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第1句】: 观沧海中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译文: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原文:观沧海
两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我东行登上了碣石山,观赏那苍茫的大海。只见海水是那样宽阔浩荡,高耸地山岛挺立在海边,树木繁茂,百草丛生。一阵秋风吹过,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从这浩瀚的海洋中,我仿佛看到太阳和月亮的运行,也都是出自于这大海之中。广袤的银河,灿烂的星光,好像也是从这浩渺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我真的很庆幸,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我内心远大的志向吧。
扩展资料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这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观沧海》是后人添加的题目。本诗以“观”字统领全篇,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诗人借景抒情,用洗练的笔法,神奇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点明“观沧海”的地点、方位,并没有写人,但我们却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观海时的勃勃英姿。“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诗人先用粗线条勾勒出大海远景的轮廓,紧接着用“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再层层深入细致描写。
虽然到了秋风萧瑟,草木凋零的季节,但岛上仍然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的感觉。仔细观察之后发现,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诗人面对萧瑟的秋风,却极力描绘大海的辽阔壮美,这种大境界,高格调,正是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远大胸襟抱负的展现。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将苍茫的大海与辽阔无垠的宇宙相联系,慨叹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连日、月、星、汉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一般。
诗人在眼前实景中,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把“眼中”之景和“胸中”之情,交融而成了唯美的艺术境界。
这恰恰是诗人作为一代枭雄,他宏伟的政治抱负,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要建功立业,做到大一同,雄心壮志的表现。正所谓,读其诗观其人,诗的意境开阔,气势雄浑,与曹操这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是高度契合的。
【第2句】: 【观沧海一诗中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抱负的句子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托现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参见《古诗归》卷七钟惺评语)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过去有人说曹操诗歌“时露霸气”(沈德潜语),指的就是《观沧海》这类作品.“霸气”当然是讥评,但如果将“霸气”理解为统一中国的雄心,那么,这种艺术鉴赏的眼光还是可取的.。
【第3句】: 《观沧海》中表达诗人博大胸襟何远大抱负的诗句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的运行好像出没于大海的怀抱之中,灿烂的银河群星好像包孕于大海的母腹之内
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托现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过去有人说曹操诗歌“时露霸气”(沈德潜语),指的就是《观沧海》这类作品。
【第4句】: 观沧海 中最能体现诗人博大胸怀的诗句
一、曹操《观沧海》一诗中最能体现大海宏伟气魄和诗人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两句最能体现大海的宏伟气魄和诗人的博大胸怀,翻译为:雄伟的太阳,灿烂的银河和皎洁的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
二、附原文如下:
观沧海
三国.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三、作者简介: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