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案句子 > 优美句子

鲁迅的故事好句子合集60条

13208

【简介】感谢网友“13208”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鲁迅的故事(精选10篇)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下面是小编收集的鲁迅的故事(精选10篇),欢迎阅读。

  鲁迅的故事1

少年时代的鲁迅在上私塾时,先生就教他们作对。一次,塾师寿镜吾老先生出了上联“独角兽”,让学生们对下联。立时塾房活跃起夹了,有的孩子对出“九头鸟”,有的孩子对出“三脚蟾”,有的孩子对出“百足蟹”等等,惟独周樟寿(鲁迅原名)一语不发,等课堂上平静下来后,他站起对出“比目鱼”。课堂立时悄然,没有再应对的了。寿老先生在—一评论了前者之后,最后称赞周樟寿对得最好。因为“独非数字却有一”的意思,而“比”也非数字,却相当于“二”。两者虽俱无数字却都有数的含义,真是恰到好处。

经老师的点拨,同伴们佩服得五体投地,樟寿虽小却语惊四座。

  鲁迅的故事2

有一天,鲁迅穿着一件破旧的衣服上理发院去理发。理发师见他穿着很随便,而且看起来很肮脏,觉得他好像是个乞丐,就随随便便地给他剪了头发。理了发后,鲁迅从口袋里胡乱抓了一把钱交给理发师,便头也不回地走了。理发师仔细一数,发现他多给了好多钱,简直乐开了怀。

一个多月后,鲁迅又来理发了。理发师认出他就是上回多给了钱的顾客,因此对他十分客气,很小心地给他理发,还一直问他的意见,直到鲁迅感到满意为止。谁知道付钱时,鲁迅却很认真地把钱数了又数,一个铜板也不多给。理发师觉得很奇怪,便问他为什么。鲁迅笑着说:“先生,上回你胡乱地给我剪头发,我就胡乱地付钱给你。这次你很认真地给我剪,所以我就很认真地付钱给你!”

理发师听了觉得很惭愧,连忙向鲁迅道歉。

  鲁迅的故事3

鲁迅,原名周树人,是近代一位出色的文学家。

鲁迅的成功,有一个重要的秘诀,就是珍惜时间。鲁迅十二岁在绍兴城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两个弟弟年纪尚幼,鲁迅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还得帮助母亲做家务;为免影响学业,他必须作好精确的时间安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

鲁迅几乎每天都在挤时间。他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鲁迅读书的兴趣十分广泛,又喜欢写作,他对于民间艺术,特别是传说、绘画,也深切爱好;正因为他广泛涉猎,多方面学习,所以时间对他来说,实在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罢休。

在鲁迅的眼中,时间就如同生命。美国人说,时间就是金钱。但我想:时间就是性命。倘若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因此,鲁迅最讨厌那些成天东家跑跑,西家坐坐,说长道短的人,在他忙于工作的时候,如果有人来找他聊天或闲扯,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也会毫不客气地对人家说:“唉,你又来了,就没有别的事好做吗?

  鲁迅的故事4

我只想到过写遗嘱,以为我倘曾贵为宫保,富有千万,儿子和女婿及其他一定早已逼我写好遗嘱了,现在却谁也不提起。但是,我也留下一张罢。当时好像很想定了一些,都是写给亲属的,其中有的是:

【第1句】:不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一文钱——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

【第2句】:赶快收敛、埋掉、拉倒

【第3句】: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

【第4句】: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真是胡涂虫。

【第5句】: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第6句】: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

【第7句】: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此外自然还有,现在忘记了。只还记得在发热时,又曾想到欧洲人临死时,往往有一种仪式,是请别人宽恕,自己也宽恕了别人。我的怨敌可谓多矣,倘有新式的人问起我来,怎么回答呢?我想了一想,决定的是: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

  鲁迅的故事5

鲁迅生于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城内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士大夫家庭。鲁迅原名周树人,英年早逝,他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自幼聪颖勤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的一所著名的私塾,鲁迅十二岁时到三味书屋跟随寿镜吾老师学习,在那里攻读诗书近五年。鲁迅的坐位,在书房的东北角,使他用的是一张硬木书桌。现在这张木桌还放在鲁迅纪念馆里。

