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汇报材料1
近年来,我区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丘陵地区经济发展示范区为统揽,以“跻身丘陵经济强区,争创中国西部百强县”为目标,牢固树立“依市兴区、市区一体、互动共融”理念,深入实施“工业强区、项目带动、环境兴区”战略,全力推动工业建园区、农业建基地、城市建新区、农村建新村工作,积极探索了城乡统筹、产业联动、富民强区、协调发展的新路子,丘陵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XX年,全区实现地方生产总值XX亿元,同比增长XX%,连续四年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XX亿元,同比增长XX;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XX亿元,增长XX%;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XX亿元,增长XX%;社会消费品零售额XX亿元,增长XX%;农民人均纯收入XX元,增加XX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XX元,增加XX元;城镇化水平达到XX%。区域经济综合实力排位XX年位居全省丘陵县(市、区)第X位。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工业经济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建设丘陵经济发展示范区,关键在工业。区委、区政府响亮提出“工业强区” 战略,“点”、“线”、“面”结合布局工业,着力在大产业、大企业、大项目、大投入、大服务上下功夫,增强了工业对全区经济的带动力。近年来,全区完成工业投入XX亿元,组织实施了千万以上的工业招商和技改项目XX项,竣工投产XX项,新增规模企业XX户,发展到现有的XX户。XX年,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XX亿元,是XX年的XX倍;规模工业增加值XX亿元,是XX年的XX倍;利税XX亿元,是XX年的XX倍,利税上XX万元企业XX户;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XX,比XX年提高XX个百分点;规模企业从业人员32181人,是XX年的XX倍;工业对XX贡献率连续XX年超过XX。一是抓“点”,以园区为载体做大做强骨干企业。以企建园,孵化车产业企业集群。XX公司从濒临破产的企业,跃居全省同行业第一,全国第三,进入了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并发挥核心带动作用,XX工业园聚集了XX、XX、XX等紧密型配套企业和XX等XX生产及配件生产企业,形成了以XXXX为纽带的汽车产业链,带动了50余户配套企业发展。建设XX工业集中发展区,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实施“百日会战”,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入园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XXXX等12个企业率先抢滩。XX镇聚龙石材工业园借鉴“蛟龙”模式,引入60余户石材加工企业入驻并生产,开创了我区民营企业领办园区的先河。二是抓“线”,沿交通线布局工业发展走廊。利用城市扩张的有利时机,依路建园、以园引企,沿国道XX、省道XX、二环路、外环线、马鞍路布局工业发展走廊,已有XX、XX、XX、XX、XX、XX、XX、XX等52户企业建成投产。三是抓“面”,以六大产业支撑工业发展。围绕壮大区域经济支撑力量,全力扶持做大做强造车、农副产品加工、建工建材、机械制造、医药化工、纺织制鞋六大产业。XX年,六大产业聚集规模企业XX户,实现总产值XX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XX%。以XX、XX、XX、XX为龙头的造车产业,聚集规模企业XX户,实现销售收入XX亿元,占规模工业总量的XX%;实现利税XX亿元,占总量的XX%。以XX、XX为龙头的农副产品加工业,聚集规模企业XX户,实现销售收入XX亿元,占总量的XX%;实现利税XX万元,占总量的XX%,初步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集群化趋势,XX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形成了浅层次产业集群。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和新村建设,助农增收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紧紧围绕农民持续增收这个核心,把“农村建新村、农业建基地”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破解“三农”问题的着力点,采取综合措施,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一是抓典型示范,新农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准确把握中央“20字方针”、省委“XXXX”、市委“XXXX”总体要求,结合丘陵地区示范区建设的实际,对全区新农村建设进行总体规划,明确了“12345”工作思路和措施。坚持区级领导定点联系制度,对区级重点示范村,每村落实一名区级领导干部包干负责,坚持整村推进、项目配套、多元投入、民主管理、和谐发展,建成了“XX”、 XX、XX、XX等29个产业有特色、群众有激情、发展有活力的示范新村。二是抓农业基地建设,特色产业逐步壮大。围绕建设生猪、蔬菜、水果、优质粮油、劳务产业全省“五类大区”,采取“依托企业建基地、依托业主建基地、依托协会建基地、政策推动建基地、项目带动建基地”等方式,着力推进河西片区10万亩特早熟优质蜜柑基地、河东片区10万亩优质伏季水果走廊、XX江河沿线10万亩优质蔬菜基地、10万亩优质水稻基地、10万亩速生杨基地建设、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壮大了特色产业。全区建成农业基地158个,获省级以上标准化生产基地20个、绿色食品认证7个,66514公顷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标准化整体认证开创了全省的先例。