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案句子 > 优美句子

石化学典型谈感言

网络整理

【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呐喊》自序 概括和感想

急急急

经验一:

【第1句】:不妨给自己定一些时间限制。

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自己产生厌烦情绪,这时可以把功课分成若干个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时间,例如一小时内完成这份练习、八点以前做完那份测试等等,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还不会产生疲劳感。

如果可能的话,逐步缩短所用的时间,不久你就会发现,以前一小时都完不成的作业,现在四十分钟就完成了。

【第2句】:不要在学习的同时干其他事或想其他事。

一心不能二用的道理谁都明白,可还是有许多同学在边学习边听音乐。

或许你会说听音乐是放松神经的好办法,那么你尽可以专心的学习一小时后全身放松地听一刻钟音乐,这样比带着耳机做功课的效果好多了。

【第3句】:不要整个晚上都复习同一门功课。

我以前也曾经常用一个晚上来看数学或物理,实践证明,这样做非但容易疲劳,而且效果也很差。

后来我在每晚安排复习两三门功课,情况要好多了。

除了十分重要的内容以外,课堂上不必记很详细的笔记。

如果课堂上忙于记笔记,听课的效率一定不高,况且你也不能保证课后一定会去看笔记。

课堂上所做的主要工作应当是把老师的讲课消化吸收,适当做一些简要的笔记即可。

经验二: 学习效率这东西,我也曾和很多人谈起过。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某同学学习极其用功,在学校学,回家也学,不时还熬熬夜,题做得数不胜数,但成绩却总上不去其实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也是十分着急的,本来,有付出就应该有回报,而且,付出的多就应该回报很多,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但实际的情况却并非如此,这里边就存在一个效率的问题。

效率指什么呢

好比学一样东西,有人练十次就会了,而有人则需练一百次,这其中就存在一个效率的问题。

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呢

我认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劳逸结合。

学习效率的提高最需要的是清醒敏捷的头脑,所以适当的休息,娱乐不仅仅是有好处的,更是必要的,是提高各项学习效率的基础。

那么上课时的听课效率如何提高呢

以我的经历来看,课前要有一定的预习,这是必要的,不过我的预习比较粗略,无非是走马观花地看一下课本,这样课本上讲的内容、重点大致在心里有个谱了,听起课来就比较有针对性。

预习时,我们不必搞得太细,如果过细一是浪费时间,二是上课时未免会有些松懈,有时反而忽略了最有用的东西。

上课时认真听课当然是必须的,但就象我以前一个老师讲的,任何人也无法集中精力一节课,就是说,连续四十多分钟集中精神不走神,是不太可能的,所以上课期间也有一个时间分配的问题,老师讲有些很熟悉的东西时,可以适当地放松一下。

另外,记笔记有时也会妨碍课堂听课效率,有时一节课就忙着抄笔记了,这样做,有时会忽略一些很重要的东西,但这并不等于说可以不抄笔记,不抄笔记是不行的,人人都会遗忘,有了笔记,复习时才有基础,有时老师讲得很多,在黑板上记得也很多,但并不需要全记,书上有的东西当然不要记,要记一些书上没有的定理定律,典型例题与典型解法,这些才是真正有价值去记的东西。

否则见啥记啥,势必影响课上听课的效率,得不偿失。

作题的效率如何提高呢

最重要的是选好题,千万不能见题就作,不分青红皂白,那样的话往往会事倍功半。

题都是围绕着知识点进行的,而且很多题是相当类似的,首先选择想要得到强化的知识点,然后围绕这个知识点来选择题目,题并不需要多,类似的题只要一个就足够,选好题后就可以认真地去做了。

作题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作题之后的过程,对于做错的题,应当认真思考错误的原因,是知识点掌握不清还是因为马虎大意,分析过之后再做一遍以加深印象,这样作题效率就会高得多。

评:夏宇同学对于听课和做题的建议,实际上反应了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方法--把劲儿使在刀刃上,即合理分配时间,听课、记笔记应抓住重点,做习题应抓住典型,这就是学习中的事半功倍。

经验三: 学习效率是决定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

那么,我们如何提高自己学习效率呢

第一点,要自信。

很多的科学研究都证明,人的潜力是很大的,但大多数人并没有有效地开发这种潜力,这其中,人的自信力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无论何时何地,你做任何事情,有了这种自信力,你就有了一种必胜的信念,而且能使你很快就摆脱失败的阴影。

相反,一个人如果失掉了自信,那他就会一事无成,而且很容易陷入永远的自卑之中。

提高学习效率的另一个重要的手段是学会用心。

学习的过程,应当是用脑思考的过程,无论是用眼睛看,用口读,或者用手抄写,都是作为辅助用脑的手段,真正的关键还在于用脑子去想。

举一个很浅显的例子,比如说记单词,如果你只是随意的浏览或漫无目的地抄写,也许要很多遍才能记住,而且不容易记牢,而如果你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联想的方法去记忆,往往可以记得很快,而且不容易遗忘。

现在很多书上介绍的英语单词快速记忆的方法,也都是强调用脑筋联想的作用。

可见,如果能做7到集中精力,发挥脑的潜力,一定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果。

另一个影响到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是人的情绪。

我想,每个人都曾经有过这样的体会,如果某一天,自己的精神饱满而且情绪高涨,那样在学习一样东西时就会感到很轻松,学的也很快,其实这正是我们的学习效率高的时候。

因此,保持自我情绪的良好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有较为开朗的心境,不要过多地去想那些不顺心的事,而且我们要以一种热情向上的乐观生活态度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因为这样无论对别人还是对自己都是很有好处的。

这样,我们就能在自己的周围营造一个十分轻松的氛围,学习起来也就感到格外的有精神。

经验四: 很多学生看上去很用功,可成绩总是不理想。

原因之一是,学习效率太低。

同样的时间内,只能掌握别人学到知识的一半,这样怎么能学好

学习要讲究效率,提高效率,途径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

晚上不要熬夜,定时就寝。

中午坚持午睡。

充足的睡眠、饱满的精神是提高效率的基本要求。

二、学习时要全神贯注。

玩的时候痛快玩,学的时候认真学。

一天到晚伏案苦读,不是良策。

学习到一定程度就得休息、补充能量。

学习之余,一定要注意休息。

但学习时,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手脑并用。

我学习的时侯常有陶渊明的虽处闹市,而无车马喧嚣的境界,只有我的手和脑与课本交流。

三、坚持体育锻炼。

身体是学习的本钱。

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再大的能耐也无法发挥。

因而,再繁忙的学习,也不可忽视放松锻炼。

有的同学为了学习而忽视锻炼,身体越来越弱,学习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

这样怎么能提高学习效率呢

四、学习要主动。

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对学习越发有兴趣。

有了兴趣,效率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有的同学基础不好,学习过程中老是有不懂的问题,又羞于向人请教,结果是郁郁寡欢,心不在焉,从何谈起提高学习效率。

这时,唯一的方法是,向人请教,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弄懂,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进步。

如此,才能逐步地提高效率。

五、保持愉快的心情,和同学融洽相处。

每天有个好心情,做事干净利落,学习积极投入,效率自然高。

另一方面,把个人和集体结合起来,和同学保持互助关系,团结进取,也能提高学习效率。

六、注意整理。

学习过程中,把各科课本、作业和资料有规律地放在一起。

待用时,一看便知在哪。

而有的学生查阅某本书时,东找西翻,不见踪影。

时间就在忙碌而焦急的寻找中逝去。

我认为,没有条理的学生不会学得很好。

评:学习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习之外的其他因素,这是因为人的体质、心境、状态等诸多因素与学习效率密切相关。

【总结】 学习必须讲究方法,而改进学习方法的本质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效率的高低,是一个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体现。

在学生时代,学习效率的高低主要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

当一个人进入社会之后,还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这时候,一个人学习效率的高低则会影响他(或她)的工作成绩,继而影响他的事业和前途。

可见,在中学阶段就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拥有较高的学习效率,对人一生的发展都大有益处。

可以这样认为,学习效率很高的人,必定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言外之意,学习成绩好未必学习效率高)。

因此,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提高学习效率就是提高学习成绩的直接途径。

提高学习效率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的探索和积累。

前人的经验是可以借鉴的,但必须充分结合自己的特点。

影响学习效率的因素,有学习之内的,但更多的因素在学习之外。

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利用时间,另外还要注意专心、用心、恒心等基本素质的培养,对于自身的优势、缺陷等更要有深刻的认识。

