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道德经》亦称《老子》,或称《五千言》,是道家学派最具权威性的经典著作。老子(前571—前471年),姓李,名耳,字伯阳,“聃”是谥号。相传他是楚国苦县人,任周守藏室之史,通晓上下古今之变。是春秋末年具有深远影响的思想家,道家创始人。晚年退隐居沛,躬耕授徒,讲道论德。后西入关中,客死于秦。
【第1句】: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出自春秋·李耳《道德经》。第二章。用“无为”的法则应对世事,用无言的行动来感化别人,此言“与道同体”的圣人之处事原则。
【第2句】:弗矜故能长。
出自春秋·李耳《道德经》。不骄傲,才能有所成长与进步。
【第3句】:轻诺必寡信、
出自春秋·李耳《道德经》。轻易的便向别人承诺的人,这个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第4句】: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出自春秋·李耳《道德经》。做事情从开始到最后,始终像开始的时候那样谨慎、用心,那么就将立于不败之地。
【第5句】:富贵而骄,自遗咎也。
出自春秋·李耳《道德经》。因富贵而自交自傲,这就是为自己埋下了祸患的种子。
【第6句】:祸莫大于不知足。
出自春秋·李耳《道德经》。没有什么祸患比不知足还大的了。不知足是最大的祸患,要懂得知足常乐的道理。
【第7句】: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出自春秋·李耳《道德经》。信言:真实的话。美:华丽。真事的话听起来不会很好听,华美动听的话未必可信。
【第8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出自春秋·李耳《道德经》六十六章。要领导人民,要对人民谦让恭敬;要想领导人民,必须把自己的位置放在民众的后头。
【第9句】: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出自春秋·李耳《道德经》第二十六章。轻率就会失去自身的根本;急躁就会丧失主导权。
【第10句】: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出自春秋·李耳《道德经》五十六章。知:同“智”,明智。明智的人不会随意说话,随意乱说话的人一定缺少真知灼见。傻瓜用嘴讲话,聪明人用脑袋讲话,智者用心讲话。
“上善若水”出自《道德经》,有人说意思简单,但人们真的理解吗?你怎么看
善恶同源,上善若水,万物靠水生,水是重要条件之一没错。它要恶起来能毁掉万物,攻坚莫能比。
万物之前就是水泥混沌状态。
如何看待日本现行高中二年级国语课本讲授《道德经》的名句名篇
今日在头条上看到日本国现行高中二年级国语教科书讲授老子的“小国寡民"“不尚贤“等名句名篇,而且是汉字的繁体字,感到非常震撼!我国目前高中语文还未把老子的章句正式编入教科书,刚出版的《大学语文》第十一版才编入老子两章,看来国学的传承竞落后邻国日本,如此文化自信从何谈起?本人《还原〈道德经〉本意》这由无名小卒的鄙作都卖到日本,标价一千四百日元,可见它对中囯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得不由衷敬佩。我曾和一位在高中教语文的同学探讨老子章句为何不编入高中正式教科书之事,他说因老子缺乏文学性而庄子富有文学性而编入,这是片面乏理性的错误观点,教学以传授道理为中心,人不懂道理就没有灵魂,什么文学性只能算是杂技从属的东西。老子的五千言是传授道理的无与伦比的精华,在此疾呼全社会与各界尽快达成共识,尽早把老子五千言全部编入高中语文教科书,这无疑将极大有利于学生树立敬畏道理,学习与探索道理,遵守与运用道理这一人生最重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快国人的现代化步伐,尽早圆中华复兴之梦想!
