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案句子 > 优美句子

论出版自由表达观点的句子

6347

【简介】感谢网友“6347”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第1句】:论出版自由的读后感1000字以上

一口气将这本书读完,情绪仍在激动之中。约翰.弥尔顿的博才多学,激情慷慨深深的感染了我。一遍阅读下来,弥尔顿的思想的精髓未完全的消化,但仍颇有感想。

《论出版自由》的产生顺应了时代的要求。1643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新的法案。该法案规定:凡书籍、小册子或论文必须经过主管机关或至少经主管者一人批准,否则不得印行。在著作横空出世之前,弥尔顿的一些关于离婚的小册子多次被检查人员打回,并对他做出了处罚。这激起了他的愤怒,并痛切陈词。他指出这项法令的订立时诸位不属于承认的。此外,他还强烈的说明这项法令会使人们的日趋愚钝,宗教与世俗界的学术中的发展也会受到妨碍。它的存在的唯一的作用只是破坏学术,窒息真理。

他提倡说:书籍不应该在出版之前就被秘密的扼杀,而是在出版之后再对其审查。对此,他举了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坏书同坏肉做比较。坏肉,即使使用最合卫生标准的烹饪方法,他也不能产生什么营养。而坏书在这一点上就有所不同:他对于一个谨慎而明智的人来说,在很多方面都可以帮助他善于发现、驳斥、预防和解释。这样把一切检查员认为不可以出版的书籍扼杀,这着实是一项重大的损失。被禁止出版的书往往是关于渎神、无神论的,这样是不能达到目的的。与其将它扼杀在摇篮中,还不如拿出来杀一儆百。雅典普罗塔哥的实例就是很好证明。普罗塔哥在他的《论神》一书中开头便说他不知道“有没有神的存在”。于是此书便被阿留坡阁下令焚烧了。烧掉的不仅仅是他的书,一些蠢蠢欲动的无神论者铤而走险的思想也被禁绝。

他还说明了书籍的重要性。他认为书不是死的,他非但包藏着一种生命的潜力,而且还跟作者一样的活耀。他像一个宝瓶把创作者活生生的智慧中最纯净的精华保存起来。一不小心,误杀一个好人跟误杀一本好书会一样的容易。但是,杀人只是杀死了一个理性的动物,破坏一个上帝的像;而禁止好书则是扼杀理性本身。一本好书是杰出人物的宝贵心血的熏制珍藏,目的是为着未来的生命。扼杀一本后果是失去一个真理,而把这种扼杀放在出版界,就会造成一场大屠杀。真理不能在恢复。因此,对于书籍的出版得万分的小心。

在提出观点的同时,弥尔顿还对严格的审批制和检查员们进行了猛烈的讽刺攻击。当时的出版物出版必定在文章旁标注某某某批准,一连大串。看去十分的滑稽可笑。作者虽然作品得到了出版但是毫无尊严可言。弥尔顿在与出版商的谈话中层这样问到:“试问谁可以保证他的判断是正确的呢?”出版商答道:“国家可以,先生。”然而,国家真的可以么?国家之限于把检查员挑选出来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被选出来的检查员可能比一般的人更贤明,可是面对每天那么多待审查的书籍,他能保证在特定的时间内阅读完制定的书籍吗?若是洋洋洒洒几千页的手稿,那就更加难了。错误的批注也在这个时候产生。单纯的让几个有学识的人去评定,还不如放手让雪亮眼镜的群众来下定论。这些都为争取言论出版自由立下了不朽功绩。

还有很多的精辟分析辩解不能一一罗列。弥尔顿在书中淋淋尽致的展现了自己清教徒的虔诚,时不时的引用宗教的实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虔诚的清教徒样。他的中心论点:言论出版自由是“一切自由中最重要的自由”。虽然立场不是代表他所谓的一切人民,但是丰富了文章的生动性。全书的语言尖锐,但不是幽默,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

【第2句】:约翰·密尔 《论自由》,他对于自由的观点是怎麽样

【第1句】:公民自由,或称社会自由,探讨社会对个人施用权力的性质和限度。认为干涉社会成员行动自由的唯一目的应是“自我防卫”──防止对他人的危害。宣布自由是在不剥夺他人自由的前提下,按照自己的道路去追求自己的好处的自由。