鲁迅十三岁时,他的祖父因科场案被逮捕入狱,父亲长期患病,家里越来越穷,他经常到当铺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然后再在药店给父亲买药。有一次,父亲病重,鲁迅一大早就去当铺和药店,回来时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老师看到他迟到了,就生气地说:“十几岁的学生,还睡懒觉,上课迟到。下次再迟到就别来了。”

鲁迅听了,点点头,没有为自己作任何辩解,低着头默默回到自己的坐位上。

第二天,他早早来到学校,在书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个“早”字,心里暗暗地许下诺言:以后一定要早起,不能再迟到了。

以后的日子里,父亲的病更重了,鲁迅更频繁地到当铺去卖东西,然后到药店去买药,家里很多活都落在了鲁迅的肩上。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里的事情,然后再到当铺和药店,之后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课。虽然家里的负担很重,可是他再也没有迟到过。

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每当他气喘吁吁地准时跑进私塾,看到课桌上的“早”字,他都会觉得开心,心想:“我又一次战胜了困难,又一次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我一定加倍努力,做一个信守诺言的人。”

后来父亲去世了,鲁迅继续在三味书屋读书,私塾里的寿镜吾老师,是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人。老师的为人和治学精神,那个曾经难鲁迅留下深赢得记忆的三味书屋和那个刻着“早”字的课桌,一直激励着鲁迅在人生路上的继续前进。

鲁迅十七岁时从三味书屋毕业,十八岁那年考入免费的江南水师学堂;后来又公费到日本留学,学习西医。1906年鲁迅又放弃了医学,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学校教过课,成为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倡导者。鲁迅是中国文坛的一位巨人,他的著作全部收入《鲁迅全集》,被译成五十多种文字广泛地在世界上传播。

  鲁迅的故事6

鲁迅年轻的时候,家里条件很不好。为了读书,他揣上8元钱上路了。就这8元钱,还是母亲多方设法为他张罗来的。在南京,他进了江南水师学堂,这是一所免费的学校,然而,鲁迅很快发现这里校风不太好,他转入另一所陆师附设的矿路学堂。矿路学堂是新办的,不仅免费,学生津贴也多一些,这样鲁迅就可以多买一些书籍和文化用品了。

鲁迅酷爱读书,在当时,正是西方文化引入时期,几乎每一月都有优秀的西方著作出版,为了买到这些书籍,鲁迅省吃俭用,节衣缩食,饿肚子现象时有发生,寒冷的冬季,他还穿着单薄的夹衣。鲁迅是班里年龄最小的,却是成绩最好的一个,他有着极强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平时学习又刻苦,所以几乎回回得第一。矿路学堂有着一套完善的奖惩制度,每次小考成绩优异的,都发给一个三等奖章;若干个三等奖章,可以兑换一个二等奖章;积够若干个二等奖章,就发给一个头等奖章。头等奖章是金质的,很值钱。鲁迅是班里唯一一个荣获过金质奖章的人,他把奖章变卖了,换回许多优秀的图书。

有些同学觉得不可理解,金质奖章在同学中可是无限的荣耀呀。在鲁迅看来,图书比奖章更有用,他不需要任何满足虚荣的物品,鲁迅把这一谦逊的品格保持了一辈子。鲁迅一生写成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他的作品往往内容深刻,笔法冷峻、简练,深受老百姓喜爱,有人把这一成就说成来自鲁迅的天才,还有些当面盛赞鲁迅是天才的文学家,鲁迅却很有感慨地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的。”

  鲁迅的故事7

今天,我一口气读完了《鲁迅爱书的故事》。文章主要介绍鲁迅先生童年时非常爱看书、爱买书、爱护书这三件事。鲁迅博览群书,见多识广,最后成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

