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案句子 > 名人名言

二十四孝名句

网络整理

【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围炉夜话》是清代学者王永彬所著,是非常有名的一部语录体典籍,其书名的意思就是,寒冷的夜晚,一家人围聚在炉火跟前,聊家常、聊人生,让人感觉很温馨,很宁静,很有人情味。里面的话题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修身、做人、为学、读书、立业、财富、忠孝仁义等等,语言简洁,意韵深远。从今天开始,分享一些其中的名句,以便大家共同学习。

一,天地无穷期,生命则有穷期,去一日,便少一日;富贵有定数,学问则无定数,求一分,便得一分。

天地的寿命到底有多久?没人能够知道,但是人的生命却是有限的,多则八九十岁,少则五六十岁岁,过一天就少一天,所以一定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把握当下,不要虚度光阴。每个人一生的富贵都是有定数的,但学问就没有止境了,多一分努力,就多一分收获,

二,富家惯习骄奢,最难教子;寒士欲谋生活,还是读书。

俗话说“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富贵家的孩子,因为习惯了享受奢侈的生活,吃不了苦,想教育好,是很难的一件事。贫苦人家的孩子要想谋生,因为没有关系没有背景,只有走读书考试这条路,才有可能改变命运。

三,作善降祥,不善降殃,可见尘世之间,已分天堂地狱;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可知庸愚之辈,不隔圣域贤关。

虽然经常有人说善人遭恶报,恶人却风光,但这毕竟是少数,我们大多数能看到的,还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三字经》上说“人之初,性本善”。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是向善的,在这点上,普通人和圣贤是没什么区别的。

四,孝子忠臣,是天地正气所钟,鬼神亦为之呵护;圣经贤传,乃古今命脉所系,人物悉赖以裁成。

孝子忠臣,是这个社会的脊梁,代表民族的精神,一直是世人的楷模,他们不但受世人尊敬,就是天地鬼神也会钦佩呵护他们;古代圣贤的经典,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本,维系社会伦理道德的命脉,历史上各种大人物,都是通过圣贤经典的教育培养造就的。比如二十四孝中的“卧冰求鲤”、“黄香温床”等两千年来家喻户晓,岳飞、文天祥等英雄故事广为流传。

五,德泽太薄,家有好事,未必是好事,得意者何可自矜;天道为公,人能苦心,断不负苦心,为善者须当自信。

《易经》说“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如果自身的品德并不高尚,福泽也非常薄,即便家里有了好事,也不一定是好事,或许是灾难来临的前奏,你还在那得得意高兴个什么劲呢?天道是很公平,只要平常积德行善的人,上天一定不会辜负,为善的人一定要有这点自信。

六,天地生人,都有一个良心;苟丧此良心,则其去禽兽不远矣。圣贤教人,总是一条正路;若舍此正路,则常行荆棘之中矣。

还是那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本性都是好的,如果为了利益,埋没良心,昧了良心,那就和禽兽没什么区别了。圣贤教导人们的都是正能量,让人走正路,如果背离圣贤的教导,那就很容易误入歧途,远离正道了。

七,种田人,该习尘市生涯,定位败路;读书人,干与衙门诉讼,便入下流。

本来是种地的,却改学做生意,那结果一定会失败;本来是有学问道德的人,却干替人打官司的事情,品行就会越来越卑下了。

八,图功未晚,亡羊尚可补牢;浮慕无成,羡鱼何如结网。

只要你肯努力,建功立业什么时候都不晚,因为就算羊跑了,再修补羊圈也还是来得及的。天天羡慕别人,终究会一无所成,只羡慕别人家的鱼,还不如赶紧回家织渔网。

九,甘受人欺,定非懦弱;自谓予智,终是糊涂。

忍辱负重,甘愿让人欺负的人,并不一定是怯懦软弱的人;自己总认为自己很聪明的人,一定是个糊涂蛋。韩信。越王勾践,就是那种做大事甘愿忍辱负重的人。自以为是的人,很难看到自己的缺点,最后遭遇失败,也是理所当然的。

十,钱能福人,亦能祸人,有钱者不可不知;药能生人,亦能杀人,用药者不可不慎。

金钱能给人带来福气,也能带来灾祸,是把双刃剑,一定要正确对待,有钱的人不能不明白这个道理;药物能够救人,利用不当也能够害人,用药的人不能不慎重对待此事。

二十四孝孝歌

谢邀~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中华历史如长河,川流不息向前奔。

五千余年文明史,涌现英才千万人。

宏图伟略帝王业,安邦定国有谋臣。

多才多艺众贤士,文人著作可等身。

保家卫国忠良将,仗义疏财侠士心。

各行各业科学家,造福社会为黎民。

古今贤人受称颂,最美莫过怀孝心。

至圣先师孔夫子,论述孝道精且深。

天经地义人之行,孝乃道德之根本。

恪守孝道敬父母,身体力行侍双亲。

二十四孝显至诚,感天动地泣鬼神。

2虞舜孝感动天编辑

源远流长中华史,三皇五帝为始尊。

三皇通常指的是,伏羲、神农和燧人。

五帝黄帝和颛顼,帝喾、唐尧和虞舜。

虞舜本是大孝子,宽厚仁慈待双亲。

友爱兄弟德行高,二十四孝第一人。

虞舜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字都君。

他的家乡在冀州,属于黄帝九代孙。

家世难延早衰败,祖孙几代皆平民。

父亲名字叫瞽叟,握登就是他母亲。

本该童年无忧虑,生活甜美有人亲。

谁知命运偏作对,虞舜幼年母归阴。

瞽叟又娶凶悍妻,貌丑性暴又凶狠。

走路如同一阵风,说话吼叫如雷神。

虞舜非她亲生子,左看右瞧眼不顺。

次年生子取名象,溺爱亲生仇视舜。

生父瞽叟多昏慵,爱妻疼象渐偏心。

忠厚虞舜真可怜,成了家中多余人。

打骂成了家常饭,挨饿受冻度光阴。

虞舜天性存至孝,尊父敬母照样亲。

盛气凌人舜弟象,狂傲自私又贪心。

衣来伸手饭张口,奸诈狡猾陷害人。

办了坏事不承担,责任全部推给舜。

糊涂透顶老瞽叟,处罚虞舜下手狠。

非打即骂又饿饭,虞舜从来不恼恨。

瞽叟夫妻加上象,三人设计害虞舜。

食物之中下毒药,要让虞舜命归阴。

虞舜察觉不揭破,躲进山中去藏身。

几天之后回到家,采来鲜果敬双亲。

洗好瓜果给弟弟,笑容满面待家人。

瞽叟后母和弟象,无地自容羞又恨。

你看我来我看你,尴尬难堪又窝心。

虞舜到了三十岁,至孝名声远近闻。

此后又过十年整,尧帝要选接班人。

尧帝部下闻听后,众口一辞推荐舜。

尧帝仍然有疑虑,深入考察才放心。

为了观察其能力,尧派九子找虞舜。

尧有娥皇女英女,同嫁虞舜为妻身。

虞舜忠厚又诚实,婚姻美满更称心。

外有妻舅来扶助,内有贤妻来帮衬。

部落关系家庭事,得心应手皆理顺。

品行高尚为表率,影响周围一代人。

历山耕作雷泽渔,谦让风格得民心。

民众团结又和睦,生产发展气象新。

虞舜才能世罕见,尧帝暗暗喜在心。

赐他一件葛布衣,又赐一张古瑶琴。

为舜建造一粮仓,赐给牛羊一大群。

瞽叟夫妇和弟象,看在眼里恨在心。

弟象恨得咬牙齿,一股妒火烧上身。

一妒两嫂多娇美,天降艳福给虞舜。

二妒哥哥财产多,转眼成了富裕人。

苦思冥想难自制,一股恶念胸中存。

撺掇父母定毒计,要害哥哥命归阴。

三人定下杀人计,虞舜大祸又降临。

瞽叟叫舜修谷仓,虞舜从命忙动身。

虞舜抹泥上仓顶,三人抱柴仓底存。

三人下边放起火,浓烟腾空火苗滚。

虞舜一看事不好,手拿斗笠似驾云。

谷仓顶上纵身跳,落在地面未伤身。

陷害阴谋未得逞,三人仍然不甘心。

他们又叫舜淘井,虞舜不禁暗沉吟。

明知他们心不良,还是听从父母亲。

这次虞舜早提防,预先井下挖地窨。

井壁凿了一个洞,直通井外可藏身。

这天虞舜来淘井,瞽叟三人随后跟。

三人不把井泥提,装土填井压舜身。

大筐小筐一起上,要埋井内淘井人。

三人争先恐后干,直到井平才歇身。

三人乐得眉眼笑,目的达到开了心。

弟象趾高又气扬,眉飞色舞发狂音:

“害舜主意我出的,哥哥家产由我分。

牛羊粮仓归父母,我要两嫂和一琴。”

一溜小跑到舜处,进屋摘下那张琴。

转身盯住俩嫂子,馋涎欲滴动邪心。

弟象忘形正得意,虞舜大步跨进门。

弟象张嘴吃一惊,瞪着眼睛只愣神。

手足无措好半天,口中喃喃发颤音:

刚才哥哥埋井下,我来安慰嫂嫂心。

虞舜闻言很平静,满面春风笑吟吟。

如能这样真正好,我和弟弟不离分。

咱俩共同侍父母,管理百姓为人民。

弟象面红耳又赤,低头掩面跑出门。

娥皇女英见舜到,悲喜交集又纳闷。

虞舜拉着爱妻手,心平气和说原因。

娥皇女英破涕笑,其情其景真感人。

瞽叟夫妇闻此事,满怀惊异愧疚心。

定是神灵在帮助,保佑德高福厚人。

回想前事多羞愧,三番五次害虞舜。

虞舜宽宏真大度,不计前嫌侍双亲。

虞舜赤诚尽孝道,娥皇女英也精心。

瞽叟夫妇终觉悟,弟象如同变了人。

家庭和睦多美满,尊老爱幼乐天伦。

红红火火过日子,甜甜蜜蜜度光阴。

经过长期观察舜,尧帝彻底放了心。

虞舜治民有能力,治家有方孝心纯。

命舜摄行天子政,接受禅让担重任。

虞舜果不负众望,体恤百姓更尽心。

造福社稷民安乐,天下大治风化新。

虞舜孝道人钦敬,代代传说如有神。

大象帮他来耕地,代为播种鸟成群。

父母弟弟害舜时,贤妻就是救命人。

娥皇女英施法术,鹊衣龙衣穿舜身。

火烧井埋全躲过,化险为夷福星临。

诗曰:

父母理应爱儿女,儿女要有报恩心。

虞舜孝行感天地,一段佳话传到今。

3郯子鹿乳奉亲编辑

春秋时期中原地,诸侯割据乱纷纷。

大国小国一千多,郯国隶属东海郡。

位置在今山东省,郯城县北有国门。

郯国国君称郯子,廉洁勤政为人民。

郯子自幼就孝顺,敬亲之名远近闻。

父母年迈患眼病,久治不愈常挂心。

郯子继位主政后,朝见北方鲁国君。

鲁国襄公设盛宴,美味佳肴待贵宾。

灯红酒绿无兴趣,郯子惦记父母亲。

宴会一毕匆匆归,请来医生医双亲。

医生仔细诊断后,对着郯子说病因:

治疗眼病要去火,饮用鹿乳须抓紧。

再用鹿乳洗眼睛,可保永远祛病根。

听了医生一番话,郯子不禁暗思忖:

野鹿生性善奔跑,胆小怕人难接近。

为了治好父母眼,郯子整天钻山林。

怎奈野鹿多机灵,不等靠近跑如云。

郯子只好望鹿叹,心如火燎乱了神。

如此这般拖下去,父母眼睛难保存。

茶饭不思觉难睡,苦思冥想急煞人。

突然眼前猛一亮,柳暗花明计上心。

郯子决计扮成鹿,相机行事进鹿群。

主意向着侍从说,侍从摇头不应允:

“堂堂国君化装鹿,从古至今未曾闻。

万一有个好和歹,岂不急坏全国人?”

