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2023高考全国Ⅰ卷作文题】
适用省份: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齐桓公的“理性”与“感性”
作者:戴斌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很高兴能在班级的读书会上和大家分享我对春秋时期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牙三人的看法。
在这个三个人当中,我感触最深的不是管仲,因为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星光熠熠,并不缺乏像管仲这样才华出众的先贤。也不是鲍叔牙,因为中国人是谦虚而乐于成人之美、有容人之量的伟大人物也很多,虽说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但终究伯乐还是有很多的。
惟独齐桓公真的是很少见,作为一个在“巅峰位置”上王者,很多王者,要么理性过度,深信人际厚黑学,完全不相信身边的人。要么感性过度,容易被身边人所左右,而失去了独立判断的能力和意愿。
齐桓公能重用管仲,一方面是感性的表现,因为他相信鲍叔牙的判断,相信鲍叔牙的无私举荐必然是国家社稷之福。另一方面是理性的表现,无论胸怀再大的人,在面对曾经有可能致自己于死地的对手,多少还是会有隔阂,但理性告诉齐恒公,一切不过是“各为其主”,“对事不对人”才是王者的气度。
在现实生活,我们能像齐恒公那样兼具感性和理性吗?这个真的不容易,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情绪,我们习惯性会对曾经与我们有不愉快经历的人或事,多少会耿耿于怀,这是一个天然的情绪性反应。
我们需要克服这种情绪性反应,就需要兼具“感性”与“理性”。从感性层面看,需要认识到人生匆匆不过数十载,白驹过隙,人生赤条条来,赤条条走,没有什么是放不下的。从理性层面去看,将不利因素转变成有利因素,是最有利自己自身利益的,把曾经的对手变成朋友,把曾经的困难变成经验,让自己在未来更容易走向成功。
人是如此,国家也是如此。今天很多的“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争端”,不过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很多都是利益分配使然,历史走到了一个拐点,就需要构建一个新的“国际贸易秩序”,让每个国家都能接受,都能受益。尽量避免被“情绪”所掌控,兼具理性与感性,我们要做新时代的“齐恒公”,大道至简,以“王道”对“霸道”。
识人之能,难能可贵。
文/罗玉凤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春秋战国时期,名臣良将们尽忠竭力至死方休的故事感人至深,丹青留名。其中,管鲍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的事迹又一度传为千古美谈,齐桓公的不计前嫌,知人善任;管仲的当仁不让,敢担重责,无疑都值得大书特书。但,我今天想和同学们谈谈的是鲍叔牙的识才之能。
管仲有言“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在管仲早年困顿之际,鲍叔牙从不独善其身,不计较让自己更穷困的至交,不嫌弃多次见逐于君的好友,逆境之中,鲍叔善遇管仲,这不仅是二人交谊所至,更重要的是鲍叔认为管仲有胜己之处,有过群之才,久后能成大业。这是鲍叔的过人之处,有识才知能,不拘小节,不计小利。
当年管仲辅佐公子纠,鲍叔辅佐公子小白,两人各为其主,战场厮杀,而当公子纠被杀,管仲被幽囚之际,鲍叔牙却能向齐桓公大力举荐管仲,并且将百官之上,人臣之尊极的相位,毫不犹豫地让给管仲,可谓“识人”。同学们,我们可以设想,假若没有鲍叔牙的识人之能,管仲只会在大牢中无人问津地死去,因郁郁不得志含恨而亡,齐桓公一匡天下的宏图霸业也不会有实现的一天,中国的历史上更会少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鲍叔凭借自己的过人的智慧,容人的雅量,识人的眼光,留住了一位政治英才,这与当时当时统治阶级争利于市的所为形成鲜明的对照,是他难能可贵之处。不难看出,没有鲍叔,难得管仲。如古人所说:“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冶”。伯乐有之,良马必出,欧冶有之,利剑必出,鲍叔牙正是这样的一位善于识人的“伯乐”与“欧冶”。
“知人善任,任人唯贤”中国古代从来不缺乏这样的智慧,高祖刘邦能取天下,是其善用运筹策帷决胜于千里的子房;是其善用战必胜,攻必取的韩信,周文王于渭水边寻访姜太公,刘皇叔三顾茅庐求见诸葛亮,这些都是有识人之能、独具慧眼的人,而这些人,无一例外地成就了丰功伟业。
