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案句子 > 名人名言

中考语文句子排序答题技巧 语文中考排序题有啥技巧

网络整理

【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答题时可以分三步走:

(1)找中心句。一个语段,一般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来安排的,调整句序时,如果能找准中心句并确定其位置,整个语段的思路就比较清晰了;

(2)梳理思路。总体上看:句子之间有相并关系(并列、对照)、相承关系(顺接、层进)和相属关系(总分),从局部看:有承接、解说、对比、递进、因果、转折等关系;

(3)抓关键词。调整句子的顺序还可借助“首先”“其次”“换句话说“由此看来”等关键词语。

句子衔接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述的规范和内在逻辑的严密。这种题型可以考查考生缀句成文和语言感悟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看句子的主语是否一致——在连贯的语句中,前后各句的陈述对象(即句子的主语)应当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使文章读起来顺畅;

(2)看语句是否前后呼应。做语言连贯主观题,既要注意行文结构的前后照应,又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部层次的连贯性;

(3)看语句的结构是否相应。语句间的相应,包括答句与问句间的照应、上下句词语间的照应、前后句式间的照应等;

(4)看语句是否符合事理的逻辑性。句子衔接首先是意思表达要符合客观事理,合乎思维规律,即要合乎逻辑,否则,上下句在事理上就会出现“裂痕”,衔接不上。

谁有中考语文答题技巧?有的话请给我,谢谢啦!~~

散文:

答题要点:

  【第1句】: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第2句】: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比如,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第3句】:品味语言

  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更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包含很多小项,分析如下:

  (1)字词含义

  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种题型可以说“逢散文阅读题必有之”。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第4句】:表达方式的作用

  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需要,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有时会考(或变相)其它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这里考。

  (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3)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第5句】:表现手法

  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②咏物类——托物言志

  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

  ⑤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⑥边塞类——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

  表现手法还有:对比衬托,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

  【第6句】:发展性考题

  (1)仿写

  此考点一般是给一个句子,让考生仿写一个或几个,答题要点:①要读懂题旨要求,出题人让考生做什么,怎么做;②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③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例如:关键词语是天空,你可以考虑大地、高山、海洋等,联想要丰富,思维开阔。

  (2)谈感受

  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1)对描写对象;(2)对人物情感;(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4)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①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②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梭两可。③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

初中语文赏析句子答题技巧,赏析整个句子 还有赏析加点词语的那种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语言运用及诗歌赏析答题公式

以下三十种答题公式几乎涵盖初中语文考试当中所有主观题题型,同学们一定要在切实掌握的基础上加以灵活运用。

【第1句】:标题作用:

(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

【第2句】:词语理解: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第3句】:句子分析:

(1)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

(2)公式:修辞本身得作用+ 联系上下文的情景

比喻:用XX比喻XX,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特点

拟人:把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的特点(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文学气息,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第4句】: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

(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

(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

(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

(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

【第5句】: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第6句】:某段起什么作用:

(1)此段在开头,作用:

A、引起下文

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

C、照应文章标题

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E、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2)此段在文中,作用:

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3)此段在结尾,作用:

A、总结全文

B、揭示文章主旨

C、照应前文

D、照应题目

E、引人深思

【第7句】: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描写方法分为:

(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

(2)坏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描写的作用:

(1)人物:表现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质、思想)

(2)环境:烘托一种XX的气氛,表达一种XX的思想感情

【第8句】:用简洁的言语概括文章(或文段)内容:

公式: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第9句】:本文(某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第10句】: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特点:

分析步骤:首先分析文章的结构,注意文中的连接词(首先、其次、还、然后、也、最后、此外……),这些词语外面的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特点。

【第11句】: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第12句】: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第13句】: 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第14句】: 插叙的作用。

(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公式:……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第15句】:归纳文章的中心

公式:①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②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

③写景状物: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

④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⑤议论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

【第16句】:记叙的要素的作用。

公式:①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

②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

③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

④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第17句】:仿写句子。

公式:①数清例句的字数。

②弄清例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

③读懂例句与所要仿写的句子在概念和现象上的联系。

【第18句】:对对联。

公式:①名对名,形对形,动对动;

②山对川,日对月,天对地;