郯子听了微微笑,斩钉截铁说原因:

“人生在世许多事,孝顺父母最当紧。

为了治好父母病,要取鹿乳铁了心。”

侍从听后表心意,要代国君进鹿群。

郯子听了摆摆手:“感谢你们一片心。

我的父母我供奉,别人代劳难安心。”

郯子开始搞化妆,一张鹿皮披在身。

头顶安上假鹿角,左蹦右跳还挺神。

进入深山老林内,模仿鹿叫学鹿奔。

心中不住暗祈祷,字字句句情意真:

“上天保佑得鹿乳,父母眼睛拨乌云。”

人学鹿走难站立,爬在地上叫又奔。

如此两天下来后,脚胀手烂头发晕。

浑身如同散了架,口干舌燥裂了唇。

郯子吃尽千般苦,强忍硬撑为双亲。

郯子潜入鹿群中,口中“呦呦”发鹿音。

野鹿又看又是嗅,发现不对即飞奔。

费尽周折无结果,郯子急得心如焚。

这天又进山林内,平心静气等鹿群。

早晨等到日中午,中午等到天黄昏。

鹿群影子没见到,郯子心中急万分。

趴在地上左右看,一阵冷汗上了身。

密林深处一支箭,朝着自己正瞄准。

猎人把他当猎物,利箭在弦祸将临。

说时迟来那时快,郯子赶紧站起身。

迎着利箭大声喊:“别射别射我是人!”

猎人一见心纳闷,呆在那里直愣神。

郯子脱下鹿皮后,双手拱拳谢猎人。

猎人开口没好气:“装成小鹿为了甚?

若非你的造化大,一箭射出命归阴。”

郯子抱歉又恭敬,向着猎人报身份。

猎人这才明白了,眼前竟然是国君!

国君还是大孝子,孝心孝行实感人。

猎人拍胸朗声笑:“想要鹿乳找某人。

去年捕得一母鹿,体壮乳多能养人。”

他把郯子领回家,一桶鹿乳赠国君。

郯子千恩又万谢,告别猎人出山林。

回到家中见父母,手捧鹿乳献双亲。

一半用来洗眼睛,一半分给父母饮。

几天之后病痊愈,眼睛明亮有精神。

父母病愈心高兴,郯子不忘打猎人。

多次亲自上山去,携带礼物表谢忱。

猎人憨厚又淳朴,连连作揖向国君:

“举手之劳不必谢,国君操劳为众人。”

郯子牢记猎人话,治国为民更精心。

安抚百姓倡孝道,国家繁荣风化新。

孔子曾经到郯国,亲拜郯子为师尊。

郯子在位四十年,堪称一代有道君。

诗曰:

国君生来性纯孝,郯子鹿乳奉双亲。

人人都是父母养,位尊难忘高堂恩。

4老莱子戏彩娱亲编辑

春秋时期楚国内,有个孝子享盛名。

只知号叫老莱子,性甚名谁无考证。

他与孔子同时代,论述道教义理精。

著有文章十五篇,道家奥妙含其中。

学术名气十分大,孝敬双亲也出名。

当时世道已衰微,诸侯争霸起战争。

满怀孝心老莱子,敬奉双亲怀深情。

为使父母避战乱,举家北迁到山东。

蒙山南麓来定居,开荒种地搭草棚。

木头做床艾织席,双亲床上睡朦胧。

父母虽然睡舒服,缺粮没菜也不行。

忠厚勤劳老莱子,提刀挑担进山中。

砍柴挑到集市卖,米面油盐都买清。

他与妻子吃野菜,米面留给父母用。

门前开垦一块地,庄稼蔬菜都播种。

夫妇二人精心管,春去秋来好收成。

弯弯谷穗金灿灿,硕大玉米亮晶晶。

愣头愣脑大白菜,有白有绿又有青。

不怕风吹日头晒,早出晚归忙收种。

一家有吃又有喝,山林生活乐融融。

日复一日年复年,老莱已是七十龄。

父母身体都康健,年近九十是寿星。

一片孝心老莱子,常把二老挂心中。

只图二老活百岁,开心快乐过一生。

自己七十不算大,父母面前是顽童。

设法引逗老人笑,乐而忘忧心轻松。

为使父母齐开颜,老莱自忘已高龄。

唱戏油彩涂满脸,身穿花衣似顽童。

父母面前满地爬,嘴里发出狗叫声。

喜的双亲流眼泪,笑得直叫肚子疼。

还曾弄来一面鼓,边唱边敲响咚咚。

唱的都是老故事,父母侧耳听分明:

女娲补天本领大,大禹治水显奇能。

夸父追日真豪迈,后羿射日拉神弓。

精卫填海不怕难,武王伐纣周朝兴。

随心所欲唱词曲,怪腔怪调乱哼哼。

老莱目的只一个,要让父母心高兴。

还有一次去挑水,进屋跌在地当中。

老莱顺势装啼哭,打滚嚎叫不住声。

父母上前来搀扶,老莱满脸笑盈盈:

“我跟父母来玩耍,看看二老啥反应。”

父母连说乖孩子,笑在脸上乐心中。

避世躬耕老莱子,孝顺双亲远扬名。

孔子听了发感叹,孺子之心实堪敬。

圣人称赞名更大,拜访人群来不停。

楚王也闻老莱孝,满腹经纶不显名。

要聘老莱为朝官,求贤来到蒙山中。

老莱正在陪父母,忽然听见敲门声。

闻听楚王大驾到,老莱慢慢出门迎。

楚王当面讲来意,恳请老莱去辅政。

荣华富贵亲口许,高官厚禄享盛名。

老莱丝毫不动心,谢绝楚王一片情。

声言父母年事高,要在身边尽孝情。

只要双亲在人世,儿子决不离家中。

恳请楚王多体谅,另到别处聘高明。

楚王并未强人难,带着随从回宫廷。

楚王造访事传开,人对老莱更敬重。

人们争相来结交,见见老莱也光荣。

想到父母近百岁,厌倦纷扰喜平静。

老莱求得父母准,再次搬家离山东。

把家搬到长江南,此地水秀山也青。

一切从头重开始,建屋垦荒事农耕。

生活安定环境好,日子过的很恬静。

父母面前翻跟头,学狗扮猫叫声声。

找些滑稽有趣事,讲给百岁老人听。

他说人生在世上,侍奉父母要精诚。

不忘父母养育恩,克尽孝道心要精。

至纯至孝老莱子,为父养老又送终。

继续安贫又乐道,深山老林度余生。

诗曰:

古称纯孝老莱子,曾着斑衣效小儿。

博得双亲欢喜甚,每多啼笑望言时。

5闵损单衣顺母编辑

闵损其人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

满腹经纶德行高,单衣顺母传古今。

闵损自幼遭母丧,父娶后母进家门。

闵损乐得直拍手,后娘前行他紧跟。

连连喊娘不停歇,声音稚气感情真。

后娘瞪眼板着脸:“叫唤什么烦死人!”

闵损吓得忙住口,自责自问找原因:

心想都是我不好,怎么惹了我娘亲?

次年后母生一子,喜煞善良小闵损。

看着白胖小弟弟,闵损想摸又想亲。

后娘狠狠一声吼:“手脏脸臭不要伸!”

一声斥骂如雷动,吓得闵损靠墙根。

来年后母又生儿,闵损仍难靠近身。

闵损长到十几岁,知道后母有偏心。

心中疼爱亲生子,看着闵损眼不顺。

闵损孝顺懂道理,对待后娘不记恨。

后娘能主家务事,洗衣做饭看家门。

亲娘后娘都是娘,总比没娘强几分。

每天清晨必请安,问候父亲和母亲。

大小事情禀父母,对待弟弟很关心。

家庭表面虽和睦,暗里不和危机存。

闵父忠厚又老实,家中之事不多问。

闵损凡事讲孝悌,忍辱负重性厚淳。

唯有后娘不明理,见识短浅存偏心。

三个儿子分亲疏,不近人情性凶狠。

这年冬季天气寒,北风呼啸冷气侵。

后娘做好棉衣裤,三个儿子穿在身。

闵损穿上棉衣后,冷风嗖嗖直钻身。

冻得浑身不住抖,牙齿打战头发晕。

弟弟穿上棉衣后,暖在身上乐在心。

闵损摸摸弟棉衣,棉花厚实又均匀。

拿起自己新棉衣,满打满算没一斤。

偷偷拆下衣下摆,里面全是芦花衬。

闵损伤心流眼泪,真想放声哭一顿。

转念又怕父知道,老人知情定伤心。

父亲再与后娘吵,家庭不和难生存。

闵损假装不知情,拼命干活来暖身。

一天夜里北风起,满天大雪飘纷纷。

黎明打开门来看,冰天雪地冷森森。

小鸟不敢出巢窝,家猪钻圈不动身。

父亲呼损套马车,市上卖柴要出门。

闵损冻得手脚麻,拴马缰绳拿不稳。

马车迟迟套不上,哆哆嗦嗦如掉魂。

父亲气得扬马鞭,狠狠抽打闵损身。

身上棉衣被抽裂,片片芦花飞如云。

闵父见状吃一惊,老泪纵横抱闵损:

“棉衣里面填芦花,又轻又薄冻死人。

我儿为何不早说,生生疼煞老父心!”

闵父怒气满胸膛,喊来妻子问原因。

后母无言来答对,闵父赶她出家门。

闵损见父休后娘,跪在地上求父亲:

“爹爹不要赶娘走,后娘也是我母亲。

后娘在我一人冻,否则三子无娘亲”。

说到痛处放声哭,为母跪父求开恩。

两个弟弟也下跪,苦苦恳求留母亲。

闵父见状受感动,又爱又恨又伤心。

答应闵损留后母,回头又把妻子训:

从今莫做亏心事,厚此薄彼分疏亲。

为人心肠要慈善,再莫自私害别人。

后母心中受感动,羞愧满面忙应允。

从此态度大改变,三个孩子一样亲。

衣食住行同亲生,全家和睦又开心。

闵损后来师孔子,成为品学兼优人。

孔子夸奖闵损贤,敬父顺母孝悌心。

诗曰:

常怀偏私是后娘,芦花难做御寒装。

闵损一片纯孝心,感动后母换心肠。

6仲由为亲负米编辑

仲由子路鲁国人,孔子门生远近闻。

仲由好勇且孝顺,名列七十二贤人。

自幼家贫缺衣食,吃了上顿没下顿。

父母心疼小仲由,好饭自己不沾唇。

仲由虽小很懂事,假装吃饱敬双亲。

仲由长到十几岁,父母干活他紧跟。

播种锄草样样干,常常累得汗如淋。

日月如梭过得快,仲由转眼成大人。

成年仲由身魁伟,心直口快侠义心。

家庭重担全挑起,累活脏活集一身。

农忙下地抢收种,农闲砍柴去山林。

打猎捞鱼集上卖,买酒买肉奉老人。

自己常年吃糠菜,日子虽苦却开心。

有年家乡遭大旱,老天数月无甘霖。

赤地千里绝收成,饿殍遍地阴森森。

人们拖儿又带女,外出乞讨或投亲。

仲由家中也断粮,饿得前腔贴后心。

父母宁死不逃荒,不愿沦为异乡人。

仲由心中如刀搅,面对老人暗思忖。

忽然眼前猛一亮,百里之外有远亲。

何不前去借点粮,帮助父母解饥困。

大步流星一路跑,当天赶到亲戚门。

亲戚给了一斗米,还有半袋白面粉。

仲由不敢多耽搁,背起米面往家奔。

夜色昏黑路漫漫,汗水如雨湿全身。

口干舌燥脚打泡,两腿肿胀痛难忍。

仲由很想缓口气,放下米面歇歇神。

想罢脚步略一停,猛然想起父母亲。

二老家中受饥饿,焦急盼望儿回门。

早到一刻早搭救,迟到一时命难存。

心急如焚不停步,咬紧牙关向前奔。

直到次日天黎明,精疲力尽赶回村。

踏进门坎浑身软,瘫坐地上头昏沉…

仲由背来米和面,父母获救喜在心。

仲由孝行人称道,舍命负米为双亲。

孔子听说这件事,由衷赞扬发议论:

