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12524”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论语句子读后感
论语,是记录圣人孔子的言行的书。读了之后,你能够感受到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抱负,他的很多高尚品德是当今很少人有的。以下就是小编整理的论语句子读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论语句子读后感1
《论语》,记载的是孔子与他的学生的对话。它是一部对我们很重要,教我们如何做人,学习,是我们必读的名著。论语里有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讲出了做人的几个道理和学习的方法,给予我们启迪,也指引我们学习的方向,目标。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告诉了我们要孝敬父母,尽孝的方法。说明了做人要知恩图报,孝敬父母。许许多多,说都说不完。人只要按照《论语》里所要求的,做到其中的一点就比许多人好多了。
总之,《论语》记载了仁,孝,信等道德范畴,是我们须认真阅读、学习的一部典籍。作为一个略知一点中国历史的中国人,我认为,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很少有著作能够《论语》这样长久而深远地影响着中国的历史。也正正因这样,我对《论语》的态度一向是只敢仰视而不敢触及。即使以前零零碎碎地读,也从不敢随便发表什么评论。据中学的历史课本记载,从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开始,一向到清末,《论语》作为儒家的核心著作之一和官方认可的正统思想,统治了中国思想界达两千年之久。
事实上,这两千年中,官家推行论语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统治的工具。正因论语讲“礼”、讲“仁”;讲“忠”,将“孝”;或许也正因《论语》中讲“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有人说我的这种言论是在抹杀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化。其实不然。我主张打-倒的,是那个作为思想枷锁的《论语》,是那个用所谓的“仁义道德”(鲁迅语)来禁锢人们的思想的《论语》。将其打-倒,反而有助于我们从全新的角度认识《论语》。首先,论语源自生活。和西方的很多道德伦理著作不一样,他没有对某一个问题的深入专门的论述,他只是一个个生活中的片断,并且其中的'主角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言语将被记录下来。因此显得十分自然。正是正因《论语》来自生活,是生活鲜活的再现,因此我们才就应用一种独特的方法去读它。个人认为,与其风格比较像的一部书是晋代的《世说新语》。我们怎样读《世说新语》的我想大多数人如果不是出于学术目的(例如需要写一篇论文或读书报道什么的),必须不会去分析它的中心,分析某段话是多么曲折地表达了一个多么深刻的学术理论――我们大都会把它当成一种生活的纪录,以一种闲心来读它。我觉得,其实闲谈的心境才是最适合读这样的书的。读到会意处,拊掌一笑,自然就明白了他要表达什么。或许比条条框框地分析加分家长寄语
解来得好一些。若要用一句话来归纳《论语》讲了什么,我觉得就应是“如何做人”。做人和做学问是不一样的。做学问也许还能在纸上做,做人却只能到生活中去做了。读教人做人的书,自然要放到生活中去读而不是仅仅在纸上读,到故纸堆中去寻找疑问的解答。
论语句子读后感2
论语,是记录圣人孔子的言行的书。读了之后,你能够感受到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抱负,他的很多高尚品德是当今很少人有的。他不仅仅教会人们就应如何接物待事,而且十分严谨的规范自己,以行动来做出表率。他之因此被后人成为圣人,就是正因他在平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累积成了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给我们的思想带来了无穷的宝藏。
读了论语通译,虽然不能看了古文就知道如何翻译成现代文,但是在注释的帮忙下也能明白孔子所想告诉我们的。觉得十分感慨,孔子在那时就能明白的这些道理,为什么那么多的人到此刻都还不明白。公司寄语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学而篇第一》了。“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明白别人。是啊,现实生活中,人人都需要明白,个个都渴望明白。人们视明白为沟通感情的纽带和联系心灵的桥梁。大家都期望人与人的相处就应多一点宽容和尊重,多一点容忍和谅解。但是,世界何其大,人生何其复杂。若时时都想得到别人的明白,恐怕是不可能吧。正因,人生没有相同的路,每个人都不一样,两个思想志趣不一样的人对待同一件事,两种价值取向相异的人看待同一个问题,要彼此明白不是强人所难吗?人不是从一个模子里造就出来的,你有另人头痛的事,我也有。我们彼此都渴望明白,可又用自己的要求去看别人,去苛求别人,于是我们之间有了“墙”,于是你苦恼,我也苦恼。但是,人们有没有想过,许许多多的小事,为什么必须要他人明白,必须要他人明白?其实,应对种种的不明白,只要我们给他一个微笑,用宽阔的胸怀去应对,不被明白又何妨?