③注意上下联语意的相关、相融。

【第19句】:读图题。

公式:①分析画面构成要素。看清上中下或左中右各有什么,画面的主题词或标题是什么,画面中的人物语言有什么。

②给漫画写题目的公式:题目+内容+启发。

③结合画面含义,说自己的看法或得到的启示及提出自己的意见,要分要点来写(写成【第1句】:

【第2句】:3)

④给画面定标题,要不能离开画面含义或寓意。

⑤说画面的寓意,也就是看到A联想到B,A、B具有共性。

【第20句】:探究题。

公式:①分析所给的语段从中得出的结论。

②分析所给的图表数据变化情况,得出结论。

③用一句话来概括你的结论,但最好分【第1句】:【第2句】:3来表达。

④提出你的看法或建议时,要具体写明【第1句】:【第2句】:3点。

【第21句】:概括题。

公式:①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要找出几则材料的共性,然后用一句话表达。

②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找出每则材料所讲现象的重点,然后用一句话综合表达。当然也可以写成“我的发现是【第1句】:【第2句】:3点”。

③分析所给的名著阅读选段内容,然后从中找出关键情节或人物语言,动作,再用一句语言来概括人物的性格。

【第22句】:名著阅读。

公式:①要能写出1一6册名著导读内容相关章节里的人物特征性的语言。

②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③写出相关章节的故事情节。

④写出主人公姓名及著作名称。

⑤如果要求用精炼的语言从作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手法中选择一个方面对文学名著进行评点,最好考虑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题。

【第23句】:编短信

公式:①用“沪”“川”一类的字简写地名。②材料事实编写在卷面上也要抓句段主干内容来写。

【第24句】:诗文佳句赏析

公式:①推敲词语运用,注意用“生动”、“形象”、“逼真”等词语。格式为:……用运的好,描写了(或刻画了)……,十分形象、生动、传神。

②从修辞格来欣赏,见前面修辞格。

③从诗文整句的思想性来欣赏,要从诗文所具有的意境(思想境界,包含的哲理)上来写,类似于解释诗句。

【第25句】:说明文学家(或文学作品)风格。

公式:①写明作者所生活的年代。

②写明作者作品的特征。

②结合作者具体作品中的“诗文句”来说明特点。

【第26句】:文言句子划分停顿。

公式:【第1句】:带有“故”、“是以”等标志的句子,在这些词语之后画斜线。【第2句】:名词作状语的,在这个词语之前划。【第3句】:“可以”类实际是两个词语,在“可”后划。【第4句】:主语和谓语之间划。【第5句】:谓语与宾语之间划。

【第27句】:前后照应。

公式:【第1句】: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找出关键词。【第2句】:……与……相互照应,表现了……

【第28句】:巧设悬念。

公式:【第1句】:在文章开头找出作者所设的悬念(关键词)。【第2句】:……,使文章情节曲折、跌宕起伏。

【第29句】:文章开头写景语段的作用。

公式:【第1句】:分析所写景物的特色。【第2句】:……描写了……,为下文写……打下了伏笔。【第30句】:称谓变化

公式:【第1句】:找出人物称谓的变化词语。【第2句】:采用第一人称,亲切、真实。【第3句】:称谓变化也反映了情感的变化。

告诉我一些语文答题方法和技巧,包括中考的和开卷考试

现代文阅读三大题型归类复习

A、类型:

一、信息筛选类

【第1句】:考查文章的线索

【第2句】:考查文章内容

【第3句】:考查文章的表达方式的辨析

【第4句】:考查文章所描写的对象特征

【第5句】:理解文意类的题

二、审美鉴赏类

【第1句】: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

【第2句】:分析文章重点字、词的作用

【第3句】:赏析文章优美的语句和段落

【第4句】: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

【第5句】:分析句子、段落、文章表达方式的作用

【第6句】: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和写作技巧

三、深层理解类

【第1句】:分析文章标题的深层含义。

【第2句】:分析文章重点字词的深层含义。

【第3句】:分析文章重点句子的深层含义。

【第4句】:联系生活实践,对文中的主旨、观点、作者的情感发表见解,或提出看法、建议等延伸拓展题。

B、类型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要活用)

一、信息筛选类

【第1句】:考查文章的线索——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第2句】:考查文章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第3句】:考查文章的表达方式的辨析——本文(文中某段)主要运用哪种表达方式?

