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第1句】: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与上句“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紧密相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控制情绪的必要。
【第2句】: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到过感情的 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作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这句话意在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对于感情的创伤,要“当作心灵的灰烬看”,就“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残垣断壁,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只余下万千感慨,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这就是我们对待往事应有的心态。
【第3句】: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
现实不能逃避,错误还需正视,冷静地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吸取教训,引以为鉴,那样就能够无坚不摧,就可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甚至是不怕孤独,人也就变得坚强了。
【第4句】:早预算新年中必可接到你的信,我们都当作等待什么礼物一般地等着。
寥寥数笔,简单地交代,却让计算时间、等待书信的细节充满了生活的情味,不经意间体现出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牵挂。
【第5句】:能够把不朽的大师的不朽的作品发扬光大,传布到地球上每一个角落去,真是多神圣,多光荣的使命!
“把不朽的大师的不朽的作品发扬光大”巧妙暗示出儿子所从事的艺术事业是不朽的事业;“多神圣,多光荣的使命”毫不矜持地表达出父亲对儿子所从事的事业的支持与理解,对儿子所取得成功的高兴和赞美。
【第6句】:多少过分的谈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总算我的教育没有白费,你二十年的折磨没有白受!你能坚强,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
首先赞许儿子在成功面前没有昏头、没有因为赞美而骄傲的对待荣誉的冷静而平静的态度,然后回首“我的教育”和“你二十年的折磨”并对它们进行了肯定,最后说到“坚强”,这里“坚强”的意思已不是挺住困难,而是要挺住成功,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不要因暂时的成功而放弃进一步的追求。
【第7句】: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
当代哲学家周国平说过:“孤独、寂寞和无聊是三种不同的境界,分别属于精神、感情和事务的层面;只有内心世界丰富的人,对精神与灵魂有着执著追求的人,对人间充满爱的人,才可能体验真正的孤独;孤独产生于爱……”傅雷对孤独的理解,与之有所不同,傅雷相信:“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不是纯洁到像明镜一般,怎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怎能打动听众的心灵?”正因为赤子之心是最纯洁的,它不含私心杂念,没有欲望纷争,只容纳人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感情,所以“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赤子的现实生活也许境遇不佳、缺少知音,甚至会遭到误解和排斥,身边的世界让他孤独;但人类最纯洁最美好的感情与思想,是相通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将成为他的知音和朋友。这心灵的朋友,这精神的世界,足以让他无惧身边的孤独,永远不感到精神的孤独!就是这些心灵的朋友和美好的情感,成为赤子创造的博大宽广的精神世界。
赤子之心无比纯洁,剔除了纷纭杂念,才可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并以之“打动听众的心灵”。才可能达到艺术的最高境界、人生的最高境界。
【第8句】:河,莱茵,江声浩荡……钟声复起,天已黎明……中国正到了“复旦”的黎明时期,但愿你做中国的——新中国的——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滔滔不竭的流水,流到每个人的心坎里去,把大家都带着,跟你一块到无边无岸的音响的海洋中去吧!名闻世界的扬子江与黄河,比莱茵河的气势还要大呢!……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有这种诗人灵魂的传统的民族,应该有气吞斗牛的表现才对。
中国已经解放,新中国到了要复兴要发展的时候了,滔滔不竭的黄河长江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文明,被这般伟大的文明之河哺育过的艺术家,更应该有着磅礴的大气,有着奋进的豪气,努力进取,执著追求。
【第9句】:你说常在矛盾与快乐之中,但我相信艺术家没有矛盾不会进步,不会演变,不会深入。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
文中提到罗曼·罗兰笔下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以贝多芬为原型),说傅聪常以克利斯朵夫自命,其个性也与之相像;又说“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其意旨在鼓励儿子像贝多芬一样不惧矛盾,勇敢面对,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趋向完美。
【第10句】:“在公共团体中,赶任务而妨碍正常学习是免不了的,这一点我早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坚定的意志和立场,向领导婉转而有力的去争取。否则出国的准备又能做到多少呢?——特别是乐力方面,我一直放心不下。从今以后,处处都要靠你个人的毅力、信念与意志——实践的意志。”
赏析:千叮咛万嘱咐,父母心放不住。儿子面临社会千变万化,如何应对,作为父母百感交集。用自己走过的经验,提醒儿子少走怨路,多踏捷径。这是天下父母的想法。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父母心中托起太阳的希望。父母走的弯路,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辙,希望他们能比自己“更上一层楼”。青春期的我们,应该放下逆反的心理,听从父母的教训,理解父母的苦心。其实,这也是为了我们自己好,为了我们以后的生活更加轻松、快乐。
【第11句】:“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赏析:。从上面的语句,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傅雷的爱子情深。对于长大的儿子,希望他茁壮成长,向外发展,但又不忍孩子远离身边。
【第12句】:“望你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问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当然那是要靠你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非克服不可。对于你的感情问题,我向来不参加任何意见,觉得你各方面都在进步,你是聪明人,自会觉悟的。我既是你妈妈,我们是体戚相关的骨肉,不得不要唠叨几句,加以规劝。”
赏析:要说还是母亲的心细,父亲在儿子前途上,用心良苦,而母亲在最细微的地方——儿子的感情问题着手,给儿子一明确的道路方向。告诉他如何处理自己的感情与事业的问题,让儿子明白着重点是那里。我们也应接受傅雷妻子的教训,我们应该明白自己的重点,明白自己的任务以及道路和方向,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把握住方向的分寸。这样有助于我们成功。
【第13句】: “孩子,我谑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你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赏析:离别之时,父亲傅雷自责对儿子的管教严格,手段“残忍”。竟然成了自己的错误。哎,其实这是爱子情深啊!“少时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傅雷老师在儿子幼时,严加管教、一丝不苟,“残忍地虐待”了儿子傅聪。听来笑话,哪里有父亲虐待自己的亲生骨肉的呢?俗话说得好,棍棒底下出孝子,而傅雷老师用的是严父底下出才子。平时,父母对我们实行“暴力”的时候,我们应该抱有理解的态度,我们要体谅父母的心急如焚。因为他们这么做是对我们好,也是恨铁不成钢。毕竟父母们都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啊!
