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随着2023年高考语文科目考试的结束
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已经全部出炉
“读者·新语文”将第一时间“跟进”高考语文作文
邀请全国各地语文名师、作家与资深编辑
一同解读2023各地高考作文题目并写下水文
敬请关注!
作文题目
NO.1 安凤霞
作文解析
2023对于中国,对于世界,对于每一个人,都是不平凡的。疫情的突然来袭,考验着每一个人,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在灾难面前,人类的彼此扶助,让我们真正地明白了“人类共同体”这一概念的现实意义。
今年的全国二卷高考作文,形式上是名言、诗词、网络流行句材料,但却将“疫情”这一最突出的自然灾难事件隐含材料之中,这样的题目对很多学生来说是做了充分的准备的。符合高考语文关注现实,关注时政,关注人类的共同命运,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考察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命题要求。题目不偏不怪,具有现实意义。跑题不容易,但答高分需要将多个材料融合,用恰当的角度统摄,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很高。具体特点如下:
1.任务明确。今年的作文在体裁上的要求,与2023年全国二卷作文相同。命题明确提出要以“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中国青年参会代表身份,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演讲稿体裁,有利于学生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自由抒发感情。命题具有激发学生写作功能。
2.文化特色浓厚。以墨子格言入题,彰显了诸子哲学中的人文价值,体现了浓厚的国学特色,弘扬了传统文化,强化了命题语文色彩。
3.贴近社会现实,紧跟时代步伐。“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入题,将命题延展到国际间的互助,直接和抗疫链接,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注世界,体现语文致世之用。
4.代入感较强。让考生以代表的身份完成写作,化难为易,体现出语文对个人、国家和时代的关涉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与国家、民族、时代的结合之紧密,鼓励学生发扬主人翁精神,设身处地将自己置于国家与时代的发展中,去体会和思考。
作文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题目引用格言,紧扣共创未来之意)
各位先生、女士大家好:
很荣幸我可以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在本届“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来发表演讲。(开篇问候,套式语言,彰显演讲稿体裁特点。)
2023年,疫情把每一个人、每一个国家,每一个种族都放在了抗击灾难的平台上。在人类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人类稍稍有了意气勃发的骄傲,彼此睥睨的得意,大自然却翻手之间就为我们上了一课。
灾难让我们不得不正视人类的脆弱和渺小。然而面对灾难,我们徒自心有戚戚,又怎能够走出困境?(联系当前背景,设问引入论题。)
作为青年,我们是国家的基石,民族的希望,世界的未来。我们面对灾难的态度,便决定了世界对待灾难的态度,我们战胜灾难的能力,便代表了世界战胜灾难的能力。世界从来没有一次像今天这样,需要我们青年去为他人做好的示范,去为国家担负自己的责任,去为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紧扣主题,表达观点)
在中国抗疫之初,很多人戏叹:在家呆着什么都不做就是为国家做贡献!尽管这句话里,饱含了我们抗疫之中的心酸无奈,可是它恰恰证明了在灾难面前我们应有的责任心。在家呆着,我们不是什么都没做,我们做出了忍耐、克制与坚守。我们将自身的安全和他人的安全联系在了一起,病毒让我们从负面角度认识“同命运,共呼吸”的力量,却没有让中国人失去彼此扶助相携的本能,因为我们知道“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联系事实,形象生动,阐明自我隔离的守护意义,回扣主题。)
武汉大学生郭岳返乡后确诊,无一人因他感染。他教科书式的隔离,更多是代表着他为他人着想的隐忍自律。像“超级服务器”一样工作的中国抗疫医生程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青年在专业、智慧和慈爱方面的强悍。(两个事例,从自我和奉献角度赞美中国青年。)
中国的青年,在灾难面前选择了为他人坚守,为他人奔赴,为国家而放下自我。而我们也要在这里向世界呼吁,请求每一个人、每一个国家、每一个种族,做好你自己,然后信爱他人。“青山一道同云雨”——灾难面前,让诋毁远离我们,让隔阂远离我们。(深化论点,推己及人,由国内自助到国际互助,延展论述范围。)
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有一个著名的论断:人类文明最初的标志是“一段愈合的股骨”。在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断了股骨的人,除非得到他人帮助,否则必死无疑,因为伤者不能打猎,也难逃野兽伤害。因此,一段受伤后愈合的股骨,表明伤者得到照顾并慢慢康复,这是文明的起点。
