疑惑,问:“潜,你为何出仕而归隐?”当你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突然愣了一下,也许你怎样也想不到这种问题竟出自我这株小小的菊花口中。继而轻轻地笑了笑,不语。可能是我还不够成熟,还不能领悟你笑容中的内涵。想起曾经有几只来往的鸟儿说你只是像其他隐士那样借归隐买名邀誉。但我却一点也不相信。我曾想只是这社会太黑暗了,暗的让你看不见了,于是找块明亮点的净地,一块可以看见太阳的地方。或者,你只是想逃避现实。我正沉浸在我自己的苦思冥想之中,没注意你轻轻的叹了一口气,那口气,很轻,亦很重。
黄昏
这时正值夕阳西下,阳光悠闲地染红了天际与云霞,也染红了地里这一丛丛菊花。已是深秋,那些菊花开得格外舒展,似乎想要让自己的每一片精致的花瓣,都来享受这金色的夕阳。你弯腰采下几朵,放入篮子里,如此重复着。我却发现你是快乐的,是悠闲的,是乐此不疲的。你采累了,直了直腰身。你的目光移开了花朵,定格在被夕阳染上一条蜿蜒金边的南山,挂在山腰的夕阳发出耀眼的光芒……我们渲染在金色的海洋中,人暖洋洋的,精神也恍惚了。面对如此的美景,你的诗句却异常平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你忽然开口道:“我为何归隐?那你又为何独自开在深秋呢?”这次,轮到我愣住了。自己为何不开在百花争艳的春天?为何不如夏花般灿烂?偏偏开在这充满落寞的深秋呢?或许只是不想与那些浓妆艳抹的花儿争宠吧,只是一种对“举世皆浊”、“众人皆醉”的厌恶吧,只是偏爱这一份清新、淡雅,这一丝宁静、高远。原来……呵呵,我了了。
我和陶渊明,一个是花,一个是人,却有着雷同的品行。我开在深秋,让人们对我的高洁傲岸顶礼膜拜,而你归园田居,让后代叹服你的“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我因你的偏爱而成名,你却因偏爱我而清高。
脚下是道狭草木长,抬头又悠然见南山,倾听着鸡鸣又树巅(diān)……我的心渐渐融入你的诗情画意之中。
我心中的陶渊明作文 篇24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每每读起《五柳先生传》,便感到与一位闲情逸致的志士交流,他仿佛就在我身边,等待我能读懂她闲静少言背后的热血人生。
遥想当年,中华神州大地上距今约1500万年的时代中,出现了一位宅边有五柳的诗人――陶渊明。如果说庄周隐居则多出于个人性情――不服儒家之道;如果说诸葛亮隐居则多出于外界因素――暂避当时的战乱。那陶渊明则两者都有,一是为东晋王朝昏庸无为的统治者,二是为自己的志向而隐,于是他淡泊名利,不想出世的性格深入我心,但慢慢长大,再读陶渊明的诗,竟读出了另一番滋味。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他出任江州祭酒,不久辞官,先后又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职,后任彭泽县令。点点滴滴说明,他还是有一腔热血而非一心向隐的,只是当时历史条件的束缚,加之陶渊明安贫乐道的本性,难以凭一己之力改变时局等的原因,他才无奈归隐。显然,这是无奈的,但也是明智的。
有人说陶潜消极遁世,我认为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他笔下写着“富贵非吾愿”时,心中又何尝不想“闲居亦非吾愿”呢?
他笔下写着“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时,心中又何尝不想“时不利兮”呢?
