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关于写景抒情的诗
赠汪伦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体裁:
【七绝】 类别:
【留别】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这首诗体现了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想落天外的诗歌特色。
静夜思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体裁:
【乐府】 类别:
【羁旅】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 又作: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注解】:
【第1句】:举:抬。
【韵译】: 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 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 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评析】: \ \ 《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旅夜抒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写景抒情的诗句有什么诗句
抒情诗《锦瑟》——唐·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万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秋风清》——唐·李白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写景抒情的古诗有哪些
表达了作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初中语文诗歌中写景抒情的诗有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张继的《枫桥夜泊》、杜牧的《山行》、李白的《早发白帝城》、韩愈的《早春》、李商隐的《秋夕》等诗。
写景抒情的诗歌
新律*陶渊明智者乐山山如画,仁者乐水水无涯。
细雨蒙蒙小石桥,微风轻轻小竹筏。
从从容容一杯酒,平平淡淡一杯茶。
夜无明月花独舞,腹有诗书气自华。
写景抒情的古诗
赠汪伦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体裁:
【七绝】 类别:
【留别】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这首诗体现了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想落天外的诗歌特色。
静夜思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体裁:
【乐府】 类别:
【羁旅】,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又作: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注解】:
【第1句】:举:抬。
【韵译】: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评析】:??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
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
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
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早发白帝城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体裁:
【七绝】 类别:
【羁旅】,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
【注解】:
【第1句】:白帝:今四川省奉节
【第2句】:江陵:今湖北省江宁县。
县。
【第3句】: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
【韵译】: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评析】:??诗是写景的。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
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
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
??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
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客中行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体裁:
【七绝】 类别: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注释】又题[注释](1)兰陵:地名。
(2)但使:只要。
[译文]兰陵出产的美酒,透着醇浓的郁金香的芬芳,盛在玉碗里看上去犹如琥珀般晶莹。
只要主人同我一道尽兴畅饮,一醉方休,我那管她这里是故乡还是异乡呢
抒写离别之悲、他乡作客之愁,是古代诗歌创作中一个很普遍的主题。
然而这首诗虽题为客中作,抒写的却是作者的另一种感受。
“独坐敬亭山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体裁:
【五绝】 类别:
【山水】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释】[注释](1)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县北。
[译文]群鸟高飞,绝尽踪影,一片孤云独自悠闲地飘浮而去我伫立在山顶,注视着敬亭山,敬亭山也看着我,彼此久看不厌。
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大诗人如谢灵运、谢朓等曾在这里做过太守。
李白一生凡七游宣城,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游宣州时,距他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
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
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春望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体裁:
【五律】 类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释】
【注解】:
【第1句】: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
【第2句】:感时句:因感叹时事,见到花也会流泪。
【第3句】:浑:简直。
【第4句】:不胜簪:因头发短少,连簪子也插不上。
【韵译】: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评析】:??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
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
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
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
”此论颇为妥帖。
“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八阵图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体裁:
【五绝】 类别:
【怀古】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注释】
【注解】:
【第1句】: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第2句】: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第3句】: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第4句】: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韵译】: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评析】:??这是一首咏怀诗。