古人治国用人的聪明智慧,足以让后人从中受到“知兴替”的有益启发。同学们,你认为如何才能做到拥有识人之能呢?我认为,拥有识人之能首先要向鲍叔牙一样不拘小节,具备容人之量,凡属真正的人才,凡是怀珠抱玉者,都希望用人者是识才者,能够慧眼识珠,拔识自己于未显之时。我们要做珠玉,但我们也做识珠玉之人,“万物生长,各自高贵”;其次,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不局限于一时一地的名利,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23年7月7日星期二
(版权说明:文章来源 | 十几岁杂志社)
珍惜友谊 珍惜懂你的人
文/姚雪琴(道县二中教师)
同学们:
首先,我们得感谢我们的语文老师,每月例行组织一次读书会,纵论历史,审视当今,汲取养料,充实自身。
今天分享的历史故事“管鲍之交”中,我非常赞同司马迁的评论“鲍叔能知人”。我对鲍叔这个人物感触最深,他让我知道一个真理,我们要懂得珍惜身边懂你的人。是的,鲍叔就是最懂得管仲的知音。他们的友谊让我再次相信,友谊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
友谊没有地位的界限。人生难得一知己,高山流水遇知音。春秋时期“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大家也许也听说过。俞伯牙是晋国士大夫,钟子期只是一介山野樵夫。因一曲“高山流水”便成为知音。盛唐天宝三年四月,李白和杜甫在洛阳相遇,杜甫有诗“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传颂了两位诗人的佳话;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友谊更值得我们礼赞。在马克思最穷困潦倒之际,作为富商之子的恩格斯向他伸出了友谊之手,资助马克思完成传世巨着《资本论》。在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还为《资本论》后几卷的出版做了大量的工作。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求。以上三个志同道合的友谊故事让我们向往,而鲍叔对管仲的友谊更让我动容。这管仲曾言:“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当别人误会管仲贪财怕死的时候,鲍叔牙懂他背后的贫穷与孝心,当管仲因为跟错君主差点误杀齐桓公后,他不但劝阻了齐桓公复仇之举,而且把相位拱手相让,极力把管仲推荐给齐桓公得以大用。岁寒才知秋,落难才知友。假如没有鲍叔牙这位知贤荐贤让贤的朋友,管仲的政治才能哪里有施展之机?
巴金曾说:“友谊是生命中的一盏明灯,离开它,生命就没了光彩;离开它,生命就不会开花结果。”前几年流行的“友情的小船说翻就翻,爱情的巨轮说沉就沉,亲情的火苗说灭就灭了”是非常不足取的。我们有幸同在一个班学习成长,我们要学习古人,珍惜同窗之谊,珍惜懂你的那个人。热情鼓励是友谊,诚恳批评也是友谊。让我们好好珍惜这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
请老师指正,谢谢同学们的聆听!我的发言到此结束!(版权说明:文章来源 | 十几岁杂志社)
天睐点评:俞伯牙与钟子期、李白和杜甫、马克思和恩格斯,友谊没有界限,人生得一知己可尽欢。岁寒才知秋,落难才知友。管鲍之交的故事流传千古,给我们以启迪,文本善于运用典型事例,论述道理,引用化用得心应手。
上下齐心,群策群力,成就大国梦想
文/谢宗玉(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的发言题目叫《上下齐心,群策群力,成就大国梦想》。在齐国如何成就霸业的这个故事中,我对桓公、管仲、鲍牙三人的印象同样深刻。
三生万物。三是好个数字,既是实指,也是虚指,象征着无数。一个国家要想强盛,就必须依靠大家的力量。所谓上下齐心,其利断金,众人拾柴火焰高!
管仲本是桓公的死敌,但桓公仍能听取鲍叔之言,尽弃前嫌,用管仲之能。这等襟怀,就算再过二千年,也依然令人感慨万端,钦佩不已。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头羊的气魄和格局,对一个国家而言,实在是太重要了。事实上,历朝历代,那些中兴之主,无不具有齐桓公这样的优秀品质。
管仲虽才华横溢,但他也有缺点。脾气不好,情商太低,动不动就给齐桓公提意见,动不动还与鲍牙吵架。更让人叫绝的是,当年管仲被捉,从鲁国押往齐国,路上又饥又渴,便向边疆官史乞食。官史道:“假如您回去没被砍头,而是重用了,你怎么报答我呢?”管仲说:“我除了重用齐国的贤人、能人和有功之臣外,还能怎么报答你呢?”把给他饭吃的官吏气得够呛。有个性吧?
我要说什么呢?我要说的是,人才遍地都是。但细察之,却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荐人荐人之长,用人用人之能!若天天盯着人家的缺点看,那四海九州,就没有可用之人!