【第4句】:考查文章所描写的对象特征——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的特点(优点、用途)?

【第5句】:理解文意类的题——提取文中的某句话,然后问为什么、原因是什么。

对应解题技巧:

题型【第1句】:本文的线索是什么?====(记叙文——标题、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

题型【第2句】: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明白要素、然后根据“(何时、何地)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或者“什么+怎么样”的句式来叙述,做到:准确、清楚、简洁)、抓段落中心句

题型【第3句】:本文(文中某段)主要运用哪种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注意:记叙文文中议论是由某件事去发表议论,作出评价,其目的都是为了直接点明所写事物的意义。

题型【第4句】: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的特点(优点、用途)?

====(首先要分析文章的结构)此类题经常出现在说明文中,答案往往不止一点,而且一般分散在文中,需要进行提取加工。我们首先要分析文章结构。注意段中的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这些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几点特征。 看分值答题,注意不要遗漏。

题型【第5句】:提取文中的某句话,然后问为什么、原因是什么。

=====答案一般在原文语句附近(用文中句子或关键词语)

二、审美鉴赏类

【第1句】: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本文的标题有何作用?

【第2句】:分析文章重点字、词的作用——文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好处、妙处)?

【第3句】:赏析文章优美的语句和段落——

A、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对文中的画线句子进行赏析;请说出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B、某段在文中的有何作用?

【第4句】: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请分析文中xx的形象。(文中的xx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第5句】:分析句子、段落、文章表达方式的作用——

A、文中划线句(某段)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B、文中划线句(某段)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C、文中划线句(某段)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第6句】: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和写作技巧

——文章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分析本文的写作技巧)

对应解题技巧:

题型【第1句】:本文标题有何作用?

标题的作用:A、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B、总结文章的内容、点明主旨。

C、形式新颖,吸引读者。D、反映作者情感的变化。

题型2:文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 (好处、妙处)?

此题一般有固定的套路:

【第1句】:动词生动表现人(物)的特点,(或传神刻画了……事物…… 的情状),表现了人(物) ……的心情(性格)。

【第2句】: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某人(某物) ……的特点、情态(或描绘出一幅…… 样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题型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对文中的画线句子进行赏析;请说出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此题有两种答题模式:

【第1句】:分析句子里面词语的表达效果;(题型2)

【第2句】:分析该句的修辞+修辞作用。(见修辞的解答)

题型4:某段在文中的有何作用?

答题技巧:

在文章开头:【第1句】:引出下文;【第2句】:开头点明故事所要描写(说明、议论)的对象;【第3句】:照应文章标题;【第4句】: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第5句】: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

在文章中间:【第1句】: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第2句】: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

在文章结尾:【第1句】:总结全文;【第2句】:解释全文主旨;【第3句】:照应前文;【第4句】:照应文章标题;【第5句】:引人深思。

题型【第5句】:请分析文中xx的形象。(文中的xx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技巧:提取关键词分析人物性格,并对结果进行加工。

题型【第6句】: 文中划线句(某段)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技巧:先分析描写方法,然后分析其作用:

【第1句】:人物描写:表现了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心理、品质);

【第2句】:环境描写:烘托了一种xx的气氛,表现了xx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心理)

题型【第7句】: 文中划线句(某段)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技巧:掌握说明方法及作用(见复习用书P105)

题型【第8句】: 文中划线句(某段)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举例论证:用…… 这个生动的事例证明了…… 这个论点(分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或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道理论证:引用…… 的名言或引用格言、俗语等,充分有力地论证了…… 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比喻论证:将…… 比作…… ,证明了…… 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对比论证:将…… 和…… 对比,突出强调了…… 的观点(说出了二者在某方面的区别)。

引用论证:通过引用…… 证明…… 的观点,石润生更有说服力,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题型【第9句】:文章运用了对比(伏笔、象征)的表现手法,有何作用。(分析本文的写作技巧)

• 技巧: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对比、象征、伏笔、照应等,每种表现手法都有其特定的作用。

对比:xx和xx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人物(事物)…… 的特点

象征:是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伏笔:对将要出现的xx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做铺垫

