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宋朝年间,景德镇有一个姓甘的瓷器商人,家里非常的富有,人们称他为甘员外,甘员外娶妻杨氏。
杨氏也是大户人家的女儿,不但貌美,还知书达理,夫妻二人成亲后很是恩爱,一年后,杨氏就为丈夫生下一个女儿,取名甘甜甜。
有了女儿之后,甘员外就想着尽快生个儿子,这样就能凑成一个好字,也就更加圆满了,可甘甜甜都四岁了,杨氏也没有再怀孕。
当地有一种秤砣胎的说法,就是说女子一生只能生一个孩子,以后就不会再怀孕了,甘员外没少下力,可妻子再也没有怀上,他觉得妻子就是秤砣胎。
杨氏有一个丫鬟叫青梅,这青梅长相俏丽,能说会道,深受杨氏的喜爱,地位也比其她丫鬟高。
青梅心气高,她不想一辈子伺候别人,她也知道甘员外很想要个儿子,就想方设法地接近甘员外,甘员外对青春洋溢的青梅也没有抵抗力,终于在一个午后二人冲破了道德底线,不久青梅就怀孕了。
怀孕后的青梅就要甘员外给她一个名分,甘员外就把他与青梅的事情对妻子杨氏说了,杨氏得知后很震惊,但也只能接受现实,同意丈夫纳青梅为妾。
甘员外就大摆宴席,与青梅拜堂成亲了,新婚夜更是缠绵不休。一夜之间,青梅从一个小丫鬟变成了甘家的二太太,可以说是扬眉吐气了。
杨氏心善,又是个通情达理的女子,她并不嫉恨青梅,而是把她当成妹妹看待。
青梅原本是杨氏的贴身丫鬟,如今做了二太太,青梅觉得自己翻身了,狐狸尾巴就露了出来,她仗着自己怀孕,想着法的欺负杨氏。
杨氏让丫鬟煮了燕窝粥,亲自给青梅送去,青梅接燕窝粥的时候却故意松手,燕窝粥就撒在了杨氏手上,杨氏的手被烫得通红,可她并没有责怪青梅,青梅心里很是得意。
一日,有一个年轻道士来到家里,甘员外就让道士给青梅看看,看她怀的是男是女,道士说道:“若是想生男孩,二太太这房间阳光少,阳气不足,必须要搬到东厢房才行。”
东厢房是杨氏的房间,毕竟杨氏是正妻,让杨氏把房间让给青梅不符合规矩,甘员外有些为难,青梅却哭着说道:“我也不想占用姐姐的房间,可我想为老爷生个儿子呀!”
甘员外赶紧给她擦泪,说道:“我也想要个儿子,可她为大你为小,这叫我如何开口?”
“是要儿子重要?还是大小重要?老爷要是不想延续香火,我就住在这里!”青梅赌气说道。
为了生儿子,甘员外只能不顾及结发之情,就对杨氏说让她与青梅互换房间,杨氏也没有说什么,就与青梅换了房间。
一日,青梅去庙里上香,回来就对甘员外说道:“我在庙里遇到一个高人,他说姐姐的煞气太重,她会压制我的,对孩子非常不利。”
甘员外一听就很担心,赶紧问怎么个压制法?有没有方法破解?青梅就说道:“方法倒是有一个,可就怕老爷不同意?”
“什么方法?我怎么会不同意呢?为了儿子,就算是要天上的星星,我也想法去摘!”如今的甘员外被青梅牵着鼻子走,青梅心中窃喜。
说道:“高人说了,要想孩子平平安安,姐姐就要伺候好我的衣食住行!”
甘员外说道:“这简单,让她伺候你就是!我这就去给她说。”
甘员外立刻就去找杨氏,说让她伺候青梅,从换房间开始,杨氏已经知道了青梅的用心,只是不想与她计较,没想到她却得寸进尺,还要她去亲自伺候,杨氏怎么说也是这个家的大太太,怎能让人当软柿子捏?
她就有些生气,说道:“如今妹妹身怀有孕,是相公的手心宝,可也不能任她胡闹啊!让我去伺候她可以,这个家没有尊卑长幼之分也没关系,要是被外人知道了,甘家的脸往哪里搁?”