商鞅是行变法,落得“五马分尸”的结局;达尔文在说物种进化的时候被人们骂成疯子;助人为乐的雷峰经常被人嘲笑,他们这些举动,又有谁能明白?如果他们一味的追求明白,又怎样扞卫真理?他们最初不被理解,是正因他们的追求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们最终名垂青史,是正因他们敢于在不明白的目光中昂首向前。在现实中,有多少人能明白“明白”这个东西。他们能够追求别人的明白,以别人的议论为自己的主题,以别人的言谈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以别人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甚至要去讨好别人,为了所谓的明白,写了一些优柔寡断毫无逐渐的可笑人生。他们真的知道明白吗,他们觉得他们真的是在明白别人,并换取别人的明白吗,不是这样的。
明白不仅仅仅只是你需要别人来明白你,根本就不是同路人为什么要逼迫别人明白你,难道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同情和怜悯?这样作难道不会太悲哀了吗?于是,终日沉浸在观察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之中,优柔寡断,碌碌无为。不再发奋改造自己的生活,不再发奋实现自己的价值,却只是追求明白。明白不是牵强的,是需要别人有和你相同的东西然后互相共鸣而产生的。就算不被明白,又有什么关联,只要我们能在某些方面明白了别人,想必别人也必须能明白你的吧。孔子很早就这么说过了,不担心别人呢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明白别人。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不光为明白而活!
“明白万岁”?
不被明白又有何妨。
论语学习方法的句子
《论语》中关于学习的思想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值得今人借鉴。下面请看论语学习方法的句子!希望大家喜欢!
论语学习方法的句子1
【勤思与乐学】
最有效的读书学习方法:“勤思”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若不加思考,学得越多,可能受蒙蔽越深,此就是所谓百无一用的书呆子。
只有在学习中思考,思考中学习,才能明辨真伪,然后去伪存真,为己所用。
如果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不能汲取前人的知识养分,疑惑也不能得解,此种人可谓百思不如一学。学习中的“思”,要注重独立思考。
最明智的学习态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人的能力有大小,智力有强弱,获得的知识有先后。
但能力、智力都不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学习上一定要有自知之明,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人非圣贤,孰能都懂?
不知者不可怕,不知而装知者才真正可怕,所谓害人害己呀。
引导学生最好的学习方法:“乐学”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作为教育工作者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然,兴趣爱好持续的时间有长有短,特别是小学生,兴趣爱好还容易转移,今天喜欢这样,明天又喜欢那样。
教师要引导其形成自觉而快乐的学习行为和心理,这是最理想的'教学,学生会在“学习——兴趣——成功快乐——更有兴趣——更成功快乐”的循环过程中不断成长。
【诲人与自省】
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而不厌”,教师是特殊的职业,在今天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特别需要终身学习,永不满足。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的大脑里唯有不断有活水注入,才能保证其教育教学有生命的活力。
“诲人不倦”,永远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不要在学生面前有丝毫的厌烦之情和工作倦怠之意。
因为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就可能伤害学生脆弱的心理,甚而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教师要永远做好学生幼小心灵的守护神。
最佳的课堂教学方法:“启发”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可能是中国,也是世界开展“启发式”教学的最早言论。
教师课堂上要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引导,其效果最佳应是在学生的愤、悱状态。
教师要有意识地使学生逐渐进入愤、悱状态,让学生真正地在思考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
最严格的自我教育者:“一日三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是孔子的大弟子,就领会了其老师思想之精髓,一生尽心尽力做事,将每一件事能做得圆满,做个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真诚地对待和自己交往的朋友;及时温习、领会老师所授的知识,使其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作为古人,每天都能多次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对得起自己的工作,不辜负别人的重托;对得起朋友,不辜负朋友的信任;对得起老师,不辜负老师的教诲。
曾子也大概能算得上那个时代自我反省最深刻的人了。
【仁与爱】
最早倡导教学民主者:“当仁,不让于师”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孔子倡导在“仁”面前不分师生,一律平等,学生不要因为年龄小而谦让老师;反对学生对老师的盲目服从,不赞成“对吾言无所不悦”的态度,主张“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由此可知,孔子非常关注年轻一代的成长,并对他们寄予很大的希望。
最忠实的教育工作者:热爱学生,忠于教育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因为热爱学生,自己就能不为他们任劳任怨吗?忠于教育这项事业,自己能不对学生谆谆教诲吗?