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令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故事情节)更加紧密

烘托、渲染:常用来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感情、突出主题

三、深层理解类

【第1句】:分析文章标题的深层含义。

——分析本文标题的含义。

【第2句】:分析文章重点字词的深层含义。

——说说你对加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第3句】:分析文章重点句子的深层含义。

——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含义的理解。

【第4句】:联系生活实践,对文中的主旨、观点、作者的情感发表见解,或提出看法、建议等延伸拓展题。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读完本文后的启示。

对应解题技巧:

题型【第1句】:分析本文标题的含义。

• 技巧: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先回答字面上的意思即本意——后联系文章的主旨,说出这个词的寓意——得出深层含义。

题型【第2句】:说说你对加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 技巧:找到词语在原文的位置——上下句具体语境——弄清词语所包含的寓意。

题型【第3句】: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含义的理解。

• 技巧:【第1句】:将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和具体语境或文章的主旨联系起来,然后用浅显的语言表达;

【第2句】:解释这个句子为什么这么说,这么说的原因是什么。

题型【第4句】: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读完本文后的启示。

• 技巧:开放性题目。只要符合题干的要求,联系文章的内容,有具体的事例说明,表述合理即可。

中考语文古诗答题技巧,答题模式全部,

古诗,最好背诵全诗,并且理解诗中每一句要表达的含义,最好背诵课后注视的,虚词实词古今意义一词多义和通假字,还要知道哪些是诗中的名句,了解写作背景,能分析用什么意境表达了什么意向。掌握了这些就差不多了,另外,文言文也差不多,不过文言文除了必被篇目,其他的就不要背诵了。

我今年高二我这里有我初三时候的,文言文和翻译还有文学常识的知识,是当年同学对照考试说明一点点找的,如果需要就加一下百度云好友。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和答题公式!!!!要全啊,不要随便复制的。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第1句】: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第2句】: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第3句】: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第1句】: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第2句】: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第4句】: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第5句】: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 :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答题举例(06浦东新区模拟)回答1:同意。文章以“山格”为题,以拟人化的手法铺写了众多山的不同性情,赋予其以人的灵性:无论是南方的山灵秀不失狂野,还是北方的山健壮而不失妩媚,抑或是西部的山尊严而沉默……总之,作者在对不同地域山的不同风格的描述中笔意纵横,令人饱览山之情味,行文大气而稳重。回答2:同意。首先,运用了大量拟人、比喻等修辞格,把山所表现出来的形态赋予丰富的人格性情;其次选材大气,描摹了南方、北方、西部山的个性,给读者以全面的感悟;最后又以山与人之关系升华作结,拓展了思考空间:大气尽显其中矣。就上海高考而言,它的理念是为学生服务的,是为学生升入高校服务的,而不是站在学生的对立面、设立难题,为难学生,它会为学生提供了舞台和机会,所出的题应该能够解答,但必须是有道理、有准备、有基础的。

初中语文考试中记叙文的答题技巧(各种题型都要涉及),感谢。

1  该段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从五种里面选,有几种写几种:(1)记叙 (2)说明 (3)议论  (4)描写 (5)抒情

【第2句】:某句段对人物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或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第一问,从五种里面选,有几种写几种: (1)外貌描写 (2)神态描写 (3)动作描写  4)语言描写  (5)心理描写。

第二问,一般最后都要从情感、性格上分析(如果是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要先说其动作、语言上的特点)。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写出了某某人的某某感情(或某某性格)。

【第3句】:自然环境描写(或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一般是两点以上:(1)点明某某季节/某某时间/某某地点/某某天气; (2)渲染某某气氛或突出某某环境的恶劣;(3)反衬(或烘托)某某人的某某心情/品质。(4)为下文某某情节发展作铺垫(或预示了下文的某某情节,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如果是文中的第二或第三处自然环境描写,则可能还有一点作用:(5)交代了时间的推移变化,与上文某处景物描写相照应或形成对比。

【第4句】:该文段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明确:记叙顺序常用三种:(1)顺叙; ( 2)倒叙(在开头) ( 3)插叙。