总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漫谈学习方法 周总理生前教导我们:“活到老,学到老。

”人离不开学习,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学习是一个人终生获得知识,取得经验,转化为行为的重要途径。

它可以充实生活,发展身心,促使个人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要学好,就得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

所谓学习方法,就是人们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手段和途径。

它包括知识的方法,学习技能的方法,发展智力与培养能力的方法。

爱因斯坦总结自己获得伟大成就的公式是:W=X+Y+Z。

并解释W代表成功,X代表刻苦努力,Y代表方法正确,Z代表不说空话。

德国哲学家笛卡尔也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古今中外无数事实已经证明:科学的学习方法将使学习者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越学越聪明。

给学习者带来高效率和乐趣,从而节省大量的时间。

而不得法的学习方法,会阻碍才能的发挥,越学越死。

给学习者带来学习的低效率和烦恼。

由此可见,方法在获得成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那么,究竟怎样学才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呢

下面主要谈五个方面的学习方法。

(一)抓好预习环节 预习,即课前的自学。

指在教师讲课之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

初步理解内容,是上课做好接受新知识的准备过程。

有些学生由于没有预习习惯,对老师一堂课要讲的内容一无所知,坐等教师讲课。

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老师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显得呆板被动,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些学生虽能预习,但看起书来似走马观花,不动脑、不分析。

这种预习一点也达不到效果。

【第1句】:预习的好处 (1)能发现自己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在上课前补上这部分的知识,不使它成为听课时的“拌脚石”。

这样,就会顺利理解新知识。

(2)有利于听课时跟着老师讲课的思路走。

对听课内容选择性强。

明确哪些知识应该放上主要精力,加强理解和消化;哪里应该重点记笔记,做到心中有数。

(3)预习有利于弄清重点、难点所在,便于带着问题听课与质疑。

注意力集中到难点上。

这样,疑惑易解,听起来轻松、有味,思起来顺利主动,学习效果高。

(4)预习可以提高记笔记水平。

由于课前预习过,讲的内容和板书,心中非常清楚。

上课时可以不记或少记书上有的,着重记书上没有的或自己不太清楚的部分,以及老师反复提醒的关键问题。

从而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思考理解问题上。

【第2句】:预习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预习时要读、思、问、记同步进行。

对课本内容能看懂多少就算多少,不必求全理解,疑难也不必钻深,只需顺手用笔作出不同符号的标记。

把没有读懂的问题记下来,作为听课的重点。

但对牵涉到已学过的知识以及估计老师讲不到的小问题,自己一定要搞懂,以消灭“拦路虎。

” (2)若以前没有预习的习惯,现在想改变方法,先预习后上课,但不能一下子全面铺开,每门功课都搞提前预习。

这样做会感到时间不够用。

显得非常紧张,不能达到预习效果。

因此,刚开始预习时,要先选一两门自己学起来感到吃力的学科进行预习试点,等到尝到甜头,取得经验后,并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再逐渐增加学科,直到全面铺开。

(3)预习应在当天作业做完之后再进行。

时间多,就多预习几门,钻得深一点;反之,就少预习几门,钻得浅一点。

切不可以每天学习任务还未完成就忙着预习,打乱了正常的学习秩序。

(4)学习差的学生,课前不预习,上课听不懂,课后还需花大量的时间去补缺和做作业,整天忙得晕头转向,挤不出一点时间去预习。

其实,这种学生差的根本原因就在不预习上。

学习由预习、上课、整理复习、作业四个环节组成。

缺了预习这个环节就会影响下面环节的顺利运转。

这些学生必须作好在短期内要多吃点苦的思想准备。

在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后,要安排一点时间预习。

这样做虽然费了时间,但上课能听得懂,减少了因上课听不懂而浪费的时间,同时,还可以减少花在课后整理、消化、作业上的时间。

时间一长,运转正常了,学习的被动局面也就会改变,就再也不需加班加点了。

【第3句】:预习的要求 (1)要注重讲究实效,不搞形式。

要根据学习计划安排时间,不能顾此失彼。

预习一般要安排在新课的前一天晚上进行。

这样,印象会较深。

新课难度大,就多预习一些时间,难度小就少预习一些时间。

应重点选择那些自己学起来吃力,又轮到讲授新课的科目进行预习,其他科目只需一般性的预习。

某些学科,也可以利用星期天,集中预习下一周要讲授的课程,以减轻每天预习的负担。

(2)预习的任务是通过初步阅读,先理解感知新课的内容(如概念、定义、公式、论证方法等),为顺利听懂新课扫除障碍。

具体任务是:①复习、巩固和补习有关已学的旧知识,找出新课中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并把理解不透的记下来。

②初步弄清新课中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这些知识内容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前发展了什么

并找出书中的重点、难点和自己费解的地方。

③预习时要看、思、做结合进行。

看:一般是把新课通读一遍,然后用笔勾划出书上的重要内容。

需要查的就去查一查;需要想的就应该认真想一想;需要记的就应该记下来。

思:指有的时候要想,做到低头看书,抬头思考,手在写题,脑在思考。

做:在看的过程中,需要动手做的准备工作以及对课本后的练习题要进行尝试性的做一做。

问答题答一答。

不会做,不会答可以再预习,也可以记下来。

等教师在授课时集中注意听讲或向老师提出。

预习以后,还要合上书本,小结一下。

这样做能使自己对新教材有更深刻的印象。

(二)注重听课环节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

因此,听课是学生接受教师指导,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中心环节。

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是保证高效率学习的关键。

听课时,有的学生全神贯注,专心听讲;有的分心走神,萎靡不振,打瞌睡。

有的像录音机,全听全录;有的边听边记,基本上能把教师讲的内容都记下来;有的以听为主,边听边思考,有了问题记下来;有的干脆不记,只顾听讲;有的边听边划边思考。

思考时,有的思考当堂内容,有的思考与本课相关的知识体系,有的思考教师的思路,有的拿自己的思路与教师的思路比较。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听好课的目的呢

总的要求是要抓住各学科的不同特点,带着问题听,听清内容,记住要点,抓住关键,着重听老师的讲课方法与思路,释疑的过程与结论。

具体要求:

【第1句】:要充分认识老师在上课时的重要作用。

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他在课堂中的分析讲解远比课后辅导要详细得多,这也是学生自已看书无法比较的。

课堂教学是老师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一条最简捷的路。

因此,每个学生都应该虚心向老师学习。

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上好每一节课。

【第2句】:要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跟着老师的讲课思路走,千万不能思想开小差。

如果在老师启发下,自己有了比较好的想法,可以在笔记本上记下来,等下课后再去深入思考或请教老师和同学。

总之,课堂上的“分心”,是学习的大敌。

【第3句】:听课中可以尝试在老师没有作出判断、结论之前,自己试作判断、试下结论。

看看自己想的与老师讲的是否一致。

找出对与不对的原因。

【第4句】:要力求当堂理解。

理解是掌握事物本质、内部联系及规律的思考过程。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当堂理解呢

在课堂上,你想的应与老师讲的统一,你思考的问题应与老师讲的问题统一。

在教师的启发下,你要始终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如果在思考中出现不理解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应举手提出问题。

如果课堂上老师没有时间解答你的问题,应继续听老师的讲解。

课后再去请教老师。

【第5句】: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跑。

听课是为了增长知识和发展智力。

因此,不能把知识听懂了就算课听好了等同起来。

高水平的听课应该不仅注意老师传授的具体知识,更应该注意老师讲课的思路。

追着老师的思路跑,目的在于把老师讲课过程中运用的各种思维方式,思维过程搞清楚。

学习老师是如何进行周密科学思考的,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

有的学生不注意老师的讲课思路,而偏重于记忆老师的推导,总结出来的公式或结论,认为这是听课的主要目的。

其实,这样掌握的知识,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死知识。

这种死知识忘得快,又不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更谈不上发展智力。

【第6句】:要抓住一节课的知识内容和学科特点的关键。

知识内容的关键一般指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关系式以及公式、定义。

当老师讲解这些关键知识时,你一定要特别注意,抓住不放。

同样,不抓住学科特点的关键学习,也会影响你的学习效果。

实际上,各门学科的内容体系、发展思路、训练要求以及教的方法各有特点。

学习中非抓住这些特点不可。

如物理、化学、生物课要特别注意观察和实验,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思考来掌握科学概念和规律。