道德根源就是孝,一切教化此为本。

为亲负米大孝子,从此拜师入孔门。

仲由师从孔子后,虚心好学快长进。

道德品行更完美,位列七十二贤人。

父母双双去世后,仲由心中悲万分。

多日水米未进口,以泪洗面常发昏。

妥善安葬老人后,从师周游不离身。

这年游历到楚国,拜会昭王楚国君。

楚王礼仪极隆重,高车大马迎圣人。

豪华客厅铺红毯,餐具全部是金银。

美酒飘香惹人醉,山珍海味席上陈。

仲由观罢此情景,万千感慨涌上心。

想起自幼家贫苦,想起已故父母亲。

想起从前苦岁月,为亲负米记忆新。

可叹父母早去世,不能欢度好光阴。

仲由发迹不忘本,慎终追远情义深。

本是普通农家子,终成孔门一贤人。

不论世事如何变,贤孝本色永远存。

正直豪爽兼忠勇,嫉恶如仇敬长亲。

孔子对他很喜爱,夸他威猛忠孝人。

诗曰:

早岁曾肩米一囊,迢迢百里供高堂。

哪知禄厚高官日,不逮双亲大可伤。

7曾参啮指心痛编辑

孔子门徒尽贤能,个个孝顺好品行。

若问其中谁为首,曾参应列第一名。

曾参其人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生。

在家孝敬父与母,有口皆碑众人评。

精心照顾两老人,朝夕侍候不放松。

老人身体很康健,母子精神也相通。

天长日久有默契,心意相合似神灵。

一天曾参去打柴,只有曾母在家中。

家里突然来客人,母亲唤儿儿不应。

曾母急得咬手指,曾参忽感心头疼。

意识家中定有事,背柴赶回一溜风。

到家向母请安后,起身下厨将菜烹。

做了一桌丰盛宴,一片热情待宾朋。

饭后遵照母亲意,余食分送邻居用。

曾参后来师孔子,成为孔门高材生。

师徒二人都重孝,常在一起论孝经。

圣人畅谈孝道义,精辟深奥又生动。

曾参听师一席话,大彻大悟心更明。

孝道博大又精奥,深邃无边似苍穹。

曾参深解其中味,三句名言说得精:

亲近别人叛父母,忤逆不孝落骂名;

自己不好怨别人,狭隘无理祸端生;

灾难临头祷告天,急抱佛脚枉做功。

主张慎终而追远,民德归厚向大同。

著名三省吾身法,成了曾参座右铭。

曾参曾当鲁国吏,官职虽小身轻松。

俸禄不多能糊口,曾参心中很高兴。

待到父母去世后,曾参随师各国行。

曾在越国做大官,位尊禄厚享盛名。

高堂大屋房舍美,山珍海味饮食精。

出门百乘车和马,随从前呼又后拥。

位高爵显心难乐,皆因思亲常伤情。

恨难再见父母面,想尽孝道已不能。

拳拳此心溢言表,一腔纯孝难形容。

曾参人称为曾子,孝行卓越著述丰。

相传《大学》是他著,归入四书五经中。

提出格致与诚意,正心修身阐述精。

齐家治国平天下,历代竞相来效行。

曾参德高名气大,人们尊他为“宗圣”。

诗曰:

母子原来通一气,儿身处处是亲身。

家门啮指儿心痛,一片真情似有神。

8汉文帝亲尝汤药编辑

秦亡汉兴朝代变,高祖刘邦都长安。

刘邦驾崩刘盈继,太后吕雉掌实权。

周勃平定诸吕乱,迎立刘恒坐金銮。

恒为刘邦第三子,母亲薄氏甚淑贤。

薄姬慈善又仁爱,教子有方很周全。

刘恒八岁封为王,远赴代地去守边。

薄姬爱儿如爱命,母子分别泪涟涟。

刘恒边地倍思母,经常写信报平安。

好食好衣不忍用,差人送到母身边。

后来薄姬到代地,母子方才得相见。

相见之际抱头哭,离情别绪说不完。

刘恒对母情深厚,知母育儿很艰难。

倾心悉力尽孝道,物质精神两周全。

刘恒对母真孝顺,早晚必向母问安。

凡事都来禀母亲,犹如孩童在膝前。

薄姬代王如鱼水,母慈子孝美名传。

忽然一日母患病,不思饮食昏恹恹。

口中喃喃说胡话,急得刘恒团团转。

请来良医治母病,购买名药不惜钱。

烧香拜佛祷天地,祈求保佑母平安。

母亲病了三年整,刘恒侍奉一千天。

没睡一次安宁觉,没吃一顿舒心饭。

衣不解带细护理,目不交睫守床前。

喂水喂饭有耐心,端屎端尿不嫌烦。

每付汤药熬好后,刘恒总先尝一点。

试试汤药有多苦,又怕药热母难咽。

受苦受累为母亲,刘恒孝心天可鉴。

母亲康复儿病倒,刘恒瘦了一大圈。

看到儿子孝心诚,太后心疼又喜欢。

母子生活在代地,京师发生大事件。

专制吕后猝然死,周勃平定诸吕乱。

周勃派人来代地,迎接刘恒回长安。

拥他登基当皇帝,是为文帝人称贤。

刘恒即位头件事,代地接母回长安。

下诏尊为皇太后,恭奉慈母度晚年。

与民休养又生息,赋税劳役皆减免。

以孝治国称明君,农业恢复又发展。

天子大力倡孝道,以德化民树典范。

开拓“文景之治”路,敬老孝亲诏令颁。

层层推广行孝道,善待老人举孝廉。

文帝去世留遗嘱,反对厚葬行薄殓。

治丧勿扰老百姓,开明君主千古传。

诗曰:

几辈高堂有老亲,病来方剂贵留神。

汉文侍疾躬尝药,愧煞不知定省人。

9郭巨埋儿得金编辑

西汉武帝坐长安,河南有个隆虑县。

县西有山叫隆虑,有户人家住山前。

主人名字叫郭巨,有母有妻有儿男。

老母年迈儿年幼,日子过得很艰难。

官府徭役赋税重,天不帮忙多涝旱。

郭巨从早忙到晚,一个汗珠摔八瓣。

累死累活难温饱,全家缺吃又少穿。

贫穷似乎早注定,永与郭巨结下缘。

郭巨为人极孝顺,母子之情重于天。

婆媳相处很和睦,亲情如同母女般。

夫妻自己多吃苦,不让老人受饥寒。

郭巨母亲心慈善,看待孙子如心肝。

自己饭菜分给孙,盼孙长成好儿男。

孙子端起奶奶饭,三口两口就吃完。

郭巨看着心欲碎,大颗泪珠眼中转。

一恨自己太无用,老母儿子难顾全。

二恨社会太黑暗,赋税沉重徭役繁。

吃了上顿没下顿,郭巨心中作了难。

一天郭巨对妻讲,有件事情向你谈。

咱家贫穷粮食少,老人一天吃一餐。

无奈儿子不懂事,还要分吃娘的饭。

老人经常吃不饱,饿坏身子怎麽办?

妻子听了叹口气,怪儿年幼嘴太馋。

郭巨低头想张口,欲言又止好几番。

妻见丈夫有心事,催促郭巨说实言。

郭巨鼓起勇气讲,要埋儿子三岁男。

妻子听了这句话,五雷轰顶傻了眼。

惊惶拉住丈夫手,又哭又叫喊连天。

郭巨冷静对妻说:埋掉儿子省米面。

无人分吃母亲饭,老人可多活几年。

妻子听清丈夫话,哇哇大哭泪满面。

儿子是她心头肉,十月怀胎多艰难。

又想儿子多可爱,大大眼睛圆脸蛋。

哭时张开小嘴巴,眼泪刷刷流成串。

笑时脸蛋如开花,两个酒窝腮边现。

最喜是他学走路,跌跌撞撞真好看。

想到此时抓丈夫,要埋儿子难上难!

郭巨替妻擦眼泪,平心静气把话言:

难道我不爱儿子,母子实难两保全。

母亲万一有好歹,终生留下大遗憾。

你我现在都年轻,以后要儿还不晚。

与其母子都受罪,不如保母舍儿男。

妻子左思右又想,眼含热泪把头点。

人生在世孝最重,舍子保母理当然。

妻子做了一顿饭,小儿吃得很香甜。

儿子吃饱喝足后,郭妻把儿抱身边。

搂着儿子亲又亲,抱起儿子看又看。

心中实在难割舍,只有多看儿几眼。

扭头进屋扑床上,号啕大哭泪涟涟。

眼泪如同决堤水,湿透被褥与衣衫…

郭巨之心如刀割,胸中如潮波浪翻。

若非为了孝敬母,怎能忍痛埋心肝?

咬咬牙关狠狠心,一把镢头手中掂。

抱起儿子后山走,郭巨心痛儿心欢。

儿子以为去玩耍,拍着小手笑声甜。

郭巨心里在流血,两腿难挪如灌铅。

到了山坡放下儿,郭巨挥撅把坑剜。

挖上几下看看儿,再挖又看儿一眼。

心里与儿暗说话:不是爹爹太凶残。

只因世道不容你,老小实难都保全。

郭巨挖到三尺深,碰到一物硬又圆。

三下两下挖出来,原来是个破陶罐。

打开一看吃一惊,满罐黄金亮闪闪。

金子之上铸有字:天赐孝子郭巨男;

官民皆不可夺取,郭巨独有使用权。

郭巨惊骇坐在地,孝心竟然感动天。

苍天赐给一罐金,可爱儿子得平安。

抱起儿子和陶罐,欢天喜地回家转。

奇事告诉妻与母,妻子跪地拜苍天。

从此郭巨和妻子,侍奉母亲更周全。

要以诚心与孝心,恭恭敬敬报上天。

诗曰:

