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篇一】奶奶丧礼家属答谢致辞
各位亲朋、各位乡亲:
今天,我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代表全家向诸位跪拜,感谢大家来参加我奶奶的追悼会。
##月##日凌晨,当我得知奶奶病危的消息,就立即赶回家中,看到奶奶平躺在床上,双眼微闭,面色与平常一样,面容十分安然慈祥,甚至还带着微笑。我急忙摸脉,脉搏的确停止了跳动,就问妈妈和大姑,奶奶临终前的情况,大姑说:你奶奶夜里还喝了一袋牛奶,早上四点多的时候,呼吸急促,以后就越来越弱。妈妈说:你奶奶走的时候没有一点痛苦,的确是寿终正寝。我的孩子说:老太太是睡着了,别动她,她还会醒来的。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规律,人活百岁古来稀。奶奶已经##岁了,可大家还想让她再活几年,没有想到她走得这样突然!因为前几天她还给我们唱戏、猜谜语、做游戏,她给曾孙女玩“猜宝”的游戏,逗得旁人哈哈大笑。我让她破谜语,她不假思索的随口道出“身坐金銮殿,面对凤凰楼,上下齐张口,凤凰乱点头”等多个谜面,思维是那样的敏捷,怎么说走就走了呢?奶奶的仙逝真是留下了诸多的遗憾!
奶奶说:我活了一百多岁,啥福都享了,北京也去了,啥也都见了,我已经满足了。但是她总是说:业子该回来了吧,业子该回来了吧。这是奶奶的遗憾。
父亲说:你奶奶走的时候我没在跟前,每想起来都很难过。奶奶呀,是您安排父亲去帮妹妹家盖房子,父亲走的时候您还高高兴兴,怎么才走了一天,您就与世长辞了呢!
我和弟弟妹妹更是有太多的遗憾,没有听到您临终前的教诲,但是,细想起来,您平时对我们安排的很多.从小上学的时候,您安排我们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长大要有出息。我参加了工作,当了医生,您安排我以前是“穷汉子吃药,富汉子打钱”,现在你要多帮助病人,多帮助穷人;我当了院长,您又嘱咐我,要不贪不占,服好务、不让人家花冤枉钱。虽然您的话很朴素,可都是实实在在的真理呀。
虽然有很多遗憾,但也有很多的欣慰:在您的勤劳操持下,在您的积德行善下,在您的谆谆教诲下,我们都参加了工作,家庭生活越来越幸福;您德高望重,受到了乡亲们的尊敬和爱戴。像今天,县长给您送来了挽联,书记乡长给您送来了花圈,并亲自给您召开追悼会,很多的亲戚、朋友和乡亲们都来为您送行。人们都说:她老人家一辈子积德好善,真是好心有好报,活了一百多岁,会升入天堂,成为神仙的。
从现在看来,我们真的相信您成了神仙!不是神仙,怎么会出现这么多的巧合。这是您一辈子积德,感动了上帝的结果。人们都说,老年人早晨升天,把三顿饭都留给了后人,也就是把幸福都留给了后代。您早晨七点仙逝,正是星期六,我们过周末,孩子们也不上学,方便给您办丧事。您仙逝的当天,雨夹雪突然停止,这几天天气转晴,气温由零下上升到零上,给您老人家办丧事带了诸多方便。今天,您的躯体将入土为安,您的.灵魂将升入天堂,而今天夜里气温就将骤降,明天就要下雨,后天就要下雪;每年的正月初三,是亲朋给您拜年送大馍的集中日子,而正月初三刚好是您的五七;您的“百天”是三月初七,正是春暖花开,您寿诞的前夕------这一切,全都是简单的巧合吗,只有神仙才能有如此神机妙算的安排!
奶奶呀,有今天这么多的巧合,我相信,都是您行善的结果,我们真为您老人家的安排感到幸福和自豪!
