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公司发展需要招一批人才,通过人资部的前期查阅资料、初试,最后定下20人由董事长面试,因为时间安排紧,给每位只给了20分钟。进来的人,确实是有备而来,都准备了很多资料、荣誉、证书,可是董事长不看这些,只听他们介绍,可是他们大多讲了3分钟,都不知道是在讲什么,听得董事长云里雾里的,很累,于是董事长传出话,后面进来的人只给3分钟,讲明白公司为什么要聘你,你为什么要来本公司。
可想而知,后来进来的人,虽然有准备,可是还是不习惯,还是感觉时间不够用,在规定的3分钟里,讲不到重点,因此很多很有才华的人就这样没了机会。很多人事后,非常不平,认为公司不重视人才。后来董事长说:“我们的产品只能用一句广告语,我们的推销员推销产品只能说一句,能不能吸引人,就这一锤子买卖。”
初听这些落聘者的埋怨有道理,而董事长的话,又好像有些偏颇,可是他是董事长,他是从一个推销员做起的,他知道一句话的份量,他最有发言权。
其实这是“放之四海”的真理。记得巧克力之父弗斯·贝里一生几乎没进学校读过书,然而凭着灵活的头脑,他经营的乔治王巧克力公司资产达98亿美元,在同行业名列世界第一,2003年乔治王公司获准登陆中国。消息一经发布,没几天总部邮箱就收到来自中国的四百多份自荐信,迫切希望加入中国分公司工作,可以说各方面人才都有,都是非常顶尖的精英。弗斯·贝里有他自己的一套选择人才的方法,于是他把一份问卷发回自荐者的信箱。回执是这样写的:请你用一句最简洁的话,回答下面4位名人到底在说些什么?……4位名人,资料洋洋洒洒。最后弗斯·贝里选择了一位答案最简洁、最凝炼的应聘者。
这告诉我们,概括能力,化繁为简的能力,一言以蔽之的能力,可以说是人才“核心竞争力”。
选拔应聘者是这样,选拔人才也是这样。曾任地质矿产部部长孙大光在选择人才时,也特别重视这样的“一句话”的能力。一次他带着一批考察干部下基层时,发现当时甘肃省地质局副局长温家宝同志每次发言都很有条理、很严谨,有简要的几点肯定,有几点意见,又有几点建议,问题点得准,建议很切实际,非常清晰明了。后来孙部长对温家宝重点栽培,提拔温家宝担任地质矿产部政策法规研究室主任、党组成员……有了更大的舞台,温家宝得到更好的施展才华,后来成为了我们的国务院总理。
台湾媒体总结了一些岛内名人的“黄金习惯”,其中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最典型的特点就是能够化繁为简。虽然已经进入计算机化时代,他在宣示重大政策时,喜欢用几句话拆解很多复杂概念,因为常常是三点条列式的陈述,所以又有“郭三条”之称。例如他谈鸿海的大格局有三局就是“格局、布局、步局”,谈用人就是“人材、人才、人财”,谈鸿海的组织目标就是“集合、整合、融合”。
所以,概括能力,总结能力,提炼能力,化繁为简能力,都是我们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最缺的。应聘、面试,我们总喜欢说一大堆话,甚至以为说得越多,越表明自己有水平、有能力,其实有水平的话,说得到位的话,不要多,往往只要一句话就够了。我们要抓住机会,就要面对领导,面对客户,面对消费者等时,要想办法把一句说得如产品的广告语一样动人、诱人、一矢中的、一针见血,从而打动人、感动人,就往往能一鸣惊人、一句定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