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围棋流传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它不仅是一项竞技游戏,也是一种文化载体。古人视围棋为雅趣,常常以棋喻理、借棋抒怀,因此许多成语的诞生和流传都与围棋有关。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专心致志
最早出自战国时期的《孟子·告子上》。
该成语指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从前有个名字叫做弈秋的人,擅长下棋,全国没有人超得过他。后来,有两个人慕名而来,同时拜他为师。弈秋一心想把自己的棋艺传授给他们,讲课特别认真。可是,两个学生的态度大不相同。一个学生专心致志地听他讲课,凡是老师讲的,他都仔细听着,认真记住,因此进步很快;另一个学生表面上也在认真地听课,而实际上思想很不集中,每当老师讲解的时候,他都眼睛呆呆地望着老师,而思想早飞到室外去了。他甚至有时候在想,如果这时有只天鹅从窗外飞过,用箭把它射下来多好呀!有时候又想别的事情去了。就这样胡思乱想地混过了一天又一天,棋艺一点儿也没学到。
老师弈秋讲完课,就叫两人对弈。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就对弈起来。开局不久,就见分晓:一个从容不迫地能攻能守,一个手忙脚乱地应付。老师一看,两人的棋艺相差悬殊。他对棋艺差的学生说:“你们两个人一起听我讲课,他能专心致志,而你呢,心不在焉。”
两个人在一起学习,而且是同一个老师教的,为什么差距那么大呢?难道他们的智力不同吗?不是的!原因在于一个人学习时专心致志,而另一个人不用心思罢了。
棋逢对手
意思是比喻争斗的双方本领不相上下。出自《晋书·谢安传》。
《晋书·谢安传》:“安常棋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唐·杜荀鹤《观棋》诗:“有时逢敌手,对局到深更。”
晚唐时期,有位名叫释尚颜的和尚非常喜欢下围棋,因下棋结识了那个时期的诗人陆龟蒙。陆龟蒙是姑苏人,自幼聪明伶俐,曾经考过进士但没有考中,但他做过湖、苏二州的从事,因不满时世后隐居松江莆里,且不受征召。释尚颜在陆龟蒙不在的时候非常怀念这位棋友,并作过一首诗,诗中有两句为:“事厄伤心否,棋逢对手无?”表达对棋友的同情和思念。
举棋不定
该成语最早出自于先秦·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先秦·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举棋不定”。
举棋不定指拿着棋子,不知下哪一步才好。比喻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成语中的宁悼子没有听从众人的劝告,执意把卫献公接了回来。后来,宁悼子做了卫献公的刀下鬼。既可怜之,又气愤之。倘若当初他认真听取众人建议,看透卫献公的为人,又怎会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成语告诉人们,当事情徘徊在十字路口举棋不定之际,应虚怀若谷,仔细听取众人的建议,斟酌损益,再做出决定。
背碑覆局
背碑覆局,意思是看过的碑文能背诵,棋局乱后能复旧,指记忆力强。出自《旧唐书·文苑传上·张蕴古》。
《旧唐书·文苑传上·张蕴古》:“张蕴古,相州洹水人也。性聪敏,博涉书传,善缀文,能背碑覆局,尤晓时务,为州闾所称。”
这是中国典籍中关于围棋复局的最早记录。我们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下围棋可以帮助人提高记忆力。