甘员外见杨氏生气,就劝说道:“这不是为了孩子嘛!你就委屈一下,等孩子出生就好了!”杨氏见丈夫执意要这样,她也只能硬着头皮同意了。
杨氏每天都亲自负责青梅的吃喝拉撒,青梅就像对待丫鬟一样对待杨氏,打骂也是家常便饭,杨氏心中委屈,但甘员外总是劝她再忍忍。
青梅终于没有辜负甘员外的期望,生下一个男婴,甘员外如获至宝,抱着亲了又亲,就是不愿意撒手,并为孩子取名甘家宝。
杨氏原本以为青梅产子之后就可以松口气了,谁知青梅又让她伺候月子,有甘员外为青梅撑腰,杨氏只能答应。
青梅为甘员外生了儿子,甘员外对她就更加宠爱,家里的事情一切都听从她的安排,每天晚上都在她房里过夜,把自己的发妻杨氏和女儿甘甜甜忘的是一干二净。
青梅母凭子贵,在甘家更是嚣张跋扈,根本不把杨氏母女放在眼里,三天两头的找茬,丫鬟下人们也眼皮子薄,都去巴结青梅,和青梅一起欺负杨氏母女。
杨氏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一个堂堂大户人家的小姐,甘家的大太太如今却落到这步田地,她心灰意冷,就不想活了,可又不放心女儿,只能继续忍气吞声。
青梅无所不用其极,就是想让杨氏与她大闹一场,到时候她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把杨氏赶走,可杨氏面对她的种种刁难已经麻木了,这让青梅心中很是窝火。
这日,青梅从外面回来,就把一盒点心给了甘甜甜,甘甜甜已经十五六岁了,自然知道青梅没按什么好心,虽然接了点心,但并没有吃,就随手放在了正屋的桌子上,谁知甘家宝却把那盒点心吃了。
甘家宝吃了点心之后,就变成了痴傻,青梅见儿子这样,心里就有了数,她恨不得杀了甘甜甜,但她并没有吱声。
甘员外从外面做客回来,见他的宝贝儿子变成了痴傻,就伤心欲绝,问青梅到底是怎么回事?
青梅就哭着说道:“只因我为老爷生了儿子,老爷对我们母子又是如此的疼爱,有些人心里就不畅快,趁着老爷不在家,就把我儿子害成这样,以后我可怎么活啊……”
甘员外一听就知道青梅嘴里说的有些人是谁,于是就怒不可遏地去找杨氏,却被青梅拉住了,说道:“老爷,还是算了吧,我不想因为我们母子把这个家闹散……”
甘员外愤怒道:“我要去报官,把害我儿子的凶手抓起来,让她死无葬身之地!”
青梅一听就害怕了,说道:“老爷,家丑不可外扬,这是家事,还是在家里解决吧!传出去老爷脸上也无光啊……”
甘员外说道:“青梅,对不起,这一切我也有责任,没有保护好你们母子,不过你放心,以后谁也不能再害你们了……”
他说完就气哼哼地去找杨氏,一脚踹开杨氏的房门,骂道:“这么多年了,今天我才看清楚你的真面目,原来你是个蛇蝎心肠的恶毒女人……”
杨氏面对甘员外的谩骂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说道:“老爷,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还要问你呢!这些年我是忽略了你,你有什么怨恨就冲我来,家宝招你惹你了?你对他下如此毒手……”
杨氏是越听越糊涂了,甘员外居然说自己害了甘家宝,她真是比窦娥还冤,杨氏正要辩解,甘甜甜就突然走了进来。
说道:“爹爹,你有什么证据说是我娘害的家宝?”
这一句话把甘员外问得哑口无言,他气急败坏地骂道:“你一个女子家,父母说话还轮不到你插嘴,给我滚出去!”
甘甜甜说道:“不用你说,我会走的!”说完就气冲冲地出了门,杨氏赶紧就追了出去。
在青梅的鼓捣下,甘员外就休了杨氏,在古代,被丈夫休的女子会一辈子被人瞧不起,杨氏是个传统的女子,她无法忍受这种羞辱,就悄悄的来到河边,想要跳河自尽。
甘甜甜就在她后面跟着,她跑上去一把抱住母亲,母女二人抱头痛哭,从那之后,杨氏母女就消失不见了。
杨氏母女不知去向,青梅的眼中钉肉中刺终于被拔除,虽然儿子成了痴傻,青梅觉得也值了。
她对甘员外说道:“都怪我没有照顾好儿子,才让她们有了可乘之机,我对不住老爷,我要再为老爷生个儿子,来弥补我的过错……”
甘员外把青梅揽在怀里,安慰道:“这不怪你,怪就怪我没有早点把她休了,你也不要难过了,咱们再生一堆儿子……”
如今甘家宝成了痴呆,也只有几岁孩子的智商,丫鬟照顾着他青梅不放心,又怕儿子长大了讨不到好媳妇,于是就与甘员外商量,给甘家宝娶个大媳妇,来照顾他的饮食起居,这样他们做父母的也就放心了。
甘员外就同意了青梅的建议,开始着手为儿子说亲,媒婆就为他们介绍了一个叫刘春秀的女子。刘春秀十岁时没有了爹娘,她和哥哥刘天赐相依为命一起生活。
父母在的时候,他们省吃俭用把刘天赐送到学堂读书,父母离世之后,刘天赐就不想读书了,他对妹妹说道:“如今爹娘不在了,哥哥就要替爹娘养活你,这书我不读了。"
刘春秀却说道:“哥,如今咱们没有了父母,咱们的日子会更苦,要想过上好日子就要读书,你放心,我要饭也要供你读书!”