你会怎样理解《道德经》的第五十章
人之生,善养者三分,也就是长寿点的,夭折者占三分,(因果),其余是贪瞋痴者而亡。为什么呢?厚德者生。那么,善于积德行善者(有过去世因),当兵刀枪能避,遇虎不伤,比虎厉害的还是不伤。为什么呢?因果报应呀!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积功累德,神形巍威。阿弥陀佛
怎么理解《道德经》的天长地久
《道德经》第七篇: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我认为此处的“天长地久”,并不是单纯的指的天和地,而是用天地的长久存在来启迪世人。
天地之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天地不是为自己存在而存在,它是自然存在的,所以它呈现出来的就是长久存在的状态。因此,圣人便效法于天地,以谦让无争的态度来应对事物,这样反而自然的处于大众之前,将己身置之度外反而能更好保全自身,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无欲吗?此章老子开示天地之所以能够长久的道理,圣人效法这种大道之理,而能够成就其大功业。如果简单的看来就是以退为进之义,而实则不然,其宗旨仍是无为而无不为的依道奉行。正因为圣人心中不存有丝毫的刻意作为的观念,而又随顺自然、无所息止的教化一切众生,所以才能成其功果,而对所成的功果也没有丝毫的执著。这与佛家的“无我相”和“丢掉我执”也是不谋而合的。出土了2300年前的《道德经》没有记述“圣人不仁以……”这些名句,怎么看这个问题
我的看法是:证据不足,不能妄下定论。湖北荆门郭店楚墓中出土的战国竹简本,是目前最早的道德经版本,其实早在1993年10月就被发现,但是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可和接受,在世界范围内也曾经有过热烈的反响和研究热潮,却又纷纷偃旗息鼓,不了了之。
现行道德经版本5000多字,而郭店出土的只有2000多字,墓主人下葬年代距离老子生活年代大约300年,并不能以此说明,这就是老子原篇,因为是手抄本,非老子本人所写。
郭店的版本,分甲乙丙三部分。甲本约1086字,乙本约390字,丙本约575字,分别对应现行版本的部分章节
我的看法是,郭店版本有可能是原本,也有可能是摘要、节抄。
另外,我觉得,即使现行道德经版本不是原始版本,也说明不了什么,因为道德经本身就是在老子学说的基础上不断补充,完善的,说白了,老子不是一个人,道德经是道家学者的集体成果和智慧结晶。正如论语的作者不是孔子,佛经也非世尊亲笔。其实,郭店出土的版本,本身也并不完全 ,因为据说经过盗墓者的洗礼,出土的典籍已经有部分丢失。
至于现在普遍流传的河上公本和王弼本,多多少少肯定是经过加工的,但这并不影响原著的思想。
道德经现行版本是目前世界流传最广的典籍,有着非常严谨,完善,和谐统一的文字结构和思想内涵。如果存在严重纰漏和伪造成分,是不可能立足于世的。
所以,不必纠结于版本的不同,也不必区分言语的差别,学道德经还是要以意会为主,旨在提升自己。不管郭店本有没有天地不仁的词句,天还是天,地还是地,道也还是道,不会因此而有丝毫的不同。
《道德经》中有何“天机”
可以说《老子》道经全是天机,道可道,非常道是天机;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视之不见日稀…;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孔德之容…都是比较明透天机。不学佛怎么也说不清,道不明。就是告诉我们反朴归真。南无阿弥陀佛
《道德经》讲的是什么?是时间吗
道德经向人们揭示的是什么?
道德经从道经、德经两个方面,讲的是从事领导管理、经济管理和一切管理人员,与具有绅士做派的人员,必须具有的思想理念、正确抉择如做正确的事行为方式、抉择用正确的方法做事的方法习惯、道德三观、意志精神做事风格和道德品格。也是成功人士,其所以能够成功的实质所在。也是经济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
比方说要当好领导,就要低调谦卑赚足人气,像江河海纳百川之水,永远低调谦卑处下,滔滔一泻千里,无以围挡。为百谷之王。当领导的你若低调谦卑与下属不正争,你必为人中之王。
同样的搞经济的人,不以利微而不取。海纳百川之经济,低调谦卑处下于世不争。广迎五湖四海客,海纳四面八方财!