三是抓机制创新,农业产业化实现提质增效。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完善“保底收购”、“订单收购、二次返利”、“寄养取酬、联养分利”等利益联结机制,扶持壮大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推广畜牧产业“六方合作”机制,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提质增效。全区建成“六方合作”工作站20个,参与企业13户,覆盖15个镇乡5300户,帮助参与农户增收1500万元。XXXX、XXXX、XX、XX等镇乡建成了1300户适度规模的出口生猪专用基地,带动全区20多万农户养猪,助农人均增收120余元,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XX。XX公司带动10万农户种椒、种豆,助农增收XX万元。XX米业在XX、XX等镇建立优质水稻基地,带动1.8万户农民种植“XX”、“ XX”等优质水稻,助农人均增收70元。四是抓农业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成效明显。以种植、养殖为循环支撑,以提供清洁能源、有机肥为切入点,以“猪—沼—果”、“猪—沼—菜”、“猪—沼—粮油”为循环模式,建成了XX、XX、XX、XX四个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正在推进XX、XX,XX,XX,XX、XX6个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的建设。示范区内农业副产物、废弃物利用率达到86.7%,帮助农户户平年均节本增收500元以上。五是抓劳务产业,劳务收入快速增长。狠抓劳务培训,加强对外合作,提高输出质量,着力打造“建工之乡”,培育壮大“川妹子”劳务品牌,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的劳务输出网络体系,劳务产业发展势头良好。XX年,全区转移劳动力XX万人,实现劳务收入XX亿元,同比增长XX%。
(三)依托中等城市发展第三产业,城镇化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纽带。抓住中等城市建设机遇,积极配合搞好城市建设与管理,全力加快城镇化进程,搞活商贸流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一是加快建设商贸流通平台。坚持用经营的理念、市场的办法,加快推进旧城改造和小城镇建设。立足产业支撑,突出专业特色,搞好片区功能规划布局,构建城区“八大黄金商圈”、“八条特色商品街”和“三大专业市场”,重点打造了XX、XX、XX、XX、XX、XX、XX、XX八个商贸重镇,更好地发挥了城镇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全区城镇化水平达XX%,比上年提高了XX个百分点。二是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和房地产业。以“便民、利民、为民”为宗旨,用市场机制培育发展社区文化、医疗、教育、物管及其他社区服务业,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加大对房地产业的支持力度,搞活房地产市场,全区房地产业投资额达XX亿元,建筑业增加值实现XX亿元。
(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把项目作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特别是以迎接省委工业工作会、省丘区经济发展现场会、工业强省工作会三次大会的召开为契机和动力,强化“三个量化”工作责任,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性成效。XX年来,共争取各类项目补助资金XX亿元,引进到位国内资金XX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XX亿元,实施项目XX项。一是抓项目生成。加强与企业家面对面沟通交流,及时掌握企业家扩张发展欲望,以此获取项目意向和招商信息,XX年共收集各类项目信息XX个,储备项目XX个,筛选了XX个项目分解给相关区级领导干部负责,组织小分队外出招商。XX年,新签约项目XX个,实际到位资金XX亿元,同比增长XX%。二是抓项目建设。通过项目挂牌、干部蹲点服务、督促检查、倒计时等制度,强力推进了XX、XX、XX等XX个项目加快建设。三是促项目投产。通过为企业解决具体问题,促进了XX、XX等12个项目正常生产。XX年,全区新开工112个,实施项目200个,建成108个。
二、主要体会及经验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城乡统筹,推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与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举措。总结XX近年发展县域经济的主要经验,可概括为始终注重“五个突出”。
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必须突出科学发展。XX作为丘陵农业大区,最大的问题是发展不够快、发展不够好,最紧迫的任务是推进又好又快发展。近年发展实践证明,只有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路子,才能不断开创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必须突出工业支撑。工业是促进三次产业良性互动的核心,是统筹城乡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工业强,竞争力才强,丘区发展才有希望;工业强,带动力才强,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才有强大动力;工业强,财力才强,建设“和谐XX”才有物质基础。实践证明,XX工业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实施工业强区是推进XX又好又快发展的必须选择。
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必须突出项目带动。项目是县域经济发展的载体和抓手。没有项目的带动,特别是没有大项目、好项目作支撑,县域经济发展必将缺乏后劲与动力。在推进新一轮发展中,我们必须继续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战略的眼光去谋划和推动项目工作,奋力实现发展新跨越。
