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篇一】天渠观后感1000字大学生
“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四季包沙饭,过年才有米汤喝……”一首群众自创的童谣,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播州区平正乡草王坝村的贫苦日子。
电影《天渠》就是以这个不起眼的村落所发生的感人故事为题材,讲述了“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2024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的获得者——黄大发凿山修渠,带领群众战天地、斗贫穷,共同富裕奔小康的先进事迹。
电影再现了黄大发老支书不忘初心的坚定信念,持之以恒的拼搏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诠释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不忘初心敢担当、牢记使命有作为的优良作风。黄大发老支书号召全村山下,历时三十余载,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了一条长9400米,绕3座高山的生命之渠,结束了滴水贵如油的落后历史,创造了百姓富裕的美好未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群众交上了一张完整答卷,他无愧于党员信念、无愧于群众信任,是一名合格优秀的基层党员干部。
通过电影的观看,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学习他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切实为群众排忧难、做好事、办实事,凡是想着人民,自觉接受群众的批评和监督,保持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学习他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要懂得感党恩、守纪律,不为金钱所诱、不为名利所惑、不为人情所困,严以律己,带头弘扬清风正气,保持党员本色;要学习他奋斗不止的奉献精神,在本职工作中,积极主动,废寝忘食,坚守工作岗位,兢兢业业办事,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以负责的工作态度、高昂的工作激情,自我加压,精准发力,强化担当,努力为社会事业奋斗。
【篇二】天渠观后感1000字大学生
观看电影《天渠》,我的内心一直在深深地被感动之中。我不相信欣赏还有什么柔软的地方被这个身影感动着,让人热泪盈眶。仍记得,一个苍老的身影,点燃生命的激情忘我工作地定格在山间,像清晨的阳光不知疲倦,像傍晚的落日,余晖依旧洒满天际……
张嘉佳的《从你的全世界走过》中有一句话:“想了解一个人究竟在想什么,比起他所做的内容,其实他所做的方式与途径更重要。你的欲望,决定着你说话或者做事的方式与途径。欲望,就是最基本的元素。”此情此景,电影《天渠》中的黄大发老支书,与一个基层党支部、一群纯朴的村民,硬是与大山较劲,硬是与贫困较劲。那份执着而坚定,完成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当时做事的时候没有想到现在,只要家乡改变了,乡亲们吃饱饭了就行。”36年如一日,黄大发老支书坚持不懈动员并带领群众,在险峻的山区环境中凿出一条长9400米的水渠。水渠让当地村民逐渐过上了好日子……
我感动于那份震撼,只觉得让我们的心一起一伏强烈地共鸣,只觉得每次重温,泪水就要忍不住夺眶而出。
我想起了一张照片。周恩来总理1945年去重庆谈判时,身穿毛呢大衣,头戴礼帽缓缓走向人群。这就是我们的总理,“人民尊敬你,敌人害怕你”,这就是我们的总理,轩昂的气度,大家的风范。
时代楷模黄大发,愚公精神谱新曲。黄大发老支书花了整整36年的时间只为修好这一条渠。黔北深谷群山屹,万米天渠绕绝壁。没有技术,他去学;没有资金,他去申请;资金不够,他带头凑;没有运输车,他就去找;悬崖边上没人敢下,他第一个上……这就是我们的黄大发老支书,顶天立地。“活一天就干一天。”铮铮誓言,响切云霄。
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什么?是让他们看得见绿水青山,看得见白云蓝天,看得见碧草小溪,看得见雪域高原……还是让他们在有限的文本中打圈圈?我们不断追问。
一路修行做教师。在这条路上,我,以及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即便要穷其一生,也要“蹲下身子看学生”。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们不会忘记给每一个学习成绩差、表现差的.同学鼓励,哪怕是再干涸的土地,也要如黄大发老支书一样有着坚定而又执着的信念,播下希望的种子。
从你的全世界走过
你我相逢在璀璨的夜空
你守望初衷的身影
在缀满露珠的山头竞相绽放
你倾尽所有
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
你,不老的身姿
温暖我潮湿的信仰
教育就是让每一个生命个体,长成他们应该有的生命姿态、尊严和价值,无论是参天大树,或者遍地野草;无论是芬芳玫瑰,或者无名野花,都要做到心中有生、心中有责,用“一辈子,一件事”的坚守与实干,镌刻着光荣与梦想。
【篇三】天渠观后感1000字大学生
《天渠》讲述了黄大发几十年如一日,在艰难困苦面前选择希望,通过知识带领群众在绝壁上凿出一条“天渠”,实现脱贫致富的奋斗历程。
他是“山神”?
他是“当代愚公”?