鲁迅小时候很爱看书,对书念念不忘,梦寐以求。得到书后,他就津津有味地看起来。相比之下,我就惭愧之极了,我家里有一个大书柜,里面装着许多有意义的书。可我很少去碰那成千上百页的文著,我只是拿那些书来摆设。我每天部分的时间,都是在电视机前度过,我还不知道读书的重要性,还没有和书做朋友。但自从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每天和都会抽出【第1句】:两个小时出来看书。并把书中的好词好句摘到一本本子里。以前,我写作文很吃力,想到脑子快爆炸,也想不出写什么好,但是自从我每天坚持摘抄好词好句,并且把它记住。到了写作文时,把它那优美的句子用到作文上。这样,我的作文内容文句就会既具体又优美了!

鲁迅先生收藏的书完整无缺。他每次去买书时,都会检查书是否有破烂,如果有破烂他就会去书店把书换一本好的。回到家,他还会把书用书套包起来,重新装订,这样书才能保存得更久。还有,鲁迅先生他从来“脏桌子不放书,脏手不翻书。”而我,记得三年级时,刚发下的来不一会儿就被我弄得书角都折了;到了学期末,书已经被我折腾得破烂不堪了。相比之下,我真是惭愧!但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把我的藏书都保护得完好无缺,连一个翘起的书角也没有。

读了这篇文章我受益良多。我以后也要像鲁迅先生那样爱书如宝,同书做好朋友!

  鲁迅的故事8

鲁迅小时候,爱买书,爱看书,爱抄书,把书看作宝贝一样。

还在进“三味书屋”前,他就在自己的启蒙老师——一位远房的叔祖那里看了不少带图的书。这位老师曾经告诉他,有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一时找不到啦。这么有趣的一本书,可把鲁迅吸引住了。他念念不忘,梦寐以求,这可把他的保姆长妈妈感动了。长妈妈不识字,她探亲回来时,就设法给鲁迅买回了这部书。一见面,长妈妈把一包书递给鲁迅,高高兴兴地说:“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一听这消息,鲁迅欣喜若狂,赶紧把书接过来,打开纸包,看了起来。

这是鲁迅最初得到的心爱的书本。后来,识字渐渐多起来了,他就自己攒钱买书。过年,有种习俗,大人往往给孩子一点钱,鲁迅得到这些钱后,总是舍不得零花,攒起来买书看。

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爱抄书,抄过很多。书显然,抄书使他受益匪浅。他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能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密切相连。

鲁迅小时候对于书籍特别爱护。他买书回来,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有污迹或者装订有毛病,就不怕麻烦地到书店调换。有些线装书,很容易脱线,他就自己动手改换封面,重新装订。看书的时候,他总是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看看手指脏不脏。他最恨用中指或食指在书面上一刮,使书角翘起来,在捏住它翻过去的翻书习惯。他还特意为自己准备了一只箱子,把各种各样的书整整齐齐地放在里面,放了樟脑丸,防止虫蛀。

鲁迅小时候养成爱书如宝的好习惯,贯穿了他的一生。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鲁迅的故事9

少年鲁迅不仅聪明勤奋,而且对自己也严格要求;在三味书屋上学后不久,鲁迅的爷爷在一场科举考试中因替亲友行贿,触犯了法律,被逮捕入狱。鲁迅的父亲因为着急上火,不久就得了一场重病,躺在了床上;鲁迅作为家里的长子,就和母亲一起担起了探视爷爷、照顾父亲和弟弟的重担。他每天要去接医生,经常到药铺抓药。家里的钱越来越少,为了给父亲治病,鲁迅经常拿着母亲给他的东西送到当铺里、换了钱给父亲治病抓药。每天他都往返在当铺与药铺之间。

这一天,当他忙妥家里的事儿,赶到三味书屋时,老师已经上课了。站在门外的鲁迅非常为难,他既怕老师生气,又怕耽误课程,犹豫一会儿,就硬着头皮敲门进了教室。看见迟到的学生,老先生是满脸的不高兴,他停下正讲的课,问道:

“你怎么才到呢?”

