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瑞士苏黎世大学对229个3到8岁的孩子做了个实验,结果挺有趣。
实验中每个小孩都得到一份糖果,然后让他们选择是全部留给自己,还是与另一小孩分。结果是,七八岁的小孩中有80%以上愿意分给别人,三四岁的小孩中只有9%的人愿意分,而五六岁的小孩则更接近三四岁的小孩。
鉴于实验结果,专家对那些急于调教小孩的家长说:别急,别急,孩子在幼儿时期表现自私是正常的,到了七八岁他才会懂得分享的快乐,才能甘愿与人分享他自己喜爱的东西。
自私是动物人的天性,乐于分享,表明他开始成为社会人。
我们把孩子长大成人、走上社会的过程叫做“社会化”。究竟怎样才算社会化?通常中国人说的成家立业是否就是社会化了呢?
看看美国精神病学会给儿童制定的“社会化”诊断标准,或许会有所启发:至少有一个同龄的朋友,并且友谊至少维持6个月之久;在看不到有什么好处的情况下能够主动帮助别人;做了错事,造成了明显的不良后果,但未被别人发现时,能主动认错;别人做了对自己不利的事,能够原谅别人,不指责也不告状;能分享别人的幸福和快乐,如为别人考试成绩优秀、获奖等感到高兴,主动向别人祝贺。
这个标准要求7到12岁的孩子至少符合两条,13到18岁的孩子至少符合3条,否则就是社会化不足,不善于与人交往,严重的就可能造成精神障碍。
那么成人呢,我们每个人是不是对照一下,自己能符合几条?
记得我们小时候常常接受美德教育,比如“孔融让梨”、“列宁小时候打碎花瓶”什么的,这几条“社会化”标准让我恍然,助人为乐、勇于认错、善于原谅、珍惜友谊、祝贺他人等,实在无关美德,只是健康地走向社会的起码条件。
不能具备这些起码条件的话,不要说成功,不要说快乐,就连最基本的健康都得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