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中国的章回小说严格地说大多不是原创小说,只是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进行的改编。名列“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三国》、《水浒》、《西游》无不是在长期民间流传,经过“说话”、杂剧等艺术演绎,加工整理而成的,只有《红楼》是真正的原创小说。而《三国》、《水浒》、《西游》的小说作者,严格地说只是整理者、加工者。
那么,《水浒》的故事源流是怎样的呢?《水浒》故事当然是根据北宋末年梁山宋江起义的史实一步步演化而来的。我们从《宋史》中的《侯蒙传》、《张叔夜传》等相关传记中可以看到有宋江等三十六人“转掠数郡,官兵不敢撄其锋”的记载,这就是最早的《水浒》故事。
南宋初年,“说话”(即后世的说书)艺术大盛,在今天残存的“话本”和史料中残存的“话本”目录中已经可以看到有专门说《水浒》故事的,其中最多的杨志的故事、关胜呼延灼抗金的故事等。当时南宋高宗赵构十分喜欢听《水浒》“说话”,专门请绘画高手龚圣与在宫廷屏风上画上宋江等三十六人画像,并且每幅画像上配上“图赞”,这就是著名的“三十六人图赞”。
这里注意几个问题。一是说明在南宋初年《水浒》故事已经广泛流行,并且进入上层社会;二是这时还没有“一百零八将”的概念,仍然是“三十六人”。
南宋末年,出现了一本话本《大宋宣和遗事》,是保留至今的最早的比较完整的《水浒》故事。《大宋宣和遗事》把三十六人的故事串联成一体,可以说,小说《水浒》的雏形已经出现。
在元杂剧中出现了许多《水浒》戏,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出现了大量的李逵戏,李逵这个艺术形象空前丰满起来。写《水浒》戏、李逵戏最多的当数有“小关汉卿”之称的杂剧作家高文秀。据《录鬼簿》记载,他写了很多水浒戏,其中“黑旋风”戏有八种:《黑旋风双献功》、《黑旋风乔教学》、《黑旋风诗酒丽春园》、《黑旋风穷风月》、《黑旋风大闹牡丹园》、《黑旋风借尸还魂》、《黑旋风斗鸡会》和《黑旋风敷演刘耍和》。
其中的《黑旋风双献功》一出至今流传于世,被人称为是与康进之的《李逵负荆》齐名的“元杂剧黑旋风双璧”。奇怪的是,黑旋风的舞台形象居然是以文生应工的(看看剧目就知道)。至于黑旋风赤膊抡板斧的形象应该是小说《水浒》出现后才定格的。
在元杂剧《水浒》戏中,已经有“一百零八将”的说法了,但是没有具体名单。
经过“说话”和元杂剧的长期准备,小说《水浒》已经呼之欲出了。
题头图片是北宋首都开封龙庭,这是明朝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