【第14句】: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沉浮。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廊清无累,真正解脱。
赏析:第一个前半句是作者认为有追求、希望和敢于挑战的人生才有意义,后半句是说当一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积累到一定境界,各方面修养都很高时,就能平静 淡然的看待一切,这和一潭死水的生活是不同的。
【第15句】:孩子,可怕的敌人不一定是面目狰狞的,和颜悦色、一腔热血的友情,有时也会耽误你许许多多宝贵的光阴。
赏析:告诫年轻人,不要沉溺于热烈的友情,友谊虽然不可或缺,但过度的沉醉还是对你我不利,说实话,他说的这种友情如果任何一个年轻人遇到了,都是无比幸运的,因为它很美好,美好到你无法抗拒,要珍惜,因为它很珍贵,但别无法自拔,年轻人还有更多更重要的事去做。
【第16句】: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从此以后你可以孤军奋斗了。
赏析:他讲的是态度上的问题,态度决定一切,要有信心和坚强的毅力,有心去做每一样东西,成功是不会离你远去的。拥有了这些,成熟的你不应该在依靠别人,有了能力,出去闯出自己的事业,那才是一个成功的自己。
【第17句】:还有《梦李白》、《天末怀李白》几首,也是缠绵悱恻,至情至性,非常动人的。但比起苏、李的离别诗来,似乎还缺少一些浑厚古朴。
赏析:这句话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更加形象、具体地表现出苏轼与李白比起诗圣杜甫的离别诗更加雄厚、感人、古朴的风格的诗风。同时还举了一些例子,让这个读者的感受更加真切。
【第18句】:据预测今年的潮水特别大,有高出黄浦江数尺的可能,为预防起见,故特别忙碌辛苦。长江淮河水患已有数月之久,非常艰苦,为了抢修抢救,不知牺牲了多少生命,同时又保全了多少生命财产。
赏析:这里是文中的一个小片段,交代了故事的背景。这句话一开始就用估计的方式表现出潮水之大、之迅猛。而真正交代背景的是后面“牺牲”与“保全”两个词。用自己的生命保全他人的生命和财产,这是一个英雄的时代,这句话的气氛,也是一个黑色的、催人泪下的气氛。
【第19句】:我译的服尔德到昨夜终算完成,寄到北京去。从初译以后,至寄出为止,已改过六道,仍嫌不够古雅,十八世纪风格传达不出。
赏析:单单从这句话中,我们就能很容易地感受到父亲的性格。他是一个典型的完美主义派,一切他热爱的事都要做到最好。文中“已该过六道”、“仍嫌不够”、“传达不出”都能具体地表现出父亲这完美主义的性格。
傅雷家书一九五四年好句并赏析
【第1句】: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与上句“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紧密相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控制情绪的必要。
【第2句】: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到过感情的 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作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这句话意在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对于感情的创伤,要“当作心灵的灰烬看”,就“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残垣断壁,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只余下万千感慨,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这就是我们对待往事应有的心态。
【第3句】: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
现实不能逃避,错误还需正视,冷静地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吸取教训,引以为鉴,那样就能够无坚不摧,就可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甚至是不怕孤独,人也就变得坚强了。
【第4句】:早预算新年中必可接到你的信,我们都当作等待什么礼物一般地等着。
寥寥数笔,简单地交代,却让计算时间、等待书信的细节充满了生活的情味,不经意间体现出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牵挂。
【第5句】:能够把不朽的大师的不朽的作品发扬光大,传布到地球上每一个角落去,真是多神圣,多光荣的使命!