【第2句】: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认为人类应当自由形成意见,自由发表意见,否则便是人类理性与德性的毁灭。

【第3句】:个性的自由发展,认为这是人类幸福的首要因素,会使人对自由、对他人更有价值。主张容许不同的人过不同的生活,反对社会习俗的专制。

【第4句】:社会对个人自由控制的限度。提出个人对社会的义务源于社会对他的保护。社会成员的行为只要互不损害利益和权利,只要为保卫社会或其成员免受损害与妨碍而承担责任,就不受社会强制。

【第5句】:个人行动只要不涉及他人利害,个人就不必向社会负责,他人也不得对之干涉;个人行动若有害于他人利益,个人要向社会负责,要承受社会或法律的惩罚。

【第3句】: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分别讲

弥尔顿(1608~1674)英国诗人、政论家。

1608年12月9日出生于伦敦一个富裕的清教徒家庭。父亲爱好文学,受其影响,弥尔顿从小喜爱读书,尤其喜爱文学。

1625年16岁时入剑桥大学,并开始写诗,1632年取得硕士学位。因目睹当时国教日趋反动,他放弃了当教会牧师的念头,闭门攻读文学6年,一心想写出能传世的伟大诗篇。

1638年弥尔顿为增长见闻到当时欧洲文化中心意大利旅行,拜会了当地的文人志士,其中有被天主教会囚禁的伽利略。弥尔顿深为伽利略在逆境中坚持真理的精神所感动。

翌年听说英国革命即将爆发,便中止旅行,仓促回国,投身革命运动。 1641年,弥尔顿站在革命的清教徒一边,开始参加宗教论战,反对封建王朝的支柱国教。

他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发表了5本有关宗教自由的小册子,1644年又为争取言论自由而写了《论出版自由》。 1649年,革命阵营中的独立派将国王推上断头台,成立共和国。

弥尔顿为提高革命人民的信心和巩固革命政权,发表《论国王与官吏的职权》等文,并参加了革命政府工作,担任拉丁文秘书职务。1652年因劳累过度,双目失明。

1660年,王朝复辟,弥尔顿被捕入狱,不久又被释放。从此他专心写诗,为实现伟大的文学抱负而艰苦努力,在亲友的协助下,共写出3首长诗:《失乐园》(1667),《复乐园》(1671)和《力士参孙》(1671)。

1674年11月8日卒于伦敦。 《失乐园》是17世纪英国桂冠诗人弥尔顿(1608—1674)的代表作。

弥尔顿在世时首先是一位伟大的精神斗土,早年投身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到了晚年,备受政治上的失利和双目失明双重打击的弥尔顿却仍然保持了坚定的斗志。

作为学问渊博的人文主义者,身体力行的清教徒革命者,他将满腔激情投入到下自己的文学作品中,通过口述的方式写作出了三部文学史上不朽的长篇诗作;《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 《失乐园》是描写人类堕落的长篇史诗,讲述了人祖亚当和夏蛙在伊甸园中原奉纯真无邪,因魔魁撒旦的诱惑而反抗上帝的旨意,以致干堕落致罪的过程。

诗中的主角是撒旦(也以恶魔之名出现)是第一个背叛上帝,发动天国叛乱的堕落天使,他的同伴也是破逐出天国的天使。为了唆使亚当与夏蛙反抗上帝,撒旦经历了各种危险和考验。

在这部复杂的作品中,人类失去乐园的故事表达了作者的清教主义,对撒旦的描写则倾注着他的革命思想,正是那些 歌颂叛逆者的响亮诗行构成了诗中最动人的篇章。 这本书首先包含了18世纪英国天才的诗人,画家威廉·布莱克为《失乐园》绘制的部分插图。

与弥尔顿相似,布莱克一生都将其激进的革命思想与非凡的才华相结合,其艺术技法和精神都有着极不妥协的前卫性。他所表现的《失乐园》,因而有着极为复杂的精神象征和最为激烈的人性紧张。

达本书还收集了法国画家多雷于1866年为《失乐园》绘制的50幅原版版画插图。多雷是19世纪最著名的版画家。

他善于将激烈的精神感触融入作品中,以至于他的作品带有一种他人难以企及的梦幻般的壮丽色彩。而这种善于对崇高精神的表现和对史诗般事件的展示似乎特别适用于描绘《失乐园》的故事情节。