现在,我要说说鲍叔这个人。齐国称霸,“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这是非常有道理的。鲍叔有着强烈的象征意义,他既象征一个国家的管理干部,自己平庸一点没关系,但却能大公无私、源源不断地为国家寻找人才,推荐人才,任用人才,管理人才,包容人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鲍叔的作用的确大于管仲。因为鲍叔同时也象征着一个好的制度。一个好的制度,简言之,就是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齐、管、鲍君臣三人的故事,既是经验,又是教训,若全国人们上下都能从中吸取经验,接纳教训,那我们离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则又近了一步。
时间关系,我就说到这里,说得不对的地方,请同学们大拍板砖,但请轻点,温柔一点。所谓“言者无罪,闻者足诫”是也!(版权说明:文章来源 | 十几岁杂志社)
宽以待人,成就自我
文/向涵韵(湖南省常德市桃源一中)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宽以待人,成就自我。
从古至今,宽容始终是中华民族崇尚的美德。张廷玉墙退三尺,赢得“六尺巷”的流芳百世;蔺相如不计私利,换来“将相和”的千古美誉;林肯宽以待人,两度当选美国总统。宽容如绵绵春雨,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灵。宽容对待他人,助力成就自我。
无论在与人交往还是国际合作中,宽容自始至终都担负着不可替代的重任。
齐桓公与管仲的故事口口相传,齐桓公不计管仲击射之仇,任命管仲为相国,数年之间,便成就“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大业。宽容何尝不是一种目光长远的表现,蝇头小利何其渺小,与人为善,不计前嫌,是智者眼光所至。
2023新冠疫情最紧张之时,武汉一度成为世界的焦点——当然不是仰慕的焦点。更有甚者煽风点火,种族歧视层出不穷。而中国脚踏实地降低感染率,走出困境,不计前嫌帮扶陷入困境的各个国家,传播中华历久弥新的美德,展泱泱大国之气度。不正如齐桓公之于管仲?马克吐温曾说过:紫罗兰把香气留在踩踏过它的鞋上,这就是宽容。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适当的宽容对人对国有利无弊,提升个人素质,彰显大国风采。
做到宽容并非难事,却需要一颗持久善良的内心。
新冠疫情中,金银潭医院是最接近炮火的地方。身患渐冻症的张定宇院长顾不上被感染的妻子,抓住每分每秒尽力减少病人的痛苦。我们第一时间了解金银潭医院,却很久后才知道这样一位伟人。张定宇说:“我只有更快,才能从病毒手中抢回更多病人。”他又何尝不明白于心,外界的看法抑或名誉,在生命面前不值一提。这种崇高的宽容,怎能不让一心追名逐利的小人为羞?张定宇怀着一颗善良宽厚的心,不辞风雨,不慕名利地在幕后奋斗着,既是悲天悯人的胸怀,又是对生命至上的热爱。唯宽可以容人,唯宽容可以容纳世间最善良的情愫。
一个不懂宽容的人,会失去别人的尊重,但一个一味宽容的人,将失去自己的尊严。宽容是有限度的,宽以待人的前提条件是可宽容的人或事,不是一味依从,虚与委蛇。一味的宽容是纵容。宽容成纵容的例子不计其数,小时偷针长大偷金是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汉成帝纵容王家做大,将千秋大业拱手相让。宽容的核心是大爱,而不是溺爱。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宽以待人,能在疑虑丛生的荆棘里拨开一条信任的道路,在成就他人的同时成就自我。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山高万仞无欲则刚。”我们要学会容人,更要学会正确容人。齐桓公宽容的气度成就霸业,让我们用宽容成就自我!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版权说明:文章来源 | 十几岁杂志社)鲍叔牙:君子之风
作者:陈梅
大家好!
