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第1篇: 人才工作交流发言材料
近年来,人才工作得到了县委组织部的倾心关怀,人才成长的环境进一步优化,人才智慧得到了充分发挥,知识得到了进一步充实,人生价值得到了充分实现,我们对人才工作充满了信心。
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对我县人才工作中还有一些感受:
1、由于专业技术人才更多从事行业技术工作,对国家大政方针的相关内容了解不全,把握不透,运用不灵活,工作中易走弯路,不能够用足用好国家政策,错失发展机遇。(例如,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政策,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政策,国家产业政策等,把握这些政策,能够很好地做好结合的文章,及时设计出工作思路和发展计划,为跨越发展,持续发展提供更科学的规划。)
2、随着现代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政治等领域的发展,各行业的关联度越来越高,各行业人才存在学科知识单一、技能发挥受限、为其它领域服务的功能受阻隔的问题,特别是在工业、农业、教育、文化、科技、城市建设、环境建设等方面,关联度越来越高,需要综合性多学科的知识交汇,才能够做出更加科学严谨具有长远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才能够规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风险。
3、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存在着人才结构不尽均衡的问题,教育、卫生等行业专业技术人才数量居多,层次居高,待遇优厚,而工业、农业等领域人才匮乏,分布不均,队伍不稳,制约这些行业的持续发展。
4、由于激励机制的原因,中老年技术人才深化学习的动力不足,甚至个别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放松了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接受新知识技能的能力降低,工作上重经验,轻科学,方法简单,因循守旧,这种精神状态也影响了周围的人群,必须加以遏制。
根据中央提出的调结构,转方式的总体要求,我县提出了实施倍增计划,
推进幸福工程,建设幸福魅力东平,实现富民强县新跨越的目标,这对人才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想,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人才是关键。如何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如何营造活跃和谐、积极向上的人才环境,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希望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探讨:
1、对专业技术人才加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教育培训,特别是对国家及省市县每五年计划及长远规划的学习掌握,让人才把握国家宏观政策及方向,让人才的专业技能更好融合到国家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建设中去,更好地发挥人才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2、建立多学科人才交流平台,开辟论坛,做到各类人才的即时交流,实现资源共享,让各类人才能够及时发布专业技术领域信息,参与重大规划的设计、评议、咨询,对全体领域给予合理化建议,做到多学科交叉,多领域复合,实现人才功能发挥的最大化。
3、以人才激励机制的创新为抓手,适当调整人才结构,培育、引进工业、农业领域中高端人才,减少欠账。采取政府以政策积极引导,企业、农业合作社等为主体、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多种方式,尽快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人才队伍,迅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4、加强对中老年人才的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长期管用的人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学习新知识、发挥更大作用的积极性,防止技能衰减、知识衰退,功能老化、知识浪费。
第2篇: 人才工作交流发言材料
近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上级关于人才工作的要求,牢固树立“人才兴业”工作理念,推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打造人才培养、孵化、服务、回流、反哺的全链条,全面激发了各类人才创新创造创业的活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智慧和动能。
一、用好做活创业扶持政策。以做活创业扶持政策为基础,以全民创业为突破口,扎实走好舞化领头人才的路子,一是突出政策激励设立微项目发展扶持基金,对带头创业的村“两委”干部和创业青年给予政策优惠,对种植大户、养殖大户以及各类专业合作社给予资金扶持,鼓励大胆创业。二是突出平台创新。组织开展“创业擂台”等活动,建立创业平台展务体系,发布创业信息、交流创业经验,搭建了创业共享子台。三是突出培养期化。建立有志创业中青年信息台账,成立创业扶持领导小组,加强跟踪展务,对表现优秀的,作为党员发是对象重点培养,纳入村级干部后各人才库跟踪培养。目前,已有※余名创业青年成为行业领头人才。
二、实施多层次人才培优计划。突出人力资本开发,实施务实管用的人才计划,着力打造一支多层次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一是实范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办好“相约周末”活动,组织种植、养殖、电商等※多项技术培训,带动※多名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才大有作为。二是实施乡土人才头雁计划。聘请专家教授开设专题培训班,指导农业畜牧、乡村旅游发展,重点培养种养殖业示范大户,打造乡土人才队伍,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三是实施新乡贤反哺计划。把新乡贤组织建设纳入党委政府工作计划,每村成立不少于※人的议事会,吸纳各个领域多货人才,借助“主题党日“相约周末”、“双平合”等載体,积极策划回乡创业、育化新风、慈善救助、捐资助学等活动,发挥“巧劲”和“引领”作用,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搭好人才交流服务平台。建设乡土人才交流平台,线上线下结合,内部外部联系,合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一方面,精心建好线上平台。科学设置“一库一群多板块”内容,建立人才数据库,更新建设在外人才微信群,在门户网站设立家乡动态、招商引资、便民服务等多个板块,建成精准、高效、便捷的线上人才服务阵地,有效串联线下招才驿站,提升了人オ服务的专业化和质量。另一方面,悉心搞好线下服务。成立人才交流服务办公室,通过定期走访、发放慰问信召开恳谈会、网上直通车等形式,加强日常沟通交流,分区城结对联系在外人才,为在外人才亲属就医、办理证件和就学等提供便捷服务,充分体现家乡的遇暖和关怀。
四、发挥党建组织引领作用。按照县委要求和组织部署,注重发挥党管人才的政治引领、政治吸纳功能,在※成立驻外党支部,组建商会和英才驿站,吸收工商企业界人士和科研院所专家加入,对人才工作平台建设和家乡发展提出意见建议,充分了解在外人才分布、就业形势、理想需求和资源优势,为“双招双引”工作打开局面。
第3篇: 人才工作交流发言材料
这次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主要是学习贯彻党的_届四中全会、市委十届八次全会和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精神,总结 20_年人才工作,研究部署20_年人才工作任务。刚才,袁建芬同志代表领导小组办公室总结了去年人才工作情况,对今年的人才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大家对《徐州市20_年人才工作要点》、《徐州市第五批优秀专家和拔尖人才选拔培养工程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徐州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意见(试行)》(征求意见稿)进行了充分讨论,提出了很好的意见。会后,市人才办要根据大家讨论的结果,对有关文件进行修改,尽快下发实施。