最常见的在前半部分文段,是插叙,答题格式是:(1)交代了某某背景、情况(要根据文意概括);(2)为下文某某故事情节发展做铺垫。

如果是最后一段,则是补叙,答题格式:(1)补充交代某某情节(要根据文意概括);(2)照应上文,解开悬念,让故事真相大白(3)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

如果在开头第一段,多为倒叙,答题格式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第5句】: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作用是什么?可从以下方面考虑:(1)题目;  (2)时间或空间的变化;  (3)具体的人、事物 或某句话 ;(4)某某人物感情的变化。

作用:贯穿全文,结合文中的人物、事,使文章条理清晰。

【第6句】:为什么某某事情叙述得详,某某事情叙述得略?可从以下方面考虑:(1)照应文题的要详写 ;(2)最能体现某某中心思想的要详写;(3)读者不太熟悉的要详写。

【第7句】: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什么?(1)人物  (2)时间  (3)地点  (4)事件起因  (5)经过  (6)结果。

【第8句】:常用修辞手法有哪些?(1)比喻 ; (2)拟人  ;(3)夸张  ;(4)排比  ;(5)反复  ;(6)对偶或对仗 ; (7)反问;(8)引用等。

【第9句】:比喻有何作用?

(1)把某某比成某某,生动形象地写出某某本体的某某特点;(2)表达了某某人的某某感情。

【第10句】:拟人修辞有什么作用?

(1)将某某描写对象人格化(或赋予某某以动感,化静为动)(2)生动形象地写出某某的某某特点;(3)表达了某某人的某某感情。

【第11句】:该文段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1)对比、衬托 ; (2)欲扬先抑; (3)象征 ; (4)白描;  (5)铺垫;  (6)设悬念,埋伏笔。

【第12句】:开头语段有何作用?

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开门见山,点明题目 ; (2)引起下文(或总领全文、或为下文做铺垫);  (3)奠定某某的感情基调;(4)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第13句】:结尾语段有什么作用?结构上:(1)照应题目或开头或上文 ,使文章首尾圆合,结构严谨 ;(2)总结全文或收束全文。    内容上:(1)点明中心或深化中心,突出了某某中心 ; (2)引起读者思考,发人深省,启迪读者去怎么怎么做。 如果是结尾揭示故事真相,作用则还应加上:(1) 揭示故事真相,给读者强烈震撼力和冲击力;(2)取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3)戛然而止,给读者无限的回味和想象的空间。

【第14句】:过渡句作用是什么?回答: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的某某意思,引起下文的某某意思。

【第15句】:如何一句话概括该文段意思或主要故事?  答题思路:主要人物+主要事件 +结果怎样,如果不够清楚,可在此基础上添上时间、地点、事件起因、结果等。实际上就是5W:who、 what 、when、 where 、why 。 注:此类题变形题极多,如概括起因、经过、结果的,概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提取材料主要信息的,一句话概括新闻主要内容的,有把新闻改写成一句话新闻的,有给新闻加标题的等。

【第16句】:题目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以某某为题目,或把题目变成某某好不好,为什么?)

从以下角度考虑:(1)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  (2)点明了某某中心;  (3)(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4)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季节或天气或地点景物等;  (5)点明主要人物;  (6)点明主要事件;  (7)题目有双关义,表面上是指某某,实际上是指某某;  (8)与结尾相互照应;(9)营造了某种氛围,让人产生某种美好或不好的联想;(10)采用了比喻或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某某的某某特点;(11)点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某种事物如职

中考语文的答题技巧、公式 请全面……

散文:答案基本在文中,最低要读三遍,第一遍,了解全文,第二遍带着问题去读,第三遍,了解思想内容.一般用到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事物的特征)对比(突出了事物的特征)

记叙文:环境描写渲染某种气氛,突出了人物的心情,题目作用是文章线索,含蓄,

人物形象从人物的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来做分析

议论文:论点一定一句完整的话,一般从开头结尾标题中心句,段首句来找,论证方式有立论,驳论,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有力证明了某个观点,比喻论证(同散文),对比论证同散文,道理论证同举例论证

说明文,比较罗嗦,等我整理一下.

总之,读书要动笔,不动笔不读书.

做任何题目都要回到原文.

说明文等到作业不多时再给你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网站地图:栏目 TAGS 范文 作文 文案 学科 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