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案句子 > 诗词名句

有关杜甫的爱国诗

雕龙文库

【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有关杜甫的爱国诗

只有热爱祖国,痛心祖国所受严重苦难,憎恨敌人,这才给了我们参加斗争和取。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杜甫爱国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文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注释

⑴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⑵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

⑶锦官城:成都别名。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样子。

⑷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这两句写祠内景物。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因为他所景仰人物已不可得见。空:白白。

⑸三顾频繁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天才预见。频烦,犹“频繁”,多次。

⑹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开:开创。济:扶助。

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英雄泪满衣襟。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出师:出兵。

鉴赏

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崇敬和功业未遂感慨。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评说,又有现实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诗篇中,堪称绝唱。

古典诗歌中常以问答起句,突出感情起伏不平。这首诗首联也是如此。“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一问一答,一开始就形成浓重感情氛围,笼罩全篇。上句“丞相祠堂”直切题意,语意亲切而又饱含崇敬。“何处寻”,不疑而问,加强语势,并非到哪里去寻找意思。诸葛亮在历史上颇受人民爱戴,尤其在四川成都,祭祀他庙宇很容易找到。“寻”字之妙在于它刻画出诗人那追慕先贤执著感情和虔诚造谒悠悠我思。下句“锦官城外柏森森”,指出诗人凭吊是成都郊外武侯祠。这里柏树成荫,高大茂密,呈现出一派静谧肃穆气氛。柏树生命长久,常年不凋,高大挺拔,有象征意义,常被用作祠庙中观赏树木。作者抓住武侯祠这一景物,展现出柏树那伟岸、葱郁、苍劲、朴质形象特征,使人联想到诸葛亮精神,不禁肃然起敬。接着展现在读者面前是茵茵春草,铺展到石阶之下,映现出一片绿色;只只黄莺,在林叶之间穿行,发出宛转清脆叫声。

第二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所描绘这些景物,色彩鲜明,音韵浏亮,静动相衬,恬淡自然,无限美妙地表现出武侯祠内那春意盎然景象。然而,自然界春天来了,祖国中兴希望却非常渺茫。想到这里,诗人不免又产生了一种哀愁惆怅感觉,因此说是“自春色”、“空好音”。“自”和“空”互文,刻画出一种静态和静境。诗人将自己主观情意渗进了客观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把自己内心忧伤从景物描写中传达出来,反映出诗人忧国忧民爱国精神。透过这种爱国思想折射,诗人眼中诸葛亮形象就更加光彩照人。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第三联浓墨重彩,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上句写出山之前,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指出诸葛亮在当时就能预见魏蜀吴鼎足三分政治形势,并为刘备制定了一整套统一国家之策,足见其济世雄才。下句写出山之后,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蜀汉、匡扶刘禅,颂扬他为国呕心沥血耿耿忠心。两句十四个字,将人们带到战乱不已三国时代,在广阔历史背景下,刻划出一位忠君爱国、济世扶危贤相形象。怀古为了伤今。此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分崩离析,人民流离失所,使诗人忧心如焚。他渴望能有忠臣贤相匡扶社稷,整顿乾坤,恢复国家和平统一。正是这种忧国思想凝聚成诗人对诸葛亮敬慕之情;在这一历史人物身上,诗人寄托自己对国家命运美好憧憬。

诗最后一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咏叹了诸葛亮病死军中功业未成历史不幸。诸葛亮赍志以殁悲剧性结局无疑又是一曲生命赞歌,他以行动实践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誓言,使这位古代杰出政治家精神境界得到了进一步升华,产生使人奋发兴起力量。

这首诗分两部分,前四句凭吊丞相祠堂,从景物描写中感怀现实,透露出诗人忧国忧民之心;后四句咏叹丞相才德,从历史追忆中缅怀先贤,又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命运许多期盼与憧憬。全诗蕴藉深厚,寄托遥深,造成深沉悲凉意境。概言之,这首七律话语奇简,但容量颇大,具有高度概括力,短短五十六字,诉尽诸葛亮生平,将名垂千古诸葛亮展现在读者面前。后代爱国志士及普通读者一吟诵这首诗时,对诸葛亮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一读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二句时,不禁黯然泪下。

在艺术表现上,设问自答,以实写虚,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结构起承转合、层次波澜,又有炼字琢句、音调和谐语言魅力,使人一唱三叹,余味不绝。人称杜诗“沉郁顿挫”,《蜀相》就是典型代表。

本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对诸葛亮雄才大略,忠心报国赞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先死惋惜。