“把不朽的大师的不朽的作品发扬光大”巧妙暗示出儿子所从事的艺术事业是不朽的事业;“多神圣,多光荣的使命”毫不矜持地表达出父亲对儿子所从事的事业的支持与理解,对儿子所取得成功的高兴和赞美。
【第6句】:多少过分的谈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总算我的教育没有白费,你二十年的折磨没有白受!你能坚强,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
首先赞许儿子在成功面前没有昏头、没有因为赞美而骄傲的对待荣誉的冷静而平静的态度,然后回首“我的教育”和“你二十年的折磨”并对它们进行了肯定,最后说到“坚强”,这里“坚强”的意思已不是挺住困难,而是要挺住成功,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不要因暂时的成功而放弃进一步的追求。
【第7句】: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
当代哲学家周国平说过:“孤独、寂寞和无聊是三种不同的境界,分别属于精神、感情和事务的层面;只有内心世界丰富的人,对精神与灵魂有着执著追求的人,对人间充满爱的人,才可能体验真正的孤独;孤独产生于爱……”傅雷对孤独的理解,与之有所不同,傅雷相信:“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不是纯洁到像明镜一般,怎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怎能打动听众的心灵?”正因为赤子之心是最纯洁的,它不含私心杂念,没有欲望纷争,只容纳人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感情,所以“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赤子的现实生活也许境遇不佳、缺少知音,甚至会遭到误解和排斥,身边的世界让他孤独;但人类最纯洁最美好的感情与思想,是相通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将成为他的知音和朋友。这心灵的朋友,这精神的世界,足以让他无惧身边的孤独,永远不感到精神的孤独!就是这些心灵的朋友和美好的情感,成为赤子创造的博大宽广的精神世界。
赤子之心无比纯洁,剔除了纷纭杂念,才可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并以之“打动听众的心灵”。才可能达到艺术的最高境界、人生的最高境界。
【第8句】:河,莱茵,江声浩荡……钟声复起,天已黎明……中国正到了“复旦”的黎明时期,但愿你做中国的——新中国的——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滔滔不竭的流水,流到每个人的心坎里去,把大家都带着,跟你一块到无边无岸的音响的海洋中去吧!名闻世界的扬子江与黄河,比莱茵河的气势还要大呢!……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有这种诗人灵魂的传统的民族,应该有气吞斗牛的表现才对。
中国已经解放,新中国到了要复兴要发展的时候了,滔滔不竭的黄河长江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文明,被这般伟大的文明之河哺育过的艺术家,更应该有着磅礴的大气,有着奋进的豪气,努力进取,执著追求。
【第9句】:你说常在矛盾与快乐之中,但我相信艺术家没有矛盾不会进步,不会演变,不会深入。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
文中提到罗曼·罗兰笔下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以贝多芬为原型),说傅聪常以克利斯朵夫自命,其个性也与之相像;又说“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其意旨在鼓励儿子像贝多芬一样不惧矛盾,勇敢面对,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趋向完美。
【第10句】:“在公共团体中,赶任务而妨碍正常学习是免不了的,这一点我早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坚定的意志和立场,向领导婉转而有力的去争取。否则出国的准备又能做到多少呢?——特别是乐力方面,我一直放心不下。从今以后,处处都要靠你个人的毅力、信念与意志——实践的意志。”
赏析:千叮咛万嘱咐,父母心放不住。儿子面临社会千变万化,如何应对,作为父母百感交集。用自己走过的经验,提醒儿子少走怨路,多踏捷径。这是天下父母的想法。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父母心中托起太阳的希望。父母走的弯路,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辙,希望他们能比自己“更上一层楼”。青春期的我们,应该放下逆反的心理,听从父母的教训,理解父母的苦心。其实,这也是为了我们自己好,为了我们以后的生活更加轻松、快乐。
【第11句】:“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赏析:。从上面的语句,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傅雷的爱子情深。对于长大的儿子,希望他茁壮成长,向外发展,但又不忍孩子远离身边。
【第12句】:“望你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问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当然那是要靠你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非克服不可。对于你的感情问题,我向来不参加任何意见,觉得你各方面都在进步,你是聪明人,自会觉悟的。我既是你妈妈,我们是体戚相关的骨肉,不得不要唠叨几句,加以规劝。”
赏析:要说还是母亲的心细,父亲在儿子前途上,用心良苦,而母亲在最细微的地方——儿子的感情问题着手,给儿子一明确的道路方向。告诉他如何处理自己的感情与事业的问题,让儿子明白着重点是那里。我们也应接受傅雷妻子的教训,我们应该明白自己的重点,明白自己的任务以及道路和方向,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把握住方向的分寸。这样有助于我们成功。
【第13句】: “孩子,我谑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你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赏析:离别之时,父亲傅雷自责对儿子的管教严格,手段“残忍”。竟然成了自己的错误。哎,其实这是爱子情深啊!“少时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傅雷老师在儿子幼时,严加管教、一丝不苟,“残忍地虐待”了儿子傅聪。听来笑话,哪里有父亲虐待自己的亲生骨肉的呢?俗话说得好,棍棒底下出孝子,而傅雷老师用的是严父底下出才子。平时,父母对我们实行“暴力”的时候,我们应该抱有理解的态度,我们要体谅父母的心急如焚。因为他们这么做是对我们好,也是恨铁不成钢。毕竟父母们都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啊!