我知道,可能有人会觉得,一个流亡的公子,最终登上了权力的巅峰,春秋最抢眼的霸主,非齐桓公莫属。
我也知道,可能有人会认为,兵强马壮、百姓富足、君王有作为——管仲实力诠释了何为治大国若烹小鲜,他是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底气;
不过我想说,我最叹服的,是隐身在这两位身后的鲍叔牙。
没有他,历史上不会有公子小白逆袭的神话,不会有管仲青史留名的佳话——可能管仲会为自己先前的选择付出生命的代价,而没了管仲,无人筑基,公子小白恐怕也成不了齐桓公,更别奢望在春秋称霸。
我们似乎会有个错觉,误以为鲍叔牙只是一枚小小的棋子,偶然之间盘活了一个棋局,棋子本身并不值一提。果真如此么?恐怕不尽然。
你看,管仲虽有天纵之才,但他毕竟是戴罪之身,被擒获后保命成了一种奢望,此时鲍叔牙卖他一个好,让他得以活命,做自己的门客,似乎也未尝不可——这似乎对他更有利。
然而,鲍叔牙没有那样做,他选择将管仲推到了历史舞台前——他深知,龙困浅滩,很难施展身手——坦荡的胸襟,让他在历史的节点上为管仲搭建了一个实现自我的平台。
你看,公子小白在流亡之时,虽有坚韧不拔之志,也有随机应变的急智,但他毕竟是人不是神,面对差一点结果了自己性命的仇家,刚渡过生死劫的他,恨不能手刃管仲,生啖其肉。是鲍叔牙的一番话让他冷静了下来:先前,管仲在敌方阵营,臣子各为其主;当下,局面掌控在自己手中——那么放下自己不能控制的,控制自己所能控制的,这是一个有胆识的君主该做的抉择。
然而,倘若鲍叔牙不曾洞察公子小白志在天下,他凭什么说服他?倘若鲍叔牙不曾了解公子小白是一个懂得取舍的人,他又如何敢去游说他?是鲍叔牙洞明的眼光,让他能戳中公子小白的心坎,最终让未来的齐桓公与一代贤相管仲碰撞出了历史的火花。
毋庸置疑,鲍叔牙是一个心怀天下的人,一个知己知彼的人,这样的人,在人生的战局中,百战不殆,不单成就他人,也最终成就了自己——独木难成林,渴望一匡天下的公子小白,自然不会只依仗他一人,便是没有管仲,日后也会有他人会取代了自己的位置,他早早认清了这一点,甘居管仲之下,看似退让,实则彰显出气度来,于是“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历史是无法假设的,这个我们都知道,不过,索伦·祁克果也说过:“想理解人生只能追溯过去,但要度过人生则应向前展望。”对最终站了人生C位的齐桓公和管仲,我们可能会赞叹其机遇与才华,但成全了齐桓公,成全了管仲,成全了齐国的百姓,最终,也成就了自己的鲍叔牙,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如果不能做时代的掌舵人,那么不要吝于给掌舵人助力,让他带领一船人驶向成功的彼岸!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版权说明:自湘语文公众号)
有容,方能俯仰天下
作者:湛江市第十中学 张筱杏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在这里首先和你们分享一个历史故事,相信在座的各位对这个故事不陌生。这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个故事,那就是齐桓公放下管仲的一箭之仇,成就了自己的天下霸业。在中华民族重新进入辉煌腾飞的今天,再来解读这个故事,再来品读这位历史上的五霸之首,我们又读出了什么呢?
我想告诉你们的是,从齐桓公身上我读到了熠熠生辉的一个“容”字。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有容,方能俯仰天下》。
我想,拥有海纳百川之容,方能俯仰天下。桓公不计前嫌,纳鲍叔之言重用管仲,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亦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孔子的评价可谓字字皆精髓。品读这个故事,让我感受颇深,我想起了林则徐说过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相信大家对这句话也非常熟悉。是的,大海不拒细流,故能成其浩瀚,高山不拒碎石,故能成其巍峨;一代霸主齐桓公能够“爱人多容”,故能俯仰天下,成就千秋霸业。如果齐桓公为一箭之仇睚眦必报,如果他非要置管仲于死地,那么,他同样会让自己陷入困窘之地,让自己的国家大业走向穷途末路。所以,正因为他拥有容人之量,才能让自己立于天地之间,俯仰天下,成就千秋流传的大写“人”字。
我想,着一“容”字,让齐桓公成为人生最大赢家,成为历史长河里的一段传奇。那么,是什么让他选择放下这一箭之恨放下这一段耻辱?是什么让他选择相信重用这位曾欲置他于死地的仇敌?是什么让他拥有如此胆识和睿智成就一代霸业?我想只有一个字,那就是“容”。容是海纳百川的气度,是豁达忍耐的胸襟,是齐桓公成就一代霸主的大德。《尚书》有云:“有容,德乃大”,有大德,齐桓公方能为天下开盛世,立下千秋万世之业,完美逆袭,书写历史的奇迹,书写自我的神话,我觉得这是对齐桓公人生大业的最好诠释。