帮助处于困境中的同类,是人类告别野蛮走向文明的肇始。(引述人类学家的论断,再次回扣主题。由抗灾上升到人类文明议题,深化主旨。)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引用照应前面的论断,为下文总结进行铺垫。)
国与国只有放下敌视,携手共赴危难,我们的世界才会拥有安泰的未来。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总结全文,强化主旨,照应题目。)
愿世界之青年在“生有热烈,藏与俗常”之现实中,不忘心有家国天下。(发出呼吁,体现演讲稿之宣扬说服之功能。收束全文。)
NO.2 木小六
作文解析
1.今年的作文命题依然有这样的特点:立足青年视野,关注时代热点,展示家国情怀。题目给出的材料对广大考生来说,熟悉度较高,立意也容易把握。但是,难点恰恰就在这看似简单的主题中。
2.面对普及度很高的素材,考生不仅需要正确理解和把握主题,还要设法写出新意,让拥有普遍共识的观点焕发出新鲜的色彩。
3.在写这个的命题时候,要注意几点:结合题意,围绕“世界”“青年”“社会发展”这几个立足点;分析、整合材料,从大主题中找准切入点,理顺思路;演讲稿要观点鲜明,论述精辟,这是文章的辨识度所在。
作文
青年的担当,让世界向美而行
尊敬的青年朋友们:
山川异域,同气连枝;家国天下,风雨同担。在2023这个特殊的年份,以中国青年代表的身份来到“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和大家一起探讨“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这个时代命题,荣幸之余,感触非常多。(以对与主题相关的世界格局的总结性描述开场,用聚焦的方式引领行文方向,让思路呈现得更清晰)
中国诗人北岛写过一首让我印象深刻的诗,诗名叫《生活》,全部内容只有一个字:网。生活是一张网,个人的成长,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的关联,无不包含在这张网中。虽然人和人之间难免有分歧与争执,有问题和烦恼,但暖心的陪伴、关键时刻的援手,也让生活拥有了温柔的底色以及未来可期的动力。(用“网”的意象承载主题,体现观点新意)
没有人能真的遗世而独立,生活要“向美而行”“向暖而行”。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友谊,需要同他人建立良好的连接,让生活这张复杂的、动态的网运转得更美好。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本质上也如同人际关系。(由“人”过渡到“国”,梳理出疫情主题下的思路脉络)
经历了新冠疫情的冲击后,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更为深刻地感受到,世界不仅是一张网,还是一张纷繁复杂、不可拆解的网。风和日丽时,我们共谋发展;风雨袭来时,我们携手互助。人类的命运是一个共同体,唯有求同存异,坚定共识,互通互助,才能向美、向暖而行,让世界的未来更美好。(点出“共识”,让观点的递进更顺畅自然)
这不是一人或一国的一家之言,而是全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立足于全人类福祉的共识。早在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思想家墨子就提出“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的观点,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通过换位思考,增进理解,强化共识。英国诗人约翰•多恩的名言,“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表达的也是类似的意思。从古至今,世界范围内,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追溯渊源,展示拥有共识的必然性)
患难更见真情。在这场波及全球的疫情中,中国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温暖援助,我们也不遗余力,去帮助更多国家。风雨到来时,山和山虽然不会相遇,但人心的温暖相逢,会让我们在面对艰难的考验时更有力量,更有坚持到底的信念,更具迎来希望的信心。(论述现实,展望强化共识的必要性)
风雨终将散去,生活终将回归正轨,发展始终是人类的共同主题。(转向未来,体现思考的前瞻性,让下文“如何做”的部分承接得更合理)
疫情如一面镜子,将人类生活的各样细节展示得淋漓尽致,也因此,我们亟须重新梳理世界这张大网。
青年是世界这张大网中最具活力的因子。青年群体数量庞大,分布广泛,在社会的发展和运转中,青年连接着过去与未来,力量不容小觑。青年的共识,就是人类未来的方向;青年的担当,就是人类未来的希望。
在此,我要呼吁所有的青年朋友,担负起加固共识,散播美好,促进社会发展的责任。我们不仅要在困难面前同担风雨,更要携手向前,共创美好未来,让阳光雨露皆为风景,让人类共享世界发展红利。(面向未来,落脚为青年“应当怎么做”,让文章逻辑圆满)
谢谢大家!
-END-
安凤霞,吉林省抚松县松江河镇长白山第二高级中学语文教师。煮字,求见性灵之美;执笔,愿做人世之烂柯。愿心在诗与文中安栖。
木小六,名刊资深编辑,专栏作家,2002年摘取甘肃省白银市文科状元,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供职于《读者》杂志,寻章摘句,且编且读,在文字里虚度好时光。
责编丨阿加兔
实习编辑 | 张萍
版权声明
本文系“读者·新语文”独家稿件。
可发布于“读者·新语文”旗下各大媒体平台,版权及解释权归“读者·新语文”所有。
个人或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