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必须突出机制创新。体制机制管根本,创新开创新局面。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既要立足实际发挥优势,遵循规律抓发展,又要大胆创新,突破体制性障碍,在开拓中寻找出路,在创新中增添活力,积极推进观念创新、机制创新和工作创新,着力构建自主增长、充满活力的新机制。
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必须突出优化环境。良好的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既要强化基础设施等硬环境建设,更要注重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和社会环境,形成全民支持和参与发展的浓厚氛围。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汇报材料2
近年来,xx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脱贫攻坚为抓手,以县域治理“三起来”重大要求为根本遵循,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践行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实现了高质量脱贫摘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县域治理“三起来”的重大要求,坚持“全面建成小康”不动摇,全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做好顶层设计,明晰发展方向
按照“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发展”的思路,站位全局,高点定位,顶层设计,统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项目谋划、产业布局。同时依托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脱贫攻坚政策优势,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高标准编制《xx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对接上级支持政策和投资导向,谋划包装重大项目,以顶层设计引领发展,确保生产总值20xx年达到xxx亿元、2025年达到xxx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xx年达到xx亿元、2025年达到xx亿元,冷链运输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20xx年达到xx亿元、2025年达到xxx亿元,城区常住人口20xx年达到xx.x万人、2025年达到xx万人。
二、聚焦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
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聚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持续巩固脱贫摘帽成果,不断提升“三农”发展水平。重点打好扶贫产业“发展牌”,提升层次,壮大规模,完善链条,大力推进总投资37亿元的新金农养猪养鸭、投资6亿元的惠民养驴等全产业链项目,确保尽快达产达效,力争尽快进入“全省畜牧发展强县”行列。同时,围绕食用菌、油桃等特色种植,引导传统农业向观光采摘等生产性服务业延伸,推动农业向特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汇报材料3
会议强调,河南的根脉在黄河、安危在黄河,中原儿女对黄河的敬畏之心、感恩之心格外强烈,对黄河怀有特别深厚的感情。省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将依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在河南落地落实。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作出决定的重大意义,共同扛稳建设生态河、平安河、文脉河、幸福河的重大历史责任,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突出问题导向,扎实开展《决定》起草的调研工作,按照省委“做好大规划、建好大平台、抓好大项目”的部署要求,在调研中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外延、空间布局和目标任务等问题研究透彻,并结合我省发展实际提出高质量意见建议,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要求体现在《决定》草案中,让母亲河越来越健康、越来越美丽。要通过调研总结近年来黄河治理的有效经验,切实保障黄河长治久安。要深入贯彻“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要求,科学利用好珍贵的黄河水资源,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和全社会节水行动,促进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
会议指出,我省沿黄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53.6%,产业结构偏重,脱贫攻坚任务繁重,发展质量有待持续提高。在立法调研中,要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围绕如何探索走好具有河南特色的发展新路子,提出加快提升我省发展质量和水平的思路举措,更好促进高质量发展。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守住“根”和“魂”,坚定文化自信。要建立健全分工负责、信息通报、专题研究等机制,细化分解调研工作方案,强化协调配合、加强沟通对接、加强新闻宣传,充分发挥省人大融媒体中心等载体平台作用,广泛宣传我省黄河保护治理的生动实践,把“黄河故事”讲得更精彩、更生动,凝聚争先进位谋出彩的强大正能量。要发扬优良工作作风,以高度负责的态度、“马上就办”的精神、精益求精的标准,务实高效开展各项工作,为决定起草打下坚实基础,凝心聚力、群策群力、真抓实干,谱写新时代“黄河大合唱”中更加出彩的河南篇章。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汇报材料4