2、《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注释

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破:陷落。山河在:旧日山河仍然存在。

城:长安城。草木深:指人烟稀少。

感时:为国家时局而感伤。溅泪:流泪。

恨别:怅恨离别。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战火。三月:正月、二月、三月。

抵:值,相当。

白头:这里指白头发。搔:用手指轻轻抓。

浑:简直。欲:想,要,就要。胜:受不住,不能。簪:一种束发首饰。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鉴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篇一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春天是何等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迤逦,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历史感,将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气氛。“国破”和“城春”两个截然相反意象,同时存在并形成强烈反差。“城春”当指春天花草树木繁盛茂密,烟景明丽季节,可是由于“国破”,国家衰败,国都沦陷而失去了春天光彩,留下只是颓垣残壁,只是“草木深”。“草木深”三字意味深沉,表示长安城里已不是市容整洁、井然有序,而是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这里,诗人睹物伤感,表现了强烈黍离之悲。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春天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春天鸟儿应该欢呼雀跃,唱着委婉悦耳歌声,给人以愉悦。“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忧愁。这两句含意可以这样理解:我感于战败时局,看到花开而泪落潸然;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人内心痛苦,遇到乐景,反而引发更多痛苦,就如“营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那样。杜甫继承了这种以乐景表现哀情艺术手法,并赋予更深厚情感,获得更为浓郁艺术效果。诗人痛感国破家亡苦恨,越是美好景象,越会增添内心伤痛。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深沉感情。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肃宗刚刚继位,但是官军暂时还没有获得有利形势,至今还未能收复西京,看来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军营,好久没有妻子儿女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要能得到封家信多好啊。“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迫切心情。战争是一封家信胜过“万金”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追害人民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不觉于极无聊赖之时刻,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自离家以来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顿觉稀少短浅,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衰老。 “白发”是愁出来,“搔”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变化,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痛苦和愁怨,读者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真切形象,这是一个感人至深、完整丰满艺术形象。

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艺术风格。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感叹忧愤。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境界。表现了在典型时代背景下所生成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高尚情感。

3、《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

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

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

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

我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注释

⑴闻:听说。官军:指唐朝军营。

⑵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根据地。

⑶涕:眼泪。

⑷却看:回头看。妻子:妻子和孩子。愁何在:哪还有一点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⑸漫卷(juǎn)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⑹放歌:放声高歌。须:应当。纵酒:开怀痛饮。

⑺青春:指明丽春天景色。作伴:与妻儿一同。

⑻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⑼便:就意思。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赏析

杜甫在这首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捷报,急于奔回老家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突然。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捷报在“初闻”一刹那所激发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真实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噩梦一般过去了,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颔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更高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动作,带有一定因果关系。当诗人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喜反转来增加了诗人喜,诗人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欢乐。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白日”,指晴朗日子,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天景物,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诗人想到这里,自然就会“喜欲狂”了。

尾联写诗人“青春作伴好还乡”狂想,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诗人惊喜达到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流水对。再加上“穿”、“向”动态与两“峡”两“阳”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诗人想象飞驰。“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很漫长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疾速飞驰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读者眼前一闪而过。这里需要指出是: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全诗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比喜悦心情。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浦起龙赞其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读杜心解》)。

此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诗人忽闻胜利消息之后惊喜之情。诗人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涌直泻。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中引王嗣奭话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他人决不能道。”

4、《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庭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直译

繁花靠近高楼,远离家乡我触目伤心,在这全国各地多灾多难时刻,我登楼观览。

锦江两岸蓬蓬勃勃春色铺天盖地涌来,玉垒山上浮云,古往今来,千形万象,变幻不定。

朝廷如同北极星一样最终都不会改换,西山寇盗吐蕃不要来侵扰。

可叹蜀后主刘禅那样昏君,仍然在祠庙中享受祭祀,黄昏时候我也姑且吟诵那《梁甫吟》。

韵译

登楼望春近看繁花游子越发伤心;万方多难愁思满腹我来此外登临。

锦江春色从天地边际迎面扑来;从古到今玉垒山浮云变幻莫测。

大唐朝廷真像北极星不可动摇;吐蕃夷狄莫再前来骚扰徒劳入侵。

可叹刘后主那么昏庸还立庙祠祀;日暮时分我要学孔明聊作梁父吟。

注释

(1)客心:客居者之心。

(2)锦江:即濯锦江,流经成都岷江支流。成都出锦,锦在江中漂洗,色泽更加鲜明,因此命名濯锦江。

来天地:与天地俱来。

(3)玉垒浮云变古今:是说多变政局和多难人生,捉摸不定,有如山上浮云,古往今来一向如此。

玉垒:山名,在四川灌县西、成都西北。

变古今:与古今俱变。

(4)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这位两句是说唐代政权是稳固,不容篡改,吐蕃还是不要枉费心机,前来侵略。唐代宗广德年间九月,吐蕃军营东侵,泾州刺史高晖投降吐蕃,引导吐蕃人攻占唐都长安,唐代宗东逃陕州。十月下旬,郭子仪收复长安。十二月,唐代宗返回京城。同年十二月,吐蕃人又向四川进攻,占领了松州、维州等地。