过去的一年,我市人才工作有成绩有效果、有创新有亮点,实现了新的发展,为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建设特大型区域性中心城市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一是人才工作政策环境有了新的改善。市委、市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出台了《关于大力引进国内外智力加快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实施意见》、《关于引进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来徐创新创业的若干规定》等配套政策文件,市委会研究决定每年投入20_万元设立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专项资金,加大了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支持力度。二是人才发挥作用的载体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建立10个市级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争创1个省级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新建3家企业院士工作站和4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组织承办了中组部院士专家咨询服务、省“333工程”科技成果转化(徐州)基地人才科技对接、中国博士后和留学人员徐州科技项目对接等多项活动,“一村一品”引智活动成效明显,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载体不断拓展。三是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了新的突破。有1人作为省第三届创新创业人才奖人选,1人进入“国家____”,16人被列入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有22人被确定为省“333工程”第二批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332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千名招商人才培养工程深入实施,高技能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等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四是县域人才工作指导得到新的加强。以人才工作考核和创建人才工作先进地区为抓手,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县(市)区的具体指导。沛县、新沂市被批准为省人才工作先进县(市、区)。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市各部门单位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20_年是全面完成“_”规划、为“_”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重要一年,也是加快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新胜利的关键一年。市委十届八次全会、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人大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的各项工作作了具体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人才是关键。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建设特大型区域性中心城市,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对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市人才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还存在着科技创新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领军人才缺乏、人才开发机制不活、人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对此,我们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加强对人才强市战略的研究和宏观指导,做好跟踪服务,健全工作机制,在新的一年里推动全市人才工作有一个新的进步,上一个更大的台阶。下面,我对做好今年的人才工作,再着重强调三点意见。
一、以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培养为重点,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一批高层次的人才。实践证明,人才聚集度越高的地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就越强。今年的人才工作,我们要把引进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作为重点,大力引进一批高层次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表彰奖励一批有突出贡献的创新创业人才典型,申报一批国家、省“____”人才,培养提升一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把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新的层次。
第一,切实做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引进工作。20_年京沪高铁的开通,将使徐州融入北京、上海两小时经济圈,资金流、项目流特别是人才流将加速向徐州汇集,人才引进工作面临着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要强化一个理念。即“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重在所为”的引才理念,积极鼓励更多的国内外高层次人才以讲学、短期聘用、咨询服务、技术合作、人才租赁等形式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形成创新创业人才的柔性流动机制,灵活多变地引进人才,使各类人才汇聚徐州,为我所用。要突出一个主体。引进一个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可以带来一个项目,带来一个团队,可以使一个企业得到大的发展。要结合我市产业发展的需要,强化企业在引进人才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在引进项目、资金、技术的同时,更加注重引进人才,通过政策引导,充分调动企业招才引智的积极性。要建立一条“绿色通道”。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引才办法,积极改进工作方式,对我市急需的特殊人才,采取特殊政策,一人一策,特事特办,提高人才引进工作的效率。
