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胡一虎出生在台湾高雄,1989年毕业于辅仁大学,1991年考入台湾华视。2001年胡一虎进入凤凰卫视,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成为名副其实的“凤凰一哥”。
胡一虎有自己的主持风格,也有自己处世原则,从一个普通的贫家学子成长为享誉华人世界的著名主持人,他的“争”与“让”的态度,值得一提。
胡一虎从小喜欢“争”,“争强好胜”是老师对他的评语。尽管出生在一个平民家庭,“争”的本色让他比其他同龄的孩子多了一份勇敢和闯劲儿。在校期间,他经常参加学校的各类活动,演讲比赛、作文比赛、长跑比赛等各种获奖证书获得的不计其数。大学毕业后,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台湾华视,成为一名新闻记者。
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记者,怎样才能站出来,他的“争”再次成全了他。那是1994年,南非实行历史上第一次多种族选举,呼声最高的是黑人领袖曼德拉。但南非境内很多反对分子经常制造爆炸事件,前去采访可能会成为“炮灰”牺牲生命。这时,胡一虎站了出来:“危险在哪,机会就在哪,去南非是我的机会。”
到南非后不久,胡一虎得到消息:曼德拉会在另外一个城市德班出现。此时,有一个采访时任白人总统德克乐克的机会,如果飞到德班,就采访不到曼德拉,意味着两头落空。当时,华视指示胡一虎去采访德克乐克,这样比较保险,也比较安全。但为了不留下毕生遗憾,胡一虎向台里极力争取机会去采访曼德拉。
胡一虎飞到德班,来到曼德拉将发表演说的露天广场。当时,广场有25万人,想要接近曼德拉几乎是不可能的。胡一虎急中生智,混入进行文艺表演的人群中。当看到曼德拉经过自己所在人群的方向时,胡一虎果敢地取出话筒,用当地土语喊道“天佑南非,曼德拉万岁。”曼德拉看到一名黄面孔的东方人用土语问候他,也马上激动起来,走过来紧紧握住胡一虎的手。紧接着,胡一虎用早已背熟的英文向即将成为南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的曼德拉提问,曼德拉也给予积极的回应,破例回答了几个问题,同来的摄影师赶忙把镜头焦距对准了他和曼德拉。
胡一虎的“争”让大家认识了他,记得了这个充满勇气和智慧的记者,也让胡一虎走上了人生的高峰。但胡一虎的“让”,却鲜为人知。
每年的全国两会,都是世界各个媒体关注的焦点,凤凰卫视也派出最强有力的报道团队进入北京,展开全方面的新闻报道。吴小莉提问朱镕基总理,成为每年朱总理两会期间与记者见面会的一道风景,也使吴小莉在内地的名声大震。但很少有人知道,凤凰卫视最初派赴内地报道两会的人选是胡一虎。
当时的胡一虎把这个机会让给了仍然名不见经传的吴小莉。他说:“如果我去了北京,或许可以赚得一些名气,也可能开拓事业的领域。但我觉得自己现在更乐意做奥普拉·温弗瑞那样的主持人,用心灵的快乐贯穿整个节目。”他向台领导推荐吴小莉:“小莉机灵,也有闯劲,形象气质都颇佳,让小莉去北京,肯定会给出一份完美的答卷。”就这样,吴小莉出现在了全国两会,出现在朱总理的面前。
年过40岁的胡一虎更倾向于单纯的主持。有很多外出采访的机会,他都交给年轻人去做,给他们锻炼的空间。
在胡一虎看来,父亲是他的引路人,也是他精神的支撑。当他全力拼搏事业时,父亲猝然去世,这让他想起孔老夫子说的不知生焉知死。但他却理解出了不同的意思:不知死焉知生?他的感受是:“40岁以后要过得越简单越好,因为我想把时间留给我最想与之相伴的人。我要让日后的记忆更完美。”鉴于此,他把许多机会让给了年轻人。看着他们或惊喜或激动或有力或凝重的面孔,他想到了年轻时的自己。
在他的自传《我是谁》一书中,胡一虎对自己过去的4个10年做了总结:“父亲给予我生命,将我带到世间的同时,给予了我两样最隆重的礼物:‘争的能力’与‘让的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