北极:星名,北极星,古人常用以指代朝廷。

终不改:终究不能改,终于没有改。

西山:指今四川省西部当时和吐蕃交界地区雪山。

寇盗:指入侵吐蕃集团。

(5)后主:刘备儿子刘禅,三国时蜀国之后主。曹魏灭蜀,他辞庙北上,成亡国之君。

还祠庙:意思是,诗人感叹连刘禅这样人竟然还有祠庙。这事借眼前古迹慨叹刘禅荣幸佞臣而亡国,暗讽唐代宗信用宦官招致祸患。成都锦官门外有蜀先主(刘备)庙,西边为武侯(诸葛亮)祀,东边为后主祀。

还:仍然。

(6)聊为:不甘心这样做而姑且这样做。

梁父吟:古乐府中一首葬歌。《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借以抒发空怀济世之心,聊以吟诗以自遣。“父”通“甫”读三声fǔ 传说诸葛亮曾经写过一首《梁父吟》歌词。

赏析

首联提挈全篇,“万方多难”,是全诗写景抒情出发点。在这样一个万方多难时候,流离他乡诗人愁思满腹,登上此楼,虽然繁花触目,诗人却为国家灾难重重而忧愁,伤感,更加黯然心伤。花伤客心,以乐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春望》)一样,同是反衬手法。在行文上,先写诗人见花伤心反常现象,再说是由于万方多难缘故,因果倒装,起势突兀;“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种种观感。

颔联从诗人登楼所见自然山水描述山河壮观,“锦江”、“玉垒”是登楼所见。诗人凭楼远望,锦江流水挟着蓬勃春色从天地边际汹涌而来,玉垒山上浮云飘忽起灭,正像古今世势风云变幻,诗人联想到国家动荡不安局势。上句向空间开拓视野,下句就时间驰骋遐思,天高地迥,古往今来,形成一个阔大悠远、囊括宇宙境界,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赞美和对民族历史追怀;而且,登高临远,视通八方,独向西北前线游目骋怀,也透露诗人忧国忧民无限心事。

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是诗人登楼所想。北极,星名,居北天正中,这里象征大唐政权。上句“终不改”,反承第四句“变古今”,是从前一年吐蕃攻陷京城、代宗不久复辟一事而来,意思是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寇盗”“相侵”,进一步说明第二句“万方多难”,针对吐蕃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词严义正,浩气凛然,在如焚焦虑之中透着坚定信念。

尾联咏怀古迹,讽喻当朝昏君,寄托诗人个人怀抱。后主,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先主庙在成都锦官门外,西有武侯祠,东有后主祠;《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乐府诗篇,用来比喻这首《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仰慕之意。诗人伫立楼头,徘徊沉吟,很快日已西落,在苍茫暮色中,城南先主庙、后主祠依稀可见。想到后主刘禅,诗人不禁喟然而叹:“可怜那亡国昏君,竟也配和诸葛武侯一样,专居祠庙,歆享后人香火!”这是以刘禅比喻唐代宗李豫。李豫重用宦官程元振、鱼朝恩,造成国事维艰、吐蕃入侵局面,同刘禅信任黄皓而亡国极其相似。所不同是,诗人生活时代只有刘后主那样昏君,却没有诸葛亮那样贤相。而诗人自己,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万里他乡,高楼落日,忧虑满怀,却只能靠吟诗来聊以自遣。

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意深远,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艺术风格。

这首七律,格律严谨。中间两联,对仗工稳,颈联为流水对,有一种飞动流走快感。在语言上,特别工于各句(末句例外)第五字锤炼。首句“伤”,为全诗点染一种悲怆气氛,而且突如其来,造成强烈悬念。次句“此”,兼有“此时”、“此地”、“此人”、“此行”等多重含义,也包含着“只能如此而已”感慨。三句“来”,烘托锦江春色逐人、气势浩大,令人有荡胸扑面感受。四句“变”,浮云如白云变苍狗,世事如沧海变桑田,一字双关,引发读者作联翩无穷想象。五句“终”,是“终于”,是“始终”,也是“终久”;有庆幸,有祝愿,也有信心,从而使六句“莫”字充满令寇盗闻而却步威力。七句“还”,是“不当如此而居然如此”语气,表示对古今误国昏君极大轻蔑。只有末句,炼字重点放在第三字上,“聊”是“不甘如此却只能如此”意思,抒写诗人无可奈何伤感,与第二句“此”字遥相呼应。