不,他只是从平凡真实中走来的一个普普通通的老人,一个在风雨兼程的执着坚守和战天斗地中,完成一个共产党员的承诺的老人。
在观影后有几个片段让我印象深刻:
年轻的黄支书带领着群众因为没有专业的挖沟、修渠知识,被一场大雨充成了烂泥沟。没有知识就改变不了命运,但他并没有放弃,他选择了希望。连20公分都不知道怎么回事的他决定去水利站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他不比年轻人差,反而比年轻人更卖力。最终,做出了设计方案。这个片段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一点,有知识可能改变不了命运,但没有知识不可能改变命运。
挖沟、修渠需要大量的经费,在这种困难下,黄支书想到了政府,他打报告给县里,县里也高度重视草王坝缺水的问题,协调了各乡的水利预算款,凑齐了6万元工程款,但是扶贫不等于分钱,还需要村里群众凑集资款。一家两百元成为草王坝村民“生命不可承受之重”,这时候作为党员的黄支书拿出了自己的“棺材本”,他女儿拿出了自己的“嫁妆钱”,在悄无声息中村民们一个接一个地贡献出自己的力量“砸锅卖铁”凑齐了最后的一万块钱。这让我感受到要想克服困难群众与政府是密不可分的,这世上根本没有超级英雄。
影片中唯一的遗憾可能就是黄支书女儿因病去世了,黄彬彩是家里最理解黄大发的人,支持父亲的每一个决定,她懂父亲的大爱,懂父亲无私奉献为的是谁。父慈女孝,可黄支书作为领头人,不得不将小爱搁置一边。当天渠造成,跪在女儿墓前的黄支书再也忍不住对女儿的思念、对女儿的爱在这一刻喷泉而出,嚎啕大哭起来。天渠的成功离不开家庭的支持。
在我看来,要根除贫困,靠的是知识、群众、政府、领头人、还有小家的支持,这几个一个都不能缺。
不干,一点成功的希望都没有;
干,还有一线生机。
在困难面前,我们决定选择希望。
【篇四】天渠观后感1000字大学生
电影《天渠》讲的是从上世纪60年代起,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原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发带领群众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硬生生的`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生命渠”,结束了当地长期缺水的历史。
在观看电影过程中,心情复杂,感慨,感动,感激,几度热泪夺眶。
感慨是因为那个年代还有人生活在如此缺水的地方,让人难以想象,正是因为如此缺水,才出现了共产党员黄大发这样的新愚公,花了36年时间,带头开创了’天渠’。
感动是因为主人公黄大发的新时期愚公移山精神,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带领其他党员以及老百姓开渠,没有技术,他去学;没有资金,他去申请;资金不够,他带头凑;没有运输车,他就去找;悬崖边上没人敢下,他第一个上,最为感动的是,当他下崖多次后,体力不支时,马上安排儿子下崖开凿,儿子不解问原因,答案是:别人出事,我赔不起。这是何等伟大的舍小家顾大家精神。
感激是因为正是有许许多多黄大发这样的人物,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创造了新时代的新生活。让我们生活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中。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将以黄大发精神为榜样,指引我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
【篇五】天渠观后感1000字大学生
2024年4月15日下午,部门全体党员共同观看了电影《天渠》。电影讲述了共产党员、村书记黄大发几十年如一日,克服艰难困苦,带领群众在绝壁上开凿出一条生命之渠,称为“天渠”,实现了脱贫致富的奋斗历程。这部电影的内涵是希望,传递着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
电影对我产生了极大的触动和震撼。作为村书记的黄大发始终把全村人的困难放在心上,急民之所需,为大家而忘小家。在尝试失败之后,他意识到之前的所有努力之所以失败都是因为没有知识作为支撑。通过在水利局的学习,终于研究出了可行的方案,最终成功。这情节中我意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盲目蛮干只会事倍功半,而在科学知识的指引下,我们就能事半功倍。时代在进步,科技技能日新月异,我们作为共产党员更加要注重自身的修养,拓展视野,在各自的领域中吸收相关的先进知识,响应习主席的学习强国号召。更要把知识融贯到生活工作中,转变为效率、生产力。
在片中贫困的电影镜头深刻在脑海中,未曾想中国还有这么艰难的地方,喝的水竟会黄泥在水中。我深刻地了解到习主席提出的脱贫攻坚意义深远。从小生活在中国东部的我们,体会不到由于地理原因而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中的村民的无助。习近平主席亲自去贫困地区去了解,去帮助他们,希望他们能早日脱贫。我知道,在习主席的带领和共产党员以及全国人民共同的努力下,我们定会取得脱贫攻坚战的胜利。
蓝天白云下,每个中国人的脸上都会绽放幸福的笑容,不再有为生活所迫,我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