乡愚无知做傻事,恐分甘旨竟埋儿。

真诚一念感天地,虽系杜撰应深思。

10江革行俑供母编辑

西汉末年天下乱,刀兵滚滚年复年。

绿林赤眉大起义,反对王莽攻长安。

南阳豪强名刘秀,立志恢复汉江山。

有个孝子叫江革,居住临淄城里边。

江革自幼丧父亲,独与母亲相依恋。

为避战乱保性命,背着老母去逃难。

山高水长路途遥,身无分文缺吃穿。

渴了喝口山泉水,饿了野果当饭餐。

江母多日不见粮,饿得头晕两腿软。

母不忍心拖累儿,催儿独自去逃难。

江革摇头流眼泪,弃母之事决不干。

江革背母到山谷,一伙强盗把路拦。

要拉江革服劳役,江革哀求说根源。

母亲年老无人养,恳求好汉行方便。

强人知他是孝子,不忍难为放他还。

此类事件有几次,危急之中转为安。

江革跋涉历劳苦,下邳城里把身安。

租了一间破房屋,赖以遮雨挡风寒。

为了省钱养母亲,江革脚上无鞋穿。

赤脚走路去干活,再苦再累无怨言。

到一富家当佣人,担水劈柴又做饭。

还放牛马看小孩,没明没黑啥都干。

只要母亲不受苦,自己遭罪心里甜。

多年居住在下邳,一件衣物未曾添。

母亲吃用从不缺,冬暖夏凉样样全。

有人说他过得苦,江革心中有主见。

他说只要娘过好,儿子再苦也心甘。

东汉建立天下定,江革终于把家还。

游子叶落归根后,侍奉母亲更周全。

母亲有事要外出,不用牛马他驾辕。

母亲安然坐车上,车子平稳人舒坦。

背母、行佣、自拉车,江革事迹人人赞。

人们称他“江巨孝”,孝德孝行广流传。

临淄县令叫杨音,盛赞江革人品贤。

公众场合设盛宴,招待江革赏银钱。

郡守也备一厚礼,招他进府作书办。

江革听罢忙谢绝,老母在堂不为官。

几年之后母去世,江革心中如箭穿。

哭的死去又活来,安葬之后心稍安。

江革披麻又戴孝,为母守丧整三年。

丧服不曾脱一次,天天坟前行祭奠。

缅怀母亲养育恩,常常哭昏倒坟前。

东汉明帝讲孝道,举荐江革为孝廉。

章帝刘炟即皇位,江革孝名天下传。

章帝对他很器重,特请江革做朝官。

江革年老难行走,上朝需由侍卫搀。

别人朝君须下跪,章帝特赦江革免。

章帝听说江革病,命令太医把药煎。

江革在朝有时日,朝里风气看不惯。

告老还乡得恩准,回归故里临淄县。

回到家中头件事,来到母亲坟墓前。

洒扫祭奠很虔诚,跪叩祭拜泪不干。

江革离京五六年,章帝时时在想念。

写信责成齐王府,稻谷千斛赐孝贤。

不久江革去世后,章帝又赐谷一千。

办完丧事立神庙,孝子美名永流传。

诗曰:

离乱无力供甘旨,不惜一身做赁佣。

他日孝廉得乡举,官居谏议劳芳踪。

11蔡顺拾葚养亲编辑

西汉末年国混乱,外戚王莽篡江山。

另立国号为新朝,托古改制民遭难。

走投无路要抗争,绿林赤眉造了反。

河南出一大孝子,姓蔡名顺居汝南。

蔡顺自幼丧父亲,母子相依度日艰。

蔡顺待母有真孝,对人常说肺腑言:

“即使肝脑涂在地,娘的恩情报不完。”

邻居家中办喜事,蔡母去赴宴。

蔡母高兴喝多了,当场醉倒宴席前。

蔡顺把母扶回家,母亲呕吐肠胃翻。

所吃酒菜吐满地,气味难闻污不堪。

蔡顺怀疑食有毒,亲尝秽物心始安。

为让母亲快醒酒,蔡顺端来酸汤面。

看着母亲吃下去,儿子脸上露笑颜。

有时母亲不舒服,请医煎药细照管。

蔡母身上长了疮,腐烂流脓苦不堪。

蔡顺用嘴吸脓血,敷上草药得安然。

东汉天下不平静,天灾人祸紧相连。

庄稼绝收人无食,珠米薪桂度日难。

蔡顺母子无粮食,野菜树皮度饥寒。

看着老母难下咽,蔡顺心中如油煎。

有次发现一桑树,树上桑葚一串串。

桑葚有黑也有红,黑葚甘甜红葚酸。

蔡顺一见心高兴,采摘桑葚忙得欢。

手里拿着两条筐,黑葚红葚分两边。

赤眉军士从此过,见了蔡顺问根源。

军士态度很和气,蔡顺放心把话谈:

“黑甜桑葚供娘用,红酸桑葚我自餐。”

士兵知他是孝子,怜悯之余又称赞。

赠他二斗雪白米,外加一只猪蹄肩。

蔡顺千恩又万谢,怀抱赠品回家转。

孝心得到好人助,母子度过鬼门关。

蔡母活过九十岁,寿终正寝合了眼。

蔡顺安葬母亲后,坚持守孝在坟前。

墓前草棚自栖身,种些瓜豆在坟前。

新鲜果蔬祭母亲,一片孝心可对天。

蔡顺有个同龄友,忤逆不孝人人烦。

好吃懒做性放纵,父母气死入黄泉。

父母死后才悔悟,更敬蔡顺孝心坚。

想要补偿并赎罪,只是羞见蔡顺面。

每天捉来四条鱼,暗放蔡母供桌前。

要学蔡顺好品质,甘当无名孝儿男。

蔡顺至孝名声大,官府举他为孝廉。

要请蔡顺把官做,蔡顺拒绝不出山。

坚持为母来守孝,自食其力度余年。

诗曰:

蔡顺入山拾桑葚,黑红分类问原因。

赤眉也有良心在,斗米豚蹄奖善人。

12姜诗涌泉跃鲤编辑

姜诗也是大孝子,西汉末年广汉人。

姜诗之妻庞氏女,对待婆婆很孝顺。

姜母爱喝沱江水,自幼嗜好到如今。

沱江距家七里远,山路弯弯隔树林。

庞氏每天早起后,担起木桶江边奔。

挑来清澈沱江水,做饭烧茶敬母亲。

婆婆吃上可口饭,喝着热茶笑吟吟。

庞氏看着心欢喜,挑水虽累有精神。

一天早晨天骤变,风狂雨暴天地昏。

庞氏照常去担水,任凭风吹和雨淋。

大雨打得难睁眼,大风刮得站不稳。

庞氏艰难到江边,灌满水桶往回奔。

此时风猛雨更大,山洪暴发砂石滚。

庞氏不慎被冲倒,两桶好水都撒尽。

风雨过后爬起来,迈步又往江边奔。

重新打满沱江水,摇摇晃晃挑回门。

婆婆在家等水喝,埋怨媳妇慢吞吞。

为让母亲不生气,姜诗责妻不尽心。

庞氏委屈不争辩,姜母仍然气不顺。

姜诗为了宽慰母,假意把妻赶出门。

姜诗每天自挑水,做饭供奉老母亲。

庞氏并没回娘家,只在邻家暂存身。

夜以继日忙不停,织布卖钱买补品。

暗托邻居送婆母,反复叮咛莫露真。

时间一久瞒不住,邻居据实告母亲。

姜母听了心惭愧,忙把儿媳接进门。

庞氏重新回家中,对待婆婆更孝顺。

姜诗庞氏有一子,年龄长到十几春。

面红齿白眉目秀,生性机灵有爱心。

孩子也想孝祖母,尽力为母分艰辛。

坚持代母挑江水,共同孝敬年迈人。

开头几天还顺利,一家四口很开心。

不久之后有一天,孩子挑水到江津。

天阴路湿脚下滑,掉入江中无处寻。

姜诗庞氏哭干泪,回家还得瞒母亲。

谎称儿子求学去,仓促成行未回门。

姜诗体谅妻苦衷,更感贤妻孝心纯。

夫妻从此忍悲痛,极尽孝道奉母亲。

姜母喜爱吃鲙鱼,没人陪吃不沾唇。

姜诗庞氏遂其愿,请来大娘当陪人。

三天五天还可以,天长日久愁上心。

庞氏担水又烧鱼,顾此失彼难分身。

每天要买两条鱼,家庭负担实在沉。

姜诗庞氏心里急,祈求上天助穷人。

说来这事也奇怪,祷告真能感动神。

屋后冒出一股泉,汩汩流出无穷尽。

味道如同沱江水,清澈甘甜沁人心。

每天清晨天刚亮,两条鲙鱼同现身。

有水有鱼难题解,姜诗庞氏喜难禁。

夫妻事迹众口传,贤孝之名远近闻。

赤眉队伍从此过,偃旗息鼓慢行军。

恐怕惊吓大孝子,得罪冥冥天上神。

东汉明帝知道后,姜诗孝廉名加身。

入朝为官任郎中,再到江阳仕府君。

姜诗最后死任上,庙中供奉贤孝人。

庞氏旌表为孝妇,彪炳千秋史册存。

诗曰:

姜诗以孝称当世,有妻庞氏孝更彰。

夫妻奉母感神灵,涌泉跃鲤永留芳。

13丁兰刻木事亲编辑

故事发生在东汉,河内有人叫丁兰。

自幼父母皆病故,孤儿生活多艰难。

流落街头受欺凌,辛辣酸苦全尝遍。

长大娶妻成家后,日子过得挺美满。

丁兰内心不平静,惜无双亲在堂前。

羡慕别人天伦乐,心中寂寞常黯然。

想到此处心血涌,失魂落魄泪不干。

为了不忘父母恩,丁兰做了事一件。

以木雕刻双亲像,恭恭敬敬摆堂前。

木像在如父母在,父母永在儿心间。

有事禀告俩木像,早晨辞别晚请安。

一日三餐先奉亲,然后夫妻才吃饭。

天长日久情深厚,见像如见父母面。

丁兰刻木奉亲事,世人称奇广流传。

邻居张某心纳闷,不知何物这样玄。

指使妻子借木像,欲拿回去仔细看。

丁妻不敢擅做主,对着木像问意见。

木像满脸不高兴,丁妻回绝说好言。

张某是个无赖汉,破口大骂声震天。

提棍闯进丁兰家,棒打木像好几遍。

丁兰外出转回家,木像面前先请安。

只见木像双眉锁,含苦忍悲露愁颜。

急向妻子问原委,丁妻如实告丁兰。

丁兰一听心肺炸,骂声张某理不端。

你对木像恁无礼,如同欺我父母般。

满腔怒火找张某,下用脚踢上挥拳。

打得张某鼻脸肿,要为爹娘报仇冤。

张某威风全扫地,跪地苦苦求丁兰:

是我该死求饶命,从今以后再不敢。

张某恶人先告状,跑到官府告丁兰。

乡亲邻里多仗义,齐帮丁兰鸣屈冤。

又让衙吏看木像,木像果然眉不展。

真相大白郡守喜,情有可原恕丁兰。

还把刻木奉亲事,画在云台供参观。

从此丁兰更恭敬,侍奉木像心意专。

视像如命多呵护,不容亵渎与怠慢。

丁妻心中不理解,抱怨丈夫太古板。

明明都是木头人,如此恭敬为哪般?

一天丁兰又出门,丁妻在家很清闲。

百无聊赖拿根针,去戳木像手指尖。

边戳边问疼不疼,扎你为啥不出言?