刘天赐听了妹妹的话,也是感动得热泪盈眶,说道:“妹妹,等哥哥考取了功名,你就跟着我享福!”
从那之后,刘春秀就要饭,砍柴养活刘天赐,刘天赐心疼妹妹,他白天就和妹妹一起去砍柴,刘春秀就不让他去,只让他在家里安心读书。
就这样过了多年,刘天赐经过层层选拔,终于有资格去京城参加殿试了,可路途遥远,家里没有盘缠,这可急坏了兄妹二人。
就在这时,镇里的王媒婆就来到了家里,说给她物色了个好人家……刘春秀说道:“能给我哥哥拿银子做盘缠,我就愿意!”
王媒婆说道:“只要你愿意,拿点盘缠不是问题!”刘春秀为了能让哥哥进京赶考,她愿意牺牲自己,就答应了嫁到甘家去照顾甘家宝。
刘天赐得知妹妹要去做等郎媳就不同意,说道:“这可是你一辈子的大事,哥哥不要你为了我受苦!”
刘春秀说道:“哥哥,我已经答应人家了,银子也已经送来了,要是哥哥不愿意让妹妹受苦,你就要进京赶考,等哥哥功成名就了,妹妹也就不用受苦了!”
刘天赐心疼妹妹,可他十年寒窗苦读就是为了进京赶考,将来出人头地,既然妹妹执意要这么做,他也只能接受,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要考出个名堂,到时候再把妹妹救出苦海。
因为刘春秀是等郎媳,所以成亲仪式很简单,不摆酒席,只拜天地就算成亲了。
成亲当晚,青梅就来到新房对刘春秀交代一番,说道:“以后家宝就是你的相公,你要好好照顾他,要是被我知道你对他不好,我决不饶你!”
刘春秀见青梅恶狠狠的样子,赶紧说道:“婆婆放心吧,我一定会好好照顾相公的!”
“这就好!”青梅说完就关上房门走了,但她并没有离开,而是趴在窗户上偷听,她对刘春秀不放心,怕她欺负甘家宝。
洞房里,甘家宝痴痴地看着刘春秀,说道:“你是谁?我该叫你什么?"
刘春秀听他这么问,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回答,就随口说道:“娘!”
在窗户外偷听的青梅听到刘春秀这么说,就气愤不已,怒道:“刘春秀,你说什么?”
刘春秀听到外面传来青梅的声音,也是吓了一跳,赶紧说道:“娘,你小儿炕凉!”春梅见刘春秀这样说,就没有与她计较。
甘家宝还在等着刘春秀回答,刘春秀说道:“家宝,你就叫我姐姐吧,听姐姐的话,赶紧睡觉,明日姐姐带你去玩!”
甘家宝也很听话,钻进被窝很快就睡着了,刘春秀和衣躺在床上,想到哥哥在进京的路上吃好了没有?睡好了没有?
刘春秀负责照顾甘家宝的一切生活起居,还经常带他出去玩耍,甘家宝对她就很依赖,一会儿见不到就要找她。
青梅时刻敲打刘春秀,话里话外就是警告她好好照顾甘家宝,刘春秀是个善良的女子,虽说她是被迫才来到甘家的,但她确实在尽心尽力照顾着甘家宝。
甘员外出外做客的时候,一年轻道士来家里借宿,青梅就把他安排在了客房。
三更的时候,甘家宝醒来闹着要吃点心,刘春秀没有办法,只能起床去灶房拿点心,当她走到客房旁边的时候,突然就看见一个黑影鬼鬼祟祟的从客房里溜了出来。
刘春秀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道士要偷盗,于是就悄悄地尾随其后,没想到道士却来到青梅的房门前,推开门就闪了进去。
道士为啥要进青梅的房间?刘春秀捏手捏脚地走到窗前,用吐沫弄烂窗户纸往里看,就看到二人很是亲密。
道士说道:“什么时候咱们才能光明正大地在一起,我可不想一辈子做道士!”
