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原标题:我为什么给2023年浙江高考作文《生活在树上》打55分
《生活在树上》,我打55分。为什么打55分?为什么扣5分?理由分别如下。
第一,遣词造句能力不一般。
以前的高考语文试卷语用题中出现过一个题型,就是在不改变语意的情况下,把一个长句改为几个短句,或者把几个短句变为一个长句,现在的有的“高三语文总复习资料”上还有这个题型。
记得,不少学生不会改,改来改去改变了句子的意思,还会出现病句。
《生活在树上》一文中有很多长句,基本顺畅,这个“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因为有些大家,也会写病句,比如散文名篇《故都的秋》中的“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这秋蝉的嘶叫,在北方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更不用说学生了。
第二段的第一句——“我们怀揣热忱的灵魂天然被赋予对超越性地追求”,可以改为几个短句,我顺便也将它直白话吧:
我们的灵魂充满热情,它生来爱追求卓越,总想着去超越自己、超越别人。
在拆解这些长句子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与纷繁的思绪。此时,我想到了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那纷繁复杂的内容让人简直读不下去;我也想到了茨威格,一个喜欢写长句子的语言天才。
与其说作者在卖弄,不如说他热衷这样表达,虽然不提倡这样写,因为这样很容易把自己也绕进去,很显然,他有这个能力,且乐此不疲。
第二,巧妙设喻,并在标题中体现出来。
一篇议论文以设喻开始,或者用一个比喻贯穿全文,这种构思,在高考满分作文中,我只见过几篇。像江苏卷的《智慧是一间寂寞空屋》,就是由树上的蝉蜕说到“寂寞的智慧”,夏天,蝉蜕,老树,这些词组合在一起,特别有画面感,打破了一般议论文给人的印象,文章开头两段:
夏雨初霁,在校内一棵不知名的老树上,拾得一只蝉蜕,听说是很好的中药。
对着太阳,我举起了它,并抬头认真看它。突然觉得,这只晶莹剔透的蝉蜕,就像是一间寂寞的空屋,让人忍不住去想它是一只蝉时的样子,以及它的智慧。
这篇《生活在树上》中的比喻就给人无限遐思。卡尔维洛的《树上的男爵》就是一部想象丰富、骨骼清奇的小说,我相信现代人都曾渴望过一种不受世俗约束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小说的主人公柯希莫在12岁时便将之变为了现实。我们知道那样生活也会面临困境,但在我们心里,它依然诗意美好得无与伦比。
“生活在树上”,不是在地上,也不是在天上,既和家庭、社会紧密相连,又最大程度上保持了自我的独立与自由。
我喜欢这个标题带来的诗意感、自由感、空间感,喜欢文中与“生活在树上”有关的所有话,喜欢这个比喻。文章三次提到这部小说,也注意了前后呼应、首尾圆合。有多少作文有自己的亮点呢?
第三,作者只有十八岁,这是考场作文。
市面上的高考满分作文一般是真的,是甲方和乙方联合出版的。
有一些满分作文真的很一般。为什么它们是满分或者接近满分呢?优选而已。我所知道的,只有一篇高考满分作文几乎没有人诟病,就是《赤兔之死》,连被不少学生膜拜的《车中窥人》,也被损得体无完肤。
这篇《生活在树上》的作者有丰富的积累,可以肯定不是死记硬背的素材,或许里面的哲学概念和言论用得不太好,但是他依然是厉害的。
别的分数不错的文章又怎样呢?一些论据依然是爱迪生、贝多芬,一些除了审题没偏也再找不到别的亮点,一些满分作文用着十几年不变的名言,还有的把艾青的话说成是尼采的,更多的文章长得一个样……
相比之下,这个十八岁孩子的作文还是不错的,就考场作文而言,能写到这样也是不容易的。
一个学生过于追求言辞华丽或者语言个性,一定会忽略内容和思想,这篇文章并没有忽略。
为什么扣5分?
我和很多人一样,喜欢质朴又有灵魂的语言,比如《背影》的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