【第14句】: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沉浮。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廊清无累,真正解脱。
赏析:第一个前半句是作者认为有追求、希望和敢于挑战的人生才有意义,后半句是说当一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积累到一定境界,各方面修养都很高时,就能平静 淡然的看待一切,这和一潭死水的生活是不同的。
【第15句】:孩子,可怕的敌人不一定是面目狰狞的,和颜悦色、一腔热血的友情,有时也会耽误你许许多多宝贵的光阴。
赏析:告诫年轻人,不要沉溺于热烈的友情,友谊虽然不可或缺,但过度的沉醉还是对你我不利,说实话,他说的这种友情如果任何一个年轻人遇到了,都是无比幸运的,因为它很美好,美好到你无法抗拒,要珍惜,因为它很珍贵,但别无法自拔,年轻人还有更多更重要的事去做。
【第16句】: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从此以后你可以孤军奋斗了。
赏析:他讲的是态度上的问题,态度决定一切,要有信心和坚强的毅力,有心去做每一样东西,成功是不会离你远去的。拥有了这些,成熟的你不应该在依靠别人,有了能力,出去闯出自己的事业,那才是一个成功的自己。
【第17句】:还有《梦李白》、《天末怀李白》几首,也是缠绵悱恻,至情至性,非常动人的。但比起苏、李的离别诗来,似乎还缺少一些浑厚古朴。
赏析:这句话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更加形象、具体地表现出苏轼与李白比起诗圣杜甫的离别诗更加雄厚、感人、古朴的风格的诗风。同时还举了一些例子,让这个读者的感受更加真切。
【第18句】:据预测今年的潮水特别大,有高出黄浦江数尺的可能,为预防起见,故特别忙碌辛苦。长江淮河水患已有数月之久,非常艰苦,为了抢修抢救,不知牺牲了多少生命,同时又保全了多少生命财产。
赏析:这里是文中的一个小片段,交代了故事的背景。这句话一开始就用估计的方式表现出潮水之大、之迅猛。而真正交代背景的是后面“牺牲”与“保全”两个词。用自己的生命保全他人的生命和财产,这是一个英雄的时代,这句话的气氛,也是一个黑色的、催人泪下的气氛。
【第19句】:我译的服尔德到昨夜终算完成,寄到北京去。从初译以后,至寄出为止,已改过六道,仍嫌不够古雅,十八世纪风格传达不出。
赏析:单单从这句话中,我们就能很容易地感受到父亲的性格。他是一个典型的完美主义派,一切他热爱的事都要做到最好。文中“已该过六道”、“仍嫌不够”、“传达不出”都能具体地表现出父亲这完美主义的性格。
傅雷家书好段及赏析
傅雷家书好段及赏析:
【第1句】:只有傻瓜才自己碰了钉子方始回头;聪明人看见别人吃亏就学了乖。
赏析:傻瓜与聪明人的区别就是,聪明人可以从别人的经历和故事中学会总结,从而让自己少走弯路和做出错误的决定,而傻瓜则没有这样悟性。
【第2句】: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其所能,无愧于心。
赏析: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就是说我们只要努力过,竭尽所能的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不论结果如何,都不要太过介怀,无愧于心即可。
【第3句】: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
赏析:傅雷夫妇告诉傅聪,人的胸怀往往和阅历有关,例如同情心,在普通人的心里并没有深刻的感触,但对于有阅历经历深刻痛苦的人来说,就会感同身受,也就更加有怜悯之心了。
【第4句】: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
赏析:这句话堪称至理名言,很多人在获得胜利之后,时常就会放松警惕,从而犯下重大的错误,导致了无可挽回的结果,越是胜利的时刻,越是要警惕和自省。
【第5句】:母性的伟大不在于理智,而在于那种直觉的感情。
赏析:我们经常赞美母爱的伟大,那么母爱到底为什么伟大呢?相信很多人都会说无私两个字,虽然没错,但真正伟大的地方在于母爱是一种直觉,而不是出于理智的思索,是出于一种本能反应。
【第6句】:孩子,可怕的敌人不一定是面目狰狞的,和颜悦色、满腔热血的友情,有时也会耽误你许多宝贵的时间。
赏析:在傅雷家书中,这句话给了我很深刻的感悟,在我们的人生中,会遇到很多敌人,我们往往将敌人的定义过于狭隘,一些事情花费了我们很多时间,这些事情也是我们的敌人,例如友情,我们交了很多朋友,但真正有质量的又有几个呢?这样的敌人是不容易引起警觉的,需要我们自己领悟和识别。
【第7句】:既然生活在金钱世界中,就不能不好好地控制金钱,才不致为金钱所奴役。
赏析:我非常赞同傅雷夫妇的这个观点,有很多人被冠以财奴的帽子,但实际上,在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金钱,你的人生和生活都需要这种货物交换介质,金钱也可以让我们生活的更好。因此我们需要学会理财和控制好金钱,让其为我们服务,但不能被其奴役。
【第8句】:理直也不要气壮,得理也要饶人。
赏析:俗话说,得饶人处且饶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挫折和苦难,因此我们应该怀着一颗博大的胸怀和宽容之心,做一个有胸怀的人。
【第9句】: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的;即使人家一时不了解,日后仍会了解的。
赏析:傅雷告诉儿子,做人需要真诚,这是与人交往的基础,我非常赞同,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如此,如果要交到一些真正的朋友,必须是相互真诚的,而且真诚的心迟早会被人们所了解和感受到。
【第10句】:不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不经劫难磨炼的超脱是轻佻的,逃避现实的明哲是卑怯的;中庸,苟且,小智小慧,是我们的致命伤。
赏析:我非常喜欢傅雷家书里的这句话,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情商很高,但实际上,他们不过是从中庸之道中继承了一部分思想罢了,小智小慧而已,他们的舍弃、超脱、明哲保身,不过是虚伪的代表名词,经不起时间和道德的检验,而这些是我们的致命伤。
扩展资料:
【第1句】:《傅雷家书》是2024年译林出版社重新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傅雷、朱梅馥、傅聪,编者是傅敏。《傅雷家书》最早出版于1981年,《傅雷家书》的出版是当时轰动性的文化事件,三十多年来一直畅销不衰。它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
【第2句】:这些家书开始于1954年傅聪离家留学波兰,终结至1966年傅雷夫妇“文革”中不堪凌辱,双双自尽。十二年通信数百封,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也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傅雷夫妇非常细心,儿子的信都妥善收藏,重点内容则分类抄录成册。
参考资料:傅雷家书-百度百科
傅雷家书片段摘录及赏析,摘录不少于5段,每段不少于200字,赏析不少于100字。真的很急啊,一定要够字数!