鲁迅从座位上站起来,回答道:

“先生,我去药铺给父亲抓药,耽搁了一会儿,就来晚了。”

“无论什么理由,作为学生,迟到都是不妥的。今后应以此为训,你坐下吧。”老先生严厉地说。

鲁迅坐下后,没有埋怨老师的批评,他想:先生批评得对,一个总爱迟到的学生,不是好学生,我不能原谅自己,无论什么理由都不能耽误上课。为了记住这次迟到的教训,鲁迅就在三味书屋自己书桌的右上方,用小刀刻了一个“早”字,以“早”字来告诫自己: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迟到,要勤奋,要遵守私塾的纪律。

从此以后,鲁迅起得比从前更早了,他一件一件地忙完家里的事情后,就赶紧背起书包,匆匆地向三味书屋走去,没有再迟到一次。鲁迅就是凭着对自己严格的要求,勤奋好学,在全班取得了最好的成绩。这件事,鲁迅始终没有忘记。许多年以后,他还告诉身边的亲人,要记住这个“早”字。

直到今天,在绍兴三味书屋纪念馆里,还摆着鲁迅当年用过的那张书桌,桌上那个刀刻的“早”字,还依稀可辨,它向每一个来过这里的人,讲述着少年鲁迅的这段故事。

  鲁迅的故事10

“我哪里有什么天才,我不过把别人聊天、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工作罢了。”——这是伟大的革命文学家鲁迅常说的一句话。

鲁迅从小勤学,他曾在私塾的课桌上刻过一个在早”字,以勉励自己珍借光阴。

长大工作以后,鲁迅仍时时不忘节约时间。就拿吃饭为例,他是喜欢吃鱼的,可为了少在剔吐鱼骨上花时间,就少吃鱼。鲁迅有句名言:“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留学日本,在“老虎尾巴”居住的那些年月,他象战士匍匐在战壕里一样,常常通宵伏案工作。游手好闲的人来找他,他会不容气地问:“唉,你又来了,没有别的事好做吗?”

鲁迅读书非常的专心,许广平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晚上,一个小偷馏进了鲁迅的家。做贼心虚,他想等鲁迅入睡之后再行窃,哪知鲁迅写啊、写啊,手中的笔一直不停地挥动。过了好久,鲁迅累了,伸伸腰,点支烟,抽上几口后,又开始埋头写。就这样,灯光总是亮着,小偷一直下不得手。眼看时间过去很久了,鲁迅还是不熄灯入睡,小偷熬不过鲁迅,只好乘鲁迅专心写作之机,悄悄地将厨房里的一件小东西拿走了事。

长期的劳累,鲁迅身体变得清瘦了,好友们劝他多体息,注意身体。鲁迅笑着说:“面向桌子提笔写文章,是我工作的时候,靠在椅子里看书,就是我休息的时候,若是连这一切都停止了,那在我是做不到的。”为了维护身体,鲁迅也吃鱼肝油,戒酒,这些都是为了赢得更多的战斗时间。

有人做过统计,在鲁迅工作战斗的三十年中,他总共是为我们留下一千多万字的著作,平均每年三十三万,写作从不间断。除此之外,鲁迅还做了大量教育工作、研究工作、社会工作。鲁迅逝世之后,人们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他存有大量的小纸条,纸条的颜色不一,上面都是他从各种书籍上选抄下来的对写作有用的文字资料。从这些纸条上,我们好象是看到了鲁迅“废寝辍食,锐意穷搜”的身影。

鲁迅正如自己所说,他的一生是“小跑步”度过的。他以他勤奋刻苦的劳动,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今天,我们纪念他,学习他,不要忘记他这样一段意义深远的话: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有关鲁迅的故事3则

鲁迅的故事: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

在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的黑暗年代,鲁迅抱着医学救国的热情东渡日本留学。

当他从电影中看到中国人被日寇砍头示众、周围却挤满了看到同胞被害而麻木不仁的人群的情景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他觉得“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为不幸的”。