钢针扎处湿漉漉,滴滴如血流不断。

丁兰回家拜木像,木像垂泪露悲颜。

转身向妻问缘由,丁妻坦白据实言。

丁兰听了勃然怒,大骂妻子太不贤。

立即将妻休出门,斩钉截铁不容缓。

丁妻懊悔求原谅,丁兰意决心不转。

妻子被休回娘家,丁兰孝亲志更坚。

朝夕侍奉父母像,无怨无悔数十年。

诗曰:

音容一自隔晨昏,屺岵频登空倚门。

木刻椿萱成肖像,朝朝礼拜慰幽魂。

14黄香扇枕温衾编辑

东汉章帝在位时,有个孝子叫黄香。

他是江夏安陆人,大仁大孝名远扬。

黄香自幼家境好,父举孝廉母慈祥。

父母教他学文化,忠孝故事经常讲。

孝子孝心和孝行,黄香一一记心上。

黄香九岁家遭祸,慈爱母亲染病亡。

黄香哭得天地暗,悲痛欲绝断肝肠。

慈善母亲音容貌,时时萦绕在心房。

多次梦中醒来后,心想娘来口唤娘。

黄香日夜想母亲,废寝忘食脸发黄。

眼中光泽渐变暗,骨瘦如柴不胜装。

黄香敬母心地诚,三年过后仍守丧。

邻里百姓同声赞,黄香孝名传四方。

太守召他到官署,收为门生又褒奖。

黄香家中无佣仆,里外全靠自己忙。

恭恭敬敬侍父亲,极尽孝道问暖凉。

夏天为父扇凉枕,冬暖被褥为高堂。

老人晚年多寂寞,黄香心里很体谅。

每天早早归家来,与父一起话家常。

二人说到开心处,放声大笑多欢畅。

太守刘护很关照,黄香与父迁洛阳。

黄香读书通经典,写得一手好文章。

京师人们皆敬重,称赞黄香世无双。

章帝刘炟闻其孝,授予黄香尚书郎。

章帝面前议政事,分析得失甚精当。

对于孝经更通达,继承之中有发扬。

孝亲忠君与立业,三者一致互依傍。

黄香在任尽职守,政绩显著人赞扬。

同情穷人赈灾区,鼓励百姓事农桑。

总管朝廷机枢事,位极人臣民景仰。

黄香位高权亦重,在家仍是贤孝郎。

家务繁多自操持,供奉父亲甚周详。

黄香扇枕温衾事,时代相传永留芳。

诗曰:

一枕清凉一扇风,冬来冷被暖烘烘。

由来至孝天生就,莫笑黄香是幼童。

15董永卖身葬父编辑

董永是个大孝子,东汉时期千乘人。

现址就在山东省,高青东南遗址存。

董永幼年失母爱,父子相依多艰辛。

为避兵祸走四方,汝南、安陆暂存身。

自幼未曾享母爱,父爱无价重千金。

父亲疼他他敬父,相依为命度光阴。

十岁下地学干活,担水拾柴帮父亲。

为让父亲少受累,全部家务担在身。

端茶送饭奉老父,铺床叠被尽孝心。

冬天怕父受寒冷,董永预把柴草存。

各种米面准备足,白菜罗卜埋藏深。

父子吃喝不发愁,低矮草房暖如春。

董永长大成人后,对待父亲更殷勤。

地里家务活全包,诸事不用父操心。

董父心中有打算,早娶儿媳早抱孙。

正在张罗婚事时,天空飞来不测云。

父亲染病难起床,董永焦急又揪心。

为了治好父亲病,求医问药四处奔。

名医贵药都求遍,病情不减反加深。

积蓄花光无钱路,病不见轻急煞人。

父亲病重难回转,终于闭眼命归阴。

董永哭得肝肠断,声声念父养育恩。

董永哭到动情处,铁石之人也伤心。

无衣无棺难葬父,停灵在家难煞人。

董永走投无有路,决定卖身葬父亲。

写了一张卖身契,背插草标跪市门。

引来众多围观者,触景生情热泪滚。

有一富翁走过来,上下打量暗思忖。

此人诚实又憨厚,身强体壮有精神。

决定买他当长工,付给铜钱一万文。

约定董永先守丧,丧满再进东家门。

董永为父办丧事,风风光光出了殡。

父亲墓前搭草棚,为父守丧尽孝心。

三年丧满履契约,前去富家当佣人。

董永途中遇奇事,仙人下凡来助贫。

仙人就是七仙女,槐荫树下结婚姻。

二人同至富翁家,男耕女织度光阴。

仙女心灵手又巧,又请诸姐下凡尘。

一夜织成百疋绢,提前偿债赎了身。

董永仙女离富翁,夫妻双双回家门。

互敬互助多恩爱,一双儿女也降临。

玉帝王母心中恼,强令仙女离凡尘。

湖北有个孝感县,由此命名传至今。

诗曰:

古来孝徳本无尽,竟使卖身去葬亲。

果否仙娥来助力,聊存佳话劝愚人。

16陆绩怀橘遗亲编辑

东汉末年多争战,三国鼎立时局乱。

吴郡陆绩品德好,仁孝名声天下传。

陆绩出身官宦家,满门忠烈世人赞。

父亲陆康多忠勇,刚正不阿敢诤谏。

陆绩从小受熏陶,忠义孝悌记心间。

陆绩最听娘亲话,常到堂前来问安。

每与母亲来说话,必先叫娘再开言。

有了什么好吃的,总是先让娘尝鲜。

对母孝敬又诚实,从不欺蒙说谎言。

陆绩天资极聪明,酷爱读书博又专。

人称神童学问大,才高八斗人称贤。

六岁随父见袁术,有问必答侃侃谈。

态度不卑又不亢,袁术不由暗惊叹。

破例赐坐好款待,命人端来橘一盘。

柑橘个个金黄色,肉肥汁多大又圆。

柑橘好吃不忘母,要让母亲尝尝鲜。

心里想着暗下手,三个柑橘揣怀间。

弯腰辞别要回家,柑橘掉出滚地面。

袁术一见哈哈笑,叫声陆绩小儿男。

我本待你为贵客,偷拿柑橘情太贪。

陆绩慢慢蹲地上,边拾柑橘边开言:

我把柑橘拿回家,要让母亲尝个鲜。

振振有词作解释,神色自若不慌乱。

袁术听了很惊奇,称赞陆绩是英贤。

怀橘遗亲广传播,十岁入朝去做官。

忠君孝亲施仁政,陆绩美名天下传。

孙权任他为太守,又统兵马做将官。

陆绩专心研儒学,知识渊博眼界宽。

精心辑成《浑天图》,著述等身世上传。

忠臣出自孝子家,古人之论非虚言。

诗曰:

当年柑橘入怀日,正是天真烂漫时。

纯孝性成忘小节,英雄从古类如斯。

17孟宗哭竹生笋编辑

三国时人叫孟宗,二十四孝有其名。

他是吴国江夏人,自幼丧父叹苦命。

母对孟宗倍呵护,期盼儿大事业成。

节衣缩食供读书,投拜名师南阳城。

行前孟母做被褥,又大又厚密密缝。

她说孟宗同学多,有人无被也可能。

被大可与人同盖,亲亲热热度寒冬。

孟宗非常敬母亲,母亲有言必听从。

拜师李肃多恭谨,夙夜不懈把书攻。

冬天不怕天气寒,夏天不怕暑气蒸。

饱读诗书破万卷,洁身自爱好品行。

品学兼优离师门,志在报国进军营。

军吏身份虽低微,仍接母亲到军中。

母子同住一间屋,年久失修多透风。

一次深夜下大雨,满屋漏雨响叮咚。

孟母只好拥被坐,孟宗伤心放悲声。

自恨官小无能耐,连累母亲受苦情。

孟母体谅儿孝心,手拍床沿叫孟宗:

愿你发奋多自勉,擦眼抹泪有啥用!

后来孟宗任司马,孟母留家未同行。

孟宗闲时爱捕鱼,做的鱼鲊味道浓。

积少成多送母亲,以表儿子孝亲情。

贤良孟母明大义,把鮓全部退孟宗:

你当鱼官应自爱,公私之间要分明。

当官做事不避嫌,闲言碎语容易生。

虑事周到又深远,孟宗对母更敬重。

有年冬天母患病,孟宗探望回家中。

孟母爱吃鲜竹笋,此时找笋却不能。

已是数九腊月天,阴风怒吼竹凋零。

新鲜竹笋无处寻,孟宗竹林放悲声。

哭得悲痛又哀伤,铁石人见也动情。

非常人有非常事,只要存心秉至诚。

孟宗正在泪飞洒,奇迹出现竹林中。

孟宗泪水所洒处,枝枝竹笋破土生。

嫩笋尖尖綠如玉,如雕似刻多晶莹。

孟宗一见心欢喜,挖了几枝回家中。

为母做了几碟菜,又做笋汤碗中盛。

孟母吃完添精神,病体好转笑盈盈。

好个孟宗贤孝子,哭竹生笋扬美名。

后来孟宗仕途顺,爵高位显居三公。

诗曰:

一哭竟能笋骤生,严冬哪得望幻萌?

非常人有非常事,只要存心秉至诚。

18王祥卧冰求鲤编辑

西晋王祥有孝名,官至太保受尊崇。

祖籍琅琊临沂县,父亲名字叫王融。

王祥出世母病故,父娶朱氏来家中。

朱氏生子名王览,对待俩子大不同:

看待王览如心肝,王祥好似眼中钉。

三番五次说坏话,王融听信枕边风。

王祥在家受冷落,父爱母爱无影踪。

王祥生来性至孝,对待父母很孝敬。

对弟王览多关心,处处体谅手足情。

朱氏待祥如奴仆,呼东唤西当劳工。

指派各种脏累活,王祥样样皆从命。

朱氏专横待王祥,王祥对母很忠诚。

有时父母生了病,王祥精心将药烹。

熬好药汤己先尝,既怕烫嘴又怕冷。

一年冬天朱氏病,想吃鲤鱼恨不能。

当时隆冬到数九,大河小湖都结冰。

王祥为偿继母愿,毅然走到水池中。

解开衣服裸肌肤,趴在池里胸贴冰。

要用体温化冰面,冰下找鱼治母病。

冰冷刺骨身打颤,王祥咬牙不放松。

胸下冰面在融化,渐渐出现一个洞。

王祥想要站起身,浑身麻木站不成。

就在这时奇迹现,只听扑扑响两声。

水中跳出两鲤鱼,金鳞红尾甚鲜明。

王祥甭提多高兴,捉住鲤鱼还家中。

为娘做好鲜鱼汤,王祥心中才轻松。

朱氏吃了鲜鱼后,又想要吃黄雀羹。

黄雀天空任飞翔,来去不定难捉成。

王祥为难正发愁,数十黄雀飞家中。

黄雀纷纷入罗网,喜得王祥笑连声。

捉住黄雀进厨房,拔毛洗净做雀羹。

王祥孝顺心至诚,左右邻居赞连声。

说他孝心感天地,凡事有求必有应。

朱氏刁蛮心不正,对待王祥仍然凶。

为怕王祥争家产,要对王祥下绝情。

这天夜里人睡熟,一把菜刀拿手中。

悄悄摸进王祥屋,对着床枕砍得猛。

也是王祥不该死,起夜去到厕所中。

王祥进屋见此景,吓得跪倒喊连声:

孩儿做错什么事,任凭娘亲来严惩。

如果娘要孩儿死,孩儿自当从娘命。

不劳娘亲你动手,孩儿自尽赴幽冥。

王祥要过那把刀,扬手就要抹脖颈。

王览惊醒看见了,满头冷汗吃一惊。

疾步上前夺菜刀,抱住王祥放悲声:

兄弟本是同根果,可恨母亲无人性。

要死咱俩一块死,哥死我也不独生!

朱氏无奈抽身走,心中仍然不放松。

酒里放毒暗下手,不灭王祥心难平。

王览怀疑酒有毒,执意要和哥哥争。

兄弟争夺一杯酒,朱氏在旁头发蒙。

急夺酒杯泼毒酒,痴迷之人终觉醒。

想起卧冰求鲤事,想起美味黄雀羹。

王祥孝顺又厚道,王览善良又纯正。

孩子尚知骨肉亲,娘害孝儿理不通。

从此朱氏幡然改,王祥王览同待承。

家庭面貌顿时变,和睦友爱乐融融。

王融不幸病死后,二子举丧孝又恭。

后来家乡战火起,天下大乱不安宁。

王祥扶母又携弟,南下庐江去谋生。

一住就是三十年,家庭和睦人称颂。

朱氏死于庐江地,丧事办得很隆重。

王祥披麻又戴孝,守丧三年甚伤情。

刺史聘他为别驾,王祥理事有政功。

加官进爵连升迁,官至太保拜公卿。

诗曰:

冬月乡村鱼鲜见,王家逸事亦奇哉!

