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英国卡斯商学院最新一项研究发现,在全球大幅度跑赢大盘的上市公司中,45岁以下最年轻有为的前10名首席执行官(CEO)中,有8名是来自中国。是什么原因使中国拥有那么多的年轻企业家?
“在全球范围内,中国上市公司的首席执行官(CEO)最年轻”。
上个月,英国卡斯商学院(CassbusinessSchool)在一份全球少壮CEO榜单中得出上述结论。他们从2005年8月开始,对全世界主要股票市场的上市公司进行了连续52周的追踪。
令他们感到吃惊的是,在全球大幅度跑赢大盘的上市公司中,45岁以下最年轻有为的前10名首席执行官(CEO)中,有8名是来自中国。
如果将这个排名放宽至50位,那么45岁以下的CEO有近一半是来自中国。比如排名第一的上海航天汽车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斌,年仅34岁;第二位是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40岁的总经理陈进;中金黄金股份有限公司39岁的总经理王晋定紧排其后……
卡斯商学院隶属伦敦城市大学,在英国《金融时报》2006年全球商学院100强中排名第47位。
主持本次研究的卡斯商学院学者NeilBeasley在报告中毫不掩饰自己的惊讶:“在项目一开始,我没有想到中国CEO的表现如此强劲,会在年轻CEO中占据冠军位置!”
传统观念里的“年龄等于智慧”在当今中国商界无法划上等号。据卡斯商学院提供的数据显示,上海证交所上市公司CEO的平均年龄只有47岁,而全球500强企业的CEO平均起始年龄在2004年为55岁,日本日经指数公司CEO的平均年龄则为62岁。
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早就令外界震惊,现在,又多了一项令人震惊的内容。英国人并没有研究那些远离股票市场的中国民营企业。在它们中间,年轻的CEO也比比皆是,他们是在短暂的中国经济转轨时期抓住了各种各样的商业机会,或是从海外带回了先进的管理经验,但他们的机会来自于在中国缺少更成熟的竞争者。
时势造英雄“我在国内的课堂上见到了很多年轻的CEO,而且他们的企业做得都相当不错。”阎爱民说。他是美国波士顿大学组织行为学教授,在美国生活了20年,近几年来他开始执教于中国的长江商学院,为中国的CEO和高级管理者上EMBA课程。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李秀娟也有同感。她从家乡新加坡来到中国工作的这几年,仅仅在小小的长三角地区,就已经看到了太多年轻有为的CEO,因此对于卡斯商学院的研究榜单,她并不感到惊讶。“榜单上的都是上市公司的CEO,其实中国还有很多民企卧虎藏龙,”李秀娟说,“那些CEO因为公司没有上市所以不为人所知,但我觉得他们非常有潜能在未来做出大成绩。”
全世界前50名少壮CEO里面,中国就占了23位。这说明什么?中国的年轻CEO比外国同行更能干?伊利集团董事长、38岁的潘刚认为,这并不能说明中国CEO的个人领导力比国外同行更出色。
胡润富豪榜创始人胡润也表示,欧美的企业一般都有着上百年的历史,中国改革开放刚刚20多年,涌现出一批年轻的创业型CEO是必然的。
也正因为如此,在胡润百富榜上,平均年龄是47。8岁。
换言之,中国经济持续的高速成长,给青年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快速成长的平台。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整体环境的变化和市场化进程快如中国,在这里生存,管理者必须拥有迅速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各种不同的企业比如外资、国企、民企之间激烈的竞争和混战,以及国外信息的进来和我们的企业管理者们走出国门,都使得他们的决策能力在短时间内得到大提高。”阎爱民教授说。
中国特殊的经济发展阶段,大大缩短了企业管理者学习曲线的时间跨度,使他们可以在职业生涯上迅速地跃升。阎爱民教授介绍说,现在欧美国家有很多人都认为,中国是观察宏观改革和企业微观变化的天然实验室,中国的CEO们都属于“经验压缩”型的管理者。
“我觉得是时势造英雄。”中欧教授李秀娟说,“中国是一个新兴市场,新兴的企业就比较多,肯定会造出一批管理者,45岁以下的这批人,在接触面和成长背景上面还是有很大优势,被市场催化出来,形成了这样的一组人。”
观念的差异在中国这一“天然实验室”的背景下,中国年轻企业家的崛起也并非全靠机遇,其中很多人迅速地完成了市场的历练过程。
很多人认为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是一个相当幸运的人,但很少有人知道潘刚做市场那会儿,在火车上睡座位底下的经历。
已逝的上海均瑶集团前总裁王均瑶在进入长江商学院时,正好碰上阎爱民教授面试。阎教授给他的面试分数打得很高。
“面试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很不错的管理者。”阎爱民说,“很年轻就从温州打到上海,他去世以后,两个弟弟也把企业做得非常好。他们确实有摸爬滚打的精神。”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卡斯商学院评选出的中国上市公司CEO多半出自国有企业。中国在1993年就出台了干部年轻化的政策,为国家公务员限定了60岁(男)和55岁(女)的退休年龄。这样做的原因可能是,在领导者仍然由行政任命产生的国有企业中,并没有证据表明,年纪大的管理者比年轻人更有经营能力。相反,年轻人可能知识更新更快,也更愿意接受市场经济这一新事物。
选拔干部的年龄限制,也反映了中国和欧美在“年龄”观念上的差异。例如“五六十岁”的年龄,在美国可能是一个经验丰富、体力充沛的事业黄金时期,如果因为年龄问题把一个60岁的CEO赶下台,在美国是不可思议的。
但是在中国,一说到了五六十岁,政府官员也好、企业领导也好,基本上到了“强弩之末”,没什么上升空间了。
此外,选拔企业管理者机制的差别,也导致了中国CEO的年轻化。阎爱民发现国内很多学生都是读完了高中读大学、读完大学接着读研究生这么一个“校门到校门”的过程。但是美国人大学毕业以后,一般是直接去工作,少则三四年,多则五六年,然后再去读研究生学位。
“毕业以后他们凭借着工作经验、学历再重新起步,到企业里面做一个中层或中层以下员工去发展,在一个行当里慢慢耕耘,最后要爬到CEO的位置确实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阎爱民说。
期待“全天候飞行员”美联储前任主席艾伦•格林斯潘(AlanGreenspan)60岁的时候甚至还没有进入职业高峰期。后来格老以80岁高龄退休,即使这样,他似乎也没有“领会”退休的概念。
中国少壮CEO占据主要席位,并不代表中国所有的行业的领导者都是年轻的。相反,“经验”在很多行业非常宝贵,比如汽车制造业、金融业,爬到CEO的位置上可不是那么容易。这些行业的经历是不可以压缩的,必须非常老到的、年龄大的人来担当CEO重任。
年纪轻轻做上CEO固然令人羡慕,但有多少中国的CEO可以在这个位置上持续地做下去呢?
韦尔奇33岁成为公司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经理,44岁成为CEO,并在这个位置上待了二十年。在他的管理下,GE赢得了600%的收益增长。
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一个CEO像韦尔奇做得这么久、这么成功的。
抛开政策性的因素,中国的CEO们都是在某一个行当中做得比较深,但是横向比较窄。阎爱民教授打了一个比喻,好像航空业中有的飞行员只能飞747,有的只能飞777,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飞机都能开的“全天候的飞行员”却非常少。
苹果电脑公司就是敢请来百事公司的CEO斯库利做自己的CEO,中国有这样跨行业驾驭的企业家么?
中国的经济增长可能在10年之内还看不到放缓的趋势,但是这个经济体最终会走向成熟,那个时候大批量制造黑马的事情或许就不那么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