第二,加大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力度。要认真组织实施人才培养的重点工程。以“515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工程”为依托,充分利用境内外各种培训机构的优势,选拔并资助一批培育对象到科技研发基地、生产制造基地和产业配套基地进行实地培训。要继续加强“333工程”培养对象、市优秀专家和拔尖人才等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在省内有重要影响、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和科技型企业家。要扎实做好本地人才的培养工作。徐州高校和科研机构资源丰富,本地人才众多,我们要盯住一批有科研实力、有成长空间的本地优秀人才,进行重点支持和培养,充分发挥他们对徐州有感情、对情况更熟悉的特点,更加有效地调动他们的工作激情和活力,使其尽快成长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形成徐州的本地人才优势。要搞好人才培养的服务工作。加强对培育对象的跟踪管理和服务支持,加大人才与项目的对接力度,争取协调省、市科技计划经费,对我市重点培养的各类人才形成有力支持。
第三,统筹抓好其他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主要是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农村实用人才、招商人才、高技能人才和社会发展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重点要完善企业经营管理者市场化选聘机制,壮大职业经理人队伍,努力提高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职业化水平;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重点是深入实施市“332农村优秀实用人才培养工程”,大力培训乡村企业管理人才、农业创业人才和大学生村官创业者,着力培养一大批农民致富带头人;在招商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重点是围绕全市招商引资大局,深化实施市千名招商人才培养工程,对全市招商人才进行集中培训、专题培训,努力提高招商人才业务素质和实战技能;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重点是实施“万名新技师培养计划”和“技能振兴计划”,推进技师考评制度改革,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步伐,努力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在社会发展领域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重点是适应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加强社会建设的需要,推进社会矛盾调处等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人才队伍建设。
二、创设平台载体,搭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的大舞台
有一个好的平台载体,才能更好地聚集人才,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才会有一个好的舞台和空间。刚刚讨论的20_年人才工作要点,提出的创建平台载体,主要强调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着力加强创新创业载体建设。这项工作我们整体上推进比较顺利,已经建立了10个市级创新创业基地,发挥了良好作用,产生了积极影响。要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规模、提升功能。今年的工作要点提出要新增加10个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筹建5至10家院士工作站,新增加3至5家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立市级重点开放实验室、大学生见习基地和研究生实习基地等。应该讲,今年的工作内容多,任务重,需要各有关部门单位,包括企业、高校尤其是在座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把确定的目标完成好、实现好。二是要不断完善全市人才工作信息化平台。掌握人才资源要从掌握人才信息开始。推动人才工作信息化平台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我们做好整个人才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下大力气抓好推进。要建立涵盖徐州各领域高层次人才的信息管理系统,依托徐州市各门户网站和政府网站,建立健全徐州人才需求信息发布平台,定期发布人才需求信息,吸引一批重点高校毕业生以及我市急需的紧缺人才来徐创新创业。要建立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综合平台,更加有效地掌握各类人才的结构、分布、素质能力等情况,实行信息动态管理,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全面、翔实、准确的科学依据。三是要大力推动产学研人才合作。科技人才的技术成果只有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体现人才的价值。要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注重培养和鼓励既能创新、又能创业的复合型科技人才,继续组织形式多样的校地、校企科技人才对接活动,在科研人才和企业之间搭建有效的交流平台,鼓励科研人才走进企业找课题、找项目,让人才的技术成果在经济建设一线上发挥重要作用。要充分利用和放大省“333工程”科技成果转化(徐州)基地的辐射效应,开展好“百名专家企业行、百家企业院校行、百家院校徐州行”活动,引导更多的高层次人才来徐州寻求合作机会,大力鼓励和支持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来徐建立教学科研分支机构,吸引更多的科技成果来徐州转化。
三、切实履行职责,形成推进人才工作的整体合力
人才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效整合方方面面的力量。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对做好全市人才工作负有重要职责,大家一定要结合各部门各单位工作实际,切实把人才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明确职责分工,明确目标任务,加强协同配合,形成整体合力。
第一,要落实领导责任。进一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实行各级党委、政府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把人才工作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综合评价考核体系,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综合考核和机关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形成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人才队伍建设组织体系和工作运作机制。各级组织部门要切实负起牵头抓总的职责,加强对人才工作的政策研究、宏观指导和组织协调,组织开展徐州“_”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人才强市战略研究,加强对各地和有关行业部门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的指导和协调,形成上下衔接、左右协调、覆盖各领域的人才规划体系。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相互沟通、相互支持,积极主动地做好配合和协助工作。
第二,要创新体制机制。一是要在人才评价机制上创新。建立对人才客观公正的科学评价体系,真正把对单位、对企业、对社会的贡献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解决科研中论资排辈的问题,克服急功近利的倾向。二是要完善人才流动机制。着力解决社会化服务水平不高,人才流动困难和无序流动等问题,加强人才中介和人才猎头机构建设,打破原有体制壁垒,突破体制性、政策性障碍,畅通人才流动渠道,更好地发挥市场对人才资源的配置作用。三是要创新人才激励机制。逐步完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鼓励创新创业的分配、奖励和福利制度,使人才获得与贡献相匹配的荣誉和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