解衣竟向池中卧,泼刺双鲤跃上来。

19王裒闻雷泣墓编辑

晋初孝子叫王裒,家居城阳在营陵。

父亲名字叫王仪,正直敢言是非明。

骄横晋王司马昭,战场之上损了兵。

兵败之后问责任,众人敷衍不吭声。

唯有王仪说实话,责任在帅不在兵。

专横跋扈司马昭,立斩王仪震众卿。

父亲蒙冤丢了命,王裒心中恨难平。

王裒长大成人后,身材魁伟貌出众。

一身正气品行高,饱读诗书多才能。

司马代魏建晋朝,王裒隐居不露名。

父墓旁边搭草屋,终年守丧甚恭敬。

对母倾注全部爱,饮食起居挂心中。

母亲偶然生了病,煎汤熬药忙不停。

王母生性怕打雷,闻声胆战又心惊。

王裒看到雷雨来,关严门窗用布蒙。

紧紧拉着母亲手,寸步不离到雨停。

后来母亲得重病,医治无效赴幽冥。

王裒知母性怕雷,唯恐雷声惊魂灵。

每当下雨打雷时,王裒必到父母冢。

跪倒坟前暗祷告,有儿在此娘莫惊。

诗经.小雅.蓼莪诗,王裒读了最动情。

想起父母养育恩,痛哭流涕不成声。

王裒一生不做官,种地养蚕自谋生。

后来晋室生变故,为争权力搞内讧。

战乱不止民遭殃,纷纷逃难迁向东。

王裒留恋双亲墓,任人劝说终不行。

最后死于乱兵手,一生至孝显真情。

诗曰:

荒冢结庐土一抔,泉台岂复怕闻雷?

事亲原不分生死,诗废《蓼莪》大可哀。

20吴猛恣蚊饱血编辑

痴孝男子叫吴猛,生于晋代豫章城。

吴猛幼小丧母亲,父亲抚养渐长成。

小小吴猛未长牙,父熬米汤细照应。

等到吴猛长大了,父吃糠菜把饥充。

省下粮食给儿吃,蒸米炒菜烙油饼。

儿爱吃啥就做啥,儿子吃了爹高兴。

上树为儿掏鸟蛋,为捉螃蟹下河坑。

父亲为了养育儿,头发累白腰背弓。

小小吴猛很懂事,看在眼里心里疼。

爹爹为我受尽苦,纵死难报养育情。

吴猛长到八岁时,随父下地去劳动。

学洗衣服学做饭,茶饭递到父手中。

夏天夜晚最难熬,硕大蚊子乱嗡嗡。

身上被咬起疙瘩,又疼又痒难安生。

咬得吴父难安眠,吴猛难受又心疼。

为让父亲睡好觉,点燃艾绳驱蚊蝇。

蚊子怕烟飞出屋,吴父呛得咳连声。

吴猛踏灭艾绳火,蚊子成群回屋中。

吴猛气得掉眼泪,暗骂蚊子害人精。

手抓头皮苦思索,一个想法渐形成。

蚊子咬人为吸血,吃饱喝足才安生。

如让蚊子先咬我,父亲定能免受叮。

想法虽然近痴傻,童稚天真也含情。

一片孝心天可鉴,可怜吴猛八龄童。

夜晚裸身床上坐,不动不晃任蚊叮。

细皮嫩肉不耐咬,浑身上下疙瘩生。

吴猛咬牙强忍受,心中默默告蚊虫:

怎样咬我都可以,再咬我爹可不行。

吴父后来染病死,吴猛葬父显忠诚。

三年丧满无牵挂,吴猛洒泪告亡灵。

云游四海学道艺,心善性灵学业成。

诗曰:

高僧曾筑喂蚊台,孝养双亲有异孩。

拼使个人受痛痒,供君一饱莫重来。

21杨香扼虎救父编辑

晋朝有个杨香女,父亲杨丰是农民。

未离襁褓母去世,杨丰把女养成人。

杨香对父很敬重,体贴入微孝情真。

杨香长到十四岁,主动干活帮父亲。

担水劈柴又做饭,缝补衣服手脚勤。

照顾父亲很周到,吃喝穿用都细心。

早上茶水晚上饭,夏单冬棉件件新。

杨香干完家务活,下地插秧把草耘。

灌水施肥样样干,不让父亲多操心。

夏去秋来稻成熟,庄稼不负勤快人。

杨丰挥镰割庄稼,杨香后面把稻捆。

两人干得正起劲,眨眼之间祸临身。

林中隐伏一猛虎,暗藏杀机要吃人。

父女低头正干活,老虎忽地蹿出林。

向天发出一声啸,扬爪直扑杨丰身。

杨丰惨叫倒在地,杨香一见掉了魂。

老虎正要回身转,张开血口咬父亲。

杨香急步跨向前,对准虎眼用拳抡!

痛得老虎大咆哮,反扑杨香猛又狠。

手无寸铁小杨香,为了救父死命拼。

身子一弯迎上去,双手卡虎咽喉根。

老虎怒吼狠摆头,企图挣脱去吃人。

杨香全力注双手,卡住咽喉不松劲。

老虎被卡难喘气,四脚抓挠尾巴抡。

稻田扒出一深坑,杨香一见计上心。

她把虎嘴按坑里,不让喘气用力摁。

弱女徒手斗猛虎,拼死护父凭孝心。

虎头被埋难喘气,终于窒息四脚伸。

杨香浑身也酥软,瘫倒虎旁睡昏沉。

老虎死于弱女手,千古奇事从未闻。

杨香慢慢醒过来,见父平安才放心。

又见乡亲来慰问,笑得甜美又动人。

诗曰:

虎衔父去真危急,女与虎争不顾身。

顷刻之间能解脱,奇人奇事最惊人!

22庾黔娄尝粪忧心编辑

魏晋以后南北朝,改朝换代乱纷纷。

南齐有个庾黔娄,为人至孝品似金。

祖籍原在新野地,后来徙居江陵郡。

父亲庾易性恬静,终生不仕做平民。

黔娄自幼爱学习,饱读诗书有学问。

心地善良人品好,尊父敬母很孝顺。

南齐末年任县令,体民爱物风化新。

又调孱陵任县令,怪事迭出常惊心。

耳旁似听有人唤,心惊肉跳汗淋淋。

凭着天性和灵感,知道老父病缠身。

匆匆写了辞官书,归心似箭往家奔。

父亲果然染重病,卧床不起昏沉沉。

上吐下泻气如丝,黔娄心中急如焚。

请来名医作诊断,医生切脉道原因:

要知令尊病吉凶,尝其粪便方定论。

粪便味苦病好转,粪便味甜命难存。

好个孝子庾黔娄,亲口尝粪辩假真。

只觉味道甜而滑,老父注定命归阴。

黔娄心中如火燎,深夜跪地拜星辰。

祈求上天多保佑,愿把己寿赠父亲。

祷告难留老父命,黔娄心中痛万分。

妥善安排丧葬事,守丧三年倍思亲。

每天早晚祭亡灵,空闲时间读诗文。

决心继承父遗志,做个高风亮节人。

朝廷得知其孝名,任命太守驻蜀郡。

黔娄为官很清廉,提倡孝悌为人民。

宽役减赋恤民众,政绩卓著朝野闻。

品学皆优君倚重,调到京城担重任。

辅导太子读诗书,成为皇家座上宾。

散骑侍郎晚年职,鞠躬尽瘁死于任。

诗曰:

苦甜能验病轻重,孝子不妨试一尝。

欲损己寿益亲寿,全凭一瓣热心香。

23唐夫人乳姑不怠编辑

唐朝有个唐夫人,乳姑不怠天下闻。

夫人待字闺中时,知书达理孝双亲。

长大出嫁到崔家,敬婆如同敬母亲。

婆婆复姓为长孙,年过古稀多病身。

牙齿脱落难咀嚼,不是流食不沾唇。

唐氏挤出己乳汁,一滴一滴喂母亲。

婆婆体弱需扶持,举手抬脚难离人。

善良孝顺唐氏女,谨记《女诫》守“闺训”。

天未昏黑闭门户,黎明即起扫庭尘。

帮婆穿衣叠被褥,温水端来洗脸盆。

给婆洗脸又梳头,请婆庭堂坐下身。

自己身上挤乳汁,一口一滴喂婆饮。

天气晴朗空气好,搀扶婆婆到大门。

晒晒太阳说说话,引逗老人多开心。

夜晚给婆铺被褥,冬生火盆夏驱蚊。

每天给婆烫洗脚,捶背按摩笑吟吟。

直到婆婆入睡后,唐氏这才放下心。

遇到婆婆患疾病,日夜守候倍谨慎。

煎药喂汤熬红眼,嘘寒问暖多温存。

婆婆病好她累瘦,乡里都夸孝顺人。

长孙夫人年事高,终于病魔又降临。

老人知道大限到,全家老少召近身。

拉着儿媳唐氏手,满怀深情把话云:

难报媳妇大恩德,盼你像我有福分;

你的儿媳与孙媳,同样对你很孝顺。

老人说罢肺腑语,面带微笑归了阴。

正应长孙夫人愿,唐氏儿媳极孝顺。

孙子官居节度使,孙媳也是孝妇人。

侍奉祖母和婆婆,倍加呵护孝心纯。

崔氏一家三代媳,孝名流芳传古今。

诗曰:

老年咀嚼难为力,有乳供姑孝妇唐。

每日靓妆熏沐后,朝朝暮暮上高堂。

24朱寿昌弃官寻母编辑

话说宋朝仁宗时,有一孝子天下闻。

孝子名叫朱寿昌,本是扬州天长人。

其父朱巽任军职,镇守京兆权在身。

朱巽已有结发妻,娶妾刘氏进家门。

刘氏后来有身孕,朱巽翻脸变了心。

刘氏含羞遭遗弃,又被朱巽逐出门。

受尽劫难生一子,辛苦喂养四五春。

给儿取名朱寿昌,让儿归宗进朱门。

刘氏孤身出走后,从此再也无音讯。

寿昌读书很上进,只是愁烦不开心。

常常呆坐望远方,心中经常想母亲。

寿昌品学皆优秀,步入仕途志凌云。

陕州、荆南任通判,又知岳州官五品。

治理水域有政绩,封为钦差湖南巡。

主政阆州除恶霸,爱惜百姓护黎民。

寿昌贤德名远扬,官升又知广德军。

此时已到天命年,高官厚禄不上心。

五十年里南北走,时刻不忘找母亲。

无奈地广人茫茫,如同大海捞细针。

悲苦忧伤日夜想,美酒虽好难入唇。

每当与人说起娘,痛哭流涕哀情深。

曾用香火烧己肉,刺血写字表孝心。

人子不能侍奉母,活在世上枉为人!

到了神宗熙宁年,寿昌再无做官心。

召集全家立誓愿,决定辞官寻母亲。

如果母亲寻不见,今生绝不回家门。

寿昌踏上寻母路,千里寻母历艰辛。

风餐露宿翻山岭,走府访县又查村。

凡有七旬刘姓女,都要登门去询问。

不知走了多少路,不知过了几冬春。

孝行能够感天地,功夫到底不负心。

寿昌走到同州府,终于找到梦中人。

母子相认抱头哭,互诉离别悲苦心。

刘氏嫁夫为党氏,如今儿孙一大群。

寿昌当面表心志,要接全家进朱门。

立志孝母又敬父,两家合一度光阴。

党氏一家通情理,念及母子情意深。

同意全家搬广德,朱党成了一家人。

寿昌奉母侍继父,极尽孝道享天伦。

寿昌辞官寻母事,感人肺腑远近闻。

京兆守官奏朝廷,神宗嘉许孝子心。

诏令恢复其官职,宰相为他著诗文。

寿昌名声传天下,孝心孝行人人钦。

几年以后母病逝,哀泣悲切欲断魂。

为办丧事劳过度,双目患疾嗓失音。

后来寿昌知鄂州,连连升迁成重臣。

寿昌在世七十岁,孝行流传感人心。

诗曰:

解组桂冠为寻母,芒鞋竹杖遍天涯。

引针磁石巧相遇,迎养归来锦上花。

25黄庭坚亲涤溺器编辑

宋朝文豪黄庭坚,文才孝行俱领先。

祖籍洪州分宁县,自幼聪颖不一般。

读书过目永不忘,诗工词美书法专。

英宗年间中进士,随即就任县尉官。

神宗初期任学官,执教京都国子监。

学识渊博才出众,倍受苏轼另眼观:

庭坚诗书无伦比,超然绝尘立世间。

开封留守文彦博,极力提携黄庭坚。

公元一零八五年,哲宗登基坐金銮。

庭坚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任主编。

后任起居舍人职,秉笔直书不欺瞒。

庭坚父亲去世早,母亲正直又淑贤。

黄母教儿要诚实,光明正大能对天。

庭坚生来性笃孝,侍母恭谨又勤勉。

母亲饮食起居事,精心料理亲自管。

每天为母刷马桶,几十年间不中断。

平时有人常相问:“你是朝廷大官员,

此事应有侍女做,何必由你亲自干?”