他毅然弃医从文,立志用手中的笔来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的灵魂。

鲁迅的故事:鲁迅刻“早”字励志

鲁迅生于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城内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士大夫家庭。鲁迅原名周树人,英年早逝,他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自幼聪颖勤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的一所著名的私塾,鲁迅十二岁时到三味书屋跟随寿镜吾老师学习,在那里攻读诗书近五年。鲁迅的坐位,在书房的东北角,使他用的是一张硬木书桌。现在这张木桌还放在鲁迅纪念馆里。

鲁迅十三岁时,他的祖父因科场案被逮捕入狱,父亲长期患病,家里越来越穷,他经常到当铺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然后再在药店给父亲买药。有一次,父亲病重,鲁迅一大早就去当铺和药店,回来时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老师看到他迟到了,就生气地说:“十几岁的学生,还睡懒觉,上课迟到。下次再迟到就别来了。”

鲁迅听了,点点头,没有为自己作任何辩解,低着头默默回到自己的坐位上。

第二天,他早早来到学校,在书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个“早”字,心里暗暗地许下诺言:以后一定要早起,不能再迟到了。

以后的日子里,父亲的病更重了,鲁迅更频繁地到当铺去卖东西,然后到药店去买药,家里很多活都落在了鲁迅的肩上。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里的事情,然后再到当铺和药店,之后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课。虽然家里的负担很重,可是他再也没有迟到过。

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每当他气喘吁吁地准时跑进私塾,看到课桌上的“早”字,他都会觉得开心,心想:“我又一次战胜了困难,又一次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我一定加倍努力,做一个信守诺言的人。”

后来父亲去世了,鲁迅继续在三味书屋读书,私塾里的寿镜吾老师,是一位方正http://www.semjishu.com/、质朴和博学的人。老师的为人和治学精神,那个曾经为鲁迅留下深刻的记忆的三味书屋和那个刻着“早”字的课桌,一直激励着鲁迅在人生路上的继续前进。

鲁迅十七岁时从三味书屋毕业,十八岁那年考入免费的.江南水师学堂;后来又公费到日本留学,学习西医。1906年鲁迅又放弃了医学,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学校教过课,成为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倡导者。鲁迅是中国文坛的一位巨人,他的著作全部收入《鲁迅全集》,被译成五十多种文字广泛地在世界上传播。

鲁迅的故事:鲁迅小时候的故事

童年时代,鲁迅常跟母亲住到绍兴乡下安桥头外婆家里,后来又到皇甫庄大舅父家里寄居。安桥头、黄甫庄都在绍兴昌安门外水乡,宽狭纵横的河流静静地流过村边。鲁迅喜欢到乡下去,他把那里看作是自由的天地,崭新的世界。因为在这里不仅可以免读深奥难懂的《四书》、《五经》,还可以同农民的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一起,到密如蛛网的河上去划船、捉鱼、钓虾,去欣赏带着点点渔火的水上夜景,或者到岸上去放鹅、牧牛、摘罗汉豆,呼吸清新的空气……

每逢村子里演社戏的时候,鲁迅就和小伙伴们一起摇船儿来到半个在岸上、半个在湖里的戏台前面,看武功演员翻筋斗。有时,他还和农民的孩子一起学演戏、扮小鬼。他们在脸上涂上几笔彩画,手握一杆杆钢叉跃上台去,愉快地玩耍着。

农村,对少年时代的鲁迅是很有吸引力的。在这片自由的天地里,鲁迅不仅学到了许多社会知识和生产知识,还和农民家的小朋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逐渐了解了农民勤劳、质朴的性格,同时也看到了旧社会阶段压迫、阶级剥削的血淋淋的事实。鲁迅和农民的孩子常念诵的一首渔歌中,就有这样的悲惨的句子:“一日七升,一日八升,两日勿落(两天不下河打渔),饿得发白;一日七升,一日八升,两日勿落,要哭出声。”这些对鲁迅的思想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鲁迅知道农民“是毕生受着压迫的,很多苦痛,和花鸟并不一样”。

鲁迅的故事 鲁迅小故事七则

引导语: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关于鲁迅先生的小故事七则,欢迎大家阅读!