《道德经》是本什么书
道德经的产生实乃偶然,作者老子为国家图书馆馆长,估计读书较多。但无著述,或许遗佚。
书读多了,人想法就多。于是不想当官儿了,要去西游,不是取经,是游玩,无马可骑,骑一青牛,大约相当于今天农村的水牛。放过牛的明白。
不意到函谷关,关令尹喜如同我等,仰慕文化,想想今天,作为我等小民,略识几字,见了那么大的学者,还不激动万分。尹喜一样,一定请老子授理。难以推托,尹,于是老先生开讲,尹喜笔记。
道可道,非常道,玄虚来了,出去游玩,老想着走哪条道儿了。不行,名可名,非常名。题目太大。于是,于是,什么一生二,二生三等等,从治国到炒菜,从做事到活人,从阴到阳,从动到静,从刚到柔。拉拉杂杂,不知尹喜听懂没,老子连说五千字,估计已忘了开头了。喝杯水,走人吧。尹喜一脸懵逼。忘了说再见。
老子走后,尹喜组织众人,对笔记进行整理,加以众人对世界,宇宙,人生的感悟,不知花了多少功夫,终于语言通顺,义理道透,条理清晰,予以出版。
道德一书自此出,谁知尹喜是何人。
阴阳自是道门开,彤彤香火供老君。
至于老子,从此莫知所踪,据说教了一个徒弟,叫释迦牟尼,但和尚们总不认帐,千百年来,大德高僧众多,远不如一尹喜。悲夫。
《道德经》的三大要素是什么
道德经的三大要素!余以多年修道感悟!认为就是!道!德!经!三个字,三字为修行治国的三大要素!老子五千言,始终围绕着道德二字,讲经要意!道乃天地宇宙之跟,万物生命之本,德乃物质生命的源泉,生命有德,则可立于天地间,万物有德,方可生机无限!修道者要修德养德,人者要积德守德,如何成器,则贵在一个经字!一个经字,往往不被人重视!无论修道和人中贤者,若想修道有成和治国有方,若非经常以德入道,以德养心,道不离体,德不离心,每时每刻,时时刻刻,精神思想意识,则溶于德,附和道,则道可成,国可长久太平也!是以经字!则贵在坚持,持之以衡,致至功成圆满!
则老子所言三宝,却始终沒有离开道德二字,而道德经五千言,所讲所说,始终是围绕道德二字!老子所言三宝!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何为慈!余修道心德与体悟!心慈者必有德之士也,心慈必人善!人善心慈则可积德养德,有德方可入道,修道讲究根基,而根基就是德性,德者闻道勤而行之,无德者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言道!德是修行人的根本,也是为人者的本分,不可损德失德!
何为!俭!余感悟!俭!为守德之意,人一生要想得到某种东西,则必会失去一些东西,得到越多就会失去越多,修行者以俭持身,则不失德,人者以俭加身,则不缺德,不失德不缺德方可守德,守德者处世!则不争,不抢,不夺,不要,不疾,不为世之繁华所迷,乃大根基大德之士也!
孑曰!不敢为天下先!余感悟,此言只是一个忍字!若想做什么,则先要忍住这个念头,不敢就是不能,古人云!三思而后行,凡事要留余地,要有退路,一件事情的发生,肯定会有原因所在,人世间凡事皆命运,俗事皆因果,世上根本没有无缘无愿的事情发生,也许是前世之愿,也许是今世之因!不敢做,其实是不知做了会出现什么后果,做错了事从而失德,失德是修者和人者的大忌,若退一步,就会海阔天空,什么事也没有,忍一时则风平浪静,什么事也不会发生!遇事不能主动出击,事出必有原因,修道讲有为无为,有为者则不顾因果,无为者则静观因愿,修行者若能忍,能退,能舍,能让,能放,能失!方为守德,必心地慈善!所做若无冤无怨,无恨无悔,则已在道中!上善!!上善!!!
2024年6月17日!于!五德道场!宣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