寒假作业~我也为这事愁呢~
一、傅雷的爱子情深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前面的语句摘自《傅雷家书》,是 傅雷老师写给他儿子傅聪的。从上面的语句,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傅雷的爱子情深。对于长大的儿子,希望他茁壮成长,向外发展,但又不忍孩子远离身边。其实家长都是这样的,从八月怀胎到十月分娩,家长辛辛苦苦,一步步将儿女哺育成人,为的就是希望子女才有所用,以后不至于露宿街头。而,儿女成才之际,亦是离开屋檐独飞之时。作为父母,既为他们而高兴,也为此伤心难过。毕竟是骨肉之情。作为我们应该体会、理解父母的苦心,让父母看到他们想看的一幕——我们快快乐乐的生活,也算是报答了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
二、傅雷对儿子的鼓励
“以演奏而论,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非常细腻,tonecolour变化的确很多。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很感动。好孩子,我真该夸奖你几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刚从昆明回沪的时期,你真是从低洼中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从此注意整个的修养,将来一定能攀蹬峰顶。”
这是傅雷老师,听过儿子傅聪的录音后,对儿子所讲评的。这里面包括了,傅老师对儿子的录音,精细的分析,以及客观的赞赏。并且在后面提到了对儿子的希望。这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既要体现出自己对孩子的肯定,让其有努力拼搏的决心,以及会成功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给孩子指明了前进的路线,发展的方向。而我们当子女的,也应在父母指引的道路上,吸取父母的经验,取长补短发展自己的新道路。
三、傅雷的嘱咐
“在公共团体中,赶任务而妨碍正常学习是免不了的,这一点我早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坚定的意志和立场,向领导婉转而有力的去争取。否则出国的准备又能做到多少呢?——特别是乐力方面,我一直放心不下。从今以后,处处都要靠你个人的毅力、信念与意志——实践的意志。”
千叮咛万嘱咐,父母心放不住。儿子面临社会千变万化,如何应对,作为父母百感交集。用自己走过的经验,提醒儿子少走怨路,多踏捷径。这是天下父母的想法。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父母心中托起太阳的希望。父母走的弯路,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辙,希望他们能比自己“更上一层楼”。青春期的我们,应该放下逆反的心理,听从父母的教训,理解父母的苦心。其实,这也是为了我们自己好,为了我们以后的生活更加轻松、快乐。
二零零五年八月五日、六日至七日晚
一九五四年傅聪赴波兰学习钢琴,出国后他与老爸傅雷就有过许多通信。一个文学艺术翻译家竟有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造诣,还有出国留学的经历,凭这些,傅雷万里之外殷切地注视着聪的每一次心脏的律动,设身处地预想着聪在要走去的道路上会遇到的各种可能的情景,设计着如何对待。
傅雷家书共收录五四至六六年间傅雷寄傅聪的一百二十五封、寄傅敏的两封附其妻朱梅馥寄傅聪的一封信。
儿子出国后不久,傅雷陷入了沉思,便回忆起小时侯对傅聪十分严格的施教,的确是太狠了,他后悔“可怜过了四十五岁,父性才真正觉醒”,“而正在爱的最深切的关头,偏偏来了别离”。信中傅雷向儿子道歉:“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再严格的管教也无须跪着磕头似地道歉,教育应该,总的就是与儿子别离后的思念。归根结底还是老爸对儿子的爱。看了这三封信想必儿子更激起了对过去的恶魔如今的天使的他的复杂的感情,有恨却早已被爱所掩盖。从此就一定会刻苦学琴,别辜负了父母的爱和自己的梦。
到波兰后,儿子勤奋练琴,水平有大幅地提高。各地的乐团和交响乐队纷纷邀请他参加音乐会。儿子的演奏,老爸聆听得透彻又全面,全面又真实。每次听完儿子的演奏,千言万语就全涌到了笔上。先是傅聪市三的告别会,他评价说:“效果甚好,就是低音部分模糊得很;琴声太扬,象我第一天晚上到小礼堂空屋子里去听的情形”。后是傅聪当年八月的音乐会,他推测说:“主要是先没试琴,一上去听见‘tone’大,已自吓了一跳,‘touch’不平均,又吓了一跳,‘pedal’不好,再吓了一跳。这三个刺激是你二十日上台紧张的最大原因。”傅雷不仅清楚地听准琴声,而且还明确地摸透心理。对儿子的成功缺误尽不含糊不含杂地指在信中。分析这么认真,不像是有空塞耳机兴口的一翻感憾,总的就是对儿子成才的信赖。归根结底还是老爸对儿子的爱。看了这五封信想必儿子更激起了对艺术的热衷情,执著地追随美。最后次年二月的大赛,傅聪弹了个好的名次。
艺术外,傅雷信中还谈及文学、礼仪、人生观等各方面。文学上,他写道:“《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小弦切切’一段,好比staccato,象琵琶的声音极切;而‘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几句,等于一个长的pause。‘银瓶......水浆迸’两句,,又是突然的attack,声势雄壮”;礼仪上,他写道:“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使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道理上,他也写道:“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谈文学,能看穿诗韵和琴的联系;说礼仪,能教好基本的规矩;论道理,能说出起伏的实质,讲什么傅雷都最透最明。虽是远得很,教育始终不改变。傅雷不愧是当棒了老爸的!
这本书通翻最大地觉得父爱给予的帮助和教育,其次才是话题内容。就傅聪言,正因为傅雷长期不略地写信,努力成了这个更有道德有水平的艺术家;就个人而言,我也多同感,常更老爸谈谈又长知识长道德,真的不错。傅雷家书是父子爱的结晶,是不作广告的教育宝典。确实精彩!