  鲁迅的故事【第1句】:理发店理发

在厦门大学教书时,鲁迅先生曾到一家理发店理发。理发师不认识鲁迅,见他衣着简朴,心想他肯定没几个钱,理发时就一点也不认真。对此,鲁迅先生不仅不生气,反而在理发后极随意地掏出一大把钱给理发师——远远超出了应付的钱。理发师大喜,脸上立刻堆满了笑。

过了一段日子,鲁迅又去理发,理发师见状大喜,立即拿出全部看家本领,满脸写着谦恭,“慢工出细活”地理发。不料理毕,鲁迅并没有再显豪爽,而是掏出钱来一个一个地数给理发师,一个子儿也没多给。理发师大惑:“先生,您上回那样给,今天怎么这样给?”鲁迅笑笑:“您上回马马虎虎地理,我就马马虎虎地给;这回您认认真真地理,我就认认真真地给。”理发师听了大窘。

  鲁迅的故事【第2句】:演讲轶事

名流免不了常被邀请作演讲,鲁迅也不例外。他演讲时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常常被掌声和笑声包围。有一次他从上海回到北平,北师大请他去讲演,题目是《文学与武力》。有的同学已在报上看到不少攻击他的文章,很为他不平。他在讲演中说:“有人说我这次到北平,是来抢饭碗的,是‘卷土重来’;但是请放心,我马上要‘卷土重去’了。”一席话顿时引得会场上充满了笑声。

  鲁迅的故事【第3句】:爱书情结

鲁迅先生从少年时代起,就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一生节衣缩食,购置了多册书本。他平时很爱护图书,看书前总是先洗手,书脏了就小心翼翼地弄干净。他自己还准备了一套工具,订书、补书样样都会。一本破旧的书,经他整理后,往往面目一新。他平时不轻易把自己用过的书借给人,若有别人借书,他宁可另买一本新书借给人家。

  鲁迅的故事【第4句】:标点的稿费

大家知道:标点符号虽然其貌不扬,但在文章中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呢。可当年的出版界对标点符号不重视,在支付稿费时,往往把它从字数中扣除,不给稿费。一次,鲁迅应约为某出版社撰写书稿,由于事先探知该出版社不支付标点符号的稿费,因此他的书稿通篇没有一个标点符号.

编辑看了书稿后,以“难以断句”为由,回信要求鲁迅加上标点符号。鲁迅回复:“既要作者加标点符号分出段落、章节,可见标点还是必不可少的。既然如此,标点也得算字数。”那家出版社没办法,只好采纳鲁迅的意见,标点符号也折算字数支付稿费了。呵呵!

  鲁迅的'故事【第5句】: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鲁迅的故事【第6句】:烟罐驱猫

鲁迅晚年来到上海专事写作,50多岁仍然童心未泯。一次,夜静更深鲁迅在写作,外面的猫不停地叫,屡屡打断他写作的思路,鲁迅随即拿起手边的五十支装铁皮的香烟罐,对着可恶的猫一一发射。

  鲁迅的故事【第7句】:戏弄特务

有一次,鲁迅在上海的街头蹓跶,身后总跟着一小特务盯梢。当然这对鲁迅来说是常有的事。鲁迅故意将他当成乞丐,坦然地转过身去递过一块银元:“买饭吃吧。”

[知识拓展]

鲁迅生平简介:

鲁迅,清朝光绪辛巳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会稽县东昌坊口新台门周家,初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在南京求学时学名为“周樟寿”,字豫山、豫亭、豫才。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至三十八岁,使用鲁迅为笔名。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合称为“周氏三兄弟”。鲁迅1902年考取留日官费生,赴日本进东京的弘文学院学习。1904年9月,入仙台医学专科学医。后弃医从文学(详见《藤野先生》一文),回到本国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奉母命回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等地担任教师。

