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每年高考都会出现几位被媒体所追捧惊才绝艳的高考生,他们或是各省的状元,或是考入世界名校的骄子,其中也不乏在某个领域取得过人成绩的奇才,比如说在2009年6月份的高考,便有一名叫黄蛉的学生,在高考的语文考场,写下了一篇“甲骨文”作文,但是最后呢,这篇作文只得了6分。
可能是因为甲骨文的文字实在少,阅卷组的组长请来了甲骨文方面的专家,好一通翻译结果发现这哥们的作文居然敢跑题了,于是只给了黄蛉6分。黄蛉最终高考的总成绩出来之后只有428分,不过后来有学校特招了他,算是比较幸运的。
可能是黄蛉出名了,第二年又有一名叫王云飞的考生用文言文写了一篇作文,文言文可比甲骨文好认识多了,许多语文老师基本上可以做到“无障碍”阅读了,但是这位同学的文言文用词却极为的生僻,而且全部都是由骈体古文组成。
所谓的骈体古文是指魏晋以来产生的一种文体,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以及平仄,韵律和谐,又因为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因此被称为“骈体”。比如我们熟悉的《滕王阁序》就是骈文的上上之作。
这种问题可比寻常的散文难多了,但是王云飞却写的很得体,也很有见地。王云飞从发展的角度说明了21世纪环境遭到破坏之严重,并以幻想的方式回到农耕时代将两者作对比的同时,呼吁大家保护环境。
我们来看看王云飞这篇《绿色生活》作文中的一段:“呱呱小儿,但饮牛湩,至于弱冠,不明犍状。佌佌之豚,日食其羓,洎其成立,未识豜豭。”是不是许多字都感到很生僻,读起来比较的费劲?
实际上阅卷老师读到这篇作文的时候都大吃一惊,于是赶紧交给了专家组,语文基础阅卷组的组长吴新江在看完这篇755字的文章后,和几名专家写了整整4页纸,2000多个字的注释才看懂。
随后吴新江表示,这位名叫王云飞的考生在文言文方面的造诣很高,不仅会用古文,而且使用的很得体,在考场上如此短的时间内能活用古字,这也说明他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直接读古文献的硕士都没问题。
这样的评价可谓是相当的高了,那么最后王云飞的得分又是多少呢?知情人透露,王云飞这篇作文的得分是满分,要知道上一篇文言文作文是2001年在江苏高考的考场出现的了,而且还使用是“三国体”,而王云飞的这篇是纯正骈体古文写就的,太难得了。
后来东南大学副校长刘波在看了王云飞的作文后,便向招办和校领导汇报,决定直接录取了王云飞,只要王云飞愿意来学校的专业随他选。据悉连北京大学江苏招生的老师都对王云飞十分的感兴趣,不过由于东大已经捷足先登,因此不得不憾失了王云飞这个奇才。
王云飞的事迹不由让人想起了李白的那句诗:“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只要你有才华终究会得到人的赏识,那么懂你的人只是极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