他笔下的话,心中的愿,从未被填满。
他没有死心,所以才遗憾,而遗憾又正是他作诗的原因。
遥想陶渊明当年,世俗黑暗,世态炎凉,故无奈隐居。重峦叠嶂遮不住他的才气。他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经典诗文,不朽佳作。
他无法飞黄腾达去做官,去朝廷辅佐圣上,但他用另外一种一种方式,报效了祖国。后人皆称陶渊明为“平淡之宗”,只是又有几人能读懂他一字一句下,平静溪流里的波涛汹涌。
且看今朝胜景,国际富强,繁荣昌盛。作为未来祖国栋梁的我们岂不更应该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读他的诗时,他仿佛就在我的面前,他的感情化为一段段动人的文字,在我指尖跳跃,心头盘旋。那一刻,才是真正读懂了他。
我心中的陶渊明作文 篇25
溶溶月,淡淡风,终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无影无踪,可是历史却为我们记载了你,让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曾祖父是大将军,你笑之以对,未因此而骄傲。八岁丧父,十二岁丧母,未改变你乐观的人生态度。当家庭衰落后,你出仕做官,却因看不惯官场的浑浊讨厌人与人之间的假面相对阿谀奉承,更不因为五斗米而折腰,毅然辞官而去。“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是你体内最深切的呼声;“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是你内心最向往的生活。
面对南山,你选择忘记,忘记所有的不快,这是心灵的选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你清宁恬适的生活让人心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你洒脱旷达的心境让人敬佩;“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你积极乐观的态度更让人叹为观止。这就是你,一位不慕名利、只求淡雅的菊花君子。
尽管家境贫寒,罢官归乡的你却不改豁达本性。“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人以流憩,时矫首而暇观。”一句句淡雅的文字勾画的出一幅幅令人向往的乡村生活图,字字珠玑之中洋溢着乐观与从容。
你的一生是不屈的一生,是让无数仁人志士敬佩的一生。你如莲般高洁,如菊般隐逸,如梅般坚贞,如竹般清正,花中四君子也难以比拟你这生于污浊却清于世的真君子。面对死亡的威胁,你吟唱着“死去何所得,托体山阿”的磅礴词句。你的精神如何能让人不去敬佩不去传颂呢?
千古的文章已经流传了千古,你——陶渊明将永远伫立在历史之中。
我心中的陶渊明作文 篇26
在我看来,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公职,归隐醉心田园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诚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也有权利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能因为我们自己做不到就不认可他人的态度。他远离世俗,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能做出这样一个决定,具有莫大的勇气和无比坚韧的信念。
但是,就算陶渊明做个逍遥自在的隐士,真的就是天天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吗?不见得,他只是一个有志有才却不得施展出来的落魄百姓。普通老百姓真的小富即安吗?老婆孩子热炕头不过是对现实的妥协和自嘲罢了,谁人不是整天滔滔不绝热衷于经济走势和国际局势?很多人都有过“英雄梦”,只是在现实面前低下了头而已。人类都有好奇心,都希望生活多姿多彩,比如希望爱情轰轰烈烈,希望事业蒸蒸日上,希望能够建功立业。
你看陶渊明飘逸洒脱,我看陶渊明落魄无能。因为人无论在哪里生活,都要为自己的父母子女谋三餐,为他们的衣食住行负责。如果你为了自己的好恶,不愿流俗,却苦了家人与孩子,那样的“独善其身”是没有了沉重的生活包袱,没有与世俗同流合污,可是却少了份责任与担当,他那如同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般的笑容也就只有对着大自然抒发了,因为他和人类的生存规则是背道而驰的。
人人都想与大自然融为一体,都想过超凡脱俗神仙般的生活,都想让生命轻盈,可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人?生而为人的悲哀,柴米油盐的琐屑,又有几人能摆脱?小而为自己为家人,大而为国家,一个有志有才的人不应当为国效力吗?“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才是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的光辉写照。避世写些虚幻的文章类似《桃花源记》来麻醉自己,迷惑世人,还不如多做些实干的事来挽救国家与人们,比如滕子京,比如欧阳修,比如左宗棠他们连续遭贬不也在所贬之地做出了成绩了吗?
陶渊明所过的生活是人人都向往的,脱离尘世的一切烦恼,不用卑躬屈膝不用曲意逢迎不用为了五斗米折腰,过着读书喝酒作诗的慢生活,但是他的洒脱只是看起来也很美。可真到做起来,太难!