孔子三十岁开始授徒讲学,一直到了七十二岁离开人世,为了他自己钟情的教育事业,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孔子一辈子追求人生之完善完美,追求自己健全之人格,并且每十年,就能跃上一个新的台阶,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到了七十岁时终于达到了人生道德修炼的最高境界,成为千古一人的万世师表。
论语学习方法的句子2
【第1句】: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第2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第3句】: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第4句】: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
【第5句】: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第6句】: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第7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第8句】: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第9句】: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第10句】: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第11句】: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第12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第13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第14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第15句】: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第16句】: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第17句】: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第18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第19句】: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第20句】: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第21句】: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第22句】: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第23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第24句】: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第25句】: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论语·子路>
【第26句】: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第27句】: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第28句】: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第29句】: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第30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第31句】: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第32句】: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第33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第34句】: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第35句】: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第36句】: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
论语关于学习的句子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句子吧,根据语气的不同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句子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关于学习的'句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1句】: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第2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第3句】: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第4句】: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
【第5句】: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第6句】: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第7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第8句】: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第9句】: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第10句】: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第11句】: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第12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第13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第14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第15句】: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第16句】: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第17句】: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第18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第19句】: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第20句】: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第21句】: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第22句】: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第23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第24句】: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第25句】: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论语·子路》
【第26句】: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第27句】: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第28句】: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第29句】: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第30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第31句】: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第32句】: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第33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第34句】: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第35句】: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第36句】: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
关于论语的句子摘抄
篇一:论语摘抄
【第1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第2句】: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第3句】: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第4句】: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第5句】: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第6句】: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第7句】: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不遇事困惑,五十理解什么是天命,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随心所欲,不超过规矩。”
【第8句】: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收获,就可以做老师了。”
【第9句】: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第10句】: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危险。”
【第11句】: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
【第12句】: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第13句】: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第14句】: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放荡,忧愁却不悲伤。”
【第15句】: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第16句】: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第17句】: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第18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第19句】: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译文】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第20句】: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孔子说:“灵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第21句】: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曰:“再,斯可以.”
【第22句】: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译文】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第23句】: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第24句】: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第25句】: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译文】孔子说:“智慧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智慧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第26句】: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三个方面我做
到了哪些呢?”
【第27句】: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第28句】: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译文】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好长时间吃肉不觉滋味。他说:“没想到好音乐这样迷人。”
【第29句】: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叶公问子路: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啊,发愤时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竟然连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矣。”
【第30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三人走路,必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
【第31句】: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译文】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
【第32句】: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第33句】: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译文】曾子说:“鸟将死时,叫声都很悲哀;人快死时,说话都很善良。”
【第34句】: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第35句】: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译文】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想那个位置上的事。”
篇二:论语警句摘抄
论语警句摘抄
时间:2024-07-16 10:05来源: 好词好句网 作者:好词好句
【第1句】: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第2句】:子不语:怪,力,乱,神。
【第3句】: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第4句】: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第5句】: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第6句】: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第7句】: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第8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第9句】: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第10句】:寝不尸,居不容。
【第11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第12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第13句】: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第14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第15句】:君子周急不继富。
【第16句】: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第17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第18句】:食不语,寝不言。
【第19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第20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第21句】: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第22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第23句】: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第24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第25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第26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第27句】: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第28句】: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第29句】: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第30句】: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第31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第32句】:言必信,行必果。
【第33句】: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第34句】: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第35句】: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第36句】: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第37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第38句】: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第39句】: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第40句】: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第41句】:朝闻道,夕死可矣。
【第42句】: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第43句】: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第44句】: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第45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第46句】: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第47句】: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第48句】:德不孤,必有邻。
【第49句】: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
【第50句】: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第51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第52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第53句】: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第54句】: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第55句】: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第56句】: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第57句】: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第58句】: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篇三:论语摘抄
《论语》摘抄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巧言令色,鲜仁矣。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2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4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德不孤,必有邻。
5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听其言而观其行。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思而后行。
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7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三人行必有我师。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8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0
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1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未知生,焉知死。
过犹不及。
12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3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欲速则不达。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近者悦,远者来。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言必信,行必果。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4
见危授命,见利思义。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君子思不出其位。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修己以安百姓。
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15
无为而治。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不忍则乱大谋。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当仁不让于师。
有教无类。
道不同,不相为谋。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16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生而知之。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7
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18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19
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君子之过,犹日月之食。
小人之过也必文。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