奶奶勤劳,不爱闲着。自己的事不干完就不休息,您常说:人要早起,早起来“三光”,晚起来“三慌”。人要立事,男人立事看院落,女人立事看被窝。每到割麦季节,奶奶都是提前几天磨好镰刀,早晨四五点就下地;春节前一天,总是要把鞭炮晒一晒;三十的早晨,不贴好对联就不吃早饭。
奶奶经常教育我们,别人家的东西再好也不能招,瞎话一句也不能说,要多做好事善事,做好事天知道,你对人家好,人家才对你好。不要看不起穷人,以前要饭的人较多,每次奶奶都要盛一碗热饭给人家,说是让人家吃滋润点。奶奶会铰衣服、铰花子,村里人经常来我家请她铰衣服铰花子,无论多忙,奶奶总是立即放下手中的活,给别人铰,直到人家满意为止。
奶奶说的话最好听、奶奶做的衣裳最合身、奶奶做的饭最好吃、特别是除夕之夜调的蒜汁胡萝卜菜真好吃,奶奶,我们多想再吃一顿呀!
奶奶,您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做人的道理,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做事的原则。奶奶您放心吧,我们一定按照您的教诲,发扬您的精神,尊老爱幼,帮亲助友,好好做人,好好工作,好好为大家服务!
奶奶,您永远活在咱全家人的心中,您永远活在乡亲们的心中!您永远活在咱后代人的心中!
奶奶,我亲爱的奶奶、我慈祥的奶奶、我伟大的奶奶,您一路走好,您安息吧,您安息吧,您就在天堂里安息吧!
【篇二】奶奶丧礼家属答谢致辞
尊敬的朋友、家人和家人:
今天,我代表遗属向大家的到来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在祖母生病期间访问、关心、支持、帮助祖母的家人、朋友、邻居表示最深刻的感谢
我奶奶出生于20__年,去世于公元20__年__月__日__时__分享,享年__岁。我奶奶出生在农村,长于农村,一辈子都在和土地打交道,和困难斗争。从懂事开始,我祖母学习刺绣、鞋子、小物品、农活补助金。18岁和祖父结婚后,承担了做家务、做农活、养育孩子的三重责任。生活的艰辛和重担磨练了祖母强烈的性格和坚韧的个性,使她从未向困难低头。在战火纷飞的时代,她和祖父建立了这个家庭。在三年的困难时期,她和祖父支持了这个家庭。她和祖父保存了这个家庭。
我奶奶从来没有受过教育,不识字,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像路边的草一样平凡。但是,我的祖母也是最伟大的,她一生勤奋朴素,用汗水和心血养育了5个孩子。现在有19个孙子,21个孙子,他们也在各自的`工作领域取得了粗俗的成绩。我祖母强烈的性格,宽厚的处世之路,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简单的生活风格,成为祖母留给我们子孙的最大精神财富,也是我们面对生活的进取,面对困难的精神动力。
痛定思痛,痛怎么样?今天在这里怀念奶奶,想起小时候奶奶害怕摔倒,不让我爬高的样子,想起奶奶带我去捡稻穗的样子。现在这些都被认定为过去的回忆。难忘祖母和祖父青年时养育这个家庭的辛苦,难忘祖母和祖父中年时维持这个家庭的辛苦,难忘祖母和祖父老年时爱这个家庭的慈祥。现在这些都成了陈氏的家风。期待子孙灵前跪下,世代家风传世。我们也要继承祖母留给我们的强大、乐观、朴素的家庭风格,发扬陈氏家庭!悲伤的心情,难以表达。祖母乘鹤西去,想到在极乐的世界里和祖父一起守护,我们心里终于安慰了。
请让奶奶走路。永远安息!