没有酒精的麻醉,估计孩子的哭泣,家人的埋怨都能使你崩溃。
我心中的陶渊明作文 篇27
“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唐代诗人李白和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这样称赞道。历史上无数的名人都对这位“五柳先生”充满崇敬,当作人生的标杆。可见他是多么伟大。
陶渊明,他是一位真正的诗人。他擅长诗文词赋,并且有独特风格,主要写田园诗词为主,被称为田园诗人。他的诗词没有柳永那种艳丽,没有李白那种豪气,他的文风是质朴自然又极为精练。我个人认为,如同李白、柳永一类的诗人,主要描写的是盛世,国泰民安,江山秀丽,写的是国富民富;而陶渊明,诗句中不时流露出自家的贫穷,然则,他的贫穷与杜甫的贫穷又不一样,陶渊明是贫中有乐的话,杜甫便是在贫穷的痛苦中挣扎了。可见陶渊明有着诗人的诗意,是位真正的诗人。
陶渊明,他是一位真正的政治家。陶渊明一生中有过五次进入官场,并又五次辞退的经历。其实,陶渊明常怀一颗报国之心,他也想像张良、诸葛亮那样辅佐君主。可惜他生不逢时,君并非明君,官场的人也互相之间勾心斗角。他早看破官场的阴险,可他身为一个父亲,又不得不为官,养家糊口。他没有将政治理想讲给君主,而是作成了文章。《桃花源记》中,他构想了一个百姓安宁,人人平等的和谐社会,处处可见其政治思想之伟大,是位真正的政治家。
陶渊明,他更是一位教育家。他勇于面对黑暗社会,向往美好生活,对生活充满积极态度。这些优秀的品德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教育着我们。何尝不是一位教育家呢?
陶渊明的思想、作品、态度都令我佩服,值得我们代代人将他作为榜样,跟着他的脚步走向美好未来,进入属于我们自己的世外桃源。
我心中的陶渊明作文 篇28
有一位老者,在落英缤纷之际,在桃花源深处舞出一曲淡泊,在进退间遗万世芳香。
曾经的少年也是胸怀大志,也曾想过要大济苍生,然而一个祭酒三个参军的官场经历使他看透了黑暗的官场,一个个官员贪慕荣华富贵、追求高官厚禄的丑恶嘴脸使他厌恶不已,他潇洒地抛出一句“不为五斗米折腰”便洒脱地离开了官场。
虽然家徒四壁,虽然短褐穿结,虽然单食瓢浆,但是看到那倦飞而知还的鸟儿,那叮叮咚咚的涓涓泉水,云雾环绕的青山,他笑了,这就是他要回归的生活。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脱下象征着权力的官袍,穿着粗布麻衣躬耕田园,虽然辛苦,倒也清闲自在。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这样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劳作、饮酒、赏花,返璞归真,快活逍遥。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日子贫穷地位卑微而感到局促不安,不为荣华富贵和高官厚禄而迫切追求,安然静心隐于山,如同葛天氏、无怀氏之民,自得其乐。
灯火阑珊蓦然回首时,隐约可见陶渊明舞着一曲淡泊,纷纷扬扬的桃花从他身边落下,留下永恒的芬芳……
我心中的陶渊明作文 篇29
把你放在心上,合起了手掌,默默乞求上苍,指引我方向。不求地久天长,只求在你身旁。我用尽一生一世,来将你供养,只期盼你停住,流转的目光。——题记
太阳下山后,月亮躲在黑色的云层里爽约;夏天转身后,秋天在潮湿的野地里背板。幽暗与冷冽暧昧缠绵,我拖长的身影成为了见证,站立在院,静静地凝望那株未开的菊花,时光的倒影冲击我的记忆,闭了眼,屹立于滚滚红尘中,附身于菊花中,我似乎看见逝去的年华里那个不老的笑着的人。
山林空地,耀眼的阳光下,一抹清秀的身影在其中从容自在的穿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就是他了。
我曾听闻他的不屈坚韧。我——只是株野菊,听人讲年轻时的他本有“大济苍生”之志,可是,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年代里,他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而他也不愿卑躬屈膝,可在那个污浊黑暗的社会里他又可以如何,凭一己之力只不过是杯水车薪,一次又一次的坚持得到的失望让他陷入了绝望。于是,我想:一个经历了那么多沧桑的人,他能放下一切吗?隐居对他来说是一个好的归宿吗?他值得吗?他会幸福吗?答案我无从而知,只是一昧地感觉,他是个神秘的人,也许会是我永远读不懂的故事吧。
我了解了他的不甘堕落。后来,他就站在了我身边,虽然对那样黑暗的社会绝望了,可他本身是个怀揣梦想的人,他不愿如此沉沦,当天下人都以为他会一世沉寂时,他却默默的开始了人生的另一个新起点……
