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哥本哈根罗斯基勒的广场上,有一座低矮的房子,与周围高大的建筑格格不入。但是,这里每天来访的人络绎不绝,有孩子,有中年人,也有白发苍苍的老人。
原来,这是一座“人生图书馆”。奇怪的是,整个图书馆内,没有书架,也没有书籍。图书馆的四周,摆放了许多桌椅,桌子的上方都贴有标签,比如:“旅行之桌”“感恩之桌”“励志之桌”等。每个桌子上,经常会有三到五个人,静静地听另外一个人说话。
我怀着好奇心,走到一个“经历之桌”,桌子上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她见我走过来,面带微笑地说:“欢迎您借阅我。”我带着好奇,坐在她面前,接下来,这位老者开始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从少年到青年到壮年再到老年,鲜活的事迹,真实的经历,让我唏嘘不已。一个多小时里,我几乎目不转睛地盯着她的面带苍老而又慈祥的面孔,听到愉快之处,我会跟着她笑得咧开嘴,听到悲伤的经历时,我又会和她一起默默地流泪。
临走时,我才知道,在图书馆里,和她一样的“书本”还有很多,他们可能是流浪汉、孤儿、退伍老兵、盲人、单身妈妈、政客等,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书名“人生之书”。她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段非凡的故事,都有自己擅长的方面。有些人生用再多的笔墨,也难以描绘出来,只有亲历者和你当面讲述的时候,才能真实地传达出当时的情感。”随后,老妇人指了指对面的“励志之桌”,缓缓地对我说:“那本书,是一位盲人,他想通过盲人眼里的美好,来激励人们,告诉大家,在这个美好的世界里,所有的苦难都不堪一击……”
我听了,震撼不已。是啊,每一个人都是一本书,这本书,最真实,最富有感情,比起苍白无力的文字,他们真正地借出了自己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