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案句子 > 故事大全

大师与萝卜头-哲理故事

网络整理

【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有这么一则禅宗公案。
  
  某僧人问赵州从稔禅师:“听说你亲自见到了南泉普愿禅师,是吗?”
  
  赵州从稔禅师答道:“镇州出大萝卜头。”
  
  僧人问赵州禅师是否见到了南泉禅师,自然是想要得知两位佛门前辈会面之状,进而窥见真法。不料赵州禅师竟然顾左右而言他,说起了镇州的特产萝卜头。
  
  佛家讲究摒除“人我执”和“法我执”。前者是执著于物质利益和人体感官,后者则是执著于真法与大道。这个僧人作为出家人,大抵能够多少破除人我执,可惜仍然执著于探求所谓真法,非要关心一下赵州和南泉两位“偶像级”禅师的会面。面对这个“追星族”,赵州禅师驴唇不对马嘴的回答,或许也算是一种另类的当头棒喝:见到了,或者没见到,还有见的是谁,又有什么用呢?执迷于这些,还不如去关心一下“大萝卜头”!
  
  于是想起钱钟书用来拒绝拜访者的一句话:“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的确,如果真法是“鸡蛋”,那么禅师们就是“母鸡”,为了参悟而去盲目崇拜追随大禅师,无疑是走了岔路。
  
  不得不承认,我们似乎正处在一个盛产“大师”的时代。随着各种媒体上大师们雨后春笋般地出现,自然也有大量的围观者崇敬仰慕。且不论这些大师们本身有真有假、良莠不齐,单就这种盲目的“追星”,对于真正提升自我有多少好处,实在值得商榷。真正的大师,最重要的是学术涵养、对社会和人类的贡献,我们真正应该尊重的,自然也是这些宝贵的“无形资产”。若是见了“大师”名号,就争先恐后地把其奉若神明,反而忽视了他们真正的思想成就,大概也算是一种不可取的“执”吧。
  
  所以,下次有人问:“你知道那个××奖获得者某某某大师吗?”不妨回答:“镇州出大萝卜头。”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网站地图:栏目 TAGS 范文 作文 文案 学科 百科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注:各登录账户无关联!请仅用一种方式登录。


用户注册协议

一、 本网站运用开源的网站程序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手段为会员或游客提供程序代码或者文章信息等服务。本网站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重要页面上提示修改内容或通过其他形式告知会员。如果会员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可以主动取消获得的网络服务。如果会员继续享用网络服务,则视为接受服务条款的变动。网站保留随时修改或中断服务而不需知照会员的权利。本站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会员或第三方负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