数学要通过大量演算,证明等练习获得数学知识,培养出数学思维能力。

语文和外语在听课时,主要抓住字、词、句、篇等方面的知识点,并且通过听、说、读、写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和文字。

(三)紧抓复习环节 复习是对前面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再加工,并根据学习情况对学习进行适当调整,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

因此,每上完一节课,每学完一篇课文,一个单元,一册书都要及时复习。

若复习适时恰当,知识遗忘就少。

早在1885年,德国的心理学家艾滨浩斯,通过实验发现刚记住的材料,一小时后只能保持44%;一天后能记住33%;两天后留下的只有28%;六天后为25%。

所有的人,学习的知识都会发生先快后慢的遗忘过程。

一些记性好的学生是因为能经常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上进行复习,做到“每天有复习,每周有小结,每章有总结”,从而形成了惊人的记忆力。

因此,很多学生对所学知识记不住,并不是脑子笨,而是不善于复习,或复习功夫不深。

【第1句】:复习的要求 (1)课后应及时把老师讲的和板书的知识像放电影一样,在脑子里过一遍。

看看能想起多少,忘了多少。

然后翻开笔记,查找漏缺。

(2)看教材时,应边看边思,深思重点、难点。

分析疑点、深化理解。

(3)看阅必要的参考书,充实课堂所学的内容。

(4)整理与充实笔记,对知识进行归类,使知识深化、简化、条理化,并按规律去加强记忆。

(5)加强练习。

练习一般应在复习后进行,也可边复习边练习。

在复习过程中,加强练习,能提高复习效果。

(1)及时复习。

当天学的知识,要当天复习清,决不能拖拉。

做到不欠“帐”。

否则,内容生疏了,知识结构散了就要花费加倍时间重新学习。

要明白“修复总比重建倒塌了的房子省事得多”。

(2)要紧紧围绕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定律复习。

思考它们是怎么形成与推导出来的

能应用到哪些方面

它们需要什么条件

有无其他说法或证明方法

它与哪些知识有联系

通过追根溯源、牢固掌握知识。

(3)要反复复习。

学完一课复习一次,学完一章(或一个单元),复习一次。

学习一阶段系统总结一遍。

期末再重点复习一次。

通过这种步步为营的复习,形成的知识联系就不会消退。

(4)复习要有自己的思路。

通过一课、一节、一章的复习,把自己的想法,思路写成小结、列出图表、或者用提纲摘要的方法,把前后知识贯穿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

(5)复习中遇到问题,不要急于看书或问人,要先想后看(问)。

这对于集中注意力、强化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很有好处。

每次复习时,要先把上次的内容回忆一下。

这样做不仅保持了学习的连贯性,而且对记忆有很好的效果。

(6)复习中要适当看点题、做点题。

选的题要围绕复习的中心来选。

在解题前,要先回忆一下过去做过的有关习题的解题思路,在这基础上再做题。

做题的目的是检查自己的复习效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做综合题能加深知识的完整化和系统化的理解,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独立完成作业环节 独立完成作业是深化知识,巩固知识,检查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复习与应用相结合的主要形式。

然而,有些学生没有真正利用好这个环节。

他们一下课就抢着做作业,作业一完,万事大吉。

更有些学生课上根本没听懂,下课后也不问,作业抄袭后向老师交差完事。

其实,做好作业有以下意义:

【第1句】:可以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

通过做作业可以发现问题,以便及时补救。

【第2句】:通过做作业时的思考,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把易混淆的概念搞清楚,把公式的变换搞熟练。

总之,有利于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

【第3句】:可以培养思维能力。

因为作业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必然会促使自己积极思考,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4句】:做完作业后,不能把它一扔了事,而应当定期进行分类整理,为总复习积累资料。

复习时,翻阅一下记录的作业,既方便省事,又印象深刻。

做作业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第1句】:审题。

审题是做作业十分重要的一步。

拿到一个题目,首先应判断它属于哪一类,难易的程度如何

分清题目的条件和要求。

已知条件是什么

从题目提供的信息中还能挖掘出什么条件

它的要求是什么

同时要让自己的思路顺着题目的路子思考。

通过思考、准确、透彻地理解题目的意思,分清已知条件有哪些,题目要求的结论是什么。

在审题过程中,还要注意哪些地方没有直接用语言表示出来,而隐含在题目中的其他形式条件,即注意隐含条件的挖掘。

【第2句】:寻找解题途径。

方法一般有三种:一种是“由因导果”,可以表述为:“已知→可知→可知……”,最后到达结论。

第二种是“执果索因”,即结论←需知←需知←……”。

这样一层一层的追下去,直到追到已知条件全部有了为止。

这样。

已知条件和要求结论之间的道路就打通了。

第三种是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题目,就需要我们用前两种的综合办法,以尽量缩短条件与结论的距离。

即一方面从已知条件推出一些可知的中间结果,另一方面根据题目的要求分析出一些需知的中间结果。

需知与已知一旦统一,则可得到解题的途径。

在寻找解题途径中,要广泛联想与这些条件和结论有关的概念、公式、法则和方法等。

联想过去是否解过和与此相同或相近的题目。

那时是怎样解的

如果能联想起有关的旧知识,即与此题相应的规律原理、原则、公式就会浮现在脑海中,使解题的思路更加开阔。

联想越广,跨度越大,得到的解题效果也越佳。

有时因为题目较复杂,为了思考方便,也可以把审题的过程画成简图。

这实际上是一个运用学过的知识,把题目加工、改造的过程。

经过加工,思路明了,解题捷径就会出现在眼前。

【第3句】:正确解题,经过①②两个步骤,已经寻得解题的途径,判定了解题的方案。

但在实施时还要注意解题的保质保量。

要做到这点,解题的步骤必须按部就班,一步步演算。

书写规范化,格式明了,表达准确。

要做到这点,必须要有扎实的基础。

除此以外,在解题中,重要的知识点应写出来,繁题要简写,简题要详写。

【第4句】:注意检查。

就是回过头来再检查一遍,看看是否题目要求的解都求出来了,有没有漏解。

是否求出的解均符合题目的要求,有没有错解。

检查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一环。

检查的方法很多。

①步步检查法。

即从审题开始,一步步检查。

这种方法可以检查出计算、表达上的错误。

②重做法。

即重做一遍,看结果是否一样。

③代入法。

将计算结果代入公式或式子看看是否合理。

同时,还要注意锻炼一题多解、一题多想。

比较归类的解题习惯,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认真记好课堂笔记 记笔记是为了学,为了懂,为了用。

记笔记的原则是以听为主,以记为辅。

简练明白,提纲挈领,详略得当。

难点不放过,疑点有标记。

不乱,不混,条理明。

对联想、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记。

笔记要留有空白处,便于复习时补缺。

笔记的主要内容有:

【第1句】:记讲课提纲,解题思路,难于理解的重点及难点以及自己悟出的重要体会。

【第2句】:老师解决问题时提出的观点、论据与推导论证过程。

精、巧、新的解题方法。

【第3句】:课堂上没有解决的疑难。

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联系或结合点。

容易发生错误和混淆的概念。

【第4句】:记要点,书上有的不必多记,可在笔记上留下空白,课后补记或对照课本复习。

【第5句】:预习时发现的问题、体会,自己掌握不好的旧知识。

【第6句】:摘录参考书上对课本内容有针对性帮助的材料。

记笔记的好处有:

【第1句】:思想不易开小差,因上课时要边听边记边思考。

能保持注意力集中、持久,加强对知识的接受与理解。

【第2句】:记笔记要手、眼、耳、脑并用,使感觉器官和思维得到综合训练,提高学习能力

搜搜初中生数学开平方的题目

徐琰恺,1999年江苏省理科状元,现就读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 关于学习,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很少有普遍适用的,因此,在众多的方法中要找到适合自己的。

预习,上课,做作业,复习,做参考书,准备考试,事情很多,人的精力有限,每样都做是不大可能的。

对我而言,有一下几条:

【第1句】:上课集中精神,积极思维,并且尽量多记忆一些东西。

【第2句】:重视复习。

每天尽量把当天的东西都复习一遍,每周再做总结,一章学完后再总的复习一下。

我复习,每一遍的用时不多,但是反复的遍数很多,以加深印象。

【第3句】:我高中时没有做过参考书,但是我花在习题上的时间并不少。

在作题时同时还在思考,总结概念的运用方法、解题的思路、并且记忆一些有用的中间结论。

作题的同时也时一种学习和积累的过程。

平时我做题比较慢,但到考试时由于有平时的积累就可以提高速度。

虽然我做的题量不多,但时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第4句】:我有即错即问的习惯。

有什么疑问或是弄错的地方会随手拿张纸记下,放在铅笔盒里经常看看,看会了记住了就扔掉。

只有少数有价值的才用专门的本子记下。

【第5句】:考试时最重要的是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能够全神贯注的投入到解题中去,而不要想考试的最后成绩会是怎么样。

考前注意休息好,宁可复习少一点时间,也保证考试时有充沛的精力。

考试时先易后难,要能够狠心跳过难题,不要有心理负担,要立刻投入到后面的解题中去。

张宇,2000年天津市高考文科第一名,总分652分(原始分)。

毕业于天津市南开中学,现为北京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

: “只剩下最后不到1个月时间,学习状况基本已定型。

良好的心态就成为同档次考生间比拼的法宝。

”张宇总结了一套心理备战经验。

他概括说,6月~7月的心理准备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一要充分估计自己在考试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困难,准备好有效的应对措施。

张宇解释道,考场变幻莫测难以预料,像天气偏热、监考老师面容严厉、遇到从未见过的试题等等,都有可能影响到考生的心情和状态。

在这1个月中,应该把能够想见的“万一”都预设出来,然后有意将自己置于此种情境之下,并设法谋求多种稳妥的解决方式。

二要放下一切思想包袱,切忌迷信、盲从。

在这段最紧张最易心烦的日子里,考生应更注重考试过程,想想如何发挥最佳水平,而“不要总去惦记考试结果,不要荒唐地臆造出失败的假象”。

某一次考试或自我评估成绩不理想之后,考生千万不可认为“是高考成绩的预兆”,自此失去信心和拼搏的勇气。

三要学会主动适度地进行“自我心理暗示”,即自我认同和自我鼓励。

张宇介绍说,当时他就不时地告诉自己“实力很强”。

“他人的赞扬或许还带有些许奉承和虚假的意味,而潜意识的自我激励肯定会事半功倍。

” 张宇告诉笔者,刚进校时,北大曾请一位心理专家对各地高考“状元”做了一项调查。

结果显示,这些人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心理状态略胜一筹。

所以,他希望考生家长不要从语言和行动上“逼”孩子,不要有意无意地拿孩子同他人比较,而是应该主动帮助孩子缓解压力,营造轻松的氛围,并科学合理地搭配膳食。

谈到最后一阶段的复习,张宇提出了4点建议:一是6月中旬之后不必再做历史试题,不必再进行笼统的记忆,只需每天像翻看故事书似地阅读就行;二是不必再练习数学难题,只需适当地做一些普通试题,同时勤看勤练“错题档案”;三是不必一一过滤语文和英语的琐碎知识点,只需看看作文范文,梳理宏观上的结构层次;四是多阅读时事类新闻,把握社会动态、热点,强化运用理论知识解释时政的能力。

“文科考试强调平时积累,考生应保证匀速前进的趋势,切忌突击猛攻”。

他还认为,从高考前的两天起就可以停止复习,并建议考生观看部分娱乐节目以使心情放松。

在考场上,要做到“稳定压倒一切”,考生不必强求超水平发挥,只需达到一贯的水准即可。

另外,一定要保证容易、中等难度类试题的100%正确率,对于难度较大的试题不要死钻牛角尖,“在关键时刻要懂得取舍”。

最后,张宇告诉所有考生,定要“保证每天至少20分钟的体育锻炼时间”,避免过度操心和疲劳。

张东升,男,毕业于云南省重点中学——曲靖一中,在1997年5月份的全省统测中曾荣获云南省文科第一名,现为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学生: 记得高考前夕,我在书店里发现一本书《在北大等你》,当即欣喜若狂。

从此以后,那本书陪伴我走过了 一段最难熬的日子,也陪伴我走进了北大。

我曾把《在北大等你》诸学子的方法归纳总结,分门别类地记在笔记本上,不时翻阅,的确受益匪浅。

最 为重要的是形成了我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方法因博采众长而显得更加珍贵,使我在高三的学习中甚至大学的学 习中都受用无穷。

拿到北大的录取通知书后,常有人问我学习经验,自己也确实尽力地告诉他们,但却发觉常是抓住一点, 不及其余。

于是常想着能静下心来,全面地总结一下自己的学习方法,以求对在高中学习的诸学子有所帮助。

正好出版社给了我这一机会,于是也就有了这篇短文。

在这篇文章里,略谈高一高二的学习,重点论及高三的学习、生活、心理调整,以及如何填报志愿。

一.高一高二:冲刺前的准备 如果说高中生活是一场马拉松长跑的话,那么,高一便是兴奋的起点,高二算是难熬的中段,高三则是最 后的冲刺。

高一、高二是打基础的阶段,基础越厚,才能冲得越高。

因此高一高二的学习中应当时刻记住“广博”二 字。

具体说来应做到以下几点:其一,不偏科,文理科同等对待。

自己喜欢的课要努力学好,并使之成为自己 的优势;不喜欢的课亦应耐心听讲。

其二,多读课外书,广泛涉猎各国文化经典,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

这点 相当重要,很多平日堪称优秀但却并非尖子的人到了高三一跃而上,凭的就是较深厚的文化素养。

至于具体到 读哪些书,也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我这人喜欢总体浏览,把四五本厚厚的文学史仔细读了一遍,记了四 本笔记,收获不小。

之后也就知道名著的价值所在,知道了该读什么。

其三,常去阅览室,多读各种期刊杂志 ,坚持看报纸,关注国家大事。

记得我上高中时,每天必去阅览室,有时星期六星期天也会鬼使神差般地转到 那儿(周六周日不开门)。

《中国青年报》我每天都看。

期刊杂志则凭兴趣,随手翻阅,碰到感兴趣的就抄下 来,不知不觉中也有了几大本摘抄。

于是,与人谈天头头是道了,写起作文来一挥而就了,其实归根到底是知 识面广了,知识增加了。

给高一高二学生的一点建议是:生活要有规律,每天什么时候该干什么最好能固定下来。

单调的重复不见 得就是枯燥,它至少让你觉得有事做。

二.成功=时间+方法+坚持 大概这一成功公式是我的发明创造,才看到会让人摸不着头脑,但等我把它解释一下,你也就清楚了。

时间是指时间上要保证,学海无涯苦作舟,这“苦”字也就说明了读书是必须多投入的。

凭我自己的经历 ,在高中阶段,每天学习时间的投入(包括上课时间、课外学习时间)如下:高一、高二≥10小时,高三≥12 小时。

高中生应当树立时间至上的观念,学会挤时间,抢时间。

在这方面,制定一份作息时间表和一份短时期 的计划有较大意义。

方法之重要自不用说。

只有好的方法才能有学习上的高效率。

如果说时间保证是表面上的刻苦,那么,好 的方法便是本质上的动力。

具体方法在后面谈到,这里要告诉高中生的是两句话:其一,学习时间内心平气和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在翻开学习资料的同时,排除一切杂念,专心致志地思考。

其 二,学会正确安排时间,高一高二应当文理相间,先课内后课外,先作业后练习。

高三我采取集中复习法,每 天两门,每周完成两轮大循环,自我感觉效果不错。

其要点还在这两门的安排上,我是学文科的,历史和政治 不能安排在一起,英语和语文不能安排在一起,这四科都有相互的干扰性。

我当时是这样安排的:历史和数学 、语文和政治,英语每天安排固定时间段看。

最后就是坚持,恐怕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

重要的三点一线总是很单调的,尤其对于高三学生,每日 面对高强度的练习及记忆总不免会有几分害怕。

这时候,“坚持”尤为重要,我高中时习惯写日记,高三更是 每天必记,现在翻看,确有触目惊心之感。

常有的内容是发泄自己的坏心情,向笔记本诉苦,然后又鼓励自己 前途是光明的。

出现最多的句子便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坚持就是胜利

”大概就是凭着日记的鼓舞 和心里那一份对大学的渴望,我每天都始终如一地坚持做应该做的事,直至高考 。

河南理科状元:王 轩

【坚持笔算法】 除了开平方、开立方、一般角的三角函数这些非用计算器不可的场合之外,在其余任何时候,都不要用计算器,一定要动笔算。

运算能力是理科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运算能力的提高不像学英语那样可以在短期内立竿见影,它需要细心、耐心,以及长期的磨砺,没有任何捷径可言。