我看到了他的执着专注。每当深秋的时候,总有一个人,默默地守在我身边,他说他也不知道为何爱我,只是单纯地觉得我有一种磁场,与他产生强烈共鸣,给他一种生的宁静,让他的心灵到一种真正圣洁的地方,那是目光所不能触及的,那种温暖让他有种无言的感动……
我亦感受到了他的洒脱逍遥。他爱上了写诗,喜欢用那些可爱的文字抒发自己的情感,他的快乐,他的不快乐,总是通过那一首首如同涓涓细流般的田园小诗流露出来,以其质朴自然、优美恬静在文学界一枝独秀。他远离尘嚣,内心不是空旷的荒芜,是满载的纯净,没有繁杂的思想,只有单纯美好的小幸福,这样悠闲的生活也许就是他要的吧,谁都无权侵扰,不是么?上天给了我如此的恩宠,让我在他身边,我又夫复何求呢。
有人说我是隐士,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是孤高亮节高雅傲霜的象征。他也曾写: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也许他是真的了解我,但我想他永远都不曾了解,那不仅仅是我,也是他的人格魅力的写照,是他不苟随时俗的高洁品质的象征。
看着他,心里涌动着一种莫名的感动,那不仅仅只是敬佩……
最终,我沉默于他的至死不悔。这个在滚滚红尘中努力解开枷锁,努力追求自由的人,我想他会幸福,可—我没有想到他是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人世的,他是那么优秀的人。有人说他可以活得至少衣食不愁,最终造成那样的后果与人无尤。听到这句话,我笑了,却又有一种可悲,不知是为这个人,还是为他。突然之间,觉得我有点懂他了,他原本是可以舒适些,但那要以付出人格和气节为代价。他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与人格的尊严,我坚信那才是他要的。上天如此不公,让他承受那样多的苦,但却又那样公平,让他写出了流传百世的诗文。在为后人留下宝贵文学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想到这里,我真不知道该微笑还是该悲伤。
我想,其实我是真的愿意再等千年,只为与他共伴一世,那对我而言,已经足够。花开花落,那也是只有他才会懂的故事。安徒生,如果有来生,你可不可以为他写上一个如童话般美丽的结局,让他能幸福,那是我最大的愿望——你们在怎么会懂他在的那些日子里我有多快乐,即使我渺小,但在他眼中,我感受到的是被珍惜的幸福……
我缓缓张开眼,仿佛刚才的一切皆是梦幻,可却又感到那么真实,也许我不是真的完全懂他,懂他动人的故事,但我爱,这就是最好的理由。微风拂过,一阵花香沁人心脾,我惊讶地揉揉眼,菊花竟开了,现在还不到时节啊,竟还开得如此灿烂。温暖瞬间环绕我心,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这就是我们的差异吧。耳边又响起的熟悉的旋律“把你放在心上合起了手掌默默乞求上苍指引我方向不求地久天长只求在身旁我用尽一生一世来将你供养只期盼你停住流转的目光”我轻轻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陶渊明——我想你会懂的,对吧……
后记:那些发生在过去的事情,像褪了色的电影,荒草被时间无情地焚烧而过,只剩下照片里纯真的女孩。一切俱变,惟一不变的是他留下的痕迹和我如同他一样干净透明的心境。那一刻,我便已相信永恒。
我心中的陶渊明作文 篇30
一个美不用地收,遗立于世间之外的桃花源头。那里人人安乐,万物和谐,而正是他让这个桃源明了于世,他便是陶渊明。
或许这只是个奇妙的巧合,“桃源”与“陶渊”,不过这个桃源已经深深地刻在了这个“靖节先生”的心里,同样也刻在了中国人的心里。他是几千年中国仕人追寻的宁静的归宿,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气度,召示着他超凡的人生境界。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在《五柳先生传》里写道:“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他处在一个混乱的时代,虽不曾有大规模的战争,但社会始终不平定。他是诗人,也是散文家,还是一个辞赋家。挂着这么多头衔或许很累,因为这些头衔都告诉人们陶潜会写诗,会写散文,还会做辞。而我则不以为为然,因为他的诗是为自己写的,他的散文和辞赋也是为自己做的。那些诗赋都是他的理想和信念。
他二十九岁,因为家贫入仕,但他做官,做了之后又辞,辞了之后又做,直到上面派人来视察,陶渊明不愿来迎接而再不入仕。“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这是他的宣誓,这是他的尊严与人格。
记得他在归家之时做过一篇《归去来兮辞》,而我总是在心情压抑的时候吟诵最后几句“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宝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情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那种淡然总让我想起仙人。