这两封家书,分别写于儿子消沉苦闷和欣喜成功的时候,从两个方面表达了傅雷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以两种不同的风格展现了傅雷对儿子的舐犊深情,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真切感受。
第一封家书,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第二封信,写在儿子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前者,如和风细雨,款款相慰;后者,则满怀欣喜,激情洋溢。前者偏重理性,后者充满感情。但融汇、贯穿于两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第一封信的开始,傅雷首先宽慰儿子:不必担心父母会因为知道了孩子的精神消沉而烦恼或不安。而且,孩子向父母诉苦,在家信中发泄,乃是情理之中的事。接着告诉儿子: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那么,应该如何面对情绪上的跌宕呢?首先,应该对这一切泰然处之,尽量让心理保持平衡,不至于受伤。“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他还用“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的比喻,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其次,“慢慢”“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情”,即冷静、客观地分析前因后果,吸取教训,引为借鉴。“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从而越来越坚强。对于感情的创作,要“当做心灵的灰烬看”,就“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断壁残垣,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这时候,即使亲历过战斗的人,纵有万千感慨,也不会再像当初那样身不由己、欲死欲活。这个比喻,十分真切地表达出所有“过来人”回首“过来事”的心情——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
第二封信,起因于傅聪在音乐会上的历功演出。孩子的成功总是父母最大的幸福与骄傲,但傅雷与其他父母不同的是,他的幸福与激动还来自于艺术的成功、祖国的光荣。“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我们也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作为父亲的傅雷,毫不矜持地对儿子表达了他异常激动的心情:“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
若是一般的父母,也许仅止于此了,而傅雷的伟大,就在于他借助儿子的成功之机,给予了他更多的艺术砥砺,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他首先赞许儿子:“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而这,正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如果说,上一封信是要儿子在消沉时保持坚强,那么,这里所说的成功时“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更是坚强的表现。只有做到了坚强,才能永远不怕孤独。傅雷对“坚强”含义的理解,浸透了人生的感悟,十分耐人寻味。“坚强”的最高境界,乃是保持一颗纯洁的“赤子之心”。因为“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这可以说已经是人生至境了!
接下来,傅雷奔放的思绪又从艺术飞到了中国的“黎明”。他从傅聪如流水般的演奏风格中,想到了克里斯朵夫,进而想到了新中国的“复旦”,想到了滔滔不竭的中华文明。他激励儿子,被这般伟大的文明之河哺育过的艺术家,“应该有气冲斗牛的表现才对”,洋溢着对新中国的热情,对中华文化的信心。
书信最后,傅雷再次回到了情绪的“矛盾与快乐”问题。第一封信里,他曾说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这一次,他又强调“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从而鼓励儿子,要勇敢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趋向“完美”,让“完美”的地平线永远激励着我们向前进。
虽然有些不符合要求,但自己改改就可以了
《傅雷家书》的好句及赏析,要三十句啊,谢啦。。。
1:“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到过感情的ruin,…………要像对古战场一般存着凭吊的情怀。”
赏析:这句话意在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面对古战场,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是我们对待往事应有的心态。
【第2句】: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
赏析:赤子之心是最纯洁的,它剔除私心杂念,远离欲望纷争,只容纳人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感情,所以“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赤子的现实生活也许境遇不佳、缺少知音,身边的世界让他孤独;但人类最纯洁最美好的感情与思想,是相通而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将成为他的知音和朋友。就是这些心灵的朋友和美好的情感,成为赤子创造的博大宽广的精神世界。
【第3句】: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创伤,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的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赏析:这句话意在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对于感情的创伤,要“当做心灵的灰烬看”,就“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断壁残垣,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只余下万千感慨,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这就是我们对待往事应有的心态。
、“以演奏而论,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非常细腻,tonecolour变化的确很多。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很感动。好孩子,我真该夸奖你几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刚从昆明回沪的时期,你真是从低洼中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从此注意整个的修养,将来一定能攀蹬峰顶。”
赏析:这是傅雷老师,听过儿子傅聪的录音后,对儿子所讲评的。这里面包括了,傅老师对儿子的录音,精细的分析,以及客观的赞赏。并且在后面提到了对儿子的希望。这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既要体现出自己对孩子的肯定,让其有努力拼搏的决心,以及会成功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给孩子指明了前进的路线,发展的方向。而我们当子女的,也应在父母指引的道路上,吸取父母的经验,取长补短发展自己的新道路。
【第3句】:“在公共团体中,赶任务而妨碍正常学习是免不了的,这一点我早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坚定的意志和立场,向领导婉转而有力的去争取。否则出国的准备又能做到多少呢?——特别是乐力方面,我一直放心不下。从今以后,处处都要靠你个人的毅力、信念与意志——实践的意志。”