青梅说道:“你要是真道士也好了,只可惜你是个假道士,没用的东西!”
……
刘春秀听着二人的对话,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怕甘家宝等急了跑出来,就匆匆去拿了点心就回房去了。
次日,那个道士便离开了,刘春秀想着昨晚的一切好像是做了一场梦,她嫉恶如仇,可这件事她准备烂到肚子里,因为她懂得人轻言微的道理,甘员外是不会相信她的。
刘春秀在甘家是度日如年,她天天盼望着哥哥功成名就回来接她,终于在一年后的一天,刘天赐果然来了。
原来刘天赐中了头名状元,已被朝廷任命做了本地知府,他这次回来就是来接妹妹的,他拿出一包银子给了甘员外,说要带妹妹走。
甘员外夫妇心里不乐意,但也不敢阻拦,只能让刘春秀跟着她哥哥离开,而不懂事的甘家宝却哭着不让她走。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刘春秀一直把甘家宝当成弟弟看待,见他哭她心里也不是滋味,就哄他说给他买点心吃,甘家宝才让她离开。
刘天赐带着刘春秀离开甘家,说要带着她去见两个人,刘春秀问他要见谁?
刘天赐说道:“到了你就知道了!”二人坐着马车去了百里之外的一座大山脚下,就看见一座孤零零的茅草屋。
二人敲门进去,屋里有一个四十多岁的妇人和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子,她们看见这兄妹俩是又惊又喜,那女子赶紧给他们端来茶水。
刘天赐接过茶水,对女子作揖道谢,然后就把双方做了介绍,刘春秀这才知道,这个妇人是甘员外的结发妻子杨氏,与她年龄相仿的女子是甘员外的女儿。
原来,刘天赐进京赶考的路上,走到这座大山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他看见这里有一座茅草屋就敲门想要借宿一晚,母女二人就热情的招待了他。
他无意间听到母女的对话,得知他们就是甘家的人,于是就说了自己妹妹嫁到甘家的事情,并问她们为何要住在这里?
甘甜甜就把她们母女的遭遇讲给了刘天赐,刘天赐听后非常气愤,说若自己高中,一定要回来为二人主持公道。母女二人本来没有抱任何希望,谁知刘天赐真的中了状元,还做了知府。
刘春秀听了二人的事情也是很同情她们,就把自己那天夜里的所见所闻对几人说了,杨氏母女听了很是震惊。
刘天赐说道:“这件事就交给我吧,只要找到那个假道士,一切都真相大白了,到时候看青梅怎么辩解……”
刘天赐带着几人来到县城住在一个客栈里,他就开始秘密调查那个道士,并把他抓住送到了县衙。
知县一看是新上任知府大人,也不敢怠慢,立刻升堂审问那个假道士,经过严刑拷问,假道士就交代了他与青梅私通的事情。
知县立刻派人去捉拿青梅,甘员外也一起来到了县衙,青梅一开始不承认,说这个道士是诬陷她,知县大人喝道:“先拉出去杖责五十!”青梅一听吓得两腿发软,就一五一十的交代了。
这个假道士叫王三,是一个街头小混混,青梅为了挤兑杨氏,就用钱收买了王三,让他假扮道士,来到甘家说要想生儿子,青梅就要住杨氏的房间。
后来,青梅又让王三去买了痴傻药,并让他去点心铺里亲自做几个点心,悄悄把药放进了面里。
青梅本想着让甘甜甜变成痴傻的,没想到却害了自己的儿子,从那之后,王三就拿这件事要挟她,青梅为了守住秘密,就和王三好上了。
甘员外听了差一点背过气去,上去对着青梅就是一脚,骂道:“你这个毒妇,想不到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是你,我真是瞎了眼了……”
如今真相大白,青梅和王三数罪并罚被判处绞刑。甘员外想到自己的所作所为也是后悔不已,在大堂上就给杨氏跪下了,恳求她的原谅。
杨氏说道:“事到如今,原不原谅已经没有意义了,希望各自安好吧……”甘员外见妻子不原谅自己,就心灰意冷,他把甘家交给杨氏母女,出家做了和尚。
虽然干员外和青梅犯了错误,但甘家宝是无辜的,杨氏多方寻求名医为他医治,甘家宝的病也好了,后来继承了甘家的生意,把杨氏当成亲生母亲一样孝顺,为她养老送终。
再说刘天赐与甘甜甜暗生情愫,二人就结为了夫妻。在刘天赐的撮合下,刘春秀嫁给了与他同榜登科的榜眼,过上了甜蜜幸福的生活,好人都得到了好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