辛亥革命后,鲁迅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并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是一个非常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作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而已集》《二心集》,散文诗集《野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坟》《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其中《鲁迅全集》中的《社戏》被列入上海教育出版社,《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被列入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课本,《雪》《藤野先生》《孔乙己》列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课本,《故乡》列入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课本。《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被列入江苏教育出版社七年级课本,《风筝》被列入江苏教育出版社八年级课本。《少年闰土》被列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课本。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上万名民众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鲁迅被誉为“民族魂”。

有关鲁迅小时候的故事

鲁迅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童年是如何的?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笔名鲁迅,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20世纪中国重要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是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他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支持者,是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

不能忘却的纪念

鲁迅的故乡绍兴是一座近海的小城市,土地肥沃,自古就有鱼米之乡的`盛名。在绍兴城外,还有许多名胜古迹,像兰亭、鉴湖、大禹陵等,鲁迅小时候,常常随家里人去游玩。

鲁迅的祖父广置良田,设有许多商号。他家的大宅院充满着浓郁的书香气息,绕着铺着石板的天井就来到大厅,大厅前挂着高高大大的匾额,上面写着“德寿堂”。厅前的两旁立着两根圆柱,上面有一副对联:“品节详明德行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平和”。鲁迅出生后,家里渐渐不像以前那么红火,但还有四五十亩水田,一家老少不愁吃穿。

鲁迅家里有一个女工,她一年到头照顾着鲁迅。这个保姆,家里人都管她叫“阿长”,而鲁迅总是亲切地叫她“长妈妈”。长妈妈的脸色发黄,身材不高,却很胖,是个勤劳、朴实、善良的农村妇女。她最大的特点就是爱唠叨,她明白许多礼节,还会讲美女蛇的故事。她十分疼爱鲁迅,每到除夕的时候,她总是帮助鲁迅把那些压岁钱红纸包一个个放到枕头底下,又把一个福橘放在鲁迅的床头,以祈求来年的鲁迅有个好兆头。

有一天,鲁迅跟长妈妈说起喜欢《山海经》里的故事。原来,鲁迅在童年时就很喜欢图画书,他听远房叔祖讲,有一部绘画的书,叫做《山海经》,这本书非常好看,里面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这些神奇的传说深深地吸引了鲁迅,他非常渴望读到《山海经》,但始终没有买到,长妈妈把鲁迅的话记在了心上。

隔了一阵日子,长妈妈风风火火地从老家探亲回来了。她来到鲁迅的房里,神秘地说:

“哥儿,你猜我给你带来了什么东西?”

“是泥人儿?”

“不是,你看!”长妈妈像变戏法似的从背后拿出一个包扎整齐的纸包裹。

“哥儿,是有图画的《山海经》,我给你买来了!”长妈妈大声地说。

“什么?真的是《山海经》,共有四本呢!”鲁迅高兴极了,想了很久的人面兽、九头蛇、三脚鸟、一脚牛……都出现在面前。他早就听说过的一个没了头的古代神话里刑天的故事,画书里也有。画书里画了刑天“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执干戚而舞”……

从这件事情以后,鲁迅对长妈妈格外地敬重。认为别人不肯做,或是不能做的事,长妈妈却能够做成功。长妈妈确有伟大的神力啊,鲁迅这样想。这套四本的《山海经》画书,是鲁迅最早接受别人赠给的纪念,他把它看作是最心爱的宝书。

后来,长大了的鲁迅离开了绍兴,开始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的时候,长妈妈不久便重病去世了。听到这个消息后,鲁迅非常难过,他想起长妈妈送他的绘画书《山海经》,想起与长妈妈在一起生活的那些日子,于是,鲁迅便写下了《阿长与〈山海经〉》的文章,来纪念这位仁厚慈爱的保姆。

独角兽对比目鱼

12岁那年,鲁迅离开家乡,到全城著名的私塾——三味书屋读书。读的是《四书》、《五经》之类的古文书。私塾的老师是寿镜吾老先生。他是个非常正直、质朴、博爱的人,他痛恶帝国主义,从来不用外国货,在教育学生上,他还是遵守私塾的老一套,每天教给学生的就是死板地背书、听书、写字。对于天资聪明的鲁迅来说,这些课程他学得都非常轻松。