根据县委提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的工作要求,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对照党中央有关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重点检查被巡视党组织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加强对落实黄河国家战略组织领导情况
一是扛牢政治责任。何坊街道党工委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统领街道工作开展的主导思想和核心理念,将之贯穿20xx年何坊街道各项工作开展之中。
二是强化组织领导。20xx年2月5日,何坊街道召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山东重要指示要求部署会议,成立以主要领导任双组长、10个科技干部、25个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何坊街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专班,开展系列学习、研究会议4场,6月22日组织全体科级干部、联村书记、联村支部书记代表、规模以上企业代表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会。
三是强化贯彻落实。聚焦经济高质量建设。全街道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45亿元,固定投资突破1.08亿元,工业技改实现4455万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亿元。14家规上企业全部实现了科技研发投入的突破;投资1.5亿元山东蔚蓝生物科技公司年产1000吨功能性益生菌项目土建工程及配套设施已全面铺开;吸引在外党员到村任职9名,储备农村人才220名,56名滨籍在外人才纳入储备库,28名大学生返乡参加建设;完善民生服务。大商幼儿园基础设施及教学环境全面提升,与乐乐民办幼儿园完成整合工作,增加学位50个;组织各学校教师一对一帮包脱贫享受政策户、监测帮扶户家庭学生69户;于20xx年5月开展展子虔路、何坊北路、何坊南路三个路段共计8公里的“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目前三条道路建设的迁占工作已开启,何坊南路东侧迁占已完毕;强化帮扶责任。遍查辖区内帮扶产业项目3个,梳理运行情况,摸排消除疑似风险点;帮扶责任人遍访享受政策户、监测帮扶户,坚决要做到“五个一”;推动农业供给侧水平提升。2.8万亩高标准方田建设基本完成;申报县级家庭农场5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乡土名品村2个(刘集莲藕养殖村、杨评事手工编织),小麦”一喷三防”、飞防面积6.6万亩,小麦条锈病飞防面积5.5万亩;完成43.684公里排水沟清淤、70座泵站建设、118.025公里管道铺设、61座新建桥梁建设、10座桥梁修缮等建设任务;新建进水闸52座、引水闸4座、维修水闸2座、斗渠倒虹吸13座;完成14.39公里沥青混凝土道路路基灰土建设;完成高压输电线路6.02公里、低压输电线路14.03公里建设及30台变压器安装任务;扛牢安全生产属地责任。开展了全街道安全生产大检查,针对燃气领域、住建领域进行了专项行动,对排查的问题建档整改。同时聘请专家查隐患,建章立制,推进工作全面开展;强化安全生产责任,修订《何坊街道安全生产、消防工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实施方案》、《何坊街道安全生产三项行动方案》,启动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集中攻坚决战行动;修订了20xx年度执法计划,结合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以及街道开展的三项专项行动,组织安委会各成员单位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集中行动建立健全隐患排查四个清单,各企业单位持续开展隐患自查自纠建立健全隐患排查四个清单。
(二)履行主体责任和属地责任,落实黄河国家战略重点任务情况
一是强化防汛抗灾能力。强化组织领导架构。何坊街道成立书记、主任任双组长的防汛应急指挥部,由19名科级领导干部、35名中层干部、68名骨干应急人员组成,先后召开防汛度汛工作专题调度会议4次,到企业、小区、重点沟渠开展检查12次;社区、自然村成立210名防汛度汛应急队伍,防汛度汛应急架构基本形成;细化制定应急预案。何坊街道结合往年防汛抢险救灾实战和今年新的水情汛情,及时调整完善街道防汛应急预案,将防汛应急预案细化、实化、具体化,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细化城市防汛落实举措。
二是强化城乡防汛工作。在10个城市小区建立防汛备汛联络部,配备防汛应急队伍50余人,储备各类应急物资210余件,强化与城乡水务局在城市道路积水、排涝方面的密切配合,宁可交叉向前一步,避免管理出现空档,持续开展道路照明隐患排查,确保恶劣天气群众出行安全;强化水道清理维护,对6处泄洪、排水闸进行保养维护,确保设施正常启闭,疏通清理沟渠12条,河道2条共计15公里,新建、维修桥涵43座;摸排整改防汛隐患34处;打通预警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运用微信群、公众号、农村大喇叭等多种手段,第一时间推送预警信息,防患未然。
三是强化节约用水工作。开展节水机关、节水企业、节水校园宣传活动4场;20xx年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全面完成;完成4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建设,“泵站+管道”模式一改之前大水漫灌的弊病,水资源利用更加高效。
