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文心雕龙”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辛弃疾,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今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投归南宋。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
今天复习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如下: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这首词的大意是:人间最美是少年,年轻的时候,无忧无虑,不懂忧愁的滋味。那时,风华正茂,喜欢登高远望,指点江山。那时,激情飞扬,喜欢登高远望,挥斥方遒。为了写出一首新词,分明没有忧愁而硬要说有愁。
世事沧桑,报国无门,现如今饱受忧愁之苦,深深懂得个中滋味。却是有苦难言,想说又说不出。心有所虑,想说却说不出。最后只能无可奈何地感叹一声: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这首词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辛弃疾在带湖居住期间,常到位于江西省广丰县的博山游览,博山状如庐山香炉峰,风景优美,他却无心赏玩。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辛弃疾这首《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一首题壁词。整首词通篇言愁,首先描绘出少年涉世未深却故作深沉的情态,然后写出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通过回顾少年时不知愁苦,衬托“而今”深深领略了愁苦的滋味,却又说不出道不出,写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感情的变化,表达了自己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之情。全词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构思精巧,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回味无穷。
整体来看,辛弃疾的这首词,通过“少年”、“而今”,无愁、有愁的对比,表现了他受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大家都知道,辛弃疾是个年少英雄,孤身一人,深入敌营,擒拿叛徒,雄才大略,意气风发,根本不知道愁为何物。谁知投奔南宋后,却得不到重用,不仅报国无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想见。在艺术手法上,以昔衬今,以有写无,以无写有,写作手法也很巧妙,突出渲染一个“愁”字,并以此为线索层层铺展,将他大半生的经历感受高度概括出来,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辛弃疾这首词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虽然,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同,但大抵也逃不过辛弃疾这样的情感历程。富足也罢,贫穷也罢,有家庭和父母的庇护,少年时光总是无忧无虑的,你有你的幸福,我有我的快乐。真正有压力的是步入成年,独立生活以后,情感的,事业的,家庭的,各种忧愁烦恼纷至沓来,躲也躲不开,逃也逃不掉,抛也抛不下,真真是:“如今识尽愁滋味”。只不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心事,有些事只能自己去消化,却不能向别人倾诉,成年人往往是所有问题自己扛,在外人面前总是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正是:“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