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诗句】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出处】唐·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七》。
【意思翻译】江南有一种丹橘,冬天里橘 林仍是一片绿色。难道是那里的地面 气候暖和吗?不是,是橘树本身有耐寒 的本性。经:经历。伊:那里。岁寒心: 耐寒的本性。
【赏析】江南的丹橘 “经冬犹绿”,这不是地气温暖,是丹橘本身就有抗寒的本性。作者高 度赞美了丹橘这种不畏严寒的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说明了人只要具有 高贵的品德,就能经得起困难的考验。诗人在这里以反诘口吻,突出丹 桔的耐寒本性,其咏物托怀之意不言而喻。
【用法例释】
一、用以赞美橘树或其 他植物抗冻耐寒,经冬犹绿。[例]怀想 家乡的蜜橘和绿叶婆娑的橘园,摘橘时, 我和小妹扶梯而上,两个小脑袋在绿叶 丛中摆动,如同湖面上沉浮的泡沫球。 我们自小就念唐诗三百首,开篇便是张九 龄的《感遇》:“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因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张九龄的诗,温 雅淳厚,平淡自然,丹橘被喻以坚贞,深合 我意。(七夜《江南有丹橘》)
二、用以比喻 人刚韧坚贞或持之以恒。[例]但我们分明 感到,他心里装着的只有党和人民,而唯独 没有他自己;党和人民才是他崇高思想植 根的最肥沃、最深厚的土壤。我们不禁想 起了唐代著名诗人张九龄的诗句:“江南有 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 心”。赵春翰不就是一株常绿的丹橘吗? (陈辅平等《丹橘常绿——记全国“五一” 劳动奖章获得者赵春翰》)
【全诗】
《感遇十二首·其七》
.[唐].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释】 ①伊:助词。岁寒心:耐寒的本性。《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又晋·张华《橘》诗:“独有凌霜橘,荣丽在中州。” ②荐(jian):进献。阻重深:江河深广,喻阻力重重,难以得到朝廷任用。③桃李:汉·韩婴《韩诗外传》:“简子曰:‘大春树桃李,夏得荫其下,秋得食其食’。”
【全诗赏析1】
这是一首歌颂丹橘的古体诗。此诗通过对丹橘耐寒品质的赞颂,表达 了对贤能之人不得进用的惋惜和慨叹。前四句言,丹橘生长南国,有松柏一样“经 冬犹绿”的姿容,不依赖“地气暖”,而自有耐寒的本性。这里特意赞美丹橘的耐寒 节操,颇有深意。五、六句言,丹橘有鲜红的果实可以“荐嘉客”,却被“阻重深”,为 之奈何! 此感叹,表达了诗人不为世用的愤懑之情。七、八句便委婉地说,命运的 好坏是遭遇的不同,犹如事物周而复始的变化,是不可以追寻它的缘由的。此二句 感情复杂,看似自遣之词,又似有难言衷曲,显得委婉而深沉。末二句引桃李与丹 橘对比反问道:人们只栽种那些桃树和李树,难道丹橘这种树不能蔽日遮阴吗?这 不是暗言,朝廷只看重具有华丽外表的庸才而排挤具有德才兼备的贤人么?此诗 清新而简练,意余象外,给人留有驰骋想象的余地;又平淡而浑成,时时发问,具有 正反起伏之势。此诗托物言志,寄意深远,无怨无怒,文质彬彬,亦符合儒家温柔敦 厚的诗教。
【全诗赏析2】
这是诗人“感遇” 组诗中之第七首。他被贬荆州,荆州盛产橘;屈原也是荆秭之人,早有《橘颂》一诗,开头云: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以橘言忠贞之志。诗人眼见满山遍野的丹橘,自然想到屈原的《橘颂》,因而提笔为诗,以丹橘之贞操自况,极言自己为世不用之慨叹!
诗的一二句写景: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第一句点明地点“江南”与物象 “丹橘”。王逸注《楚辞》说: “橘受天命生于南国”,《吴都赋》: “其果则丹橘余甘,荔枝之林”,说明丹橘是江南独一的树种,因为它移植到淮北便成枳了。一个“有” 字凸现出橘树之多,江南处处皆有。第二句写橘树的生理特点: 经冬犹绿。因为一到深秋,南国之树都要纷纷落叶,更不必说经受严冬的摧残了! 但丹橘与众不同,它“经冬犹绿”,始终保持葱葱绿色。一个“犹” 字突出了丹橘的个性,亦满含赞颂之意。
第三四句写丹橘“经冬犹绿” 之因。先用一反问句提出: “岂伊地气暖”,难道是那里 (江南) 的 “地气暖”,它独得地利之便吗?推开一笔,再进行收束,以肯定语气回答: 不! 而是丹橘 “自有岁寒心”,是它具有耐寒的本性。诗人赞美丹橘耐寒之节操,是颇含深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