四是强化生态保护工作。一是严抓主体责任。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取缔疑似“散乱污”企业4家;聘请第三方对55家企业上交材料进行核查,核查共发现问题124个,整改问题114个;对辖区内18家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企业开展巡查抽查,确保各企业对照“一厂一策”环保要求有序生产;加大对辖区内25家涉V0C企业监管力度,严查治污设施运行情况,要求相关企业建立、完善台账,对治污设施不正常运行企业要求停产整顿,整改完成达到环评要求后方可继续生产;二是严抓空气质量。深入开展春季防火、“三夏”秸秆禁烧相关工作,组织110余名包村、包社区领导盯靠在村、小区,全面落实秸秆禁烧各项任务,继续强化扬尘污染治理水平;三是严抓人居环境。以水环境提升专项行动为契机,在11条入河排水口建立动态检测体系,对所有河流特别是大商沟沿岸排水口、疑似排污口进行排查,确保辖区内水环境安全;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目前何坊街道污水处理站已完成建设并已运营;完成省定任务村(马木首、大商村)、市定任务村(钦风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投资200万污水处理厂持续健康运营运营;维护生活污水管网正常运行,对30余家企业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验收报告进行查验,对4家畜禽养殖规模场雨污分流进行回头看,整改相关问题53条;完成赵翟、八里庄两个自然村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张绪全村西污水管网破损遗漏黑臭水体得到有效治理。
(三)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防范和纠治落实黄河国家战略中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情况
开展全面从严治党专题调研2次,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议4次,与班子成员深入开展履职和廉政谈话17次,班子整体向心力和战斗力不断提升;开展调度工作和提醒谈话24次,研究“三重一大”事项8项,良好政治生态不断巩固;全方位支持保障纪工委各项工作的开展,支持运用第一种形态约谈5人次,根据违纪线索立案6件,结案22件,履行治党责任取得阶段性进展。
(四)整改落实各类监督检查中发现的涉及黄河国家战略的有关问题情况
经过全面梳理,何坊街道暂不涉及20xx年以来巡视巡察、纪检监察、审计、环保督察、电视问政等发现的被巡视地方落实黄河国家战略方面的问题。
二、存在问题
一是学习力度仍需提升。对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理念的理解仍停留在表面,学习次数较少,没有形成系统化的学习机制建设,没有充分调动重要部位工作人员和重要干部的学习热情,开展的学习形式单一。
二是宣传发动仍需提升。对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理念的宣传不够到位,没有营造出浓厚的宣传氛围,开展宣传的媒介较少,没有充分拉动群众的学习热情。
三是工作深度仍需提升。街道整体经济形势仍待突破,民生建设仍有较多欠账,党建品牌建设进度仍需加快,基层社会治理力度仍需进一步提升。
三、下一步打算
一是加快学习落实进度,推进“贯彻力”提升。建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理念学习制度,建立健全系统化学习机制,结合“解放思想大讨论”、“在知爱建”系列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理念开展学习、研讨、落实的热潮,通过多类宣传媒介,系统宣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理念,形成良好的舆论宣传氛围。
二是加快双招双引步伐,推进“供给侧”提升。加快推进山东蔚蓝生物科技公司年产1000吨功能性益生菌项目土建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推动黄河三角洲绿色低碳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尽快落地;引进省级高层次人才2人以上,带领企业“走出去”招引人才,帮助企业开展招聘活动10场以上,引导和协助蔚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落实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项目;推动以长明织业为代表的纺织类、蔚蓝生物为代表的生物科技类、金龙混凝土为代表的建材类产业集群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全力支持和服务好本地存量企业,积极落实各项惠企政策,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让营商服务环境好上加好。
三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镇化”提升。继续发挥路域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逐步完善村镇道路硬化、排洪排污、绿化亮化等设施配套,加强对吴洪英烈士殉难地广场、毛岸英大商故居的统筹保护与开发利用,带动周边第三产业提质增效;鼓励支持沙耿村湖畔小镇合作社、良胜种植为代表的专业合作社提升建设水平;持续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产业;新增省级美丽乡村2个以上、市级美丽乡村3个以上、县级美丽乡村5个以上;做好2.8万亩高标准农田各项后续建设工作;妥善完成好“四好”农村路铺设任务;引导和帮助教育师资力量持续升级,支持基层卫生系统强化诊疗水平,继续发挥渤海新苑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改革功效,打造全县养老事业“医养结合”模式样板工程;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改造工程,加快福苑社区建设进度,打造全县城市社区样板工作。
