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论语.颜渊篇》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论语.子路》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孔子关于’孝‘的语录有那些啊???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回答说:“不要违背礼节。”樊迟替孔子赶车,孔子对他说:“孟孙氏问我怎样做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节。’”樊迟问:“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在世时,要依礼侍奉他们,父母不在世后,要依礼节安葬他们,依礼祭祀他们。”
孟懿子的儿子孟武伯问怎样做是孝,孔子回答说:“做父母的就是担心子女的品行不好,所以,孝顺父母,就要涵养自己的德行,不要使父母担忧。”
子游问怎样做是孝,孔子说:“现在的人所谓孝顺,只是能奉养父母就可以了,但这是很不够的,因为对狗对马,人也能饲养它。如果对父母只能做到奉养而不诚心孝敬的话,那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所以重孝道、事父母,要出于诚敬,而不止于物质上的奉养而已。
孔子告诉弟子:“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因其年高长寿而欢喜,另一方面因其日益衰老而担心。”
孔子还说:“侍奉父母,如果我们觉的父母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我们要婉言相劝。如果父母不听,我们还是要尊敬父母。尽管内心忧虑,对父母却并不怨恨。”
子夏问怎样做是孝,孔子说:“子女侍奉父母能经常和颜悦色是最难的。如果仅仅做到有了事,孩子为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来享受,但是,子女的脸色却很难看,这难道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最后孔子还有一个关于孝的经典对话
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十三经注疏》中在“无后为大”下面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用白话文来解释就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关于《孔子语录》中的一些句子
求知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修身做人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收集孔子最名言的1o条孔子的语录
孔子的十大经典名言
【第1句】: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第2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第3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4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第5句】:德不孤,必有邻。
【第6句】:礼之用,和为贵。
【第7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第8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第9句】: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第10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关于孔子语录
古代一般都是只背下以后再在生活实践中去理解。所以还是不要去背评论。不过你对照着这些评析背可以加深理解和加快记忆。理解了这些评析不记也已经在自己的脑海中了。建议你对着钱穆的《论语新解》背,记得解释等各方面都还不错。加油,不错,现在这么想认真学习古国学的不多啊
关于孔子语录
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要(以他为反面教材)做自省.应该是这个意思。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出处】《论语·里仁》
【大意】见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点。
【提示】这是孔子说的话,也是后世儒家修身养德的座右铭。“见贤思齐”是说好的榜样对自己的震撼,驱使自己努力赶上;“见不贤而内自省”是说坏的榜样对自己的“教益”,要学会吸取教训,不断跟别人堕落下去。孟子的母亲因为怕孟子受到坏邻居的影响,连搬了三次家;杜甫写诗自我夸耀“李邕求识面,王翰愿为邻”,都说明了这种“榜样的作用。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88335【第17句】:html?si=4
孔子语录十则
【第1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第1句】: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第2句】: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第2句】: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
【第3句】: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第3句】: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第4句】: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第4句】: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第5句】: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第6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第6句】: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第7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第7句】: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第8句】: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第8句】: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
【第9句】: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第9句】: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这以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第10句】: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10句】: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孔子关于君子小人的语录
【第1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出自:《论语·里仁》。
译文:君子能够领悟的是道义,小人能够领悟的是利益。
君子与小人价值取向不同,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所谓“利”,是指金钱、财富等物质利益;所谓“义”,是指道义、正义等超越物质利益之上的道德价值。
君子行事都是以义作为根本,做什么不做什么都是与义作比较后才为之的。而小人只讲究私利,以利来衡量,会为利益舍弃道义,做事只想到有没有利可图。
【第2句】: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出自:《论语·子路》。
译文: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君子可以与他周围保持和谐融洽的氛围,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该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虽然常和他人保持一致,但实际并不讲求真正的和谐贯通。
【第3句】: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出自:《论语·述而》。
译文: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君子光明磊落,不忧不惧,胸襟永远是光风霁月,象春风吹拂,清爽和畅,象秋月挥洒,皎洁光华。内心保持这样的境界,与人为善,所以“坦荡荡”。至于小人,总是患得患失,不是觉得别人对不起自己,或者是某件事对自己不利,忙于算计,受各种利欲所驱使,经常陷入忧惧之中,所以总是“长戚戚”。
【第4句】: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出自:《论语·卫灵公》。
译文:君子要求的是自己,小人要求的是别人。
具有君子品行的人,遇到问题先从自身找原因,而那些小人,出现麻烦总是想方设法推卸责任,撇清自己,从不会去反思自己,从自身找原因。
【第5句】: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出自:《论语·颜渊》。
译文: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则与此相反。
作为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