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来,看看你是否愚蠢
事到临头,现在你不能不做出选择了——现在身在美国东北部城市纽约的你,奉命要在2天内赶到距纽约1200公里的一个南部城市开会,当然你可以坐飞机去,也可以坐专车去,你是选择哪种交通工具呢?如果你选择坐飞机去,那么还有新的选择等着你——有两种航空保险摆在你面前,一种保险赔付金额很高,只保恐怖袭击致死,另一种比较便宜,担保飞行期间的所有意外死亡。你选哪一种?答案准备好了吗?
好,现在科学家来针对你的选择给你评分。如果你认为美国劫机恐怖事件频发,为了自身安全,选择了坐专车去,那么,在这个选择面前,你就显得比较愚蠢,因为有证据显示,在同样一段长距离的旅行过程中;开车比坐飞机要危险65倍。当然,如果“9·11事件”每月发生一次,才能使坐飞机和开车的风险大小相当。事实也表明,在美国“9·11事件”发生之后的12个月里,许多美国人都选择开车而避开坐飞机。结果,那一年因公路交通事故而死亡的人数上升了1600人,是死于劫机案人数的6倍。
如果你聪明地选择了坐飞机,但却选择了保险赔付金额很高的“只保恐怖袭击致死”的险种,那你同样显得愚蠢,因为这类事件你感觉好像经常会发生,但和飞机坠毁事件发生的概率比,完全是微乎其微,所以这种投保的意义几乎没有,只能充当一种“心灵安慰剂”。
不过,你不要为你的愚蠢感到羞愧,因为大多数人都和你一样愚蠢,有数据证实,大多数人都选只保恐怖袭击的险种,而不是便宜的全保。而在长距离旅行是坐车还是坐飞机的问题上,一些一向被公认是非常理智的人,也选择了坐车……
但这就奇怪了,在面临选择的时候,每个人其实都很慎重,都经过了一番思考,那为什么有时候会作出比较愚蠢的选择呢?科学家认为,最主要原因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判断靠直觉,虽然直觉在很多种情况下对人们很重要,但在恐惧、疼痛或其他强烈情绪出现的情况下,人们正常的精神活动受到了干扰,因此人们很容易作出愚蠢的选择。
远离风险的锦囊妙计
那么,我们如何避免作出愚蠢的选择呢?美国研究人员认为,愚蠢的人与高明的人相比,就差那么一点,而这一点就是前者比后者缺少了两条锦囊妙计。
第一条妙计其实简单易行,就是收集汇总对所要决策问题的各种不同意见,甚至是彼此对立的意见,然后消化吸收,最后作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例如你现在应聘两份不同性质的工作,而且两家公司都决定录用你,但你不知道究竟哪份工作更适合你未来的发展,这时候你就需要找两三位博学的人,但其中必须有跟你总体文化背景相同,但不同意你观点的人。然后你要仔细倾听他们的观点,这样你才有可能消除自己因情绪等原因产生的偏见,最后做出一个真正适合你的工作选择。
第二条妙计虽然不那么简单易行,但却是最可靠的妙计,就是寻找你所要决策问题的相关统计数字,然后停下来想一想:做统计的人看问题的角度是什么,我怎样领会这些数据等等,最后再做出自己的选择。不过,使用这条妙计的时候,还要掌握一个窍门,那就是学会放大数字比例,寻找对数字的亲近感觉,真正看到数字里隐藏的含义。例如你早晨出门常吃的早餐稀饭涨价了,由原来的每碗1元变成了1。5元,但距离这家早餐馆稍远的一家的稀饭还是每碗1元,你是选择因为走路方便而接受涨价呢,还是多跑点路接受不涨价的呢?要做这个选择时你最好把这个数字放大,你最好这样想,1。5元比1元的价格多了0。5元,如果吃1。5元一碗的话,3年下来就要多花费500多元,为了同样的一碗稀饭,3年下来就多付出这么多钱,值得吗?然后你再权衡多走一段路给你带来的不便会是什么,如果坚持3年会有什么不利的影响等等——如此一番数字放大之后,你就会做出理智的、适合自己的选择了。
不过,研究人员还是担心第二条妙计一般人用不好,因为为解决一个问题而去寻找相关数据,这的确不是谁都容易做到的,为此,美国一些风险研究中心打算专门开设为普通大众服务的咨询服务,这样,为大众的判断和选择,提供权威的数据支持。当然,最重要的是,人们要想远离风险,要想取得最大的收益,一定别忘了寻找数据支持——树立这个观念,你就远离愚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