四是扛牢属地攻坚职责,让群众“获得感”提升。坚定落实促进就业政策,稳妥有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活动;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坚定落实“四个不摘”工作责任,持续做好困难群众走访帮扶工作;继续加大节水型社会建设宣传力度,推进完善田间灌溉网格单元管理化体系;紧抓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不放松,继续强化扬尘污染治理水平;持续保持违法用地、乱占耕地高压管控态势,坚决遏制土地违法行为;坚决防范“散乱污”企业反弹,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持续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力度,开展安全领域排查活动,部署开展相应应急演练,推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为区域发展构建安全环境;继续加强疫情管控防控力度,持续推进疫苗接种工作,持续构建疫情防控屏障;继续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场所、关键环节、重点人群中的风险点,关口前移,防患未然,采取更加有力措施,筑牢“人物同防”防线;根据疫情防控工作不同阶段,广泛宣传疫情防控政策和防疫知识,有效引导群众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积极参与防控、支持防控,推动形成群防群治体系,建立和完善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严密机制,坚决做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为推动何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坚实力量。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汇报材料5
xx位于豫东平原,区域面积1759平方公里,总人口158万,因夏王“太康”而得名,是中国锅炉之都、好人之城、道情之乡、纺织名城、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平原绿化县、全国产粮大县。近年来,xx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县域治理“三起来”重大要求为遵循,以党建高质量和经济发展高质量两个发力点为抓手,立足资源禀赋,加快动能转换,做大做强、做精做细特色产业,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提高农村发展水平,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致力提升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年,全县生产总值373亿元,同比增长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0.6亿元,同比增长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1.3亿元,同比增长11.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2亿元,同比增长10.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6966.5元、12479元,城镇化率40.02%;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排名居全省第10位。
一、聚力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突出集群优势,着力提升产业发展。产业聚集区建设,xx县产业聚集区始建于20-年,历时10年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如今已发展成为河南省“十快产业集聚区”、“省一星级产业集聚区”。太康县先后被评为“全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锅炉压力容器产业试点地区”、“中国新兴纺织基地县”、“中国棉纺织名城”“中国锅炉之乡”、“中国长丝织造产业基地”。太康县产业聚集区立足“产业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基金+产业联盟”一体化推进模式,以提升产业链、完善产业生态为核心,持续做大做强两大主导产业,纺织服装、锅炉产业入驻企业85家,纺织规模达到170万锭,喷水、喷气、圆盘织机规模达8500台,服装年加工能力5亿件,锅炉生产能力5万蒸吨。银鑫棉业先后引进18条德国、日本先进生产线,万锭纱月产能高出全国同行业的30%;建设河南省智能环保锅炉创新中心,四通锅炉入选工信部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和省智能装备企业,参与全国锅炉生产标准制定;通泰纺织、四通锅炉、永兴锅炉等企业均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产品档次、产品附加值、企业效益均得到显著提升。商务中心区建设,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太康县商务中心区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入驻企业45家,从业人员12024人,完成投资15.81亿元,实现营业收入35亿元。博信锅炉检测中心、洪昇服装质量检测中心等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建成投用,20-年晋升为河南省二星级商务中心区,全省综合排名第10位。产粮大县建设,全县年粮食总产达16.06亿公斤,粮食产量位居全市第一,小麦产量创历史新高。肉蛋奶产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7.3%、6.1%、1.7%。连续13年保持了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位次。发展优质小麦30万亩,高油酸花生30万亩,发展粮改饲专用玉米3.7万亩,粮改饲构树5800亩,发展蔬菜15万亩,瓜类40万亩。助推土地流转面积63万亩。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总投资10933万元,已完成投资5550万元,对第一批进行了完善,太康牧原粪污处理中心已建成;第二批项目已通过评审,第三批已获省厅资源处批复。印发《太康县创建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实施方案》为农产品生产经营保驾护航。全县发展注册农民合作社近4048多家,其中有92家农民合作社被授予“县级示范合作社”、35家被授予“市级示范合作社”、10家被授予“省级示范合作社”、4家被授予“国家级”示范合作社。已认证注册家庭农场960多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7家,省级示范产业集群2家,市级示范产业集群1家,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7家。