这一天,塾师寿镜吾上课。在课上提出了一个“独角兽”对课题,老先生说:“大家都想想,谁想好了举手回答。”

不一会儿,一位学生站起来,说:

“独角兽应对一头蛇。”

另一位学生站起来,大声说:

“不妥,应该对三脚蟾。独对三,角对脚,兽对蟾。”

教室里的学生唧唧喳喳很热闹,学生们都纷纷举手回答。这时又一位同学站起来,说他不同意刚才两位同学的对法:

“应该对九头鸟。独就是一的意思嘛,独应该对九;这角嘛是名词,名词对名词,兽正好和鸟相对。”

寿老师听罢这番回答,又摇摇头。

“老师,对‘比目鱼’为妥!”鲁迅站起来说。

老师先是一愣,接着脸上露出了笑容,他让鲁迅坐下,大声对学生说:“比目鱼,对得好!”

刻着“早”字的书桌

少年鲁迅不仅聪明勤奋,而且对自己也严格要求。在三味书屋上学后不久,鲁迅的爷爷在一场科举考试中因替亲友贿赂,触犯了法律,被逮捕入狱。鲁迅的父亲因为着急上火,不久就得了一场重病,躺在了床上。鲁迅作为家里的长子,就和母亲一起担起了探视爷爷、照顾父亲和弟弟的重担。他每天要去接医生,经常到药铺抓药。家里的钱越来越少,为了给父亲治病,鲁迅经常拿着母亲给他的东西送到当铺里、换了钱给父亲治病抓药。每天他都往返在当铺与药铺之间。

这一天,当他忙妥家里的事儿,赶到三味书屋时,老师已经上课了。站在门外的鲁迅非常为难,他既怕老师生气,又怕耽误课程,犹豫一会儿,就硬着头皮敲门进了教室。看见迟到的学生,老先生是满脸的不高兴,他停下正讲的课,问道:

“你怎么才到呢?”

鲁迅从座位上站起来,回答道:

“先生,我去药铺给父亲抓药,耽搁了一会儿,就来晚了。”

“无论什么理由,作为学生,迟到都是不妥的。今后应以此为训,你坐下吧。”老先生严厉地说。

鲁迅坐下后,没有埋怨老师的批评,他想:先生批评得对,一个总爱迟到的学生,不是好学生,我不能原谅自己,无论什么理由都不能耽误上课。为了记住这次迟到的教训,鲁迅就在三味书屋自己书桌的右上方,用小刀刻了一个“早”字,以“早”字来告诫自己: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迟到,要勤奋,要遵守私塾的纪律。

从此以后,鲁迅起得比从前更早了,他一件一件地忙完家里的事情后,就赶紧背起书包,匆匆地向三味书屋走去,没有再迟到一次。鲁迅就是凭着对自己严格的要求,勤奋好学,在全班取得了最好的成绩。这件事,鲁迅始终没有忘记。许多年以后,他还告诉身边的亲人,要记住这个“早”字。

直到今天,在绍兴三味书屋纪念馆里,还摆着鲁迅当年用过的那张书桌,桌上那个刀刻的“早”字,还依稀可辨,它向每一个来过这里的人,讲述着少年鲁迅的这段故事。

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三个故事:

【第1句】:他曾制作一张书签,中间竖写“读书三到:心到,口到,眼到”10个字,夹在书页里。读书时,读一遍书,自上而下盖书签上一个字。这个办法同学们很赞赏,大家都仿效起来。

【第2句】:有的同学整天只想玩,常常背着老师拉别人一起玩。鲁迅为防止同学影响自己的学习,就在书桌的左上角贴了一张三寸长二寸阔的红纸条,纸条上写着“君子自重”4个字。

【第3句】:鲁迅读书时,还要帮助家里做些事,特别是为父亲的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有一次,因多做了些家务,读书迟到了,受到老师的责备,他就在书桌的右下角用小刀刻了个“早”字,用以鞭策自己。此后,他就再没有迟到一次。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网站地图:栏目 TAGS 范文 作文 文案 学科 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