赏析:千叮咛万嘱咐,父母心放不住。儿子面临社会千变万化,如何应对,作为父母百感交集。用自己走过的经验,提醒儿子少走怨路,多踏捷径。这是天下父母的想法。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父母心中托起太阳的希望。父母走的弯路,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辙,希望他们能比自己“更上一层楼”。青春期的我们,应该放下逆反的心理,听从父母的教训,理解父母的苦心。其实,这也是为了我们自己好,为了我们以后的生活更加轻松、快乐。【第6句】:“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赏析:。从上面的语句,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傅雷的爱子情深。对于长大的儿子,希望他茁壮成长,向外发展,但又不忍孩子远离身边。【第7句】: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创伤,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的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赏析:这句话意在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对于感情的创伤,要“当做心灵的灰烬看”,就“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断壁残垣,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只余下万千感慨,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这就是我们对待往事应有的心态。
、“望你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问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当然那是要靠你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非克服不可。对于你的感情问题,我向来不参加任何意见,觉得你各方面都在进步,你是聪明人,自会觉悟的。我既是你妈妈,我们是体戚相关的骨肉,不得不要唠叨几句,加以规劝。”
赏析:要说还是母亲的心细,父亲在儿子前途上,用心良苦,而母亲在最细微的地方——儿子的感情问题着手,给儿子一明确的道路方向。告诉他如何处理自己的感情与事业的问题,让儿子明白着重点是那里。我们也应接受傅雷妻子的教训,我们应该明白自己的重点,明白自己的任务以及道路和方向,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把握住方向的分寸。这样有助于我们成功。
【第9句】:“孩子,我谑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你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赏析:离别之时,父亲傅雷自责对儿子的管教严格,手段“残忍”。竟然成了自己的错误。哎,其实这是爱子情深啊!“少时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傅雷老师在儿子幼时,严加管教、一丝不苟,“残忍地虐待”了儿子傅聪。听来笑话,哪里有父亲虐待自己的亲生骨肉的呢?俗话说得好,棍棒底下出孝子,而傅雷老师用的是严父底下出才子。平时,父母对我们实行“暴力”的时候,我们应该抱有理解的态度,我们要体谅父母的心急如焚。因为他们这么做是对我们好,也是恨铁不成钢。毕竟父母们都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啊!【第10句】: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沉浮。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廊清无累,真正解脱。
赏析:第一个前半句是作者认为有追求、希望和敢于挑战的人生才有意义,后半句是说当一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积累到一定境界,各方面修养都很高时,就能平静 淡然的看待一切,这和一潭死水的生活是不同的。
【第11句】:孩子,可怕的敌人不一定是面目狰狞的,和颜悦色、一腔热血的友情,有时也会耽误你许许多多宝贵的光阴。
赏析:告诫年轻人,不要沉溺于热烈的友情,友谊虽然不可或缺,但过度的沉醉还是对你我不利,说实话,他说的这种友情如果任何一个年轻人遇到了,都是无比幸运的,因为它很美好,美好到你无法抗拒,要珍惜,因为它很珍贵,但别无法自拔,年轻人还有更多更重要的事去做。
【第12句】: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从此以后你可以孤军奋斗了。
赏析:他讲的是态度上的问题,态度决定一切,要有信心和坚强的毅力,有心去做每一样东西,成功是不会离你远去的。拥有了这些,成熟的你不应该在依靠别人,有了能力,出去闯出自己的事业,那才是一个成功的自己。
14楼【第13句】:还有《梦李白》、《天末怀李白》几首,也是缠绵悱恻,至情至性,非常动人的。但比起苏、李的离别诗来,似乎还缺少一些浑厚古朴。
赏析:这句话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更加形象、具体地表现出苏轼与李白比起诗圣杜甫的离别诗更加雄厚、感人、古朴的风格的诗风。同时还举了一些例子,让这个读者的感受更加真切。
【第14句】:据预测今年的潮水特别大,有高出黄浦江数尺的可能,为预防起见,故特别忙碌辛苦。长江淮河水患已有数月之久,非常艰苦,为了抢修抢救,不知牺牲了多少生命,同时又保全了多少生命财产。
赏析:这里是文中的一个小片段,交代了故事的背景。这句话一开始就用估计的方式表现出潮水之大、之迅猛。而真正交代背景的是后面“牺牲”与“保全”两个词。用自己的生命保全他人的生命和财产,这是一个英雄的时代,这句话的气氛,也是一个黑色的、催人泪下的气氛。【第15句】:我译的服尔德到昨夜终算完成,寄到北京去。从初译以后,至寄出为止,已改过六道,仍嫌不够古雅,十八世纪风格传达不出。
赏析:单单从这句话中,我们就能很容易地感受到父亲的性格。他是一个典型的完美主义派,一切他热爱的事都要做到最好。文中“已该过六道”、“仍嫌不够”、“传达不出”都能具体地表现出父亲这完美主义的性格。
哥啊,我实在是没了 请采纳吧
《傅雷家书》的读书笔记(也可以是好句欣赏或摘录心得) 共9篇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傅雷家书》摘编了1954年-1966年傅雷暨夫人写给儿傅聪、傅敏等的中外家信185封,其中大部分是写给出洋在外并最终成为著名钢琴演奏家的大儿傅聪的信件。洋洋万言,字字意涌动,阅者无不为傅雷教的精神感动。信中有对过去教过于严格的悔赎,有对儿进步的表扬和鼓励,有对音乐和艺术的指导和探讨,有对党和国家建设及运动的看法和意见,有对儿生活的嘘问和关心,“贯穿全部家书的情义,就是要儿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看一部家信录,就是看一片傅雷的“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冰心世界,我们不光明白了傅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翻译名家的原因,更会从中学到如何育成才的人生真谛。
我对书中这样一段话感慨良深:“说到不完整……你提到的perfection(完美),其实 perfection(完美)根本不存在的,整个人生,世界,宇宙,都谈不上perfection。……我们一辈的追求,有史以来多少世代人的追求,无非是perfection,但永远是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由此我想到一个故事。以前有一面破碎的镜,碎成了好多片,其中有一片想去找到剩余的,以重新组成原有的镜的面貌。一路上它由于自己有棱有角,滚得很慢,从而领略到了一路的可餐秀色。当它千心万苦地找到了所有碎片,“破镜重圆”时,它成为了一个整圆,滚得很快很快,一路上的风景在刹那间掠过。其实我们都在追求完美,而恰恰是我们现在的不完整,把我们带到了追求完美的境界成了其他一方面相对的完整。而真正当有一天,所谓的完美在身上发生时,我们倒有可能失去很多。
傅雷教是以严厉而著称,我以为他们父的关系固然是不太好的,而读了此书之后,想法有了极大的改变。傅聪至海外留学,与父亲的联系自然只能依靠书信,于是父亲的关爱、鼓励、鞭策、嘱咐便在一封封家书中表露无疑。他们通过书信一起讨论艺术,研究乐曲的内涵,交流对事物的看法,虽然没有母通信时那种嘘寒问暖,但他们之间的默契却是其他无论什么都无可代替的。