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
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
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月夜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体裁:
【五律】 类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释】漉州:今陕西省富县。
【简析】:本诗于天宝十五年(756)八月写于长安。
全诗别出心裁,言在彼而意在此,将诗人自身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通过想像妻子思念他的情景而更加深刻地表现出来,也寄托了对战乱平息后幸福团聚的渴望。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体裁:
【七绝】 类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
【注释】
【注解】:
【第1句】:李龟年: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受唐玄宗赏识,后流落江南。
【第2句】:歧王:唐玄宗的弟弟李范,他被封为歧王。
【第3句】:崔九:就是崔涤,当时担任殿中监。
【韵译】: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评析】:??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
李龟年是开元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
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
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
蘅塘退士评为:“少陵七绝,此为压卷。
”登高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体裁:
【七律】 类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
【注解】:
【第1句】:渚:水中的小洲。
【第2句】:回:回旋。
【第3句】:百年:犹言一生。
【第4句】:潦倒:犹言困顿,衰颓。
【第5句】:新停:这时杜甫正因病戒酒。
【简析】:这首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时所作。
萧瑟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被写得有声有色,而引发出来的感慨更是动人心弦。
这不仅由于写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诗人对人生之秋所描绘的强烈的感情色彩。
颔联状景逼真,是后人传诵的名句。
颈联两句,十四个字包含了多层含意,备述了人生的苦况,更令人寄予强烈的同情。
大林寺桃花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体裁:
【七绝】 类别:
【山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人间①四月芳菲②尽?山寺③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④转入此中⑤来①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②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③山寺:指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④不知:岂料、想不到。
⑤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这首七绝是一首纪游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初夏作于江州。
是说初夏时节诗人来到大林寺,山下四月已是大地春回,芳菲已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盛开的桃花;原因惜春、恋春之情,怨恨春去无情,谁知是错怪了春,原来它并未归去,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山寺里来了。
这首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
立意新颖,构思灵巧,意境深邃,富于情趣,启人神思,惹人喜爱,是唐人绝句中又一珍品。
--引自李济洲编著之这首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初夏,当时白居易在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任上。
这是一首纪游诗,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
关于他写这首诗的一点情况,本集有一文,可参考。
全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
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忆江南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体裁:
【词】 类别: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2]能不忆江南。
【注释】①据,此词又名,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
又名《望江南》、《梦江南》等。
分单调、双调两体。
单调二十七字,双凋五十四字,皆平韵。
②谙(音安):熟悉。
③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品评】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
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
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
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
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
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
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
暮江吟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体裁:
【七绝】 类别:
【羁旅】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注释】一道残阳①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②可怜③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④月似弓⑤①残阳:将落山的太阳光。
②瑟瑟:碧绿色。
③怜:爱。
④真珠:即珍珠。
⑤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七绝《暮江吟》是一首写景佳作。
约长庆二年(公元822年)赴杭州刺史任途中所作。
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这首诗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心情。
前两句写太阳落山前的江上景色,斜阳照水,波光闪动,半江碧绿,半江红色,活像一幅油画。
“铺”字用得妙,形象地表现了太阳的斜射;后两句写九月初三夜晚,新月初上,其弯如弓,露珠晶莹,如颗颗珍珠,薄暮时分风光,如一幅精描细绘的工笔画。
这首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
花非花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体裁:
【词】 类别: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注释】①花非花、雾非雾:说它是花么
不是花,说它是雾吗?又不是雾。
②来如句:来的时候像一场春梦,停留没有多时。
③去似句:去了以后,如早晨飘散的云彩,无处寻觅。
这是一首情诗。
说花非花,说雾非雾,本不是花,本不是雾,花有所指,雾有所喻。
