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国殇 读后感篇一
1937年8月17日,碧空万里,淞沪会战硝烟弥漫,激战正酣。天上,战机穿梭往来,啥事忙乱,一朵朵弹花像盛开的木棉,布满天空。突然,一架中国战机被密集的地面高炮击中,拖着黑烟,向西坠去。一个黑点弹出了燃烧的机身,转眼,化作一朵洁白的伞花。几分钟前,飞行员闫海文驾驶座机强行驶入敌火网,把成吨的炸弹投向日本海军陆队司令部,日军的高炮击中了他的座机,翠绿的大地向他扑来。与此同时,一大股日军向他扑来,土色的蝗潮聚拢过来,团团把他围在一个坟地里。他沉着应对,怀着“生而辱不如死而荣”的信念,以手枪射杀包围之日军。最后,高喊“中国无被俘空军!”自杀殉国。
何其惨烈,然,这惨烈却让人觉得有些不值。
想想,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如果蒋介石没有采取对日本军队“不抵抗主义”的方针,中国军队也不会在抗战前期损失大量的军用物资。日军在占领奉天后,在沈阳兵工厂抢走了步枪15万支,手枪6万支,重炮、野战炮250门、2500多挺轻机枪、2300余门迫击炮、雷诺ft-17型坦克24辆。损失物资达到178亿元,还有各类战机300余架,但一夜之间都为日军所有,飞机全被涂上太阳旗标志来屠杀中国人民。战后,据推算,如果东北军全力抗击日本关东军,足以抵抗日军6年之久!
读完这本书,我感受到了我们现在的和平来之不易,要懂得珍惜!现在,雄狮已醒,嫦娥十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成功取代gps、天问一号成功发射,执行中国首次探火任务、新冠病毒疫苗领先研发,所以我们现在要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
国殇 读后感篇二
《国殇》学罢,脑海中还萦绕着“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骑兵连,进攻!”的语句,似乎依旧被那些奋勇杀敌、不怕牺牲的将士们所感染,胸腔热血正充盈着。
《国殇》是屈原作品《九歌》中的一篇,不像其他篇章一样,祭天神、地祇,它祭的是人鬼。为何?为“旌蔽日兮敌若云”时,将士们仍奋勇争先,冒着飞蝗般的箭雨,和敌人短兵相接。就算“左骖殪兮右刃伤。”也依然擂响最后的战鼓,向敌人威严地宣告,楚国的将士个个是好汉,他们至死拼搏!“出不入”、“往不反”,这是“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悲壮。“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战死后,依然保持着战斗的雄姿,他们凭什么不能让作者颂扬?“终刚强兮不可凌。”、“子魂魄兮为鬼雄。”是作者怀着极大的敬意祭奠勇武刚强、为国捐躯的将士们。有对死者的颂扬,也有对生者的激励。在楚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屈原当然希望自己的作品、爱国之心能感染他人,让更多百姓、官员爱国,为国奉献。
古有《国殇》精神,今有《亮剑》精神。战争、爱国是永恒的话题,无论哪个时代都需要精神来支撑。提到《亮剑》,人们心中都有几个印象深刻、满怀感动的画面,比如,骑兵连片段。为保护更多人撤退,骑兵连要去阻挡敌军。那是多于自己数倍的敌人,骑兵连没有丝毫的畏惧。一次次的冲向敌人,“骑兵连,进攻!”直到最后一位骑兵的最后一次冲锋,他依然高喊着:“骑兵连,进攻!”无人不为
他们的坚持、大无畏所感动。这就是《亮剑》精神,这就是中国军人的精神。
同样的精神,也能在《集结号》中看到。《集结号》中,谷子地奉命阻击敌人,掩护大部队转移。出发前,团长与他约定以“集结号”为令,决定撤退时间。团长为了顾全大局始终没有吹响号角,而谷子地和战士们浴血厮杀,战至最后一人,没有退后一步。这样付出鲜血、生命的战士还有很多,他们都在用行动践行着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
古往今来,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无一不是忠诚的爱国者,屈原、司马迁、文天祥、鲁迅等,他们都对祖国有一颗赤子之心。现今,物欲横流的社会,爱国主义已经淡漠,人们是不是应该多品析《国殇》、《亮剑》这样的作品?“位卑未敢忘忧国”热爱祖国是每个中华儿女人生舞台的主旋律,将自己的真才实学同报国志相结合,将会更有价值。
而现在很多年轻人缺少坚持和拼搏的精神,有点困难和压力就逃避、放弃,这样难成大事。我们应该学习《国殇》精神、《亮剑》精神,遇到挫折迎难而上,勇敢面对挑战,不抛弃、不放弃,无论结果如何,坚持到最后。“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这个社会,需要你努力和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