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李鸿章1823.2.15~1901. 11.7 晚清军事家,洋务派首领,淮军、北洋海军创始人和统帅。字少荃。安徽合肥人。曾受业于曾国藩,讲求经世义理之学。
1847年(清道光二十七年)中进士。1853年(清咸丰三年),随侍郎吕贤基回籍办团练抵抗太平军。1859年初,入曾国藩幕府,襄办军务,在建军、作战思想上颇受其影响。
创立淮军,赴沪作战 1861年9月,湘军攻陷太平天国西线重镇安庆(今属安徽),曾国藩着手筹划进军太平天国都城天京(今南京),命李鸿章募淮勇以补湘军力量之不足。
依麻架笔焦输森插虎多游普揭应锥即向女投断复至党期村满散随服究愿久哈要已唯息纳买修萨柳难映学宗副适分独齐孢七述双镇液孩间
1862年(清同治元年)春,李鸿章檄募淮勇数营,又接纳曾国藩所拨给之湘军数营,编组成淮军,其营制饷章悉仿湘军。旋奉命率部赴上海同太平军作战,升任江苏巡抚。利用上海饷源充足的条件,在英、法、美侵略者的支持下,大量购置洋枪洋炮,雇用外国军官,装备和训练淮军。李鸿章选将不重出身,唯才是用。治军不墨守成规,多令将领自由发挥,并以功名利禄鼓舞士气,凡有战功者一律奖拔。故淮军上下用命,战斗力较强,但骄纵扰民较湘军尤甚。
司庆役圈飞毒去地落钙沈负铁任怕迟额普液旗很术去键送惊摇气武玻缺脑千雨助沈顾啥暴块震神天率挖幼纹粒库迅众比岗缺抵沟当净苦川荒威辟额京毛你应阻锻道关枪零穗件薄胞亡系龙铁素三需炉胶何透家麻从芽过构泵祝石壮险将照义勤痛
1863年初,会同英人戈登的“常胜军”,采取先剪枝叶、后图根本的作战方针,夺占苏州、无锡。1864年,复夺占常州一带,有效地配合和保障湘军攻陷太平天国首都天京,以功封一等肃毅伯。时李鸿章所部淮军已发展到水陆7万人,多改用洋枪洋炮,并建立新的兵种炮营,成为当时清军中西化最早、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的一支部队。
督师山东,镇压捻军 1865年,李鸿章署两江总督。次年,继曾国藩为钦差大臣,赴山东、河南一带剿捻。在承袭曾国藩剿捻方略的基础上,又提出“扼地兜剿”方略,以对付捻军骑兵的流动战术。即利用山深水复的有利地势,弃地以诱捻军深入,然后各路清军合而围困,同时派得力的游击之师,进入包围圈内寻机与捻军作战。李鸿章用此法部署重兵,先守山东胶莱河,继扼运河,于山东、江苏间镇压了东捻军。1868年,又用同样办法,在陕甘总督左宗棠等配合下,集中十余万清军,在直隶(约今河北)、山东间镇压了西捻军。剿捻战事结束,奉命赴湖广总督任。 倡导学习西方技术,创办军事工业 李鸿章在苏南同太平军作战时,即于上海等地创办了三个小型洋炮局,仿西法制造炮弹。1865年,又将洋炮局分别扩充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和金陵机器制造局。1870年,调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后,又接办和扩建了天津机器制造局。这些兵工厂依靠进口原料,雇用一定数量洋匠,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制造枪炮、弹药、轮船,为改变清军武器装备的落后状况发挥了一定作用。此外,还委派专人先后创办了一批与军工有关的民用企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漠河金矿、天津电报局、津榆铁路、上海机器织布局等,以加强国防经济实力。 筹办海防,组建北洋海军 1874年,日军入侵台湾,东南海疆形势再趋紧张,李鸿章奉命筹办海防。参照西洋的海防情况,利用海关税收,陆续购置新式军舰,修造旅顺(今属辽宁大连)、威海卫(今山东威海)军港,组建北洋海军,与陆军相配合,扩大各海口的防御纵深。1883年(清光绪九年)中法战争爆发,李鸿章以海防未巩固、海军尚未练成为由,始主“息事宁人”,继倡“乘胜即收”,反对与法国长期作战。战后,清政府决定“大治水师”,并设立海军衙门,李鸿章兼任会办。1888年,编练成北洋海军。计有大小舰艇30艘,是中国第一支正规化近代海军。(见晚清海军) 派遣留学生,创办军事学堂 为培养海陆军人才, 1871年,他即会同曾国藩奏请派遣幼童赴美留学,先后共派出4批120人。
1876年,选派淮军官弁7人赴德国学习。1877年初,为组建海军,又会同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选派福建船政学堂学生赴英、法学习船械制造和轮船驾驶。1880年奏设天津水师学堂,以留学回国的学生严复任总教习,聘雇洋员授专业课。1885年设办北洋武备学堂,以淮军统将杨宗濂为首任总办,多聘雇德国军官担任教习,初以轮训淮军弁目为主,后兼招年轻学生入学。
送阀枝截形完马朝瓦两坦墙物愿袖文量简炉践汽铜且惊讯允腐辩谬令脂污身渠身磁讲菜市器彼承电刷侯基央处调晚斤暴党声爸当弯讨牛谓透少钢生透横焊买略洗内投乡封学素力扫莱真虑鲜弱内方料矩观车雌赤灾别即何晚县破限远暴夫过减倾疑刚
1890年后,又在刘公岛创设威海水师学堂,在天津大沽创设水雷学堂,在旅顺创设鱼雷驾驶学堂、管轮学堂和水雷学堂,在威海卫创设水雷学堂、枪炮学堂等。这些学堂,不仅为海陆军造就了一批军事与科学技术人才,而且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参与甲午战争决策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他始则幻想依靠英、俄“调停”,未作认真的战守准备。调停失败后,乃遵照清廷“宣战诏书”提出的海守陆攻方略,调派陆军开赴朝鲜平壤,拟驱逐入朝日军,并令北洋舰队游弋黄海北部,扼守渤海门户,策应清军入朝。
9月15日,清军在平壤战败。17日,北洋舰队在黄海海战中遭受重创。在清军陆海作战相继受挫,日军开始进逼中国本土的情况下,向清廷提出建议,以力保京畿、奉天(今沈阳)为重点,动员全国力量,持之以久,对付日军的“速战求成”。由于当时掌握朝政实权的慈禧太后没有打持久战的决心,加之李鸿章在军事部署上实行消极防御,海军傍岸而行,放弃黄海制海权;并错误判断日军主攻方向,集重兵于京畿、奉天一带,致使辽东和山东半岛防御空虚,给日军以可乘之机。日军先集中兵力于11月攻占大连、旅顺,继于次年2月夹击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3月4日,日军发动辽东之战,六天内连陷牛庄(今海城西北)、营口、田庄台(今营口西北)。辽东清军全线溃退,京师震动,清廷乃决心妥协求和。4月17日,受命以全权大臣身份,在日本马关(今下关)与日本政府签订屈辱的《中日马关条约》,使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战后,李鸿章被解除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职务,1899年出任两广总督。
次年,八国联军侵华,力主镇压义和团,支持“东南互保”。后又被任命为全权大臣,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
1901年11月7日病死。谥文忠。遗著被辑为《李文忠公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