【篇三】奶奶丧礼家属答谢致辞
尊敬的领导、来宾、亲朋好友:
3月7日下午1点56分,对我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时刻。我亲爱的奶奶,在我们姐姐的陪伴下,因为连续两次脑出血疾病,平静安详地结束了84岁的生命。奶奶大半辈子都在3517厂工作生活,深受3517厂各级领导、同事、朋友的关心、帮助和尊重。亲爱的奶奶,今天,工厂的领导,工会的领导,退休办公室的领导,第三车间的领导,还有晚辈孩子的领导和朋友,都来和老人告别了。在这里,我谨代表我的姐姐、哥哥和我所有的亲人,向奶奶的领导、客人和朋友们告别,表示衷心的感谢。特别要感谢3517工厂单位的各级领导和同事们,在奶奶病重和殡葬服务期间给予了极大的帮助。
奶奶成年后的生活极其平凡普通。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奶奶就去3517工厂为国家的军事需求做贡献。她总是默默无闻,勤奋尽责。她最怕给组织带来麻烦。无论组织里安排什么工作,她从不索取,不谈价格,一心为名利。无论她走到哪里,领导都会发自内心地表扬她。奶奶的生活虽然平凡,但也是一种勤劳善良的生活。在极度贫困的年代,奶奶生了五个妹妹。她节俭、节俭、勤快地抚养我们,但她不想给孩子增加一点负担,即使她在他们家多呆几天。她对待同事朋友都很真诚,不跟任何人争论,宁愿为自己付出也不伤害同志之间的感情。无论她生活在哪里,邻里之间总是和谐的。她给了我们所有人一个祖母的爱,让我们懂得如何去爱自己的亲人、同事和朋友。
奶奶走了,七个月前父亲才离开我们的时候,她走得那么快,我们的孩子都想多孝敬她老人家,有时候只能是永久的遗憾。虽然奶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她老人家的声音,笑容,善良,永远铭记在儿孙们的心中。我们也衷心祝愿奶奶和爸爸在坟墓里相见,继续分享感情,永远相爱。
我亲爱的奶奶,祝你全家一路顺风。
【篇四】奶奶丧礼家属答谢致辞
尊敬的各位长辈,各位父老乡亲以及各位亲朋好友们:
首先,我代表我们全家人向各位表达我们内心最诚挚的谢意!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不辞辛劳地前来与我们共同分担这份悲伤!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悼念我亲爱的奶奶:
我最亲爱的奶奶,您就这样静静地睡着了,默默地走了,去了那遥远而美丽的天堂。您辛辛苦苦的走完了这一生。现在您已儿孙满堂,家境渐丰,可是您却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亲爱的奶奶,您一生勤劳俭朴、坚强果敢、慈爱善良;奶奶,您那满脸皱纹和坚强瘦弱的身躯,流露着您岁月的沧桑和生活的艰辛。
亲爱的奶奶,养育我们姊妹三人的十多年里,一直严厉无比,教会我们5岁洗衣,7岁做饭,8岁干农活,今天在这里怀念奶奶,又让我想起小时候奶奶带着我们干农活、教我们打搅团、教我们织毛衣的样子。忘不了奶奶养育我们姊妹三人的艰辛;忘不了奶奶维系这个家庭的苦涩;忘不了奶奶那些苦口婆心的唠叨。如今,这些都已凝成我们的家风。我们也一定秉承奶奶留给我们坚强、乐观与质朴的家风,将我们的家庭经营的幸福美满!
悲伤之情,难以言表。奶奶您走了,带走了我们童年的泪与笑,留给我们无尽的思念,您勤劳一生、艰辛一生、朴实一生。从此以后,我们再也没有机会见到您慈祥的笑脸,再也没有机会吃到您做的饭菜了,再也听不到您对我们的叮咛与嘱托了。也再没有机会为您捧上一杯热茶、端上一碗热饭、添上一件的衣裳了……
奶奶,苍天大爱,让您去往了另一个世界。此时此刻,我们只能忍住悲痛,向您道声珍重。
奶奶在天有灵,您一定愿意我们再场的所有人都能从悲痛中重拾欢笑。愿奶奶在这人间五月天将爱的阳光和雨露散布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并注视着我们一路前行,从此幸福万年长。
愿奶奶一路走好,安息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