我不知道陶渊明是不是神仙,但我知道那淡然潇洒的气质出尘脱俗。
我心中的陶渊明作文 篇31
陶渊明其人其文章与品格能够流传千古,依我看,正是因为一个‘真’字。
有晋一代历来注重一个人的出生门第,而陶渊明正是东晋名将陶侃的后代。按照门第来看,陶渊明极有可能步入官场后平步青云,如果他又可以‘聪明’地搜刮些民脂民膏,也许陶渊明会荣华富贵一生,成为下一个石崇王恺。
但也许是看透了官场污浊奢靡之风,无力改变却又不想同流合污。也许是顺应自己返璞归真的天性,陶渊明先后五次辞官,过上了自己想要的山水田园的幽居生活,超脱与俗人俗事,与山林鸟兽共休息。陶渊明找到自己的‘真意’,那就是道法自然,与自然万物生灵休戚与共。就是这样‘真’的人,才能无视金银财帛与功名利禄,就算是连自己最喜欢的酒也喝不上,却写出了‘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样的句子。做到‘悠然’——发自内心的快乐恬静。就是这样‘真’的人,才能在‘短褐穿结,单瓢屡空’的窘迫中说自己是生活在葛天氏,无怀氏时代的人。自然自然,自然而然,遵从内心,即是本真。世间能够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很少,而陶渊明却可以做到,正是因为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真谛,只要过着自己理想的生活不论是满目萧然还是春和景明的境地都会被他忘怀,洒脱地投入到大自然中。就是这样,养养菊,种种豆,写写文章,便是最大的享受。
有‘真’者,亦有‘不真’者,古今亦有。诗名大如孟浩然者,在山中‘假隐’多年以求一官半职然而却终不得唐玄宗赏识,郁郁而终。我们也不乏是这样的人,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率真?这谈何困难,又谈何简单。看看陶渊明吧让我们这些‘鸢飞戾天者’可以‘望峰息心’,找到属于自己的‘真’之所在就是这样的人,才有资格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吧。
我心中的陶渊明作文 篇32
纵观世上隐居之士,上下千年,唯陶潜一人而已。作此文,以怀陶潜。
——题记
南山悠悠,花香淡淡,晚风习习,良辰独往,执杖耘耔。
披星戴月地耕耘,却是草盛豆稀,箪瓢屡空,空荡的四壁透出冰冷的风,回想那时的锦衣玉食,你没有后悔,没有什么能使你低下高傲的头颅,又岂会因五斗米折腰?
清高淡雅,酒醉抚无弦琴;豪放不羁,悠然吟田园诗。没有勾心斗角,没有明争暗斗,这里只有超然与洒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当你昂首走出黑暗却又荣华富贵的官场,你没有不舍,心中只有着释然。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山清得透明,水秀的透明,心淡的透明,甩袖一挥,繁华无视,归园田居,隐于南山,又有谁如你这般洒脱?
在这里,没有金碧辉煌的楼阁,只有幽静简陋的茅屋,“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南山,如一位素衣女子,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回眸一笑,虽不是雍容华贵,却仍是惹人心醉。更何况是为官多年、一身疲倦的陶渊明?
临溪赋诗,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皋舒啸,呼“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苦尽甘来,戴月而归,在矮小的茅屋中一觉睡去——梦里南山。
我心中的陶渊明作文 篇33
他,逃离官场,远离世俗,隐逸山间,嗜酒如命。
他,就是陶渊明。
年幼时期,你家道中落,早年丧父,与母亲妹妹在外祖父家生活。虽然日子过得清贫,但却受到外祖父的熏陶,泛舟学海,攀登书山。
少年时期,你有着“猛志溢四海”的大志。满腔热血外出寻官,然而却屡屡受挫。做官三十年,只有无尽的烦闷和牢骚。于是你大笔一挥,写下《归去来兮辞》,甩出一句“不为五斗米折腰”便隐居田园,与世隔绝。
归隐后,你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虽困顿,却快乐。虽嗜酒如命,但才华横溢。于是今天的我们读到了《饮酒》二十首。
老年时期,你重病在身,但你对此也毫不在意,依然每日喝酒不断,倒也真是随性洒脱。
时至今日,每当看到《归去来兮辞》时,我仿佛听到了一生悠远的吟唱从天边传来——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