二、聚力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强化科技引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突出开放招商,立足招商引资突破年,坚持书记挂帅、县长牵头、人大监督、政协融入,20-年,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家、国内500强企业2家、上市企业10家,补齐了产业链短板;秉承“招来一个带头人,带来客商一大群”的雁阵效应,实施产业链图谱招商,加快莱赛尔纤维等15个项目落地,推进天虹纺织科技产业园、欧企德集团产业联合体等项目建设;规划建设纺织服装产业园,共享锅炉制造产业园,生态造纸产业园、长丝织造产业园等13个专业园区建设,打造新旧动能转换的增长极。强化科技引领,建立龙头企业、创新平台、关键核心技术清单,推动上中下游企业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攻关。建成省级智能车间9个,智能工厂1个,智能化改造企业3个,省智能环保锅炉创新中心1个;开展能效、水效和绿色制造提升行动,创建节能减排创新型企业1家,中国长丝织造行业绿色清洁生产企业1家,获批“河南省首批省级低碳园区试点单位”1家;润泰纺织服饰工业园被认定为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双创”基地;四通锅炉“互联网+远程控制服务中心”获得“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称号。太康锅炉取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60项。河南省智能环保锅炉创新中心投运后将持续构筑太康锅炉产业竞争新优势。优化营商环境,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开展“联合审验”“多评合一”“联审联批”,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破除各种隐性壁垒,将工程项目建设领域审批时限压缩至100天;保留各类证明16项,取消185项。实施营商环境“双月评议”制度,每两月组织对服务经济发展的窗口单位进行评议,根据评议结果授予“流动红旗”和“流动黑旗”;完善服务保障机制,实行“1+1+1”项目分包机制,坚持重点项目周观摩、月通报,列出问题清单,一一交办落实;搭建融资平台。出台《太康县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实施方案》,注入基本金1.5亿元设立主导产业发展基金,去年以来为20家企业协调银行贷款9000多万元。
三、聚力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百城提质。以棚户区改造为抓手,推进实施涡河花园、银城花园、滨湖花园建设。涡河花园棚户区改造项目已开工2100套,已完成投资1.62亿元;银城花园棚户区改造项目已开工1612套,已完成投资1.2亿元;滨湖花园棚户区改造项目已开工2300套,已完成投资1.98亿元。纺织南路、光大国际垃圾焚烧发电、老涡河清淤等五个项目已完成竣工验收,党群服务中心、家印高中改扩建等15个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基础设施。总投资7.5亿元的三条河水系连通及绿化升级改造项目,工程可研批复,PPP合同已签订;总投资3.96亿元的太康县引黄调蓄工程、总投资1亿元的太康县双如意森林生态公园项目、总投资6亿元的太康县涡河城区段绿化升级改造工程已进入施工阶段;总投资895万元,完成了阳夏路等三条道路人行道护栏安装,总投资7000余万元,完成了广场东路、商贸路南段的道路升级改造,银城路南段、光明南路、沙北路西段、霸王台路、滨河路等5条道路新建、升级改造工程正在进行路基施工等不同程度的建设。乡村振兴。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镇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9721名农村特困人员实现了“五养模式”全覆盖;“六村共建”打造示范村110个;千万工程示范村建设共涉及8个乡镇12个行政村,按照建设标准完成了村庄规划;总投资8677万元的厕所改造,目前已完成6.7345万户,完成率85.7%;委托第三方编制了《太康县多规合一整体规划》,为全县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建设“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实现镇级物流点覆盖率90%左右,村级物流点覆盖率80%左右,打通物流“最后一公里”,实现城乡互动、双向流通、融合一体的农村现代化产品流通;大力推广电商人才培训,全年累计培训11471人次,319名贫困群众实现了再就业;兰和生态小镇正在筹建中,老冢刘寨“郊区三产融合园”投入运营,板桥双陵寺田园综合体建设成效初显。
20-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总结年,也是发展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年,我县将牢牢把握省委、省政府关于高质量发展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实施“4155”工程:“十四五”末实现10亿件服装、10万蒸吨锅炉、100万吨生态造纸生产能力,打造1000亿级产业集群,实现50亿财政收入、50万城镇常住人口、5万产业技术工人,打造5个国家级品牌基地、5个开放创新平台,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河南更加出彩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