庭坚听了微微笑,开口说出肺腑言。

官高也要讲孝道,为娘做事理当然。

黄母得病一年多,庭坚日夜守床前。

喂汤喂药端屎尿,察言观色细承欢。

黄母年高病体弱,终于不治离人寰。

庭坚心中大悲恸,安葬老人甚周全。

墓侧建起茅草屋,为母守孝整三年。

后来朝廷下诏令,又命庭坚去做官。

庭坚生来性正直,奸臣连连进谗言。

尽管一再遭贬谪,庭坚处之心泰然。

庭坚侍母尽子职,亲涤溺器人称贤。

诗曰:

庭坚事母称纯孝,伺候不用灶下人。

溺器亦皆躬洗涤,豪杰孰肯效施颦?

二十四孝有哪些内容

谢谢。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集》,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由于后来的印本大都配以图画,故又称《二十四孝图》,为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二十四孝的故事大都取材于西汉经学家刘向编辑的《孝子传》,也有一些故事取材《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籍。

以下为二十四孝图:

【第1句】:孝感动天

【第2句】:亲尝汤药

【第3句】:闻雷泣墓

【第4句】:刻木事亲

【第5句】:鹿乳奉亲

【第6句】:行佣供母

【第7句】:为亲负米

【第8句】:卖身葬父

【第9句】:恣蚊饱血

【第10句】:卧冰求鲤

【第11句】:弃官寻母

【第12句】:尝粪忧心

【第13句】:扇枕温衾

【第14句】:涌泉跃鲤

【第15句】:啮指心痛

【第16句】:单衣顺母

【第17句】:为母埋儿

【第18句】:扼虎救父

【第19句】:怀橘遗亲

【第20句】:乳姑不怠

【第21句】:哭竹生笋

【第22句】:亲涤溺器

【第23句】:戏彩娱亲

【第24句】:拾葚异器

能介绍一下二十四孝吗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恪守的传统美德之一。古时"孝道"的典范,莫过于"二十四孝"。这二十四个古人以孝行而感天动地的故事,相传由元朝人郭居敬辑录,后来的印本配上图画,通称为“二十四孝图”,在民间广为流传。“孝”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伦理思想之一,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序而诗之,用训童蒙,成为宣传孝道的通俗读物。

《二十四孝》的故事大都取材于西汉经学家刘向编辑的《孝子传》,也有一些故事取材《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籍。干宝的《搜神记》卷十一收录三则鲤鱼自动破冰弹跳的故事,主角有王祥、王延、楚僚等三人。敦煌藏经洞发现的佛教变文《二十四孝押座文》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二十四孝”作品。南宋时期的画家赵子固有“二十四孝书画合璧”一图。

二十四孝包括下面二十四个故事,: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

【第1句】:孝感动天

虞舜,瞽瞍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嚣,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译】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第2句】:戏彩娱亲

二十四孝图册

周老菜子,至孝,奉二亲,极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著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戏舞学娇痴,春风动彩衣。

双亲开口笑,喜色满庭闹。

【译】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第3句】: 鹿乳奉亲

二十四孝图册

周剡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双眼,思食鹿乳。剡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猎者见而欲射之。剡子具以情告,以免。

亲老思鹿乳,身挂褐毛衣。

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译】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第4句】:为亲负米

周仲由,字子路。家贫,常食藜藿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

负米供旨甘,宁辞百里遥。

身荣亲已殁,犹念旧劬劳。

【译】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第5句】:啮指心痛

二十四孝图册

周曾参,字子舆,事母至孝。参尝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望参不还,乃啮其指。参忽心痛,负薪而归,跪问其故。母曰:“有急客至,吾啮指以悟汝尔。”

母指才方啮,儿心痛不禁。

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译】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第6句】:单衣顺母

二十四孝图册

周闵损,字子骞,早丧母。父娶后母,生二子,衣以棉絮;妒损,衣以芦花。父令损御车,体寒,失镇。父查知故,欲出后母。损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母闻,悔改。

闵氏有贤郎,何曾怨晚娘?

尊前贤母在,三子免风霜。

【译】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第7句】:亲尝汤药

二十四孝图册

前汉文帝,名恒,高祖第三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母常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仁孝闻天下。

仁孝临天下,巍巍冠百王。

莫庭事贤母,汤药必亲尝。

【译】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第8句】:拾葚供亲

二十四孝图册

汉蔡顺,少孤,事母至孝。遭王莽乱,岁荒不给,拾桑葚,以异器盛之。赤眉贼见而问之。顺曰:“黑者奉母,赤者自食。”贼悯其孝,以白米二斗牛蹄一只与之。

黑葚奉萱闱,啼饥泪满衣。

赤眉知孝顺,牛米赠君归。

【译】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第9句】:为母埋儿

二十四孝图册

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妻不敢违。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见黄金一釜,上云:“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

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

【译】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第10句】:卖身葬父

二十四孝图册

汉董永,家贫。父死,卖身贷钱而葬。及去偿工,途遇一妇,求为永妻。俱至主家,令织缣[音jian]三百匹,乃回。一月完成,归至槐阴会所,遂辞永而去。

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

织缣偿债主,孝感动苍穹。

【译】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第11句】: 刻木事亲

二十四孝图册

汉丁兰,幼丧父母,未得奉养,而思念劬[qu]劳之因,刻木为像,事之如生。其妻久而不敬,以针戏刺其指,血出。木像见兰,眼中垂泪。兰问得其情,遂将妻弃之。

刻木为父母,形容在日时。

寄言诸子侄,各要孝亲闱。

【译】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第12句】:涌泉跃鲤

二十四孝图册

汉姜诗,事母至孝;妻庞氏,奉姑尤谨。母性好饮江水,去舍六七里,妻出汲以奉之;又嗜鱼脍[kuai],夫妇常作;又不能独食,召邻母共食。舍侧忽有涌泉,味如江水,日跃双鲤,取以供。

舍侧甘泉出,一朝双鲤鱼。

子能事其母,妇更孝于姑。

【译】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第13句】:怀桔遗亲

二十四孝图册

后汉陆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待之,绩怀桔二枚。及归,拜辞堕地。术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术大奇之。

孝悌皆天性,人间六岁儿。

袖中怀绿桔,遗母报乳哺。

【译】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第14句】:扇枕温衾

二十四孝图册

后汉黄香,年九岁,失母,思慕惟切,乡人称其孝。躬执勤苦,事父尽孝。夏天暑热,扇凉其枕簟;冬天寒冷,以身暖其被席。太守刘护表而异之。

冬月温衾暖,炎天扇枕凉。

儿童知子职,知古一黄香。

【译】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107-125年)时??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第15句】:行佣供母

二十四孝图册

后汉江革,少失父,独与母居。遭乱,负母逃难。数遇贼,或欲劫将去,革辄[音zhe]泣告有老母在,贼不忍杀。转客下邳[音pi],贫穷裸跣[音xian],行佣供母。母便身之物,莫不毕给。

负母逃危难,穷途贼犯频。

哀求俱得免,佣力以供亲。

【译】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第16句】:闻雷泣墓

二十四孝图册

魏王裒,事亲至孝。母存日,性怕雷,既卒,殡葬于山林。每遇风雨,闻阿香响震之声,即奔至墓所,拜跪泣告曰:“裒在此,母亲勿俱。”

慈母怕闻雷,冰魂宿夜台。

阿香时一震,到墓绕千回。

【译】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第17句】:哭竹生笋

二十四孝图册

晋孟宗,少丧父。母老,病笃,冬日思笋煮羹食。宗无计可得,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孝感天地,须臾,地裂,出笋数茎,持归作羹奉母。食毕,病愈。

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

须臾冬笋出,天意报平安。

【译】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第18句】:卧冰求鲤

二十四孝图册

晋王祥,字休征。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

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

至今河水上,一片卧冰模。

【译】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第19句】:扼虎救父

二十四孝图册

晋杨香,年十四岁,尝随父丰往田获杰粟,父为虎拽去。时香手无寸铁,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踊跃向前,扼持虎颈,虎亦靡然而逝,父子得免于害。

深山逢白虎,努力搏腥风。

父子俱无恙,脱离馋口中。

【译】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第20句】:恣蚊饱血

二十四孝图册

晋吴猛,年八岁,事亲至孝。家贫,榻无帷帐,每夏夜,蚊多攒肤。恣渠膏血之饱,虽多,不驱之,恐去己而噬其亲也。爱亲之心至矣。

夏夜无帷帐,蚊多不敢挥。

恣渠膏血饱,免使入亲帏。

【译】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第21句】:尝粪心忧

二十四孝图册

南齐庚黔娄,为孱陵令。到县未旬日,忽心惊汗流,即弃官归。时父疾始二日,医曰:“欲知瘥剧,但尝粪苦则佳。”黔娄尝之甜,心甚忧之。至夕,稽颡北辰求以身代父死。

到县未旬日,椿庭遗疾深。

愿将身代死,北望起忧心。

【译】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第22句】:乳姑不怠

二十四孝图册

唐崔山南曾祖母长孙夫人,年高无齿。祖母唐夫人,每日栉洗,升堂乳其姑,姑不粒食,数年而康。一日病,长幼咸集,乃宣言曰:“无以报新妇恩,愿子孙妇如新妇孝敬足矣。”

孝敬崔家妇,乳姑晨盥洗。

此恩无以报,愿得子孙如。

【译】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第23句】:亲涤溺器

二十四孝图册

宋黄庭坚,元符中为太史,性至孝。身虽贵显,奉母尽诚。每夕,亲自为母涤溺器,未尝一刻不供子职。

贵显闻天下,平生孝事亲。

亲自涤溺器,不用婢妾人。

【译】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第24句】:弃官寻母

宋朱寿昌,年七岁,生母刘氏,为嫡母所妒,出嫁。母

二十四孝图册

子不相见者五十年。神宗朝,弃官入秦,与家人决,誓不见母不复还。后行次同州,得之,时母年七十余矣。

七岁生离母,参商五十年。

一朝相见面,喜气动皇天。

【译】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今日流传的以二十四孝为主题的名家书画,有清代王素绘的《二十四孝图册》和已故国画大师陈少梅的《二十四孝图》。

如何培养二十四孝老公

培养出二十四孝的老公?这得让你婆婆帮忙。

二十四孝里有个“埋子孝母”,是说有个叫郭巨的人家境贫寒,怕自己的三岁儿子与母亲争吃粮食,就和妻子商量,挖了个坑把儿子活埋了,这样可以省出一份粮食,让母亲多吃点儿。你是想让你的老公成为郭巨吗?