我想,着一“容”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实现入世与济世的最高追求这种情怀,是我们历代中国人追求的使命。时至今日,这种情怀和使命依然是我们大写的人生坐标,是我们中华民族延续千年生生不息的精髓。无论个人还是国家,都应该拥有容人之气度,拥有容人之大德,这才是塑个人品格,铸大国形象的标杆,惟德动天,惟宽容众。太宗有容,纳谏于魏征才有了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张英有容,才留下了6尺巷的美谈。时至今日的中国,更是将这个“容”字做了新的演绎,从创新提出的“一带一路”构思,到构建超越地域种族、历史文化乃至社会制度的不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无论是科技还是经济,无论是政治还是文化,我们都以包容之心对待他国,虚怀若谷,见贤思齐,一直在“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人类梦想的路上行走,我们用最好的行动见证了“容”之大。我想,以“容”之大,才能立足天下,俯仰天下,实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梦想。
我想,作为青年学子的我们,更应该从齐桓公身上品读和践行这个大写的“容”字。我们有容人之度,接纳他人的缺点和不完美,接纳他人对自己的不理解甚至冒犯;我们有容人之量,学会放下个人之间的恩怨,宽恕他人;我们学会美人之美,欣赏他人,成就自我。同学们,如果说用一个字来践行海纳百川之的“容”之道,你会想到哪个字?也许,你们还记得子贡和孔子之间的一段对话?当时子贡问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的回答是“其恕乎!我想,孔子回答的这个“恕”字就是对践行“容”之道的最好解释。
同学们,齐桓公有“容”,赢得一代功名一代霸业,那么,今天的我们呢?我们有“容”,又可以赢得什么呢?我想,一个国家有“容”,方能矗立世界之巅;一个人有“容”,方能胸怀天下,俯仰天下,那么,让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人生有“容”,有气度有格局,让我们以“容”笑看天下,傲立沧海之上,高山之峰。
这,就是我读齐桓公感触最深的一点感悟和思考,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版权说明:自湘语文公众号)
管仲的顶梁柱精神
湖南长沙宁乡一中 刘渊生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不可否认,齐桓公不计前嫌,任用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其胸襟确实令人啧啧称赞;鲍叔牙才能出众,却甘居管仲之下,其气度令人钦佩。但三人之中,最能击人心弦的当属管仲,特别是其作为赤子的脊梁担当。
齐桓公有胸襟,但其本意还是想报一箭之私仇,后因为鲍叔牙的极力举荐,说他能成就霸业才放他一马,所以,其胸襟要打点折扣。
鲍叔牙本身有才,虽有让大贤之意,但冲锋在前的精神不足,把别人摆在风口浪尖上,而自己却躲在后面当摇旗手,这还是不对,“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人总该尝试追求。他们在国家中的作用跟萧何韩信不一样,他们是上下关系,萧何和韩信是主内和主外职位上的需要。本身兼有内外管理之才却让位,多少有些不敢担当。
管仲具有“国家需要,我来担当”的顶梁柱精神。看起来,他出任相位是基于知恩图报,实际上,他是看中了这个振兴国家的平台,在他的心中,国家的利益是至高无上的。所以说,成全齐桓公,成全齐国百姓利益的,是他的拳拳赤子之心。公子纠被杀之后,他在公子小白身上是看到了理想实现的希望的。即使看不到希望,他也会抱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也许有人会质疑:管仲是风吹两边倒的墙头草,是少了点气节的软骨头,不然,为什么侍奉二主呢?大家但可不必为其表象所蒙蔽,我们稍加思考就会发现,他不论辅佐谁,终极目标还就是为了一个——自己的国家,这与那些变节者不同,我们也不要去对照苏武、文天祥的气节。当时的齐国内忧外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是齐国人,当然具有为社稷担当奉献的责任,是赤子之心熊熊燃烧着他那满腔爱国之情。
如果说贰于二主不义,那么忠诚于一国,那该是义之所取了吧。况且,与他一起辅佐公子纠的召忽死前有嘱托,君为生臣,吾为死臣。死者完成德行,生者完成功名,这变成了臣子间生死分工约定,他讲义气,而又顾大义,绝不会学介子推,肯定会为了国家建功立业。这是他可圈可点的地方,难怪诸葛亮以他为偶像,辅佐刘备,鼎立天下。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他的这种声音响彻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经过历史的积淀,已经上升为一种文明,一种精神,历史长河滚滚向前,终究还是有这样一种力量在推动。我们这一代青年当以此为光亮,置身于时代前进的浪潮中,成为中流砥柱。
泰戈尔曾说:“当我们爱这个世界时,我们便活在这世界上。”让我们与国家的脉搏同跳动,赤诚有我,脊梁有为。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