在本书所展示的插图中,多雷以独特的壮观场面和极其丰富细腻的想像力,从视觉上生动再现了《失乐园》所进发的不屈不饶的革命精神。而弥尔顿宏大的叙事与多雷式的壮观也形成了天衣无缝的组合。

“基督学院淑女” 1608年12月9日弥尔顿在英国伦敦出生。此时,剑桥大学的耶稣学院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这对于曾以宗教和神学闻名的剑桥来说并不算太长。

然而,这座学院培养的两位学生中,达尔文颠覆了神创论的宗教基础,弥尔顿成为17世纪推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文化巨人。他晚年所著的宗教史诗三部曲一开头,就用无比恢弘的气势在上帝的鼻子底下导演了一场革命寓言。

弥尔顿天生视力不佳,这也反映在他的诗歌创作中,艾略特曾十分尖锐地批评,在他任何一个创作阶段都没有表现出在视觉想象力方面突出的能力。他描绘中的景物似乎只是一个个概念,缺乏莎士比亚笔下的那种具体性,诗的文字本身所引起的效果,主要是听觉上的。

在听觉方面弥尔顿无疑受到来自父亲的长期熏陶。老弥尔顿热爱文学,是当时颇有声望的作曲家。

弥尔顿从小就热爱诗歌,领悟力异常,记忆力极强,据说他几乎可以背诵荷马所有的诗作。 弥尔顿8岁的时候,莎士比亚去世。

弥尔顿在22岁写下的,《莎士比亚碑铭》里曾热情地称赞莎士比亚无与伦比的想象,并由衷地说:“在这样富丽堂皇的坟墓中安息,是这样的光彩,就是帝王也希望这样死去。”可以说这样的崇敬与他后来成为继莎士比亚之后英国最伟大的诗人不无关系。

与莎士比亚不同的是,弥尔顿从出生起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几乎是没有浪费一点时间地疯狂学习。1611年钦定标准英文本《圣经》诞生,7年后,10岁的弥尔顿就参加了反对赫尔主教的论战。

从12岁起入圣保罗学校开始,他就从未在半夜前睡过觉。15岁时翻译的《圣经.诗篇》114篇和136篇是他留传下来最早的诗行。

到1625年2月进入剑桥大学时,这个16岁的少年已经开始用拉丁文、意大利文和英文写诗了。

【第4句】:'出版自由'的口号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

背景:由于封建王朝的出版压制,星法院、《星法院法案》等。

米尔顿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伟大的诗人。他发表了许多文章和政论小册子,阐述主权在民的思想。

1644年发表了《论出版自由》的演说,系统阐述了出版自由思想。米尔顿全面批评了出版检查制度的弊端,强调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是与生俱来的权利。

他相信真理是肯定的,是可以表达出来的,并且只要让真理参加“自由而公开的斗争”,真理本身就具有战胜其它意见而存在下来的无可比拟的力量。从米尔顿的这种思想出发,形成了现代关于“观点的公开市场”以及“自由修正过程”的概念。

米尔顿的《论出版自由》是“资产阶级新闻理论的基石”。

【第5句】:形容自由的唯美句子

关于自由的唯美句子

【第1句】:唱响你的自由,让自由之花永远绽放在你的身旁,如影子伴你,那时,你就是最最快乐的人,你可以放飞在原野,奔驰在草原,聆听长江的怒吼,泰山的诉说,云儿的乐曲,人生的快乐,舒畅的心情带动着你的心扉。

【第2句】:如果你寻求一个结果,就不会有自由,因为你被那个结果束缚了。也许你从过去中解脱了,可是未来又绑住了你,那并不是自由。

【第3句】:鸟儿,拥有一片属于它自己的天空;鱼儿,拥有一片属于它自己的海洋;草儿,拥有一片属于它自己的草原。我,温室的花朵,想要拥有一片自由的天空。

【第4句】:真正的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

【第5句】:人生是一种选择亦是一种放弃。能自由选择的人是幸福的,能适度放弃的心是洒脱的。可惜有时我们的选择,只有等待,没有结果,只能黯然离开;我们用眼泪冲刷生活的酸楚,用时光沉淀情感的碎片。夏花绚美,秋叶静羌,生命在运动中延伸,灵魂在喧嚣中安宁。