还有一个“卧冰求鲤”,不说了,跑题了。

想让老公成二十四孝里的人,你要和婆婆联合起来,让婆婆多想办法,我看别人就帮不了你了。

不过,问一下,你要这样的老公干什么呢?

古代二十四孝中最不近人情的是哪一孝

很显然是“郭巨埋儿”啊,连古人都理解无能的东西。

故事说的是郭巨为了自己的母亲能吃饱饭,把自己的亲生儿子搞死。郭家原本家境小康,郭巨的爹死后,郭巨把财产分成了两份,分给了自己的两个弟弟,自己啥都不要,然后自己供养母亲。这是第一个我无法理解的地方。你既然要供养母亲,你给母亲留点生活费怎么了?他两个弟弟也心满意足地领了钱就走了?

不理解。

然后,紧接着,郭巨当时不是一分钱没有吗,所以他养不起自己的母亲,日子过得很艰苦。他的妻子又生了孩子,郭巨的母亲,也就是孩子的奶奶,很疼这个孙子,有点东西都留给孙子吃。这是人之常情,是奶奶对孙儿伟大的爱,很让人心疼。让奶奶(郭巨母亲)多吃点东西是对的,我很支持这种行为。

但是,郭巨怎么做的呢?

郭巨感到很不安,于是他对自己的妻子说:“孩子还可以再生,娘死了就没有了。”所以居然预备把孩子埋坑里,心想孩子死了就少一个人的口粮,这样就可以让母亲吃饱饭了。问题是这和保大保小不是一个性质啊,孩子已经生出来了,奶奶也很疼孙子,你这时候把孩子埋坑里,算是个什么鬼?

这故事匪夷所思,逻辑也完全不通。所以古人也很不理解郭巨这种行为,认为郭巨这叫“贼恩”。所谓贼恩,就是恶毒的道德。这种道德不仅受惠者无法接受,被戕害的人也完全无法接受。甚至郭巨的妻子,也是因为“不敢违”。

古人中还有纳闷儿的,因为“二十四孝”中不乏蠢到家的行为。“菽水承欢、继志述事之为,非谓有子而得孝之称。且世之人孰不有子,而不得一孝之名?郭巨埋儿,反居于孝之列?”说的是很多真正的孝子,继承父母的遗志,努力工作努力学习,从而有个好工作奉养父母。郭巨把钱给别人,还把儿子埋了,这种人反而居于“二十四孝”之中,实在是令人不解。

对于“郭巨埋儿”,从这故事被称作“孝道”以后,就有质疑。

古代学者认为,郭巨其实根本就没有埋孩子的想法,是县里的人以讹传讹。郭巨把家里的粮食给母亲吃,母亲不吃,非让孩子先吃。孩子三岁,很小,就真吃了。每回都这样,郭巨就急了。他发狠对对母亲说:“难道非逼着我把他埋了您才吃饭么!?”这样一看,故事反倒合乎情理了。只是,“郭巨埋儿”似乎还有其他不为人知的隐情。

那就是,故事发生的岁月,是大饥荒时代。即便努力工作,也不会有什么吃的,仅有的吃的被母亲给了孙子。

然而历来被搬上台面宣传的“二十四孝”,确实就是一开始说的那个版本。后来郭巨挖坑的时候,挖出来了一坛金子,上书“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于是郭巨的孩子和母亲就都有吃的了。即便故事的最后郭巨的孩子没死,却也完全不近人情。这意味着大饥荒的背景是不存在的,有钱是可以买粮食吃的。

不过,鲁迅当年家境不太好的时候,“常听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这么说,贫寒时担忧柴米是正常的。如郭巨这种“十分孝顺”的人,就要杀了孩子养母亲。但我预料倘使郭巨没挖出那坛金子,把孩子埋了,他的母亲也会绝食或忧郁而死。

为什么?因为在孝悌外,还有一种东西叫慈爱。所以从古至今,没见哪个人能把埋孩子这种事说得那么冠冕堂皇。

另外整个故事的逻辑十分不对劲。

所谓孝顺,有一条是顺乎父母的想法,让父母高兴。郭巨这么干,他妈肯定既不顺心也不高兴。你还有俩弟弟,分了钱就跑了么?你夫妻俩活着供养你妈,证明你仨都饿不死,不妨让你弟弟也做工一起供养,不要独霸“孝子”美名。

好吧,总之,这故事没哪一句是符合逻辑的,就这还能忝列“孝道”之中,怪不得古人也跟着骂郭巨的恩是贼恩。

还有“卧冰求鲤”:

冰下有鱼你砸啊,像这样:

你脱了衣裳化冰是什么鬼?所以“二十四孝”里有好几个,给人的感觉都是智商不在线,怨不得得到从古到今那么多人的反感。

更多人生励志小故事请直接关注我!

现在你如何看待二十四孝

说起二十四孝,一些大人物,例如鲁迅,都多持异议,说其变态。毋庸讳言,二十四孝故事中确实有所谓的变态,譬如“埋儿奉母”。但这不能作为二十四孝被诟病的理由。

区分善与恶,要结合具体的环境。例如,“用刀子割掉人的手指”这件事是善还是恶呢?要获取正确的答案,必须放到具体的环境中去考察——医生为了使得病人免得败血症,而割掉病人受了伤已经坏死的手指,是为了救人,是善;而绑匪为了向被绑架人质家中勒索钱财,而割掉人质的手指送到人质家中,这是十足的恶。如果脱离具体的环境来评价割掉他人手指这个行为的善和恶,是不可能得出正确结论的。对传统孝道的评价亦然。“二十四孝”中的“埋儿奉母”或曰“郭巨埋儿”,现代人有认为它是“血淋淋的残忍”,就是脱离了当时的具体环境看问题。

“郭巨埋儿”的传说,最早见于晋朝干宝的《搜神记》,说的是郭巨弟兄三人,父亲死后,郭巨的两个弟弟将家里仅有的二千万钱拿走,仅给郭巨留下了一个老母。郭巨夫妻与母亲三人借住于他人家里,靠夫妻二人给人打工维持生计。后郭巨夫妻生下一子,郭巨每次给老母弄来的食物,老母总要分给孙子一半,于是夫妻两个商量:家贫不能奉母,儿又分母之食,儿可再有,母不能复得,故决定埋掉儿子,好一心一意奉养老母。就在挖坑的时候,挖着了一釜金子,内有丹书曰:“天赐黄金,孝子郭巨,官不得夺,民不得取。”可见,郭巨埋儿是在奉母与养子不能两全又没有其他办法可想的情况下,出于对母亲的孝心,不得已而为之。《论语》中有孔子师徒一段对话,最能说明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原话是:“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子贡问怎么处理朝政,孔子说,必须有足够的粮食和军队,还必须取得人民的信任。子贡说,若不得已必须去掉一项,去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兵。子贡又问,若不得已再去一项,去哪一项呢?孔子说,去粮食,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但如果没有人民的信任,国家就不能立足。其实,孔子所说的三个条件都是为政所必须,但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宁可连“兵”和“粮食”都舍去,但就是至死也不能没有“信”。郭巨埋儿的故事,与孔子师徒对话所说治国的三个条件很相似——郭巨的两个弟弟将家里的钱财席卷一空,郭巨没有在意,因为在郭巨看来,这钱财不过就是孔子师徒对话中所说的“兵”,虽然重要,但必不得已也是可以舍弃的。在舍去钱财之后,郭巨又遇到第二个难题——孙子与奶奶争食,而食物又非常匮乏,不能满足祖孙二人之需求,养儿与奉母不能两全。在郭巨看来,儿子就是孔子师徒对话中所说的“粮食”,奉养老母是“信”,没有了粮食就要死,但宁死也不能失去信义,所以只好将儿子舍去,此舍小理而全大义也。

郭巨一家四口,唯有郭巨夫妻二人是能够创造价值的(打工挣食物),纯粹的消费者只有其母和儿子,而郭巨夫妻二人打工所挣食物就只够三个人吃。可能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郭巨就是想把儿子送人也不可能(如果有这种可能,相信郭巨不会去埋儿),大家都吃不饱肚子,谁还愿意给别人养活一个儿子?故郭巨埋儿实在是不得已之举。难道要他为了自己的儿子而将自己的母亲活埋吗?这就好比郭巨一家三代四口人坐一艘破船行驶在惊涛骇浪的大海上,这船已经超重,如果去掉一个载重,全船剩余的三人都能获救,否则船就会倾覆。郭巨是划船的,郭巨的妻子是掌舵的,二人中失去一人这船早晚也得倾覆,故他二人任何一人都不能弃船跳海,现在就只剩下母亲和儿子二人,该舍去谁呢?如果按照许教授的观点,儿子是不能舍弃的,那么,唯一的答案就是将其母亲扔进大海中。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其妻子和两个女儿都被元朝掳入宫中为奴,以此逼文天祥投降,声称若其投降即可家人团聚。文天祥却不愿因妻子和女儿而丧失气节,宁愿一死以报国。文天祥死后,人们在他的带中发现一首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文天祥舍弃妻、女是为了道义,郭巨舍弃儿子也是为了道义,但文天祥赢得了后人敬仰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因为道义大于天。同样是为了道义而舍弃亲人,何以我们褒文天祥而贬郭巨呢?

“二十四孝”中“郭巨埋儿”这个故事的真正用意是“好心有好报”——郭巨为了奉养母亲而埋儿,但儿子没有埋成却意外地得到一釜金子。我们要学习的是郭巨那孝重于天的道义精神,而不是学习郭巨埋儿。何况,当今社会,根本不可能出现养儿与奉母不能两全的情形,根本不需要去学习郭巨去埋儿。同样的道理,对“二十四孝”中的“尝粪忧心”,也不能理解为放弃现代化的检测手段而用尝粪的方式辨别老人的病情。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个词,“活学活用”,读书不能读死了。

孔子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鲁迅先生的名句你记得多少

鲁迅妙语名言

【第1句】: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第2句】: 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

【第3句】: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第4句】:哪里有天才,我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了。

【第5句】: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第6句】: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

【第7句】: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第8句】: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

【第9句】:人类总不会寂寞,因为生命是进步的,是天生的。

【第10句】: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第11句】: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

【第12句】:假使做事要面面顾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第13句】:时间就是性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第14句】: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

【第15句】: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正死掉了。

【第16句】: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的难。

【第17句】: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

【第18句】: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第19句】: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第20句】: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第21句】: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

【第22句】:纠缠如毒蛇,执著如冤鬼。激烈得快的,也平和的快,甚至于也颓废的快。

【第23句】: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我们何尝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第24句】:宁可与敌人明打,不欲受同人暗算。

【第25句】:明言着轻蔑什么人,并不是十足的轻蔑。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最高的轻蔑是无言,而且连眼珠也不转过去。

【第26句】:唯独革命家,无论他生或死,都能给大家以幸福。

【第27句】:凡事总需研究,才会明白。

【第28句】: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

【第29句】: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第30句】: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第31句】:走上人生的路途吧。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

【第32句】: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

【第33句】:谦以待人,虚以接物。

【第34句】:自由固不是钱所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

【第35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第36句】: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第37句】: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第38句】: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第39句】:中国虽发明火药,却只会用来放烟花炮竹;发明罗盘,也是用来看风水。

【第40句】:即使艰难,也还要做;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冷笑家的赞成,是在见了成功之后……

【第41句】:我们中国人对于不是自己的东西,或者将不为自己所有的东西,总要破坏了才快活的。

【第42句】:在要求天才的产生之前,应该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譬如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

【第43句】:以人为鉴,明白非常,是使人能够反省的妙法。

【第44句】:友谊是两颗心的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

名句求对: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南暖日摆桃万棵。西凉月影飘百叶,北寒時出香十村。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网站地图:栏目 TAGS 范文 作文 文案 学科 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