坚持笔算,不仅针对数学,物理化学也是如此。

可能当题目涉及万有引力、电磁学问题或化学平衡产率的算法时运算比较复杂,但在保留3位数的前提下,笔算是完全可行的。

此外,日常还要积累一些简单常见的近似算法。

值得一提的是,用笔算的方法开平方也是可行的,其难度和笔算除法差不多,推荐大家找数学老师或竞赛生咨询一下。

北京理科状元:陈秀野 化学的知识点比较碎,很多同学把笔记按时间顺序记在同一个本子上,如果不是记性非常好,查阅起来可能会很耗精力。

针对这个问题,我平日用一个活页本,按章或自己容易分辨的标准把课堂上或习题中筛选出来的不熟悉的零散知识分类记录下来。

因为是活页可以随时添加,比如在某一个地方记基础理论,第二页可以记化学实验,有了其他新的内容还可以随时添加。

如果某一页记满了,后面又没有空白页了,加一张白纸就可以继续往下记。

这样很多很零碎的知识可以很好地归纳起来,以后复习的时候就会比较有系统,查找信息也会非常方便。

时间久了或查找的次数多了,很多东西自然就记住了。

我另外还有一个错题本,有些题目有很典型的陷阱,值得一记。

黑龙江理科状元:程相源

【化学图网标点法】 这种方法的要点是,在学习与元素有关的章节时,在课堂上把老师强调的、自己觉得很重要或者不太能记住的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用不同颜色的笔或特殊符号标出来。

在学完每一章的内容之后,凭着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建立起一个包含物质相互转化、重要反应式、代表物质重要性质的图表,并根据物质相互转化的关系形成一个图网。

这个图网中往往有某些结点或“线”是我们不太熟悉的,那么我们又可以将这些“点”或“线”特别标出,并在图网旁边注明。

这样既可以加深对知识内在联系的理解,深化记忆,又可以为以后的复习提供明确的方向和很好的辅助工具,为我们节省大量的时间和脑力。

江西理科状元:李 超

【物理放电影法】 物理是一门让很多人头疼的科目,我却感觉很轻松。

我总结了一种方法——放电影法(此法只适用于高三复习阶段),即选取一些经典老题,读题时不断回忆知识点,将发散点连贯起来,像屏幕上播出的电影一样,快速放过去。

或者根据书本目录,以章为单位,看标题回忆每章内容、知识点、易错点、难点、疑点等,然后按节细查,回忆考点及例题,最后以书本为单位,逐书回忆,如此反复,理清知识点。

应用放电影法时,切记紧扣课本,把课本放在第一位。

高考状元谈数学学习方法 数学是整个自然科学基础,应该以审慎、科学的态度来面对。

数学的特点就是极度抽象化,概念化,对理性逻辑思维要求极高。

于是,我学习数学时,要注重概念,某一数学概念的内涵、外延都研究得很细。

可是,毕竟要进行考试,就必须对考题有简单且行之有效的解法,我就只好牺牲大量的时间去做,搞题海战术。

但不敢取舍地陷在题海中就会把人累得狼狈不堪,必须能进得去,出得来,拿得起,放得下。

因此,我做题的原则就是:做一道题,要会十道题或几十道题。

因为每一道数学题(母题)都会涵盖几方面的数学问题(子题)。

做出母题,由它繁衍出来的每一道子题也就会了,那么,凡是属于母题这一类型的题就不必一一去做而浪费有限的宝贵时间了。

——黑龙江理科状元 吕志鹏 我学习数学有一个自己的小窍门,不一定对每个人都有用,说出来仅供参考:我能学好数学是背例题背出来的。

我不喜欢题海战术,我喜欢从每一种类型的题中找出一两道典型“背”下来。

刚开始的例题可能不会,但“背”过一两次,理解之后,再看到这种类型就拿着“例题”往里套了。

——北京文科状元 段楠 我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数学的方法。

我总是在听课时领会各个知识点的内涵,然后课后通过做一些有代表性的题加深理解,然后再去看书本,再次理解基础知识点。

在数学的学习中,做题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做题是为了达到更深的理解。

不要为做题而做题,但同时又要适量地做一些有代表性的习题。

平时每次考试之后,我总是用改错本把错题抄下来,认真地改正,并在关键步骤旁注明所用方法,然后在错题后写上评析,总结错误的原因。

每次考数学前,我总是把这个本子再仔细地看看,记住我为何犯错,这样就可避免我再犯类似的错误。

——湖北省文科状元 闫海进王 聪: 2004年毕业于四川成都石室中学 高考总分:602分 数学(文科)单科成绩:149分 录取院校: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王聪:我在数学上面确实下的功夫很多。

我不喜欢看课外的书,却喜欢看教材,把教材吃得很透,但我会用自己的思维去分析问题、总结方法。

我想有以下几点可供大家借鉴—— 一、学习数学千万不要害怕。

很多人因为数学不好,起先失掉兴趣,然后失掉信心,最后便讨厌数学了,结果导致数学更差了。

其实这些环节是相关的,只要改好了一个方面,其他方面也就跟着好起来。

当然,学数学需要一定的天分,这是肯定的,但在高考中数学得个110分左右可以说与天分无关,只需努力,各位同学只要端正心态去努力,一定会有好结果的。

二、要有一定量的习题训练,不然很难对数字敏感。

数学与其他科目不一样。

如果平时没怎么动手练习,即使明白思路也不一定能正确计算,所以需要做一定量的题来提高做题的熟练度、速度和正确率。

另外,做一定量的题,会使你更熟悉考点,明白出题者想考你什么,便于你更快地解题。

比如说问tan 的对称中心,我的第一反应是出题者会考 \\\/2的倍数的点,因为那些点是对称中心,但无意义,易被忽略。

我就会提高对那些点的注意。

再比如说,你每种题型只做过一次,那么每道题你都会花很多时间且不一定做得对。

但假如每种题型你做了3~5道,那么再遇到这类题时,你就会知道方向,该采用哪种方法。

三、学到每章的时候,一定要做相应章节的典型习题。

因为那样一是易考,二是能让你熟悉本章考点及“陷阱”,比如集合这章,如果考大题,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要考空集的这种特殊情况,我就会特别小心它。

四、学会整理易错的题。

我这段话的对象不包括数学天才。

我们不是天才,不可能对做错的题过目不忘,不再犯错。

因而,你需要一个笔记本将做错的题定期整理,定期复习,特别是高三的学生,总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学了又忘,反反复复犯错。

所以,一本错题笔记是必需品。

努力争取每一分--高考名师指点各科答题技巧:数学 巨人学校高考名师顾问团专家团长、全国著名数学教师王燕谋 自己会的题赶紧动手做

【第1句】:不管大题小题先抢会做的题,再抢有门的题,再拼有困难的题,最后再抠实在不会的题。

这样可以保证在有限的时间里多拿分。

【第2句】:抓紧时间。

不为小题纠缠不休。

选择题每个题平均控制在一分半内。

【第3句】:坚持“

【第5句】:

【第2句】:2原则”。

把眼睛多盯在选择题的前5个,填空题的前2个到3个,解答题的前2个。

这些题都是送分的题,不会很难。

【第4句】:留出检查时间。

实在不会做的题,适当的舍弃,保证前面的题拿到分数,比如最后两道答题通常属于拔高题,能力不够硬拼,还不如把时间留给那些有把握的题。

【第5句】:心笔算结合。

心算在特殊环境下容易出差错,一定要心算笔算相结合 泄露天机—2005高考状元学习方法精粹(数学)

【第1句】: 湖北文科状元:康 静 高考总分:652分 单科成绩:语文133分、数学129分、英语146分、文综244分 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

【吃透课本法】 很多同学觉得,数学课本上面的题目很简单,都是老师上课讲过的内容,下课以后,往往就把课本放在一边,去做其他一些他们认为难度更高的习题,刚开始我也是这样做的。

可是到考试的时候往往是难题做出来了,简单的题目却容易失分——尤其是前面的选择题、填空题这样一些小题。

所以要特别注重学习课本,把课本上每一道题都做到位,这也是我要讲的第一点。

第二点就是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路。

课本上面不光是习题重要,更重要的是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路。

数学课本有很多黑体字的大概念,这些都是我们平时很注意的,但是在一些小字里面,往往有一些非常细微的概念和原理是容易被忽视的,而考试的时候,往往就是把那些我们忽视的问题拎出来考。