尤其值得读者注意是,首句“近”字和末句“暮”字在诗构思方面起着突出作用。全诗写登楼观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迹,都是从空间着眼;“日暮”,点明诗人徜徉时间已久。这样就兼顾了空间和时间,增强了意境立体感。单就空间而论,无论西北锦江、玉垒,或者城南后主祠庙,都是远处景物;开端“花近高楼”却近在咫尺之间。远景近景互相配合,便使诗境界阔大雄浑而无豁落空洞遗憾。

历代诗家对于此诗评价极高。清人浦起龙评论说:“声宏势阔,自然杰作。”(《读杜心解》卷四)沈德潜更为推崇说:“气象雄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唐诗别裁》卷十三)

5、《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巍峨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峰顶。

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注释

⑴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尊称。夫:读“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如何:怎么样。

⑵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原是春秋战国时代两个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青未了:指郁郁苍苍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青:指苍翠、翠绿美好山色。未了:不尽,不断。

⑶造化:大自然。钟:聚集。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⑷阴阳:阴指山北面,阳指山南面。这里指泰山南北。割:分。夸张说法。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昏晓:黄昏和早晨。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

⑸荡胸:心胸摇荡。曾:同“层”,重叠。

⑹决眦(zì):眦:眼角。眼角(几乎)要裂开。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决:裂开。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⑺会当:终当,定要。凌:登上。凌绝顶,即登上最高峰。

⑻小:形容词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朝气。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语气助词,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可谓匠心独具。

接下来“齐鲁青未了”一句,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答案。它没有从海拔角度单纯形容泰山之高,也不是像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地理特点,在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形象,是上句“青未了”注脚。一个“钟”宇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山前向日一面为“阳”,山后背日一面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天色一昏一晓被割于山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这本是十分正常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泰山一种主宰力量,这力量不是别,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阳光割断,形成不同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形象。这里诗人此用笔使静止泰山顿时充满了雄浑力量,而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创作风格,也在此得到显现。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决眦”二字尤为为传神,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景观而前像着了迷似,想把这一切看个够,看个明白,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这情景使泰山迷人景色表现得更为形象鲜明。“归鸟”是投林还巢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热爱和对祖国山河赞美之情。

末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想法,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仙字精神。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心胸气魄。“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众山小和高大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雄心和气概。 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关键所在, 也是一切有所作为人们所不可缺少。 这就是这两句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原因。正因为泰山崇高伟大不仅是自然也是人文,所以登上极顶想望本身,当然也具备了双重含义。

全诗以诗题中“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这首诗寄托虽然深远,但通篇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若论气骨峥嵘,体势雄浑,更以后出之作难以企及。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网站地图:栏目 TAGS 范文 作文 文案 学科 百科

信息流广告 网络推广 周易 易经 代理招生 二手车 网络营销 招生代理 旅游攻略 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字典 精雕图 戏曲下载 抖音代运营 易学网 互联网资讯 成语 成语故事 诗词 工商注册 注册公司 抖音带货 云南旅游网 网络游戏 代理记账 短视频运营 在线题库 国学网 知识产权 抖音运营 雕龙客 雕塑 奇石 散文 自学教程 常用文书 河北生活网 好书推荐 游戏攻略 心理测试 石家庄人才网 考研真题 汉语知识 心理咨询 手游安卓版下载 兴趣爱好 网络知识 十大品牌排行榜 商标交易 单机游戏下载 短视频代运营 宝宝起名 范文网 电商设计 免费发布信息 服装服饰 律师咨询 搜救犬 Chat GPT中文版 经典范文 优质范文 工作总结 二手车估价 实用范文 爱采购代运营 古诗词 衡水人才网 石家庄点痣 养花 名酒回收 石家庄代理记账 女士发型 搜搜作文 石家庄人才网 铜雕 词典 围棋 chatGPT 读后感 玄机派 企业服务 法律咨询 chatGPT国内版 chatGPT官网 励志名言 河北代理记账公司 文玩 朋友圈文案 语料库 游戏推荐 男士发型 高考作文 PS修图 儿童文学 买车咨询 工作计划 礼品厂 舟舟培训 IT教程 手机游戏推荐排行榜 暖通,电采暖, 女性健康 苗木供应 主题模板 短视频培训 优秀个人博客 包装网 创业赚钱 养生 民间借贷律师 绿色软件 安卓手机游戏 手机软件下载 手机游戏下载 单机游戏大全 免费软件下载 网赚 手游下载 游戏盒子 职业培训 资格考试 成语大全 英语培训 艺术培训 少儿培训 苗木网 雕塑网 好玩的手机游戏推荐 汉语词典 中国机械网 美文欣赏 红楼梦 道德经 网站转让 鲜花 社区团购 社区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