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写完作业,妞子边收拾书包边跟我说,寒假前的某天,班主任忽然在分秒必争的数学课上,用了半节课的时间跟他们谈心。
妞子初三了,在一所不错的中学的重点班,班主任是教数学的,极其负责,恨不得把能用的课余时间都拿来讲题。居然用了半堂课的时间,讲跟课业没关的事儿?别说妞子了,连我都很好奇。
妞子的班主任同时还教另一个普通班。那天,她很有感触地说,很多同学都抱怨她给本班同学布置的作业太多了,其实是因为她对不同程度的同学要求不一样。她觉得,普通班中等程度以下的同学,将来上个职高,有门特长,轻轻松松快快乐乐的,就挺好;至于妞子他们班的同学,必须能考上好的高中,再上个好的大学,因此现在就得努力刻苦,抓紧时间。
“妈妈,你说为什么要努力学习呢?”既然现在轻轻松松的,将来也能简单快乐,为啥必须随时脑不停、笔不停地学习呢?妞子不太明白。
“为了能优雅地生活。”我答道,状似随意,其实内心很激动。
妞子果然停下了手里的活儿,转过头来问我:“什么意思?”
妞子有点轻度焦虑,比较独立,喜欢按自己的节奏行事,最怕老师、家长找她麻烦,因此,对学习还是比较认真的,几乎没出现过作业不完成、成绩挂科等问题。每天一回家,她都会先写作业。不管睡得多晚,第二天都会按时上学,从不迟到。
认真是认真,但要说她刻苦努力,就差老远了。我知道,要想让她努力,必须得她自己有主动性。而要解决思想问题,沟通交流是个很好的方式,当然,最好是她自己想谈这个问题。
这不,机会来了。
“所谓能优雅地生活,我认为,就是能从容地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有相当的自由度,活得比较快乐,而不是被选择。”没个一天两天的,这个问题确实也说不明白。而且,我担心的是,如果我没把方方面面想清楚就跟她挥洒开来随意讨论,说着说着我也会被绕糊涂,达不到我想让妞子坚定必须努力学习的信心的目的。于是我快刀斩乱麻,拣要紧的说:“结合老师跟你们谈心的内容总结和深入一下,我认为,更完整更严谨的逻辑是,无论是基础不好的同学,最后凭一技之长快乐地生活,还是你们班的同学,考上一流大学,有一个理想的而且是公认的更好的职业,快乐地生活,这两种快乐都是一样的,问题是,生活方式是来自自我选择还是不得不如此的无奈被选择。”
我以她比较熟悉的名人为例阐释我的观点。
“今年的央视春晚,跟宋祖英一起唱《茉莉花》的席琳·迪翁,据说就是高晓松用5个小时教会她用中文演唱这首歌曲的。”妞子知道高晓松是很棒的音乐人,还跟我一起看过两期他的网络脱口秀节目《晓说》,一期讲的是我军的新战机,一期讲的是民国才女林徽因。他的才华很让妞子佩服。
我告诉妞子,高晓松曾就读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雷达专业,他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当年父母培养他琴棋书画,原本是想让他当一个有艺术修养的科学家,但最终他却变成个懂点儿科学知识的艺术家。可见,保持各种兴趣很重要,说不准哪种兴趣就会成为你未来理想的职业方向,就像高晓松,当然,前提是他有非常优秀的学习基础,要不他也考不上清华啊。
“也就是说,虽然他学的是雷达专业,但他依然可以凭借自己的爱好和造诣,选择以音乐立身,同时,业余爱好军事和历史,也因为他的影响力得以施展。”说的是妞子了解的人物,看她颇为认同的样子,我话锋一转:“如果一个人,比如你的同学,喜欢烹调,以后当个厨师,相信他也会生活得很好,但如果他是因为基础不好,只能上职高,比如厨师类的,最后为谋生计,也只能选择这样的职业,那会不会感觉快乐,就很难说了。高晓松那种比较自由的生活方式来源于他的自我选择,而后一种情况,就只能是一种被动选择了。”
跟高晓松类似的还有医科毕业的罗大佑,也是妞子熟悉的名人。讲完了这两位,我对妞子说:“你未来会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现在还难以判断。但可以确定的是,你会选择能让自己感觉到快乐,同时比较有自由度的那种。要想能进行从容的选择,就必须拥有选择的实力和条件。而要有相当的实力和条件,就必须努力刻苦地学习,掌握比较强和多的能力。实力不强,能力不够,就只能在比较小的范围内被选择啰。”
看妞子半天没说话,默默地想着什么,我趁热打铁提到了家里经常讨论的应试教育问题。妞子的爷爷、奶奶都是老师,对当前的基础教育特别关注,谈到应试教育的某些畸形现象更是忧心忡忡。妞子也因此颇为抵触有些过重的学习压力。“我承认你们目前的学习负担确实大,但是,这种现状我们无法改变,而且是普遍性的,也就不存在对谁不公平,何况,你客观真实地告诉我,你的抵触,更多的是因为对教育环境的不满,还是想借此偷懒逃避学习任务?”看妞子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接着说:“极致一点说,真正的强者是从来不会埋怨所谓规则所谓体制的。”
也许我的说法经不起严密的逻辑推敲,但让自己的孩子能刻苦努力地学习,这是丝毫也不能含糊的吧。
妞子本打算写完作业,上网玩会儿“三国杀”的,跟我聊完,又坐下了,拿出课本。我接着看我的书,美滋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