而一考大家就“倒一大片”。

所以我们在看课本的时候,一定要把课本上的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即使很细小的一些原理都要看到。

三角函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的习题中,有很多重要结论,都是应该记住的。

吃透课本,不管怎么强调它的重要性都不为过。

【第2句】:江西理科状元:李 超 高考总分:690分(含10分加分)单科成绩:语文131分、数学142分、英语133分、理综274分 考入: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知识网络法】 数学知识点繁多,要做到有条不紊地把握知识点实属不易,需要用一条线将这些零散的知识点串起来。

知识网络法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种模式。

第一类,公式推导法。

总结必须掌握的公式,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利用公式间的相互关联进行推导。

高考的知识点来源于课本,将课本上的例题改编一下,就可以得到一道高考题,将一些基本题或知识点综合一下,就可以变成一道难题。

万变不离其宗,根据日常梳理的知识点,我们便可以将难点个个击破。

第二类,构图记忆法,即用画图表的方式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适用条件、特征等标注出来。

从书中的一章一节,层层细分,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直到最终脱离书本也能回忆出个中的联系。

这种方法听似枯燥、繁杂,实际操作时可以与具体习题(最好难度不大但有一定综合性)结合起来。

构图记忆法注重的是基础,提高的是能力。

状元李超感言: 这几种方法也许仍不能满足大家学习的要求,但万法如一,关键是适合自己加上坚持,以及信心。

苦干加巧干,必定成功

【第3句】:湖北理科状元:朱师达 高考总分:701分 考入:北京大学元培实验班 单科成绩:语文129分、数学150分、英语141分、理综281分

【数学构建知识网络法】 在解题过程中很多同学因为找不到思路常常无从下笔。

数学题无外乎两类:求解题和证明题。

求解题让你求的是一个结果,证明题让你证明的是一个结论。

我个人比较推祟这样一种方法:将已知条件列出来,看看能推出哪些结论,而这些结论又可以看作条件,再看看这些新的条件又能导出哪些新的结论,一层一层,就像树干的分支一样,越来越多。

既然可以顺向推导,同样也可以逆向推导。

从你要求的结果或需要证明的问题出发,看看需要哪些条件才能得出所要的结果,而要得到这些条件,又需要哪些更多的条件,一层一层,反向思维。

当树枝越伸越多时,最终会有两条交织在一起,此时题目也就迎刃而解了。

开始使用这种方法时,的确比较费时,但相当有效,待逐渐熟练之后,往往能够一眼就看中问题的关键,迅速找到突破口。

状元朱师达感言: 细节决定成败

我觉得这正是我复习过程的写照。

不要总拿自己的成绩和别人去比,不要让别人左右你的标准,每一次都要跟自己比,如果目标是650分,达到了就是成功了,即使别人比你更高。

人能攀多高不问双手问意志; 人能走多远不问双脚问信念。

与所有已走过高考和正走向高考的同学们共勉。

【第4句】:湖南文科状元:陈 博 高考总分:682分 单科成绩:语文118分、数学146分、英语136分、文综282分 考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选择题去掉选项法】 解选择题有很多种方法,面对简单的选择题,也需要一些简单的技巧,这需要同学们平时在学习中慢慢摸索。

但是我觉得解选择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掉选项法。

培养自己的解题能力,也就是培养自己不被错误选项干扰的能力。

尤其是面对一些比较难的、特别繁琐的选择题,我们可以把这些选项给去掉,把它当做填空题来做,把答案写出来之后,再从选项中去找,如果找不到的话,说明你肯定犯了错误。

这样的话,还可以避免很多问题——比如有些同学容易看错题目,他做题目的时候,常常根据自己看错的一些数据去做,刚好选项里面有这样的答案,这样的话,就会选择错误答案;再者就是,有一些题目是理论性的选择题,可能它的选项本身就带有很大的误导性,去掉选项就不会受它的误导。

状元陈 博感言: 在整个应考的过程中都要保持一种“注重过程,看淡结果”的心态,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高考取得好成绩,要付出汗水,但更重要的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太多勤奋的学子们在高考中折戟沉沙,我觉得盲目地加大学习的强度往往会适得其反。

当然在高三的学习中,一定会遇到许多困难,大家一定要有健康的心态去面对这些挑战,经历过风雨的雄鹰才能飞向更广袤的蓝天。

用充分的自信面对即将到来的高三生活,没有实现不了的理想。

预祝大家在明年的高考中金榜题名,梦想成真。

李四光刻苦学习的事例有哪些

李四光(1889~1971年),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造者和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与奠基人。

他以独到的学术见解创立的地质力学,不仅圆满地解决了各种地质构造型式的形成机制,而且成功地指导了找矿工作。

根据他的理论,我国相继发现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等重要油田,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

在国际上他也享有很高的声誉。

在我国湖北省武汉市的东南方,紧靠长江北岸有一个叫黄冈(今黄州市的地方,这里山川秀丽,人杰地灵,是历代州府所在地,史称黄州。

1889年10月26日,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李四光,就出生在黄冈县城北大约25公里的一个叫下张家湾的小村庄。

李四光本名李仲揆(kuí),李四光这个名字,是后来李仲揆去上学的时候,需要填写报名单,李仲揆误将姓名栏当成年龄栏,随手就写了个“十四”这是他当时的真实年龄。

可是,他马上便发觉填错了栏目,这下可怎么办呢

聪明的李四光就在“十”字上加了几笔改成“李”字,可“李四”这个名字实在不好听,正在为难的时候,李四光抬头看见堂中上方挂着一块大匾,上写“光被四表”,他灵机一动,在“李四”后面又加上了一个“光”字。

从此,李仲揆又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就叫“李四光”。

李四光童年的时候,家庭生活是非常艰辛的。

一家数口仅靠父亲办私塾收缴(jiǎo)学生的一点学费来勉强维持,如果遇上灾荒年,私塾的学生少了,就有断粮断炊的危险,不得已时也只好从当地的地主家里租借。

所以,李四光的母亲也经常纺线织布,换些零用钱。

特别是李四光的父亲为人耿(gěng)直,爱打抱不平,曾经因与黄冈的革命党人有来往被迫逃离家乡,去南京躲了一年多,家庭生活就更加艰难。

这一切,对童年的李四光影响很大。

当他50多岁的时候,还不时想起幼年的苦难,深为自己的父母所忍受的种种苦楚而痛心。

正是在这个家庭的影响下,李四光从小就养成了勤劳的习惯。

他常常帮着妈妈打柴,舂(chōng)米、推磨、扫地、提水、放羊、割草等,几乎样样事情都能干。

5岁的时候,李四光开始跟一位姓陈的老先生启蒙,6岁转到父亲的私塾里,随父亲念书。

李四光学习的时候,刻苦认真,勤奋用功。

每天从早到晚,朗读、背诵、练字、作文忙个不停。

他不贪玩,老师不在的时候,依然能独自学习,而不像别的孩子一样,爬桌子,踩凳子,闹翻了天。

李四光从小就喜欢动脑筋,问问题。

有一次,他和小朋友一起捉迷藏的时候,看到村头的一块特别大的石头,他就曾产生过这样的疑问:这石头是怎么来的呢

为什么周围没有这种石头呢

也许是个偶然的巧合。

他后来果真成为著名的地质学家,还曾科学地回答过他孩童时的疑问呢。

李四光小时候喜欢自己动手制作小玩具,什么小船啦,小汽车啦,各种色彩的灯笼啦什么的。

他心灵手巧,同龄的孩子都喜欢他、佩服他。

特别是,他富有同情心,对左右邻里的穷苦人有很深的感情。

有一次,天气很冷,一个小偷摸进私塾里把同学盖在被子上的棉衣偷走了,被同学捉住你一拳我一脚地狠揍了一顿,最后还被吊了起来。

但是只有李四光没有动手,他只是悄声不响地拿来一条板凳,垫在小偷脚下,劝诫说以后不要再做坏事了,不然挨这么多打,可怎么受得了呢

1902年5月,湖北省开始兴建大、中、小各种学堂,少年有志者,都愿意来武昌上学。

消息传到黄冈后,李四光也向父母提出了上学的要求。

父亲很支持他,从乡亲手里借来路费;母亲也支持他,特地将自己出嫁时的嫁衣给李四光改制了一件棉袍子。

李四光告别父母,第一次远离家乡,前往省城武汉求学。

1902 年冬,李四光进入武昌第二高等小学堂读书,由于该学校是寄宿制,全部食宿均由学堂供给。

李四光全家都很高兴。

在这里,李四光学习非常用功,他如饥似渴地吸取各种知识,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但由于没有人帮助疏通关系,直到1904年7月,他才被破格选派去日本官费留学。