欲言又止,但止不住又说出真情——夜半来,天明去,既非花,又非雾,说明确有人来。
谁来谁去
隐而不吐。
为什么来
春梦无多,回味无穷;朝云遽散,惋惜惆怅。
春梦者,春情也;朝云者,“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事也。
此诗由一连串的比喻构成,描述隐晦而又真实,于朦胧中有节律整饬与错综之美,是情诗的一首佳作。
后人曾谱为曲子,广为流传。
岁暮道情二首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体裁:
【七绝】 类别:
【】壮日苦曾惊岁月,长年都不惜光阴。
为学空门平等法,先齐老少死生心。
半旧青衫半白头,雪风吹面上江楼。
禅功自见无人觉,合是愁时亦不愁。
【注释】为学空门①平等法②?先齐③老少死生心①空门:指佛门。
②平等法:平等,佛教名词,意谓无差别。
法,佛教名词,意谓道理。
③齐:辨明、明白之意。
亦可作别解。
此处似一字数意。
原诗是一首七绝,作于任江州司马时。
这两句是说,你要知道佛门平等的道理,就要明白老死少生也是平等而没有差别的。
诗人虔心研究佛门之法,以作精神寄托,隐含其内心的酸痛。
村夜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体裁:
【七绝】 类别: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注释】这首诗没有惊人之笔,也不用艳词丽句,只以白描手法画出一个常见的乡村之夜。
信手拈来,娓娓道出,却清新恬淡,诗意很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苍苍霜草,点出秋色的浓重;切切虫吟,渲染了秋夜的凄清。
行人绝迹,万籁无声,两句诗鲜明勾画出村夜的特征。
这里虽是纯然写景,却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萧萧凄凉的景物透露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感情。
这种寓情于景的手法比直接抒情更富有韵味。
春晓年代:
【唐】 作者:
【孟浩然】 体裁:
【五绝】 类别:
【记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注释:1.春晓:春天的早晨。
2.闻:听。
赏析:诗歌从春鸟的啼鸣、春风春雨的吹打、春花的谢落等声音,让读者通过听觉,然后运用想象的思维方法,转换到视觉,在眼前展开一夜风雨后的春天景色,构思非常独到。
诗歌语言自然朴素,通俗易懂,却又耐人寻味:不知不觉的又来到了一个春天的早晨,不知不觉的又开始了一次花开花落。
思想着这一年一度的春色,人生的感慨便会油然而起,或淡或浓地萦回心头。
宿建德江年代:
【唐】 作者:
【孟浩然】 体裁:
【五绝】 类别:
【羁旅】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释】
【注解】:
【第1句】:建德江:在浙江省,新安江流径建德的一段。
【第2句】:移舟:靠岸。
【第3句】:烟渚:弥漫雾气的沙洲。
【韵译】:我把船停泊在暮烟笼罩的小洲,茫茫暮色给游子新添几分乡愁。
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江水清澈更觉月与人意合情投……
【评析】:??这是一首刻划秋江暮色的诗。
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
诗中虽不见“愁”字,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
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过故人庄年代:
【唐】 作者:
【孟浩然】 体裁:
【五律】 类别:
【田园】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注释】
【注解】:
【第1句】:过:拜访。
【第2句】:具:准备。
【第3句】:场圃:农家的小院。
【第4句】:就:赴。
这里指欣赏的意思。
【韵译】:老友备好了黄米饭和烧鸡,邀我做客到他朴实的田家。
村子外边是一圈绿树环抱,郊外是苍翠的小山包平斜。
推开窗户迎面是田地场圃,把酒对饮闲聊着耕作桑麻。
等到九月重阳节的那一天,再一次来品尝菊花酒好啦
【评析】:??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
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
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临洞庭上张丞相年代:
【唐】 作者:
【孟浩然】 体裁:
【五律】 类别: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
【注解】:
【第1句】:张丞相:指张九龄。
【第2句】: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
【第3句】: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
【第4句】:云梦泽:古时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洼地区。
【第5句】:济:渡。
【第6句】:端居:安居。
【韵译】:八月洞庭湖水盛涨浩渺无边,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太空。
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评析】:??这是一首“干禄”诗。
所谓“干禄”,即是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以求引荐录用。
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为丞相,作者西游长安,以此诗献之,以求录用。
诗前半泛写洞庭波澜壮阔,景色宏大,象征开元的清明政治。
后半即景生情,抒发个人进身无路,闲居无聊的苦衷,表达了急于用世的决心。
全诗颂对方,而不过分;乞录用,而不自贬,不亢不卑,十分得体。
与诸子登岘山年代:
【唐】 作者:
【孟浩然】 体裁:
【五律】 类别: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释】又题与诸子登岘首
【注解】:
【第1句】:代谢:交替,轮换。
【第2句】:胜迹:指上述堕泪碑。
【第3句】:鱼梁:鱼梁洲,其地也在襄阳。
【韵译】:人间世事不停地交替变换,一代接一代永远今来古往。
江山保留着历代有名胜迹,而今我们又重新登临观赏。
冬末水位降低了渔塘很浅,天寒云梦泽更加深湛浩荡。
羊祜堕泪碑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沾襟无限感伤。
【评析】:??诗意在吊古感今,开首二句揭题。
第三句的“江山胜迹”照应“人事代谢”;第四句的“我辈登临”照应“往来古今”极为粘合;五、六两句写登临所见;最后二句扣实,真有“千里来龙,到此结穴”之妙。
??诗的前半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后半描写景物,富有形象,充满激情。
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人。
夏日南亭怀辛大年代:
【唐】 作者:
【孟浩然】 体裁:
【五古】 类别: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夜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消响。
欲取鸣琴弹,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终霄劳梦想。
【注释】
【简析】:这首诗充满怀念故人的情绪,写出闲适自得的情趣,表达出无知音的感慨。
文字行如流水,层递自然,极富韵味。
① :诗题一无“夏日”。
② 夕:一作“夜”。
【注解】:
【第1句】:山光:山上的日光。
【第2句】:池月:即池边月色。
【第3句】:轩:窗。
【韵译】:夕阳忽然间落下了西山,东边池角明月渐渐东上。
披散头发今夕恰好乘凉,开窗闲卧多么清静舒畅。
清风徐徐送来荷花幽香,竹叶轻轻滴下露珠清响。
心想取来鸣琴轻弹一曲,只恨眼前没有知音欣赏。
感此良宵不免怀念故友,只能在夜半里梦想一场。
【评析】:??此诗写夏夜水亭纳凉清爽闲适和对友人的怀念。
??诗的开头写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为纳凉设景。
三、四句写沐后纳凉,表现闲情适意。
五、六句由嗅觉继续写纳凉的真实感受。
七、八句写由境界清幽想到弹琴,想到“知音”、从纳凉过渡到怀人。
最后写希望友人能在身边共度良宵而生梦。
??全诗感情细腻,语言流畅,层次分明,富于韵味。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句,纳凉消暑之佳句。
参考资料:
古代诗歌中有许多写景抒情的佳作。
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两岸猿声啼不住,青舟一过万重山。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