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被迫”游走川藏
2008年5月初,在成都工作的张小砚因为新单位倒闭而失业,此时正值“5·12”大地震发生。由于当时志愿者太多,红十字会谢绝了张小砚当志愿者的请求。张小砚与另一位志愿者阿亮一起,办起了帐篷学校,因为“大家都忙着震后重建,很多在废墟上玩耍的孩子无人看管,这些儿童尤其需要群体生活,需要陪伴”。
2009年7月,穿了双人字拖的张小砚计划去汶川看看去年受灾的孩子们,预计3天就回。谁知到汶川4个小时后,彻底关大桥被飞石砸断,返程的路断了。而因为成绵路塌方,她再绕道,渐渐走远……
北转进藏的路上,张小砚听说墨脱很神奇,无驾照无行驶证无头盔等安全装备的她和驴友阿亮凑钱买了辆摩托车驶进墨脱,一路“摔了几十跤,魂飞魄散,肝胆俱裂,嘎龙山上还遭劫”,就这样随性行走,翻山越岭终到拉萨。
8月到了拉萨之后弹尽粮绝,张小砚与阿亮卖了摩托车,阿亮独自回了上海,而她则留在西藏继续玩。
身无分文之后,她开始往回走。常言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没钱怎么回家呢?
这可难不倒张小砚。
招数一乞讨:大昭寺门前卖吆喝
挖第一桶金,从乞讨开始。在大昭寺门前,张小砚与在这一带扛把子的藏人拉巴一起晒太阳,他曾“指导”张小砚逃票游大昭寺,曾一起喝酒,成为江湖结义兄弟。她学拉巴蹲在大街上,把帽子放在身前,但任凭自己说得口干舌燥,帽子里也不过区区几元钱。
牙尖嘴利的张小砚于是改变乞讨方法,美其名曰“募捐”。她在大昭寺门口观察多时,决定找旅游团中一位从东北来的大叔下手,因为他看上去是“一个面善的有缘人”。她先是上前搭讪,引起大叔的关注,在吊起大叔对她旅途经历的胃口后,即从导游那里借来喇叭,站在广场上卖吆喝。
她把自己来到西藏的经历和盘托出,并展示数码相机里摔跤遇险的照片,大家被震住了,纷纷解囊,一共乞讨到114.8元。
拿着这些钱,张小砚踏上回家的路。
招数二搭车:只搭顺风车不搭直通车
搭顺风车成了家常便饭。走一段路,搭一段顺风车。摩托车、大货车、拖拉机、越野车、农用三轮车、马匹……路上跑的除了人没有搭过,其他几乎都没放过。
但特立独行的张小砚也有自己的原则:喜欢一节一节地搭,而不是搭直通车。
走在鲁朗的时候,饥饿不已、只想吃块肉的她在绝望之时一挥手,拦下西藏公路局李局长的车。听了她的故事后,这位管西藏公路的老大让属下直接把她拉回成都。吃上肉的张小砚显得有些“不知好歹”:“这次我想知道我究竟能走多远。在城市里,我们依赖物质,依赖金钱,依赖城市,淹没了自己。对金钱的依赖甚至超过了自己本身,丝毫没有安全感。我想知道,在没有钱的时候,我还能有什么可以去面对这个世界。”
拒绝李局长的好意,张小砚继续倔犟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招数三赌球:赌赢一碗面差点输终身
帮喇嘛背柴火换大饼,住不起客栈就与磕长头的人混帐篷,她走一段路,混一个地方。
一路这么长,总不能老这么幸运遇上高级公务员吧,但靠实力吃上饭,有一技傍身的张小砚有这个本事。
她小时候喜欢玩台球,而且还玩得“纵横江岸,无人能及”。走到波密的时候,她肚子又饿得不行,于是和在电线杆旁玩台球的藏人赌起球来,三下五去二,赢下一碗面。
另一个藏人不服输,过来继续赌,张小砚又赢下一大包零食,里面有饮料、糖果、饼干,竟然还有一支护手霜。
在邦达,张小砚想请好朋友巴桑喝酒,无奈口袋空空。她在大街上找到正在玩台球的藏人,从巴桑口袋里翻出一把钱做“钱引子”,一把压在球桌边缝里。因为手感不好,张小砚打得很谨慎,所幸最后险胜,正当她抠出钱要走时,输球的藏人不干了,死活都要再赌一局。张小砚把赢来的钱押上,没有负担再上场,把对方打得落花流水。
正欲要走,好朋友巴桑不干了——他也要和张小砚赌上一局,如果张小砚赢了,她能得到巴桑家里最好最快的马。如果输了呢?一无所有又头脑发热的张小砚以自己的终身做筹码:“从此留在这草原,跟你去放马牧羊。”
话一说出,张小砚就慌了,她没见过巴桑打球,这么贸贸然赌上自己实在是没把握。从赌面、赌糖、赌酒到把自己押上去,张小砚在这一场豪赌面前心慌意乱,打着打着竟然在最关键的时候出了差错——出杆过猛,白球飞了出去。正当巴桑欲一杆结束战斗之际,张小砚流下了眼泪,巴桑放下了球杆……
行动就是生命
艰险与快乐并存的一路让张小砚感触良多。这个刁钻古怪的女孩子认为:“我们大部分人都在为一个还没有到来的未来,透支自己的当下。一个个被生活整得脊髓抽筋大小脑瘫痪。青春还没掏出手枪,我们就已经倒下了!”