李四光回黄冈向父亲辞行,随即乘船去日本。

但官费有限,他只好买了统舱票,以便节约开支留作它用。

第一次去这么远的地方学习,李四光心情无比激动,特别是当船驶出上海吴淞口,眺望大海,波涛汹涌,茫茫无际;小小少年,心旷神怡,站在甲板上,久久不愿回舱。

他的思绪随着海风海浪飘得很远,很远?? 经过漫长的旅行,轮船终于抵达日本的横滨港,后又乘汽车来到东京,但不巧的是,临行前,亲友饯(jiàn)行,李四光多吃了些甲鱼之类的荤腥,在海上又着了点凉,所以一到东京便腹泻不止,医院诊治为痢疾,并对他隔离治疗,只得借钱治病。

这次病对他影响很大。

当大夫劝他平时多吃素少吃荤时,他永远记住了这个劝告,几乎一生饮食清淡,至多吃点鱼呀蛋呀什么的。

所以,有的朋友和他开玩笑说,李四光只是吃一些不会叫的东西。

在日本,李四光首先进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主要学习日本国的语言和初等数理比。

1907年7月毕业之后,李四光又考入大阪高等工业学校。

据说,这个学校每年仅能吸收中国留学生10名左右,而报考者竟达千余人,李四光能够考中,是极其不容易的。

在学校,李四光学习刻苦,生活依旧清贫。

每月收到的官费用于必须的开支后,已所剩无几。

为了省钱,他常常把生米放进暖水瓶中,加上开水,浸泡一夜,第二天,凑着咸菜一起吃下去。

除了学习、生活,李四光更关心祖国的命运。

他常步入留学生会馆,听演讲,听报告,结识了许多民主革命家。

他剪掉自己的辫子表示站在革命一边,拥护革命。

1905年7月,李四光终于在东京见到了他敬仰的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并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大会和宣誓仪式。

孙中山曾亲切地摸着李四光的头说,你小小年纪就参加革命,很好,一定要“努力向学,蔚(Wèi)为国用”。

当时,李四光年仅16岁。

1910年7月,李四光从日本大阪高等工业学校毕业,结束了7年留学日本的生活,和同学们一起返回祖国。

不久,他被派到武昌县花林湖北中等工业学堂任教。

从学生到教师,李四光感受到一种新鲜和责任,他对学生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爆发。

当时,李四光正在北京参加留学毕业生的全国统一考试。

他听到消息后,异常兴奋,立即收拾行装南下。

回到武昌不久,李四光便被委托为湖北军政府理财部参议。

后来,又改任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部长等职。

然而,革命的发展并不是像他想象的一样。

不久,袁世凯上台,打击和排挤革命党人。

李四光发展实业、造福人民、建设新湖北的宏伟计划已成幻想,他内心郁闷,陷入彷徨之中??于是,李四光产生了再去读几年书,走科学救国的道路的想法。

1913年7 月,李四光由官派出国,赴英国伯明翰大学继续深造,年轻的李四光如愿以偿。

当时,和李四光一起留学的有4个人,政府发放的路费全是金条。

李四光告诉同伴:“你们慢慢收拾行李,我去银行兑换钱币。

”当李四光来到银行的时候,一身破旧的衣服引起了银行职员的怀疑,非但没有换回钱币,还被怀疑偷别人的金条而被抓了起来,任他如何解释也没有结果,连饿带冻,第二天才被同伴救回。

尽管如此,青年李四光还心系父亲兄长,将自己旅费的一部分省下来交给他们,以供弟妹们上学之用。

这是何等令人感动的情怀呵

李四光试图用所有的爱恋来报答14年乡村生活中父老乡亲所给予他的关怀与厚爱,就像他后来将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一样,鞠躬尽瘁而又无怨无悔

长途跋涉,远渡重洋,李四光第二次离开祖国,终于抵达伦敦。

这里是资本主义文明的故乡,是近代产业革命的发源地。

如今早已车水马龙,五光十色,大厦林立。

但在李四光的眼里,这一切无异于过眼云烟,他心里更渴求的是知识和科学。

经过慎重的选择,李四光决定进入在采矿方面较为著名的伯明翰大学。

他匆忙离开了伦敦,来到了英国西部重镇伯明翰城,在学校附近的一所公寓住了下来。

李四光的确是一位不知疲倦的学生,即使休息时间,也下放松学习。

偶尔在假日走进公园,看看名胜古迹,身边也总是少不了一叠报纸杂志,或是一卷厚厚的书籍。

在林阴里,在流水旁,他一坐下来就抄抄写写,或是思考一连串的问题。

但平静的学习生活没有持续多久,1914年8月4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以英、法、俄为一方的协约国和以德、意、奥为一方的同盟国,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展开了生死大战。

一时间,生活物资日益短缺,物价开始上涨,生活极度困难,许多留学生已无法忍受,纷纷离开英国。

但李四光硬是凭着顽强的毅力和从小养成的坚忍精神,节衣缩食,克服了种种困难,把学习坚持了下来。

他常常利用假期,跑到矿山做临时工,赚钱维持生活,继续完成学业。

在这样艰难的时候,他乐观旷达,劳逸结合,利用业余时间学会了拉小提琴,并成了终生的爱好。

功夫不负有心人,1918年5月,李四光用英文写成了一篇长达387页的论文——《中国之地质》,并提交伯明翰大学地质系。

6 月,他通过了论文答辩。

由于这篇论文的提出,李四光被伯明翰大学授予自然科学硕士学位。

不久,李四光接到了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发来的聘书,请他回国担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

6 年多的英国留学生活就要结束了,尽管国内依然是军阀混战,你争我夺,李四光还是接受了邀请,带着为真理奋斗的治学精神,带着报效祖国的满腔热血,1920年5月,李四光结束了漫长的求学之路,回到北京。

此时,他已经31岁,在这年轻的生命成长中,除了幼儿时期和暂短的工作以外,他几乎都在不停的学习中忙碌着,东奔西走,上下求索。

如今,对李四光来说,该是他向祖国贡献知识和学问的时候了

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了

李四光到地质系后,主要讲授岩石学和高等岩石学两门课程。

他备课认真,一丝不苟。

对学生的要求很严格,特别注意基础知识和基本功的训练。

从岩石的肉眼识别,到显微镜下的鉴定以及进行全面的化学分析,他都要求学生能够掌握。

他考试的方法不同于其他老师的方法,除了要进行笔头的问答以外,还发给学生几块岩石的标本,要求他们写出标本的名称、矿物成份、生成条件、与矿产的关系等等。

他还极其重视书本以外的知识,经常带学生赴野外考察,边看边讲,边讲边看,要求同学们大量采集标本,回来后,归类整理,陈列在实验室供教学研究之用。

在长期的国外留学生活中,他亲身感受到中国人受尽歧视的耻辱,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他曾说:“我们不能不承认人家的文化程度比我们高,艺术比我们精。

人家的地方已经开辟到十分田地,我们的一块沃土,还在那里荒着。

请他们来做好了,再拱手奉还给我们,世界上恐怕没有那么一回事。

所以,我们一线的生机,还是在我们的民族,大家打起精神,举起锄头向前挖去。

”所以,李四光上课的时候,除了科学上的一些专有名词以外,他始终坚持用中文讲解。

有一次,上课的时候,一个学生叫他“Mr.李”,叫了几声,他就问那个学生叫谁

那个学生说:“叫你。

”李四光说:“你可以称我老李、小李或阿猫、阿狗什么的,但是我不准你叫我‘Mr.李’。

”有一次,李四光带了七八个学生到宜昌做野外考察,在街上看见一个美国人坐人力车不给车钱,还要拿起手杖打拉车人。

李四光看到后,气愤极了,就跑到美国人面前一定要他付车钱,并且不准打人。

那个美国人开始愣了一下,后来一看是一个穿破西服的中国人,竟蛮不讲理地冷笑一下,准备一走了之。

李四光和七八个学生操起地质锤把他拦住了。

那个美国人一看事情不妙,只得乖乖地给了车钱,灰溜溜地走了。

路上的行人都为此感到扬眉吐气。

1937年 7月 7日,日本侵略军发动“芦沟桥事变”,我 29 路军奋起抵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8月13日,日军在上海登陆。