【第6句】:我不能选择怎么生,怎么死,但我能决定怎么爱,怎么活。这是我要的自由,我的黄金时代。

【第7句】:人生就像蒲公英,看似自由,却都是身不由己。在人生道路上,学会用心看世界,因为这样才会看清人的本来面目;人生的风景,多姿多彩。做人要有一颗平常心,肤浅的羡慕,无聊的攀比,笨拙的效仿,只会让自己整天活在他人的影子里面。我们应当认清自己,走自己的道路,过自己的生活。

【第8句】:自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幸福则是喜欢自己做的事。有些事有很多机会做的,却一天一天推迟,想做的时候却发现没机会了。人生有成就有败,有聚就有散,没有谁能得天独厚,一手遮天。岁月,在无憾中微笑,才美丽;人生,在眼泪中微笑,才多姿;生命,在坚强中微笑,才精彩。

【第9句】:我学会了放下你给你自由,只是在半夜听一首歌的时候还是会偶尔想起你。我学会了对每个人笑,对人说人话对鬼说鬼话,只是在最亲最好的人面前还是学不会伪装。我学会了藏起很多秘密,不再是当初那个会对你什么都说的人了,我们都已经变了这么多了。

【第10句】:在自由的情况下,我做出了许多让自己后悔的决定和选择,但是,谢天谢地,我拥有自由。

【第11句】:人生就像蒲公英,看似自由,却是身不由己。总有一段路,需要一个人走,那就勇敢地漫步,华丽地走完。生活就是一场修行,修自己的耐心、恒心、平常心。人生,就是一边拥有,一边失去;一边选择,一边放弃。今天陌生的,是昨天熟悉的;现在记住的,是以后淡忘的。

【第6句】:出版自由的定义

在法律的许可范围内,公民有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见的自由,并有权从事著述、出版、印刷、发行的活动。现今世界公认,出版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民主权利。是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标志和象征。世界上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大都在自己的宪法和法律中对此有明文规定。对于出版自由这一概念,不同的阶级在不同的时期赋予它不同的内涵。

【第7句】:(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中心思想: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自由追逐个人的利益,将会导致社会利益的最大化。(2分)

背景:工业革命开始后,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自由竞争。(2分)

影响:促进了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加剧了生产和销售的矛盾。(2分)

(2)在危机打击下,实施国家干预经济,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公民的个人利益。(3分)

(3)强调私有财产和个人自由;适当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干预;走介于传统自由放任和“集权”之间的“自由社会主义”道路。(4分)

(4)提示:亚当?斯密认为经济发展成果为大众共享能促进社会稳定;他看到了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均会危及社会稳定,具有进步性;但他认为应靠道义约束资本家的行为,坚持自由思想,没有提出具体可行的财富分配措施。(9分)

试题分析:(1)第一问,要求回答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第一个时期的特点,即是自由竞争的发展方式。在工业革命开始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自由竞争主义兴起,这个标志就是亚当?斯密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所以材料一的中心思想就可以归纳出来。这种思想产生的背景就是工业革命的进行,在这种情况下,资产阶级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而要求自由竞争,公平竞争。

(2)第二问,有关罗斯福新政的指导思想的问题,需要从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入手分析,罗斯福新政是为了解决1929年至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而施行的措施,这是针对于自由竞争带来的盲目生产而造成的生产过剩而制定的,所以它的指导思想是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根本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3)第三问,凯恩斯主义的思想核心与罗斯福新政的思想实质大致是相同的,都主张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本题需要结合材料来分析归纳,材料中的“并尊重和保护个人的选择、信仰、思想以及表达,企业和财产的自由”是答题的关键内容,体现出了强调私有财产和个人自由,再依据国家干预经济理论来结合整理出来答案。

(4)第四问,评述一种历史观点,要依据观点产生的背景、内容及其历史影响来分析,要坚持一分为二,两点论还要重点论的评述方式。解决这个问题时要注意亚当?斯密观点产生的背景及影响,围绕着这两个点来回答,还要注意观点作者的阶级性,材料“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表明了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一些理想观点。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网站地图:栏目 TAGS 范文 作文 文案 学科 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