行走是张小砚获取快乐的重要方式:“来到这世上,千万别客气,想做就立即去做,什么都要快,除了死。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幸运地过自己理想中的生活……社会要你必须得有地位,有钱,有房子,有这有那,我们不断地在给自己增重,直到寸步难行,然而,行动就是生命。少一点吧,少一点更快乐,能让你找回鲜活的感觉。”
张小砚终于回到家,口袋里当初乞讨来的114元钱还剩31元。
回到成都后,张小砚低烧、咳嗽了20多天,身体稍适,她开始记录下这71天、行程过万里的“西游记”,并将文字放到天涯论坛。僄悍的旅行经历和嬉笑怒骂的文字让她迅速成为焦点,帖子《小砚MM83块钱走川藏》红极一时,点击过千万,瞬间赢得千万粉丝。如今,这些文字已结集出版。
“想做就做,忘记时光,记住爱!”张小砚这种想做就做、随性而为、无所畏惧的生活态度,吸引不少人开始积极去追逐想要的真正的自由和快乐。有粉丝表示:“张小砚的这段经历就像阿甘一样,给力啊!”不少总是想去西藏却因为种种自己给自己强加的理由而不能成行的粉丝,也从“思想家”成了“行动派”,扛起背囊就出发。一位63岁的老人更买了一部摩托车骑着去西藏。
也许同样是受张小砚的感染,她笔下那个原某大学哲学系老师、叫“畜生不如”的朋友去年也骑着摩托横跨几个省来看她。“他是正月十五到我家的,那天是他的生日,万水千山总是情,情意在这个疏离的世界比金钱更温暖人心。”张小砚如是说。
享受快意人生
张小砚是个并不标准的80后。怎么说呢,她确有80后的性格:果敢,但果敢得有些任性,任性得有些恣肆;率直,但率直中有些刚硬,刚硬中有些出言不逊;酷爱自由,但酷爱得不守规矩,不守规矩得肆无忌惮。
张小砚的经历又有点像六七十年代生人,她初中毕业后因为不想读书就辍学了,曾在北京、广州、成都、重庆、杭州、大连等多个城市工作,当过摄影师、广告人、儿童杂志编辑、影视美术指导、创意总监、纪录片制片人、民间工作者(收集民歌及文字收录),开过酒吧,做过夜间节目主持人,端过盘子。
张小砚的博客图片是一只看得见鱼刺、长着脚在行走的鱼。这条鱼出自张小砚的笔下:“这是一条倔犟又有点坏的鱼,走在沙漠中,即使要被晒成鱼干,它也还是不会停下脚步,像我。”
酷爱自由的张小砚现在正在江西彭泽的农村里过着半耕半读的生活。
如果没有其他事情干扰,张小砚每天的生活会比较规律:早晨四时天未亮,起床写作;七时吃早餐;八时下地干农活;中午吃饭;下午看看书,闲时去田间地头收集江南当地原生态民歌。有时候什么都不做,看日出日落,看蚂蚁搬家,观察蚂蚁社会的生活和爱情;晚上八时熄灯睡觉。
今年开春,她打算将家里租出去的地收回来自己种,“种点米、种点菜、种点果树,养活自己,然后换点钱再起间房子住。”
张小砚想盖一间一层半的砖瓦房,“房子由我设计,我参与建设。理想的房子是盖在河边,下面有酒窖,一根管子直通地面,想喝的时候一接就有;阁楼上面放粮食,下面住人。院子里种荷花、桃花,最好是一年四季都有花开,日子就这样慢慢地过,没有企图心。”
问她打算一直当农民吗?张小砚摇头:“这个过程没有时间的期限,只要我想,随时都可以开始,如果和我想象的生活不一样,我希望我能有勇气,重新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