12月13日,南京沦陷。

1938 年 10 月,广州、武汉相继失守,国民党政府仓皇逃亡重庆。

中央研究院也奉命随政府内迁。

李四光率地质研究所南迁桂林,在这里度过了将近七个春秋。

1944年春,日军侵袭,战事吃紧。

李四光和地质所同事一起,携带轻便物品,于6月27日仓猝离开桂林,经过20多天旅行,到达贵阳。

一路上人挤人,水泄不通,又饿又渴,又乏又困,狼狈不堪。

到了10月,日寇进犯更加凶猛,国民党军队溃不成军,眼看贵阳要被围困。

李四光和同事们只好再次奔波,出贵阳,奔遵义,入四川,大概11月光景,终于到了重庆。

长途奔波,精疲力竭,对一个55岁的知识分子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到了重庆以后,李四光夫妇的健康情况已变得十分糟糕了,再加上触景伤情,李四光又想起了朱森蒙冤离去的惨痛记忆,他的精神是极不愉快的。

对时局的愤慨和生活的困苦二者交织在一起,使这位一向坚强的学者也禁不住流下了辛酸的眼泪?? 1947年6月6日,中国地质学会理事会在南京决定,让李四光代表中国参加1948年8月在英国首都伦敦召开的第18届国际地质学会。

李四光感到这是个离开乌烟瘴气的国统区的好机会。

他极其珍视这个机会,用了大约一年的时间准备论文,反复修改,力争代表中国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见解。

这也是李四光的一贯学风。

1948年2月,李四光从上海启程,几经辗转,直到4月初,才在香港搭上一艘挪威货轮。

大海里的航行是异常艰辛的。

对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来说,已不再充满神奇。

面对滚滚波涛,海风呼啸,李四光心中思念自己的祖国,祖国正像一艘火海里的航船,中国的人民正在忍受战争的煎熬? 经过大约两个多月的艰难航程,货船终于抵达法国南岸的大港马赛。

上岸后,他改乘火车经法国首都巴黎,再横渡英吉利海峡,抵达英国伦敦。

码头上,可爱的女儿正站在那里迎接他。

李四光的女儿李熙芝当时正在英国剑桥大学读书。

她早早地等候在多佛尔码头,迎接父母的到来。

1949年 9 月 21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开幕。

在公布的各民主党派、区域代表、军队代表、团体代表和特邀人士等名单中,李四光是作为中华全国第一次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会的代表之一而列选的。

但是,正当李四光以焦急的心情准备回国时,台湾的国民党却正在策划着一个罪恶的阴谋。

国民党驻英大使郑天锡接到国民党外交部的密令,要李四光公开发表声明,拒绝接受共产党领导的全国政协委员职务,否则就将其扣留。

一个朋友将这一切打电话告诉李四光。

接到这个消息之后,李四光当机立断,拿起一个小皮包,只身从普利茅斯渡过英伦海峡来到法国。

1950年3月初,李四光秘密回到香港,随即住进他的朋友预先安排的一个僻静的住所。

1950年4月6日,李四光夫妇一大早就来到车站,6点多钟便乘上了香港至九龙的火车。

不久便踏进了祖国南方的大门。

这是多么令人激动和难忘的时刻啊

1950年5月6日清晨,李四光夫妇到达北京,受到新老朋友的热烈欢迎。

李四光被安排住在当时北京最高级的饭店——六国饭店。

一个多星期后,又迁到北京饭店。

住进北京饭店的第二天晚上,周恩来总理在百忙之中前来看望他们,令李四光夫妇十分激动。

周总理鼓励李四光协助郭沫若院长做好自然科学方面的工作,同时发挥专业特长与优势,把组织全国地质工作者为国家建设服务的主要责任担负起来。

李四光会意地连连点头,他说:“今天是中国未有的大时代,一切人都要努力,不能落伍。

”正是在党和人民的关怀、重视和信任下,李四光开始了最有意义的工作。

1950年8月17日,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这是解放后也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团结的大会。

大会结束的时候,选举李四光为中华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主席。

他肩上的担子又加重了。

50年代初,李四光承担的另一重大的任务就是,把全国的地质工作者组织起来,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连年的劳累使李四光的健康状况有所下降,他时常带病坚持工作,万不得已才去医院住院治疗。

但是,1957 年 11 月,李四光的肾病加重,小便带血,背部生疔(dīng),住进了北京医院。

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手术刀口基本上愈合了,但创痛还没有完全消除李四光就急于出院,返回了工作岗位。

关于中国石油资源的远景,在 50年代以前,不少地质学家抱着悲观的看法。

1915~1917年,美孚石油公司的马栋臣、王国栋曾率领一个钻井队,在陕西北部一带,打了7口探井,花了不少钱,收获不大走掉了。

192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布莱克威尔德来中国调查地质,回国后写文章说,中国是贫油国家,在中国东南部找到石油的可能性不大,西南部找到石油的可能性更是遥远,西北部不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油田,东北部分不会有大量石油。

从此“中国贫油论”就流传开来。

但是,李四光根据自己对中国地质的深入钻研,认为“中国贫油论”是没有事实根据的。

在1928年的时候,李四光就曾写文章指出:美孚的失败,并不能证明中国没有油田可开。

中国西北方出油的希望虽然最大,然而还有许多地方并非没有希望。

李四光从构造地质角度出发,认为油区是生油和储油条件比较优越的地区,而油田是储油条件特别好的地区。

找油要先找油区再找油田。

他认为,我国石油勘探远景最大的区域有以下三个:一是青、康、滇、缅大地槽;一是阿拉善—陕北盆地;另一是东北—华北的平原地区。

他说首先应该把柴达木盆地、黑河地区、四川盆地、伊陕台地、阿宁台地、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等地区,作为寻找石油的对象。

李四光的报告极大地鼓舞了石油战线的广大工作者。

1954年初,地质部成立了全国石油、天然气普查委员会。

1955年 1 月 20 日,地质部召开第一次全国石油普查工作会议,决定组成新疆、柴达木、鄂尔多斯、四川、华北5个石油普查大队。

经过艰苦工作,终于发现了很多可能储油的构造。

1956年1月下旬,地质部召开第二次全国石油普查工作会议,决定1956年将派93个地质队,430多名地质人员奔赴12个地区进行普查和细测。

这样经过3年的石油普查工作,在新疆、青海、四川、江苏、贵州、广西及华北、东北等有希望的含油远景区,找到了几百个可能的储油构造,并在柴达木等构造上,探到了具有工业价值的油流。

1958年3月,四川的南充等地,相继出油,开辟了我国西南石油工业基地。

1958年2月,石油工业部和地质部共同发出“三年攻下松辽”的战斗号召。

地质部从四川、青海、陕甘宁调集队伍,加强松辽找油工作,终于在吉林省扶余县的一个钻井中,首次遇见厚达70厘米和50厘米的油砂岩层。

同年秋天,发现了大同镇“长垣”构造,出油后改为大庆长垣。

大庆油田的发现,是我国东部找油的一个重要突破。

之后,又在华北、中原、汉江、广东等地相继发现一大批油田。

1964年元月1日下午,毛主席请李四光晚上七时半到中南海怀仁堂一起观看现代豫剧《朝阳沟》。

接到电话之后,李四光的心情异常激动,当他在开演之前来到休息厅的时候,毛主席健步走来,同他热烈握手,谈起石油问题时,毛主席高兴地说,你们两家(即地质部和石油部)都有很大的功劳。

1971年 4 月 24 日,李四光因为感冒发烧,住进了北京医院。

入院后,虽然很快便退了高烧,但血压一直波动得很厉害。

晚上,他常常不能入睡,往事总是萦绕心头。

一天晚上,李四光特别兴奋,他和陪他的女儿谈了很多很多:从青年时代漫长的求学之路到30年代的黑暗中国;从建国初的艰苦奋斗到如今的各种经历。

1971年4月29日上午8时30分,李四光这位历经风霜、鞠躬尽瘁、为祖国为人民奉献了一生的伟大科学家永远离开了我们。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网站地图:栏目 TAGS 范文 作文 文案 学科 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