看看家书收录的第一封信。傅雷对孩子要求极严,他为人极为严肃,甚至刻板、不近人情。妻子朱梅馥女士是傅雷青梅竹马的恋人,两人情深意笃,相敬如宾。就连她也说有时和傅雷在一起是“精神上备受折磨”。傅雷性格倔强,一生追求艺术第一,真理第一;而傅聪年少气盛,更是一个“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的人,所以导致后来的父子反目,傅聪离家出走。其实还是性格使然。但这件事对傅雷的打击很大,在这封家书里傅雷表达了作为一个父亲的真诚的愧疚之情。我现在明白了并且有了一个结论,这个结论也许有的人不会同意,那就是:一个没做过父亲(母亲)的人也绝不会是一个好的老师。在我看来,在很多方面做父母和做老师是相通的,他们面对的都是孩子,都是要教育的对象,并且都是未成年人,而父母或老师手中有一种权力,这种权力好象是天生的,你拥有它是天经地义的一样,所以他们有时就不免滥用这种宝贵的权力而做出一些让人后悔的事来。傅雷其实就是这样,他可能觉得作为父亲,管教儿子是天经地义的事,而且做父亲的拥有不容质疑的绝对权威,他不允许儿子来挑战这种权威。然而,离别之时,父亲竟自责对儿子的管教严格,手段“残忍”。哎,其实这是爱子情深啊!“少时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傅雷老师在儿子幼时,严加管教、一丝不苟,“残忍地虐待”了儿子傅聪。听来笑话,哪里有父亲虐待自己的亲生骨肉的呢?俗话说得好,棍棒底下出孝子,而傅雷老师用的是严父底下出才子。平时,父母对我们实行“暴力”的时候,我们应该抱有理解的态度,我们要体谅父母的心急如焚。因为他们这么做是对我们好,也是恨铁不成钢。毕竟父母们都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啊!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 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前面的语句摘自《傅雷家书》,是傅雷老师写给他儿子傅聪的。从上面的语句,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傅雷的爱子情深。对于长大的儿子,希望他茁壮成长,向外发展,但又不忍孩子远离身边。其实家长都是这样的,从八月怀胎到十月分娩,家长辛辛苦苦,一步步将儿女哺育成人,为的就是希望子女才有所用,以后不至于露宿街头。而,儿女成才之际,亦是离开屋檐独飞之时。作为父母,既为他们而高兴,也为此伤心难过。毕竟是骨肉之情。作为我们应该体会、理解父母的苦心,让父母看到他们想看的一幕——我们快快乐乐的生活,也算是报答了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
“以演奏而论,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非常细腻,tonecolour变化的确很多。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很感动。好孩子,我真该夸奖你几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刚从昆明回沪的时期,你真是从低洼中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从此注意整个的修养,将来一定能攀蹬峰顶。”
这是傅雷老师,听过儿子傅聪的录音后,对儿子所讲评的。这里面包括了,傅老师对儿子的录音,精细的分析,以及客观的赞赏。并且在后面提到了对儿子的希望。这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既要体现出自己对孩子的肯定,让其有努力拼搏的决心,以及会成功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给孩子指明了前进的路线,发展的方向。而我们当子女的,也应在父母指引的道路上,吸取父母的经验,取长补短发展自己的新道路。
“在公共团体中,赶任务而妨碍正常学习是免不了的,这一点我早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坚定的意志和立场,向领导婉转而有力的去争取。否则出国的准备又能做到多少呢?——特别是乐力方面,我一直放心不下。从今以后,处处都要靠你个人的毅力、信念与意志——实践的意志。”
千叮咛万嘱咐,父母心放不住。儿子面临社会千变万化,如何应对,作为父母百感交集。用自己走过的经验,提醒儿子少走怨路,多踏捷径。这是天下父母的想法。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父母心中托起太阳的希望。父母走的弯路,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辙,希望他们能比自己“更上一层楼”。青春期的我们,应该放下逆反的心理,听从父母的教训,理解父母的苦心。其实,这也是为了我们自己好,为了我们以后的生活更加轻松、快乐。
在这本书中,傅雷曾在信中对傅总说:“家信有好几种作用: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藉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章,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傅雷对他的孩非常关怀,并指引孩走向成功。
《家书》让我了解了什么是细致入微,无微不至,严谨认真……相信所有读过家书的读者对这些特点都深有感触吧。根据自己很少的经验,我觉得,之所以能够如此,很大程度因了书信这种表达、交流或写作方式。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有如此涉及广泛、自然舒畅的作品诞生。他不仅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谈做人,谈修养,甚至于儿子写错字,父亲也会“郑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纠正。也正是这种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论文,译作),使得我们可以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著名文艺评论家、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学问的细致、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作风。如果说《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经典的“教子篇”,那么,我想首先而最具这种意义的应当是这种态度和作风。不仅限于此,还有,傅雷先生由于自己的学识、思想而能将任何大事小事阐发出深刻但绝不艰涩的道理,从而给人以启发。 当然,我不认为它仅仅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教子篇”,对于像我这样并非艺术学徒(狭义)的读者,这些家书仍不失其伟大。书中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时时给人深刻的开导。其中贯穿始终,我以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做人、修养以及学问的关系实为一体的思想。 在我看来,这就是重视和强调“一般修养”的重要。在其他信中,这种思想都有出现,比如关于去博物馆、去森林等建议,便是希望通过这些方式提高一般修养,而不是一味练琴、搞音乐。 对我的启发则是,读书只是修养途径之一,另外还应有其他。即使读书,也不应仅限某某学科。一般修养的建立和提高即要求文学艺术,科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诸领域都需阅读。因为,人生或生活绝不像大学学科分类那么规范齐整。各领域都只是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一个侧面,要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以及我们自己,广泛阅读是有好处的。其实我早就受了毛泽东的影响而这么要求自己了。 除此之外,其他比如,关于感情(激情)和理智的关系,应当以理智控制感情;常以星际或宇宙的视野看待人生的一切事物,因而明白人的局限性,等等,皆为真知灼见,无不闪耀着理性的灵光!
最后,我用书中的一句话结束这篇文章: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超脱小我,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